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间断放电消融方法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对复发率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的影响,寻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2~1999年118例经射频治疗的AVNRT患进行分析。其中男性64例,女性54例,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45岁)。结果 117例治疗成功,成功率99.15%。复发2例,复发率1.71%。并发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发生率0.85%。结论 使用下位法间断放电消融慢径是AVNRT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可降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对7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慢径消融治疗。结果显示即刻消融成功率为100%,3例(38%)复发,复发者均为慢径传导未消除者;术中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4例,其中3例发生前有快速交界性心速。提示慢径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保留慢径传导可能与复发有关,消融部位和快速交界心速与房室传导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程控刺激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慢径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且疑诊为AVNRT的患者(A组)。电生理检查有房室结双径(DAVNP)但不能诱发AVNRT,在基础状态和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索后有18例患者程控刺激可诱发出单个心房回波。4例患者程控刺激可诱发出2个心房回波,35例患者均进行射频消融慢径治疗。从同期接受射频消融的有自发心动过速且程控刺激可诱发AVNRT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5例作为对照组(B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术后均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射频消融慢径治疗后随访(32.2±13.9)个月,A组1例于术后4个月复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B组无一例复发,两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且心电图疑诊为AVNRT,电生理检查有DAVNP但不能诱发AVNRT者,射频消融慢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孟斌  张红霞  陈风 《现代保健》2010,(26):26-27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慢径治疗不典型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分A、B、C三组,A组,18例不能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B组,15例房室结前传及逆传均无跳跃现象;C组33例,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三组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放电能量、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及成功率及复发率,观察并发症,尤其房室阻滞的发生比例.结果 A组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放电能量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放电次数、放电时间与C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A、B两组间X线照射时间、手术时间与C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A、B两组与C组间消融成功率、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及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射频消融慢径治疗不典型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老年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年7月~2009年12月我院心内科开展的61例老年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1例RFCA病人中,1例冠心病患者术中出现胸闷、胸痛,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1例心力衰竭患者术中出现气急,经利尿、扩血管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有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后复发,再次手术成功.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RFCA是治疗老年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根治性方法.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电消融(RFCA)术后慢径残存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02例AVNRT患者RFCA术后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资料。结果202例中12例复发,复发率5.9%,复发组9例(75.0%)术后慢径残存,非复发组17例(8.9%)慢径残存,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慢径残存患者复发率高。将202例患者分为三组,既无双径现象又无交界性回波(A组)176例,3例复发,有双径现象无交界性回波(B组)23例,6例复发,既有双径现象又有交界性回波(C组)3例,均复发。结论AVNRT复发电生理基础是房室结双径路,应尽可能消除双径现象,并去除交界性回波。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老年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和射频消融特点.方法 老年组(年龄≥65岁)AVNRT患者81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AVNRT患者98例,射频消融术前经常规检查、心内电生理检查后采用消融慢径路进行房室结改良术,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平均年龄、AVNRT病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均为100.0%)、复发率(分别为1.2%、2.0%)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是治疗老年人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CA) 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 例。经药物治疗无效,愿意接受射频消融术者,常规导管插管行电生理检查及标测靶点,进行射频消融。结果:67 例中男性42 例,女性25 例;左侧显性旁路和隐性旁路共39 例,成功率为94-9 % 。房室结双径路28 例,成功率为96-4 % 。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室旁路及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多种X线投射位结合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206例AVNRT患者分别于后前位(PA)、右前斜30°(RAO 30°)和左前斜45°(LAO45°)X线投射位下,测量希氏束(His)至冠状窦(CS)口连线距离,选择距离最大投射位开始标测确定靶点,放电前再次于另外两种X线投射位下确认消融电极与His的距离.结果 于PA、RAO 30°和LAO 45°X线投射位下显示最大His至CS口连线距离的病例数分别为66、75、65例(P>0.05),距离分别为(2.94±0.87)、(2.98±0.76)和(2.91±0.52)cm(P>0.05).经三种不同X线投射位确认,靶点均位于His至CS口连线中点水平以上患者22例,其余患者184例,两者于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第一度或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例数分别为4例和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均获得成功,未发生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采用多种X线投射位相结合的方法,并且熟练掌握不同X线投射位下的消融电极操作特点,有助于提高导管射频消融治疗AVNRT的手术成功率和预防消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ECG)在鉴别典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的价值。方法240例窄QRS波心动过速经成功的射频消融确诊为慢-快型AVNRT和逆向型AVRT,开始的168例患者用于确定心动过速时哪些ECC特征对AVNRT和AVRT有鉴别诊断意义,另外的72例患者用于前瞻性评价基于ECG特征的分步式鉴别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心动过速时5个心电图特征对AVNRT和AVRT有鉴别诊断意义,支持AVRT诊断的ECG特征包括心动过速时可见P波(敏感性90%,特异性71%);RP间期(心动过速时QRS波起点到P波起点的时距)≥100ms(敏感性88%,特异性81%)和ST段压低≥2mm(敏感性55%,特异性81%)。支持AVNRT诊断的包括V1导联假r波和下壁导联假S渡(敏感性分别为54%和21%,特异性均为100%)。笔者制定一个根据心动过速时体表ECG假r波或假s波,RP间期和ST段压低的分步式鉴别诊断方法。在另外的72例患者(32例AVNRT,40例AVRT)中检测该鉴别诊断方法的准确性为89%。结论根据心动过速时ECG特征能较准确区分室上速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相关临床工作.方法 对34例TVT患者进行RFCA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采用激动标测的方法或起搏标测与最早QRS波相结合的方法标测靶点;对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采用起搏标测的方法标测靶点,标测靶点后放电消融.结果 34例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时均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30例治疗成功,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4例失败,4例随访期间复发,再次RFCA治疗成功.结论 RFCA能够根治IVT,成功率高、安全,可作为治疗IVT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对于心律失常病理生理基础的认识突飞猛进,并且推出了精密的心脏电生理检测手段,可对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进行定位,使得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心律失常成为可能,今天射频导管消融心肌组织的方法已成为控制或根治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性心动过速(AT)、心房扑动(AFL)、心房颤动(AF)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T)等许多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线疗法。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对于心律失常病理生理基础的认识突飞猛进,并且推出了精密的心脏电生理检测手段,可对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进行定位,使得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心律失常成为可能,今天射频导管消融心肌组织的方法已成为控制或根治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性心动过速(AT)、心房扑动(AFL)、心房颤动(AF)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T)等许多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线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青年人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治疗的青年PSVT的患者112例,分析各型PSVT的构成比,评价各型PSVT术中成功率,门诊随访观察,复发者行第2次RFCA术.结果 112例患者中,男性61例,占54.5%;女性51例,占45.5%.年龄14 ~44岁,平均(27.0±10.7)岁.112例患者中各型PSVT的构成比: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 60例,占53.4%;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 50例,占44.6%;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2例,占1.8%.术中即刻消融成功109例,占97.3%.复发2例,占1.79%,其中隐匿性右侧旁道(C RAP)复发1例(0.89%),隐匿性左侧旁道(CLAP)复发1例(0.89%),再次消融后均获成功.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青年人PSVT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关经验.方法分析我院RFCA治疗5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房室结双径路(S-F型)15例,房室旁道(AP)37例,43条AP,房室旁道分布左侧游离壁18例,左前游离壁2例,左后间隔3例,右侧游离壁17例,右后间隔2例,右中间隔1例.除1例失败外,余均成功,成功率97%.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室折返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关经验。方法 分析我院RFCA治疗5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本组房室结双径路(S—F型)15例,房室旁道(AP)37例,43条AP,房室旁道分布左侧游离壁18例,左前游离壁2例,左后间隔3洲,右侧游离壁17例,右后间隔2例,右中间隔1例。除1例失败外,余均成功,成功率97%。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室折返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王永芳  陈淑华  徐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499-3500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2月采用自凝刀手术治疗的4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资料。结果:46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肌瘤合并月经量增多36例,治愈33例,治愈率91.67%;术后1、3、6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率分别为l0.39%、42.53%、52.13%,肌瘤体积平均缩小率分别为38.37%、59.38%,68.34%;术后3、6个月子宫体积缩小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能保留子宫的微创技术,疗效确切、损伤小、方便、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organization of fibrillation in the right atrium using bipolar recordings from a basket catheter.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s of 17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F), selected a priori for low energy internal cardioversion. Organization was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occurrences--i.e. the percentage number of points laying on the baseline--which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match Wells'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AF. Well-defined and stable patterns of organization characterize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right atrium in these patients. The organization in the entire right atrium showed an individual rather than common distribution. This may have implications in the choice of regions candidate for abl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提高射频消融术 (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RFCA治疗PSVT 82例 ,包括房室间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4 8例 ,左侧旁道 2 5例 ,右侧旁道 2 0例 ,多条旁道 3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34例。均先行心内生理检查确定心动过速类型和消融靶点。结果 总成功率 98.78% (81/ 82例 ) ,总复发率 2 .4 7% (2 / 82例 ) ,AVRT和AVNRT各 1例 ,2例再次RFCA均获成功。82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根据设备条件严格掌握适应症 ,消融前系统电生理检查 ,避免先入为主 ,旁道消融靶点正确标测 ,放电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的识别和消融终点正确判定是提高安全性和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