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温州地区HBV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202例,其中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52例,慢性乙型肝炎103例,肝硬化27例,肝细胞癌20例,应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检测HBV的基因型。结果202例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型37例(18.3%),C型123例(60.9%),B/C混合型41例(20.3%),D型1例(0.5%),未发现A、E、F和G型;与B基因型、B/C混合型相比,C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细胞癌中明显升高,分别为56.1%和14.6%(P〈0.05);C基因型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226±268)U/L高于B基因型的(114±183)U/L和B/C混合型的(130±22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基因型感染者HBeAg阳性率和HBVDNA含量明显高于B基因型和BC混合型感染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州地区存在HBV的B、C、D和B/C混合基因型,C型为本地区的优势基因型.并且C型HBV感染易引起较重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西安市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2例慢性HBV患者的血清采用巢式PCR法进行病毒基因型检测,并分析HBV基因型的临床意义。结果262例慢性HBV患者的基因分型,C型186例(70.2%)、B型58例(22.1%)、B/C混合型18例(7.7%),基因型分布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率与HBeAg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安市HBV的基因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及B、C混合型;各基因型患者的临床特点相似;HBeAg阳性率与HBeAg阴性率相比较,各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金霆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4):1479-148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807例HBeAg阴性血清标本进行LHBs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1)在807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阳性率为54.40%(439/807),LHBs的阳性率为56.75%(458/80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13,P〉0.05),二者总体符合率为91.70%(740/807);(2)LHBs含量与乙肝病毒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995,P〈0.001);(3)LHBs含量与ALT呈正相关(P〈0.05)。结论LHBs与乙肝病毒DNA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能够反映出HBeAg阴性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的程度和疾病的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B型和C型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临床表现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异同。方法感染B型或C型HBV的慢性乙肝惠者186例,比较不同基因型者在年龄、性别、血清ALT、AST厦胆红素水平、血清HBVDNA水平、HBeAg阳性率、及肝穿病理表现等方面有何异同。结果184例样本中有B型48例,占26.1%;C型136例,占73.9%。B型者与C型者相比,血清ALT、AST水平均较低(P〈0.05),HBeAg阳性率低(P〈0.05),肝穿结果显示叶脏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较轻(P〈0.05,P〈0.01)。两组年龄及性别构成、平均血清HBVDNA水平及总胆红素水平的著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B型HBV者肝脏损害较感染C型HBV者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V基因型和病毒载量(HBV-DNA定量),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6种基因型,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记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9例标本中能检出基因型者115例,其中B型28例(24.3%),C型56例(48.7%),D型9例(7.8%),混合型22例(19.1%),没有发现A、E和F型。不同基因型的HBV-DNA定量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1〉0.05)。不同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473〉0.05)。结论东莞部分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要检出型,混合型检出率偏高。HBV病毒复制与病毒基因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及其与临床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无抗病毒治疗史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慢性重型肝炎病人、拉米夫定治疗48周末达有效者、YMDD变异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以及1896位点变异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共120例,采用微板核酸杂交法(PCR ELISA)技术进行HBV-DNA基因分型,比较各组基因型分布特点和不同基因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病人中B型22.5%,C型65.8%,BC混合型10.0%;慢性重型肝炎组(B 组)与慢性肝炎轻中度组(A组)相比BC混合型明显增多,以C型及BC混合型为主,并显示统计学差异;拉米夫定治疗48周末达有效人群中(C组)B型比例较高,而1896位点变异组(E组)则显示C型比例更高,但与A组相比基因型的分布并未提示统计学差异。B、C基因型间病毒载量相似,C基因型病人血清转氨酶高于B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乙肝病毒绝大多数为B型和C型,且以C型为主;C型和BC混合型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组织损害加重有关;拉米夫定疗效、YMDD变异以及1896变异与HBV基因型之间未显示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183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基因型与临床诊断、丙氨酸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HBV DNA、T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及HBeAg、抗-HBe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应用SPSS 10.0 for windows软件整理分析数据。[结果]183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急性乙型肝炎22(12.1%)例,慢性乙型肝炎81(43.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57(31.8%)例,肝癌23(13.1%)例,其中B型41(19.2%)例,C型104(48.6%)例,B、C混合型38(17.8%)例。B、C、B+C 3种基因型的患者ALT、TBIL以及CD4、CD8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BV DNA含量(对数值)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C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为75%,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结论]HBV基因型与乙型肝炎的临床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急性乙型肝炎以B、C混合型为主,B型次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均以C型为主。基因型与ALT、TBIL、CD4、CD8的水平无关,但与HBV DNA水平有相关性,C基因型HBV DNA复制水平和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预示C基因型可能与较严重的肝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四川部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部分地区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选择390例经荧光PCR法定量HBV—DNA含量〉104copies/ml的感染者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390例患者中B型186例(47.7%),C型142例(36.4%),BC混合型54例(13.8%),A型3例(0.7%),5例测序待定。C型HBV—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7.59&#177;1.18)log值和75.58%,明显高于B型的(5.36&#177;1.10)log值和45.90ck(P〈0.01);C型ALT、AST、TBIL的水平均高于B型(P〈0.05)。结论四川部分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以B、C型为主,B型占优势,C型次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与前S1(Pre-S1)抗原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2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eAg、抗-HBe及Pre-S1抗原,采用SPSSl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BeAg阳性患者216例,HBeAg阴性患者704倒。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192例,阳性率为88.89%;HBeAg阴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521例,阳性率为74.01oA;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e阳性患者523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302例,阳性率为57.74%;抗-HBe阴性患者397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302例,阳性率为76.0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中HBeAg阴性患者的Pre-S1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HBeAg阳性患者,抗-HBe阴性患者的Pre-S1抗原阳性率高于抗-HBe阳性患者。Pre-S1抗原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也可作为HBV被清除或感染趋于恢复的标志,N此结合其他肝功能指标进行判断患者机体状况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沈阳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与疾病谱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乙肝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各种肝病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 对于自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沈阳地区的慢性HBV感染者247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均为阳性血清标本,进行病毒DNA提取,根据HBVS基因及P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自行设计内外引物对HBVDNA片段进行两次扩增,在基因测序仪上测序得出分析结果获得基因型。结果247例HBVDNA基因型检测结果主要为B基因型(13.7%)和C型(86.3%)。未见有其他型分布。各肝炎病变组的基因型构成差异比较中,e抗原(eAg)阳性与eAg阴性的慢性乙肝(CHB)所占百分比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5),而C、B型中代偿与失代偿肝硬化所占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X^2=0.854,P〉0.05),基因B、C型的患者年龄、性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谷氨酰转移酶(r—GT)、总胆红素(TBi1)和HBVDNA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沈阳地区的HBV基因型由B、C型构成,主要以C基因型为主。在沈阳地区的慢性HBV携带者(ASC)中以C基因型为优势,而在CHB中,e抗原阳性和阴性之间在B型和C型存在着差异提示基因型的差异与HBV感染、肝脏病情发展有一定关系,而HBVDNA含量与乙肝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铜陵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分析该地区不同基因型别与肝功能损害、病毒复制水平及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探讨不同基因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RDB)对铜陵地区228例HBV阳性感染者的血清分别进行HBV基因型分型、HBV载量以及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肝功能等的检测,并结合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228例患者的血清样本中,226例样本成功分型,其中B型54.4%(124/228)、C型37.3%(85/228)、B/C混合型7.5%(17/228),2例未检出,占0.09%。不同HBV基因型患者间年龄、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肝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HBV载量明显高于B型及B/C混合型(P0.01)。结论铜陵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以B型为主,其次为C型和少量B/C混合型;C型感染者HBV载量显著高于B型,C型感染者肝脏损害较B型重,提示HBV基因型可能影响患者体内HBV复制并可能引起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肝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桂西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和酶法分别对105例CHB患者的HBV基因型、HBV DNA含量以及HBV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桂西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分型为B型53例(50.48%),C型27例(25.71%),D型1例(0.95%),B+C混合型17例(16.19%),B+D混合型2例(1.90%),未分型5例(4.76%).CHB组中B型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C型(P<0.05),尤其是轻度和中度组(P<0.01),而在CHB重度组和肝硬化组中C型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B型(P<0.05).C型和B+C混合型HBV DNA载量和HBeAg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型(P<0.05);酶类指标则是B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较高,C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含量较高.结论 桂西地区CHB患者HBV 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D型极少;C型及B+C混合型较易发展为重度CHB和肝硬化,基因分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根据基因分型与临床特点可对CHB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的分布情况,观察乙型肝炎基因分型对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85例慢性乙型肝炎(其中HBV基因型B型219例,C型66例)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分析,观察治疗12周、24周、48周及96周丙氨酸转氨酶(ALT)、HBV DNA定量、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定量.结果 阿德福韦酯治疗12周时B组以及C组HBV DNA转阴率为30.6%及36.4%,HBV DNA下降均值为(1.36±0.98)eopies/ml及(1.31±1.40)copies/ml(P>0.05);治疗24周两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33.8%及42.4%,HBV DNA下降均值为(2.19±1.18)copies/ml及(2.22±1.10)copies/ml(P>0.05).治疗48周两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38.8%及45.5%,HBV DNA下降均值为(2.98±1.24)copies/ml及(2.97±0.92)copies/ml(P>0.05).治疗96周两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44.8%及48.5%,HBV DNA下降均值为(3.41±1.68)copies/ml及(3.50±1.72)copies/ml(P>0.05).治疗12周后B、C两组HBeAg转阴HBeAb出现分别为10.6%vs 8.6%及11.6%vs 9.3%,24周后B、C两组HBeAg转阴/HBeAb出现分别为14.6%vs 11.3%及16.3%vs 11.6%,48周后B、C两组HBeAg转阴/HBeAb出现分别为27.8%vs 21.2%及25.6%vs 20.9%,96周后B、C两组HBeAg转阴/HBeAb出现分剐为36.4%vs 25.2%及39.5%vs 25.6%,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复常率12周为59.8%vs 47.0%(P<0.05),24周为60.3%vs 63.6%,48周为76.3%vs 77.3%,96周为80.0%vs 80.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B型及C型,病毒应答、生化应答及血清学应答相当,阿德福韦酯时HBV基因B型及C型疗效无明显影响.本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未发现A、D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乙丁型肝炎病毒(HBV HDV)重叠感染的患者血清中 ALT、HBV DNA及 HBV 血清学标志(HBVM)等的异同,了解 HBV HDV 重叠感染特点,初步探讨 HDV 的致病机理。方法对95例 HBV HDV 重叠感染的患者生物化学指标、肝炎病毒标志物等作统计分析,以100例单纯 HBV 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在95例重叠感染者中,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率最高,占66.32%,肝硬化次之。按 HBV DNA 载量分类,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叠感染组 ALT 异常率与 HBV DNA 呈正相关(r =0.90,P <0.05)。重叠感染组以 HBeAg 阴性模式为主(P <0.05),按HBsAg>250 IU/mL 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按 HBsAg>250 IU/mL 且 HBeAg >1 S/CO 统计时,单纯 HBV 组高于重叠感染组(P <0.05)。HBcAb-IgM 阳性率在重叠感染组中明显高于单纯 HBV 感染(P <0.05)。结论乙、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在慢性 HBV 中的发生率高。随着 HBV 病毒 DNA 数量的增加,肝功能的异常率也增高,HDV 感染能抑制 HBeAg 表达,重叠感染组中 HBcAb-IgM 阳性率高,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反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乙肝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的方法对随机选取的临床诊断非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的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已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肝硬化患者32例进行乙肝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检测,并对80例慢性乙肝患者中HBeAg(+)和HBeAg(-)组患者,以及不同含量的HBV DNA的HBeAg(-)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分析。结果 120例随机乙肝患者中,前C区1896位点突变率为25.0%(30/120);而慢性乙肝患者中和肝硬化患者前C区1896位点突变率分别为48.8%(39/80)和62.5%(20/32),与随机乙肝患者人群中变异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患者HBeAg(-)组患者乙肝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率与HBeAg(+)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随HBV DNA含量的增加,前C区1896位点突变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乙肝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发生与乙肝患者慢性化有关,检测乙肝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对乙肝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MBL、MASP和C3b在不同感染程度的乙肝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乙肝患者共140例,依据血清中HBeAg和ALT的水平分为6组:A组(HBeAg阳性,ALT正常)、B组(HBeAg阴性,ALT正常)、C组(HBeAg阳性,ALT轻度/中度升高)、D组(HBeAg阳性,ALT高度/重度升高)、E组(HBeAg阴性,ALT轻度/中度升高)、F组(HBeAg阴性,ALT高度/重度升高).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G组)及患者血清中MBL、MASP和C3b的水平,并对这三者之间的水平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的MBL水平显著高于C组和D组(P〈0.05),G组的MBL水平高于除B组外的其余5组(P〈0.05).F组的MASP水平显著高于A、C、D组,同时其显著低于B、G组(P〈0.05),D组的MASP水平显著低于其余6组(P〈0.05),G组的MASP水平显著高于其余6组(P〈0.05).D组和F组的C3b水平显著高于A、B、C、E组(P〈0.05),但D、F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G组的C3b水平显著低于其余6组(P〈0.05),MBL与MASP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性,而C3b与MASP、MBL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 MBL与机体清除HBV有关,高水平C3b可能会提高乙肝病变程度,MASP水平异常降低与乙肝患者肝损伤程度加重、病毒感染和复制水平加剧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HBV感染者血浆循环DNA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45例慢性HB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轻度30例、中度30例、重度25例;乙肝后肝硬化30例;肝癌30例。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中循环DNA的含量。结果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外周循环DNA水平逐渐升高,但在肝硬化组循环DNA水平反而降低,肝癌组又显著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15例慢性HBV感染者中HBeAg阳性79例,HBeAg阴性36例,HBeAg阳性患者外周循环DNA水平(68.79±14.23ng/mL)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者(23.68±12.56ng/mL)(t=-2.162,P=0.032);慢性HBV感染者外周循环DNA水平与ALT和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值分别为0.612和0.632,P值分别为0.014和0.021,但与血清HBVDNA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外周循环DNA水平与病毒复制无关,但可反映肝细胞的炎症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亚型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探讨HBV基因亚型与终末期肝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国北方地区HBV感染的肝硬化标本101例、原发性肝癌标本178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HBV DNA进行基因型及亚型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HBV基因亚型与终末期肝病的相关性。结果在279例HBV感染者组织或血清样本中,HBV Ba基因亚型7例(2.5%),C2亚型253例(90.7%),Ba和C2混合型19例(6.8%),未发现其他基因型。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HBV基因型及亚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在肝硬化患者中各种基因亚型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P=0.618),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P=0.692),总胆红素(TBIL)水平(P=0.1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肝癌患者中各种基因亚型的HBeAg阳性率(P=0.563),ALT水平(P=0.940),TBIL水平(P=0.31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基因型在北方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以C2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嘉兴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的特点,探讨基因型与病理及核苷类药物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85例CHB患者的HBV基因型,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乙肝三系、核苷类药物耐药,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85例CHB患者B基因型32例(37.65%)、C基因型53例(62.35%),C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水平、HBeA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χ2=8.03,P均<0.05)。肝组织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的进展程度,C基因型较B基因型明显加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82、10.67,P均<0.05),C基因型较B基因型发生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耐药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03、4.03, P均<0.05)。结论嘉兴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C型HBV复制能力强,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耐药更多,更易导致严重肝脏病变。HBV基因分型对判断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8例CHB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进行HBV基因分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辅助性T细胞(Th)1、Th2、自然杀伤(NK)细胞,对其中55例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CHB患者检测HBV特异性CTL。结果108例CHB患者中,B基因型59例(54.6%),C基因型48例(44.4%),B、C混合型1例(0.9%),HLA—A2阳性55例(51.4%)中,C基因型感染者27例,B基因型感染者28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75.0%VS49.2%)(P〈0.01),C基因型的HBVDNA水平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6.12±0.81)log10copies/mlvs(5.02±0.61)log10 copies/ml(P〈0.01),HBV特异性CTL低于B基因型感染者(0.21±0.06)%vs(0.39士o.12)%(P〈0.01)。非特异性CT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19.84±6.17)%vs(16.81±3.56)%(P〈0.01),丙氨酸转氨酶(AT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505.12±312.91)U/Lvs(222.11±205.16)U/L(P〈0.01),血清总胆红素(TBI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45.71±41.12)μmol/Lvs(28.18±15.12)μmol/L(P〈0.05)。结论与CHBB基因型感染者相比,C基因型感染者的HBV特异性CTL较低,导致HBVDNA水平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HBeAg阳性率也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因此C基因型感染者的肝功能损害比B基因型感染者重,C基因型感染者的肝功能损害比B基因型感染者重,可能也与C基因型感染者的非特异性CTL比B基因型感染者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