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局部或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生成减弱和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密度(BMD)降低,主要影响绝经后妇女。目前尽管抗骨质疏松药物已经开发出来,但在治疗过程中仍观察到一些副作用。因此,需要更合理的治疗策略。外泌体是体内所有类型细胞分泌的纳米大小的细胞外囊泡(EVs),在细胞间通讯中起着重要作用。外泌体包含许多功能分子[如蛋白质、mRNA、微小RNA(miRNAs)],这些分子可以被转移到受体细胞中,以调节一系列信号通路并影响生理和病理行为。其中miRNA在调节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简要总结了外泌体内miRNA调节骨代谢的过程及在骨质疏松症中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2.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泡(MSC-MV)是MSC在静息或活化状态下释放到胞外的膜分泌体系,包括直径在100-1000nm的微粒(micropartMe)和40-100nm的外来体(exosome)。MSC-MV由脂质双分子层膜包被,其内选择性包裹脂质、蛋白质、mRNA及miRNA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MSC-MV膜表面携带MSC的某些表面标记,可以通过配受体结合等方式被靶细胞摄取,并具有明确的减轻组织损伤程度、促进损伤组织形态学及功能学修复的作用,且该作用可能由其内含的miRNA外源传递所介导;MSC-MV可能还具有潜在的调节机体免疫、调控细胞生长分化等生物学功能。本文就MSC-MV的产生机制、组分及生物学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多细胞生物依靠细胞间通讯来协调各部分的活动;机体内三大调节系统的运作更依赖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或者叫信号转导)。除了在神经细胞内部(从细胞的一端到另一端)主要通过电信号传送外,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化学信号即化学信息分子来实现。细胞外环境中的化学信号(信息)分子有激素、神经递质和局部性化学介质(如生长因子)等,这些属于第一信号(第一信使)。第一信使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换机制把细胞外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产生细胞内信号物质,进而使细胞对第一信号发生相应的效应。这些细胞内信号物质常被称为…  相似文献   

4.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单链RNA分子,长度约22个核苷酸,这些非编码小分子RNA与靶基因mRNA分子的3’端非编码区域(3’UTR)互补配对后,通过降低该mRNA分子的稳定性和抑制其翻译两种方式对靶基因进行转录后调控。自从1993年第一个miRNAlin-4被发现以来,20多年间已经有千余种miRNA陆续被发现,它们在炎症、发育、凋亡、细胞增殖和分化及肿瘤的发生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晓峰  赵占胜 《临床荟萃》2010,25(11):1008-1010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在As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脂类分子,主要由活化的血小板和许多受炎性刺激的细胞产生,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影响靶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长度为18~26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它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其表达情况与机体众多生理病理状态密切相关。目前发现,恶性肿瘤组织和血液循环中存在不同于正常机体的特征性miRNA表达谱,通过测定这些miRNA的表达变化可能可以成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miRNA在恶性肿瘤性疾病分子诊断领域的研究进展,为疾病分子诊断学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1-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是由具有发夹结构的约70-90个碱基大小的单链RNA前体经过Dicer酶加工后生成双链RNA,双链miRNA被引导进入沉默复合体中,一条成熟单链miRNA保留其中,另一条被降解。miRNA分子在3’端非编码区域(3’UTR)与靶基因mRNA分子互补配对后,可以降低mRNA分子的稳定性并使mRNA发生翻译抑制从而影响靶基因的表达调控。miRNA具有集体功能的特点,单一miRNA难以替代。  相似文献   

8.
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MSC-exosomes)是间充质干细胞在生理或者病理状态下分泌的直径在40-100 nm的同质性膜囊泡。M SC-exosomes含有大量且种类繁多的蛋白质和miRNA等生物活性物质。M SC-exosomes与靶细胞通过膜融合或者发生内吞作用后将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转运至靶细胞,从而影响靶细胞的功能。它们像是体内的信号载体储存池,在细胞间起信息交换的作用。MSC-exosomes能够模拟MSC的生物学功能,具有促进组织修复或调节免疫等作用。本文将MSC-exosomes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物学功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胞外体来源于多种真核细胞的多泡体(MVBs)内部的小囊泡,在电镜下呈典型的杯状,由脂质双层膜包绕的扁平半球体,直径约40~100 nm。MVBs 可能通过内出芽的方式形成小囊泡,而一些蛋白、脂质和核酸就分选进入这些小囊泡中,被释放到细胞间隙成为胞外体[1]。胞外体的实质是细胞内产生的小囊泡,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携带参与细胞生命过程的各种蛋白、脂质以及核酸。微 RNA(MicroRNA)是由21~25个核苷酸构成的非编码小分子 RNA,曾经被视为无功能的分子[2]。近年来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参与了细胞内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3]。已经证实 microRNA 存在于胞外体中,胞外体如同“特洛伊木马”参与 microRNA 在细胞间的转运而影响靶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19-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翻译抑制或MRNA降解发挥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miRNA在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调控中发挥关键的角色。 EMT是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如E-钙粘素等表达减少或缺失,细胞失去极性;细胞具有间充质特征,获得了较高的迁移与侵袭能力,间质特征性分子,如Twist、Snail、Slug和Vimentin 等表达增高。近年来发现,miRNA 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发生EMT改变。本文着重对EMT形成过程中miRNA的作用进行扼要综述。此外,回顾分析各种肿瘤中MiRNA的角色,靶向miRNA可能会成为癌症治疗的新型策略。  相似文献   

11.
微泡(MV)在细胞间联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能从大部分体液及几乎全部细胞中分离获得.MV不仅参与干细胞维护、组织修复、免疫调节与凝血等生理过程,在肿瘤形成、病原体感染等病理过程中亦发挥重要作用.对MV起源、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不仅可深入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对再生医学、出血性疾病新型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拟就MV起源、主要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脂肪组织能够以旁分泌、自分泌和远距分泌方式产生生物活性因子或因子样分子,称为脂肪因子。包括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酰化刺激蛋白、瘦素、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白细胞介素6(IL-6)、抵抗素(resistin)、脂联素(adiponectin,ADP)、人内脂素(visfatin)等多种因子,这些脂肪因子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血压水平、内皮功能、纤溶活动及炎症反应,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在众多功能各异的脂肪细胞因子中,脂连素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与肥胖呈负相关的细胞因子,有降低三酰甘油和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心血管内皮功能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索了在以粒细胞作为被调节细胞的前提下,测定血清中RBC免疫调节因子的可行性。通过用HBSS-H除去血清中的补体、改变血清与被调节细胞以及被调节细胞与靶细胞(酵母菌)的比例,提高靶细胞上C3b、C4b分子密度等,使实验方法科学合理,能反映出血清中调节因子对RBC免疫的调节作用。再与O型RBC比较,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说明用粒细胞作被调节细胞测定血者中RBC免疫调节因子的实验方法是可性的。该实验机理明确,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易于观察结果,试剂来源方便等特点,对红细胞免疫的发展与普及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microRNA(miRNA)是长21 nt-25 nt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miRNA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心血管系统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最近研究发现,miRNA参与了心肌肥厚、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心律失常和血管病变等的生理病理过程.该文就miRNA在心血管系统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心脏病患者存在从心脏大体结构到心肌细胞、蛋白分子的病理和病理生理改变.其中包括与心电生理异常有关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在这些病理基础上,经诱发,患者可出现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在内的多种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相似文献   

16.
赵秀丽  冶学兰  汪如源 《临床荟萃》2006,21(19):1427-1428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磷脂介质,作为血清中诱导成纤维细胞增生和应力纤维形成的成分而被首次发现。随后,人们发现LPA可以诱导其他多种类型细胞发生增生性和形态学改变。近年来研究发现,LPA在体内信号传递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多功能的“磷脂信使”。通过G蛋白耦连受体影响靶细胞的功能,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其中部分生物学功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血浆中LPA升高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又一危险因子。LPA对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脑血管痉挛以及对星形细胞有重要作用。笔者就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外泌体是机体各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活动。外泌体被认为是肿瘤细胞与细胞微环境之间的一种交流途径,其与肿瘤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外泌体可介导特定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并激活相关信号通路,传递包括微小RNA(MicroRNA,miRNA)和蛋白质在内的功能性分子。研究表明乳腺癌中miR-221的高表达会引起曲妥珠单抗耐药;miR-21的上调,miR-133b的下调可降低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外泌体介导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转移是促成乳腺癌细胞中多西他赛耐药的主要机制。这些发现证实了外泌体携带的功能性分子miRNA和蛋白质与肿瘤耐药性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外泌体可以作为信号转导的媒介改变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本综述侧重于列举外泌体与几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化疗耐药性的相关机制,讨论miRNA功能在耐药性方面的前景和挑战,并强调探索外泌体在乳腺癌进展和耐药性中的有价值途径。  相似文献   

18.
MicroRNA(miRNA)是一类近年来新发现的非编码小RNA分子,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病毒中。通过与靶mRNA3'端非翻译区完全或不完全互补配对,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或翻译,从而参与调控个体发育、细胞凋亡、增殖及分化等生命活动,其表达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就miRNA在感染性疾病相关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陈宁  倪培华 《检验医学》2010,25(6):484-487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是人体中重要的生物分子,而NAD(P)H氧化酶催化NAD(P)H的反应产物为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anion,·O2^-),后者在维持机体免疫、代谢、血管生理功能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关键作用。NAD(P)H氧化酶基因多态性的发生可影响到酶生物活性功能,进而引发机体相应生理、病理反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的囊泡样小体,能通过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融合、胞吞作用等方式将其携带的微小RNA(miRNA)、蛋白质等传递至靶细胞中,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并调控细胞的生理功能。近年研究发现,外泌体miRNA在胰腺癌(PC)的发生、发展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为P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外泌体miRNA在PC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