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艳娟  黎蔚华 《广东医学》2005,26(3):377-377
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是一种极高危的病理状态。目前认为治疗重度左主干病变的首选方法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由于左主干病变的高危性 ,搭桥术前的护理更显示出其特殊的重要意义。总结我科在 2 7例左主干病变术前护理的经验 ,旨在探讨从护理方面预防术前心梗及猝死的要点和方法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7例 ,男 17例 ,女 10例 ;年龄5 0~ 6 8岁。左主干合并右冠病变 11例 ,稳定性心绞痛 6例 ,不稳定型 2 1例 ,陈旧性心梗 7例 ,合并高血压 14例 ,糖尿病 9例 ,脑卒中 3例 ,肾功能不全 2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 1例 ,均在体外循环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临床疗效的分析,评价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CAGB121例,PTCA99例,两组之间年龄、体重、心功能、病种及病变血管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受累血管范围峡谷组不一,CABG组1支54例,2支58例,3支9例;PTCA组1支98例,2支仅1次,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成功率、早期心绞痛缓解率、手术病死率和1年内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3.
心肌声学造影在经皮冠脉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心肌声学造影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对14例冠心病人于PTCA术前后经冠状动脉完成MCE,观察心肌影象增强计分,心肌灰阶峰值强度和心肌节段半径缩短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心绞痛病人20个心肌节段术前有7肌梗塞病人共分析了16个心肌节段术前有12个节段MCE计分为0者,术后有9个节段的MCE计分升级,PI及ΔD%也得到改善,提示有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有症状、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冠心病患经冠脉造影确诊后进行CABG手术。所有病人均有陈旧性心梗,心功能(NYHA)Ⅱ ̄Ⅳ级,术前预计平均死亡率(Parsonnet Score)8.4%(2% ̄18%)。采用大隐静脉(SVs)及左内乳动脉(LIMAs)作为移植物材料。结果 本组病人手术后全部存活,无重大危及生  相似文献   

5.
术前吸气锻炼预防冠脉搭桥术后肺部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术前吸气锻炼对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肺功能、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研究338例CABG病人,236例进行术前吸气锻炼的病人作为实验组,102例未进行吸气锻炼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的血气变化,术后机械呼吸支持时间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血气指标的下降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机械呼吸支持时间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结论 CABG术前吸气锻炼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从而缩短术后机械呼吸支持时间。达到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傅国胜  徐耕 《浙江医学》1999,21(8):450-452
为总结冠状动脉气囊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的临就应用经验,提高对手术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回顾性分析我院88例冠心病患者108支血管PTCA和CASI术的结果。88例患者108支血管,PTCA塞性病变,导丝不能通过。血管发生严重内膜撕裂或夹层形成25支,均经樾主支架后消失。共植入支架92个,其中PTCA档满意30个;疗效满意的62例中,首次介入治疗时植入35个,PTCA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有症状、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确诊后进行CABG手术。所有病人均有陈旧性心梗,心功能(NYHA)I~IV级,术前预计平均死亡率(ParsonnetScore)8.4%(2%~18%)。采用大隐静脉(SVs)及左内乳动脉(LIMAs)作为移植物材料。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后全部存活,无重大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术中平均搭桥2.8根,平均应用LIMA0.5根,平均体外循环(CPB)时间137.6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95.0min,术后辅助通气时间平均14.0h,ICU监护平均5.5d。所有病人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不再服用抗心绞痛药物,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有着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手术安全性高,可被绝大多数CABG病人所耐受  相似文献   

8.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血管麻痹综合症(VS)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1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6 h内出现平均压<70 mm Hg,外周血管阻力指数<1400dyn.s.cm-5/m2,心指数≥2.5 L/(m in.m2)的患者被诊断为VS,并详细记录其围术期资料。结果211例患者中有4例发生了VS(1.9%),4例患者均需缩血管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患者平均带管时间20h,平均ICU滞留时间为76h,两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不能完全避免VS的发生,准确的判断,及时的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杨君一  杨慧一 《沈阳医学》2004,24(3):140-142
某男,49岁。于2004年5月12日8:00人院诊断为冠心病陈旧性心梗。辅助检查:ECG:Ⅱ、Ⅲ、avF、ST段下降0.15MVV1-V5可见Q波,冠脉造影术前降支及右冠闭塞,左主干90%狭窄。心脏彩超显示:主动脉硬化,右冠瓣钙化,主动脉瓣返流,左室大,左室间隔部及侧壁运动减弱,二尖瓣、三尖瓣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左主干病变急诊冠脉搭桥患者的预后。 方法 对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行急诊冠脉搭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全组死亡4例,病死率10%。4例死亡者术前均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并发症主要为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紊乱及肾功能衰竭。 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应尽早行急诊冠脉搭桥术。左主干病变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首先考虑在机械辅助循环的支持下,尽快采用内科介入方法行血管重建;如内科介入治疗失败,应尽早施行急诊冠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1.
严重左主干病变急救处理及急诊搭桥术对病人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左主干病变病人不同处理方案以及外科搭桥队伍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 >70 %病人的临床预后。结果 :发现严重左主干病变 2 4例 ,冠状动脉造影后无明显症状者 17例 ( 71%) ,5例在 2 4h内 ,12例在 72h内接受了冠状动脉搭桥术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 ,手术成功 10 0 %,住院期间无死亡 ;7例病人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出现心肌缺血症状 ,其中 6例在出现症状后立即出现室性心动过速 ,4例在导管室内复苏成功的病人 ,立即成功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并行急诊CABG术 ,手术成功率10 0 %,住院期间无死亡 ;1例在复苏的同时和延迟的IABP支持下 ,成功植入左主干支架 ,1例在复苏的同时未能成功植入IABP ,行抢救性CABG ,但 2例病人均于术后 12h死于心源性休克 ;第 7例病人在冠造后 12h ,出现严重心绞痛及反复室性心动过速死亡。结论 :严重左主干病变病人预后凶险 ,特别是冠造后有明显缺血症状的病人 ;及时置入IABP和急诊搭桥术多能改善病人预后 ,否则病人 2 4h内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2.
我院近年共完成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68例,其中单支病变37例(54.4%)双支病变22例(32.4%)三支病变9例(13.2%),PTCA共扩张79处病变,A型病变39处(49.4%)B型病变30处(37.9%)C型病变10处(12.7%),3例采用双导丝技术;5例采用灌注球囊导管,8例放置冠状动脉内支架,1例进行了冠状动脉内膜斑块定义切除术,PTCA的病例成功率97.1%,病变  相似文献   

13.
14.
冠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将我院近2年10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麻醉处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150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死亡13例,死亡率为1.13%。平均搭桥(3.25±0.30)支,平均手术时间(329.2±53.5)min,左乳内动脉使用率为94.0%。术前预防性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145例,术中转为体外循环下辅助手术35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2.8±4.5)h,术后监护室停留时间(16.2±5.0)h。术后出现并发症50例,发生率4.35%,包括心肌梗死2例,出血25例,脑卒中14例,纵隔感染11例,肾衰竭18例,其他12例。平均随访(48.9±16.3)个月,心脏功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冠心病治疗方法,术中使用分流栓和瞬时血流量测定是保障桥血管通畅的重要手段,围术期维持循环稳定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1988年元月至1997年10月我院完成的复杂综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74例,占同期PTCAU总例数的49.3%,其中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者10例,不稳定心绞痛3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40%者6例;48例为多支血管病变》PTCA共扩张85支血管,靶病变93处,A型病变15年,BV型病变53处,C型为25处,7便采用灌注球囊导管,28例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1例行冠状动脉内膜定向切除术。PTCA病例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8月-2006年10月共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28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取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及桡动脉,使用心肌表面局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连续缝合搭桥共62支,平均(2.2±0.8)支。结果全部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明显缓解。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临床效果好,费用低,手术安全,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适宜单、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具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心脏外科就诊的48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进行搭桥术。共搭桥960支,平均每例2.3支(1~4支)。术后常规应用肝素和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活性药物。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死亡30例,死亡率6.21%。随访3~8个月均无活动后心前区疼痛症状,心功能及LVEF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随着相关理论和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改善,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将成为一种较完善的冠心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处理。方法 32例患者,加强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调整,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及时应用抗凝药等综合处理。结果 术后1例死亡,余恢复顺利。结论 应加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围术期的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20.
高龄患者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共有60例≥70岁高龄患者进行了冠脉搭桥手术,其中21例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CCABG);39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OPCAB)。分析两组死亡率、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十天左室射血分数(EF)、术前和术后氧合指数(01);术前和术后血肌酐(Cr);手术时间、术后尿量、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搭桥的支数、胸液量、输血量。结果:CCABG组死亡共4例(19.05%);OPCAB组死亡仅1例(2.56%)。CCABG组其他并发症有4例(23.53%);OPCABG组其他并发症有4例(10.53%)。当患者EF值〉45%时,两种手术后对EF均提高(P〈0.05),而且二组比较无差异(P〉0.05)。当患者EF值≤45%时,OPCAB组比CCABG组对EF的提高更明显(P〈0.05)。肺的氧合指数术前OPCAB组比CCABG组的低(P〈0.05),术后两组肺的01均降低(P〈0.05),但术后二者01无差异(P〉0.05)。血肌酐术后CCABG组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OPCABG组(P〈0.05)。但术后OP-CAB组血肌酐无明显增高(P〈0.05)。手术时间OPCAB组比CCABG组时间短(P〈0.05);术后每公斤体重24h尿量CCABG组较OPCAB组多(P〈0.05);血管活性药物用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胸液量无差异(P〉0.05)气管插管时间OPCAB组较CCABG组时间短(P〈0.05);搭的桥的支数CCABG组多于OPCAB组(P〈0.05);术后输血量OPCAB组较CCABG组少(P〈0.05)。结论:70及70岁以上患者行冠脉搭桥术对心、肺、肾功能均受影响,但OPCAB组较CCABG组对心、肺、肾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及死亡率低,优点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