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骨桥蛋白和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CD44拼接变异体6(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大肠癌标本中OPN和CD44v6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OPN、CD44v6表达阳性率均为86.7%(13/25),无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50.0%(i4/28)、53.6%(15/28),二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大肠癌组织中OPN、CD44v6的表达率均为85.7%(12/14),组织学分级为Ⅰ~Ⅱ级的大肠癌组织中OPN、CD44v6的表达率分别为51.7%(15/29)、55.2%(16/29),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v6与OPN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46(P〈0.05)。【结论】OPN和CD44v6的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VEGF、PTE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中的CD44v6、VEGF、PTEN表达情况。结果 85例胃癌组织中CD44v6、VEGF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4%、49.41%和56.47%,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临床分期之间CD44v6、VEGF、PTEN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不同分化程度之间CD44v6、PTEN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与VEGF之间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r=0.2664),CD44v6、VEGF与PTEN呈负相关(P〈0.01,r=-0.4044;P〈0.01,r=-0.3189)。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VEGF和PTEN的表达与胃癌细胞分化、浸润和转移有着密切关系,CD44v6、VEGF过度表达和PTEN低表达预示着淋巴结转移,CD44v6、VEGF和PTEN免疫组化检测对评估胃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MMP-9、CD44v6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结肠癌组织中MMP-9、CD44v6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结肠癌、8例结肠结石伴慢性结肠炎组织和8例正常结肠组织中MMP-9、CD44v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在结肠癌组织中MMP-9、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27/41)、68.3%(28/41),明显高于良性组织25.0%(4/16)、37.5%(3/8)(P〈0.05),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725,χ2=25.77,P〈0.01)。②MMP-9、CD44v6在高、中、低分化结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61.5%、81.3%)、(50.0%、69.2%、87.5%),但仅CD44v6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有关。③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中MMP-9阳性表达率(75.8%)、CD44v6阳性率(78.8%)明显高于无转移者(25.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MMP-9、CD44v6可能在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MP-9、CD44v6可能是了解结肠癌病变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涎腺肿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涎腺肿瘤临床治疗寻找新思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手术切除且资料完整的涎腺肿瘤存档蜡块共140例,多形性腺瘤32例;基底细胞腺瘤28例;腺样囊性癌40例,其中,癌细胞转移16例,无转移24例,神经侵润18例,无神经侵润22例;黏液表皮样癌40例。另选取10例手术切除的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检测80例涎腺恶性肿瘤、60例良性肿瘤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的MMP-9表达,计算每例切片中细胞的阳性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MP-9在80例涎腺恶性肿瘤、60例涎腺良性肿瘤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30.0%、10.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12,P〈0.01)。腺样囊性癌组织癌细胞转移组MMP-9的阳性表达率93.75%(15/16),癌细胞未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66.67%(1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8,P〈0.05)。MMP-9在正常涎液腺组织、粘液表皮样癌组、腺样囊性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10)、67.5%(27/40)、77.5%(31/40),三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63,P〈0.01)。腺样囊性癌组织中有神经浸润者的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94.44%(17/18)明显高于无神经浸润者的阳性率63.63%(1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89,P〈0.05)。结论MMP-9与涎腺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CD44s和CD44v6在大肠病变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5例大肠癌和28例大肠腺瘤及36例癌旁正常肠黏膜中CD44s和CD44v6蛋白表达与分布和临床意义。结果:CD44s和CD44v6在大肠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67.1%和92.9%,在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大肠腺瘤组织中分别为66.7%和88.9%,两者与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5a生存期不足5a组CD44v6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但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均与大肠腺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不相关(P〈0.01)。结论: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对大肠癌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尤以CD44v6意义更大。而且,CD44v6对大肠癌癌患者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丽萍 《江西医学检验》2011,(5):479-481,500
目的研究宫颈癌中CD24和CD44v6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及检测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evision法检测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CD24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CD24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45.00%和87.50%,三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4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不相关(P〉0.05)。CD44v6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35.00%和76.25%,三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与临床分期不相关(P〉0.05)。CD24与CD44v6在宫颈癌中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24、CD44v6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D44v6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提示其可能在宫颈癌的进展及转移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MMP-9、CD44v6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两者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乳腺浸润性癌中MMP-9、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9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5)和92.4%(85/92),而且MMP-9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4/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6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4/45)和85.9%(79/92),而且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1/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MMP-9、CD44v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检测MMP-9、CD44v6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zrin和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上皮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64例正常上皮组织中,Ezrin表达阳性28例,CD44v6表达阳性18例;6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zrin表达阳性48例,CD44v6表达阳性4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96、19.57,P〈0.005)。Ezrin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uc=2.92-21.48,P〈0.05)。Ezrin与CD44v6同时表达的38例病人中,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0.0%。结论 联合检测Ezrin和CD44v6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Ezrin有望成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CD44v6、nm23-H1和CE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D44v6、nm23-H1和癌胚抗原(CEA)的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44v6、nm23-H1和CEA在76例大肠癌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延迟和恶性程度的增加相关;nm23-H1蛋白低表达与远处转移、Dukes分期的延迟相关;CEA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增加相关。联合测定CD44v6、nm23-H1、CEA蛋白的表达可明显提高检测大肠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nm23-H1低表达和CEA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相关,综合分析3个指标,能更准确地判断大肠癌的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和细胞表面跨膜蛋白(CD44v)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MP-7、TIMP-2和CD44v的表达。结果①MMP-7、TIMP-2和CD44v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6%和72%,均高于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MMP-7、TIMP-2和CD44v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③MMP-7和CD44v在Ⅲ期、Ⅳ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在Ⅰ期、Ⅱ期中的表达,有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MMP-7和CD44v的表达高于无远处转移组中的表达;TIMP-2在Ⅰ期、Ⅱ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在Ⅲ期、Ⅳ期中的表达。结论①MMP-7、TIMP-2和CD44v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相关性;②MMP-7和CIM4v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和有无远处转移有相关性;TI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仅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沈鸿彬  王丽芳  张利  王雷 《临床荟萃》2010,25(20):1755-1757
目的 研究3-磷酸肌醇激酶(P13K)和CD44v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细胞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以及P13K和CD44v6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24例正常食管黏膜、9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13K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P13K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vs 71.3%、4.2% vs 76.6%,均P<0.01).随着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的增加,P13K和CD44v6表达增多,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3K、CD44v6在淋巴结转换阳性的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2.0%vs 47.7%,90.0%vs 61.4,均P<0.01),P13K与CD44v6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30,P<0.05).结论 P13K和CD44v6表达均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价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P13K和CD44v6协同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乳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Ezrin、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1)乳腺癌组织中Ezrin、CD44v6的表达率分别为62.50%(35/56)、76.79%(43/56),均高于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6.67%(5/30)和23.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zrin、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在乳腺癌组织中Ezrin与CD44v6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Ezrin、CD44v6的表达有助于预测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Ezrin、CD44v6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乳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组织标本中Ezrin、CD44v6、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1)乳腺癌组织中Ezrin、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率分别为62.50%、76.79%和26.79%,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zrin、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cadherin的下调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在浸润性导管癌中Ezrin与CD44v6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E-cadherin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Ezrin、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有助于预测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和新型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CD44v6和P16蛋白检测。结果CD44v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的细胞质,阳性表达率为68.05%,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χ^2=9.90~16.86,P均〈0.01),鳞癌的CD44v6的表达率与腺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27,P〈0.05)。P1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的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41.67%,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原发癌大小相关(χ^2=11.53~17.82,P均〈0.05),与病理类型无关(χ^2=3.40,P〉0.05)。CD44v6和P16的表达强度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均无关(P均〉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44v6和P16的表达强度呈显著负相关(r=-0.42,P〈0.01)。结论CD44v6和P1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CD44v6和P16可作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及评估其侵袭性、转移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4v6和p6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 IN)和浸润宫颈鳞癌(I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ICC、20例C 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中CD44v6和p6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在ICC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0.0%(24/30),明显高于C IN(35.0%,7/20,P<0.05)和NCE(30.0%,3/10,P<0.05)。(2)全部30例ICC和10例C IN中p63染色均为阳性。ICC分化程度越低,阳性细胞数越高、细胞的着色越深。NCE中仅基底层及上基层细胞阳性。(3)p63表达与ICC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CD44v6和p63可能参与了调控ICC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ICC早期诊断指标,其高表达预示ICC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和CD44v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3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VEGF-C和CD44v6的表达,并以21例肝硬化组织、16例肝外伤或肝囊肿组织作为对照,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VEGF-C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质,阳性表达率为78.8%,CD44v6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膜及胞质,阳性表达率为72.7%。二者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12.157、10.280,P〈0.05);在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χ^2=4.930、8.088,P〈0.05);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VEGF-C和CD44v6的表达与肝癌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是否并发肝硬化、AFP表达、有无HBV感染无关。VEGF-C和CD44v6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681,P〈0.01)。结论VEGF-C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可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研究CD44及其变异体CD44v6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食管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潮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存档的食管癌蜡块(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过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非生物素)检测食管癌中CD44的表达共145例,CD44v6共146例。SPSSl6.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各组之间表达情况的数据统计采用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各组中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UisH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CD44及CD44v6在5例小细胞癌中均不表达O%,在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1%(127/140)和82.27%(116/141)。其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分别为100%(10/10)及88.89%(8/9),中分化组分别为98.21%(55/56)及94.74%(54/57),而低分化组则分别为83.78%(62/74)及72%(54/75)。CD44及CD44v6在鳞状细胞癌与小细胞癌之间的表达情况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在高分化组与中分化组间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及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化越好,CD44及CD44v6的表达越强。结论CD44及CD44v6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及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提示它们可以作为食管癌组织学分型的一个辅助标记物及预后预测因子之一。另外,鉴于CD44及CD44v6在食管癌中的高表达率,提示其可能为食管癌干细胞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CD44途径免疫逃逸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Fas、CD44s和CD44v6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在癌旁肺组织中Fas的表达阳性率为100%,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5%和46.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Fas的表达减弱(Hc=37.068,P〈0.01)。CD44s和CD44v6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未见表达;CD44s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4%和46.4%,CD44v6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3%和39.3%。Fas、CD44s和CD44v6的表达均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u=2.476~3.986,Hc=10.657~20.210,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通过癌细胞表面CD44分子的构型由标准型向变异体改变,降低其Fas的表达,从而逃脱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非小细胞肺癌Fas、CD44s和CD44v6基因蛋白的检测可作为肿瘤进展程度的判断指标;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与CD44途径免疫逃逸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