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足三里穴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采用成人及胎儿新鲜肢体标本,以H.E染色切片、Cajal-Fauordky染色方法及普鲁士蓝氯仿淋巴灌注,观察足三里穴显微结构。结果显示:足三里穴的血管袢分布及毛细血管球、神经分支及细小分支的数量同非穴位处有显著性差异,穴区普遍存在着大神经分支;淋巴管袢数量同非穴位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认为穴位的针刺感受组织是神经、血管及淋巴管的复合结构,即穴位的“穴位立体构筑”  相似文献   

2.
阳陵泉穴的局部解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在针刺和穴位注射时掌握正确的进针方位,避免对神经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采用40具经甲醛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阳陵泉穴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神经.结果:阳陵泉穴区可见扇形分布的腓总神经胫骨前肌支和膝关节支。此穴后下方为腓深神经肌腓骨管段和腓浅神经.结论:阳陵泉穴与腓总神经分支关系密切,探讨了该穴位的主治作用机理及进针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穴位和非穴位对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针刺组,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干预直接用空气栓塞法处死;针刺组大鼠选上肢"内关"穴,下肢"后三里"即"足三里"穴,背部"大椎"穴和腹部"关元"穴,对以上穴位、穴位旁1cm处及爪部"涌泉"穴,行手针针刺,留针30min后,空气栓塞处死。固定后,取两组大鼠穴位处及穴位旁开1cm处的组织块,涌泉穴只取穴位处,冰冻切片。采用Cx43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染色。结果:两组大鼠各穴位处Cx4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其穴位旁(均P<0.01);针刺组穴位处Cx4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穴位处(均P<0.01)。结论:穴位和非穴位之间Cx43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穴位确实存在且有其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委中穴层次结构的观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陈鸿斌李亚东哈尔滨市道外区东来医院史丽君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在下肢常采用的穴,针刺该穴时,找准穴位并不难,在窝中央,横纹中点处。然而穴的层次结构却非常复杂,由浅入深主要有胫神经、静脉、动脉等神经干和中等大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阻滞穴位神经后针刺对于佐剂型关节炎(AA)大鼠镇痛效应和穴区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及进一步了解手针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外周机制差异。方法:以佐剂型关节炎大鼠为炎症痛模型,以足三里为治疗穴位,采用利多卡因预处理(穴位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利多卡因预处理组(normal+Lido)、电针组(Electroacupuncture,EA)、利多卡因预处理电针组(Lido+EA)、犊鼻穴注射利多卡因足三里电针组(DLido+ZEA)、下巨虚穴注射利多卡因足三里电针组(Xlido+ZEA)、手针组(Manual Acupuncture,MA)、利多卡因预处理手针组(Lido+MA)及犊鼻穴注射利多卡因足三里手针组(Dlido+ZMA),每组8只。以大鼠缩爪反射潜伏期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为观察指标。结果:EA及MA组痛阈都高于M组(P〈0.05或P〈0.01),两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都明显高于M组(P〈0.01)。说明阻滞针刺穴位或同神经干近心端穴位神经对针刺的镇痛效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样的操作在远心端穴位则无影响,神经阻滞对针刺(电针或手针)引起的穴区肥大细胞脱颗粒无明显影响。结论:在手针情况下,针刺镇痛有效神经传导信号在穴位的启动和针感的产生是在肥大细胞脱颗粒之后,它是产生神经信号的直接原因;而对电针情况,电信号是直接刺激神经感受器产生信号启动,肥大细胞脱颗粒成为伴随或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6.
王燕  李翔 《中国针灸》1996,16(10):21-21
中极穴临床应用王燕,李翔(北京市隆福医院,100010)主题词穴.中极中极穴为任脉经穴,别名玉泉、气原。本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处。据文献记载,其主治有遗尿、遗精、阳萎、疝气、阴冷、月经不调等多种疾病。笔者在临床运用本穴配合其它穴位治疗多种疾病疗...  相似文献   

7.
传统中医按摩术特色之一是穴位应用。笔者经多年临床对应用穴位推拿有点滴之见,述略如下。 1.同等状态用掐法以获穴感增强。在体表任何部位操作者以指为多(拇、食及中指)作用穴位,力度、时间确定后作用面积减小压强增大,因而指峰立按穴感强。目前全国众多专业文献多数认同该手法动作叫“掐法”.其作用部位皮下浅处有骨面反作用。如常用急求“人中”、儿科惊风用穴“老龙”“山根”等。在体表有骨面反作用的掐法穴位感强显著。 2.推筋至骨缘以获穴感增强。机体体表相当部位穴在骨的边缘附近。推拿穴位作用中,一是压骨缘力小穴感强…  相似文献   

8.
家兔穴位和经线上非穴点与相应对照点深部温度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华  刘又香 《针刺研究》1995,20(4):47-51
温度是反映能量代谢水平的重要指标。相对皮温而言,皮下较深组织温度较为稳定。为了了解穴位、经线上非穴点和相应对照点能量代谢特点,作者应用先进的温度传感针(其特点是仅针尖部对温度敏感)及其配套的精密测温仪,对10只家兔的200个穴点不同深度(皮下0.5cm和1cm处)温度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穴位和经线上非穴点深部温度较相应对照点深部温度为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穴位和经线上非穴点深层组织能量代谢较为旺盛。测定结果还表明,所测穴点不同深度的温度存在明显差异,1cm深度处温度较0.5cm深度处温度为高,提示针刺时在一定深度行针刺手法或留针有其生理意义;左右两侧同名穴位深部温度无明显差异,提示左右同名穴位深部组织的能量代谢水平相当,表现出良好的对称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麻行甲状腺手术常用穴位扶突穴、合谷穴及内关穴的感觉传入及其与甲状腺感觉传入在颈脊神经节的汇聚与整合,揭示针麻行甲状腺手术的形态学基础。方法:①实验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合谷穴、内关穴、扶突穴和甲状腺4组(每组6只),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分别注入上述穴区及甲状腺内,观察穴位和甲状腺的感觉传入。②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甲状腺-扶突穴组、合谷-甲状腺组、内关-甲状腺组(每组6只),分别将荧光素碘化丙啶(PI)、双苯甲亚胺(Bb)注入上述3个穴位和甲状腺,观察穴位和甲状腺的传入感觉在脊神经节的汇聚及神经节细胞的分支投射。③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针刺组(每组12只),手针针刺以上穴位及"足三里"和非穴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穴区局部缝隙连接蛋白43(Cx 43)表达。结果:①HRP结果显示,3个穴位与甲状腺的感觉传入在C 3-C 5脊髓节段存在汇聚与重叠。②扶突穴注入PI、甲状腺注入Bb,合谷穴注入PI、甲状腺注入Bb,内关穴注入PI、甲状腺注入Bb后,3组出现的单标记神经元分布的部位部分不同,但均在C 3-C 6的脊神经节观察到双标记神经元。③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不同穴位针刺组Cx 43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穴位处Cx 43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穴位处(P<0.05);非穴位处针刺后Cx 43表达的变化与非针刺非穴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突穴、合谷穴、内关穴及甲状腺的传入投射在颈脊神经节存在汇聚与分支投射,为针麻行甲状腺手术提供了新的形态学依据,同时也证实穴位针刺可以调节穴位局部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以影响局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0.
前谷穴,即“在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1],“前谷者,前是手小指本节之前也,谷者,谷之空洞也。手小指本节前骨之空处,通于经孔与分泌之孔窍,故名前谷”[2]。该穴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前尺侧,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其下布有指背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指背动、静脉通过。虽然前谷穴首出于《灵枢·本输篇》,但《针灸大成》中所提及之前谷穴的功用及主治病证,为历代医家沿用至今。《针灸大成》由明代杨继洲编写,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现从《针灸大成》浅谈前谷穴的穴性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穴区内血管、淋巴管与经络腧穴的关系。方法 36羽鸡采用ABS血管铸型、微血管灌注组织切片及淋巴灌注方法。结果 后海穴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髂内动脉、荐中动脉和肠系膜后动脉的分支,呈规律性的辐凑型;后海穴中轴结缔组织内的微血管致密,相互吻合形成血管网,并与腔上囊和泄殖腔的微血管形成网络连结,此区的淋巴管亦很丰富。结论 腧穴的实质应为驱体的结缔组织(包括相关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及内脏器官等多种结构的主体复合构筑。  相似文献   

12.
足三里穴巨微结构形态观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用体视显微镜(5~25倍)观察足三里新鲜标本层次和断面结构及ABS铸型、淋巴灌注标本。结论:足三里穴与非穴位的巨微结构观察未发现除神经、血管、淋巴、筋膜、肌腱、肌肉等组织外的特殊结构,穴位不是由一种组织结构组成,而是由多种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腧穴区域皮肤组织中血管及其神经纤维的显微结构,探讨腧穴的形态学特征。方法:以正常SD大鼠"太冲"穴区局部皮肤组织为观察区域,先用4%多聚甲醛经过心脏对大鼠进行灌流固定,然后取下"太冲"穴区局部皮肤组织,分别制成20μm或40μm厚的纵向或水平组织切片,再用鬼笔环肽(Phalloidin)对血管结构进行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在此基础上选取部分组织切片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复染,最后使用普通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显微镜对组织标本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在"太冲"穴区的皮肤组织中,观察到由Phalloidin标记的多种形态的血管样结构,其中真皮浅层以细小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球为主,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中以较粗的血管及其细小分支为主,同时观察到CGRP阳性神经纤维与细的血管伴行或环绕在粗的血管周围。从皮下组织到表皮层,血管和神经纤维共存并构成了一个立体网状结构。结论:本研究从微观角度表明在"太冲"穴区皮肤组织中存在由不同形态血管和神经纤维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虽然这种结构不是穴区所独有,但是这些结果为深入分析腧穴的显微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比较经皮穴位电刺激与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 :将 6 8例患者随机分成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和口服西药对照组各 34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神经传导速度、血脂、血流变等指标。结果 :(1)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2 )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血脂、血流变值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 0 5 ,P <0 0 1) ,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受损神经的传导速度 ,改善微循环 ,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NGF)穴位注射联合Bobath法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运动发育迟缓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Bobath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NGF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发育情况、运动功能和血乳酸水平,并评估疗效.结果:治...  相似文献   

16.
何智明  陈东风 《针刺研究》1993,18(3):236-239
结扎48只家兔冠状动脉左室支造成急性心肌梗塞,以心电图∑ST 段值和心梗范围为指标,区组随机分为四组:“曲泽”穴组,“曲泽”穴切断肌皮神经组,切断肌皮神经组,对照组。结果表明,切断“曲泽”穴肌皮神经后,激光针“曲泽”穴对减轻心肌损伤程度和缩小心梗范围作用消失,提示肌皮神经在“曲泽”穴与心脏联系的传入途径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 次髎穴(BL-32)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其不仅能治疗盆腔脏器的疾病,而且可以电针次髎穴(改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和剖腹产等,临床用改良次髎穴复合麻醉手术中积累了大量资料,发现其具有镇痛作用。肌肉松驰好、生理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然而有关这方面的机制探讨和实验报道甚少,究竟针刺次髎穴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达到镇痛和使肌肉松弛的目的?我们应用生理记录的方法发现电针确能使子宫肌肉松驰,肌张力降低,并分析了产生针效的可能途径。本文的目的在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方法对次  相似文献   

18.
多种神经递质参与外周跨节段信息传递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参与外周跨节段信息传递的多种神经递质及其作用机制 ,为阐明经络实质提供资料。方法 :在大鼠足太阳膀胱经上刺激一个穴位的支配神经 ,用电生理学方法在相邻节段或者相隔多个节段的穴位支配神经上观察放电数的变化。在跨节段信息传递的模型上 ,使用辣椒素损伤肽能神经 ,并应用P物质 (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神经激肽A(NKA)的激动剂和NK 1受体、H1 受体拮抗剂观察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首次证实了模拟穴位刺激可引起沿经脉线的跨节段信息传递 ,这种跨节段信息传递现象符合人体循经感传的特性 ,可能是循经感传的生理学基础。用辣椒素处理破坏肽能神经纤维后 ,跨节段信息传递明显减少。SP、NKA和CGRP均使跨节段信息传递易化 ,三种神经肽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为 :SP >CGRP >NKA。应用NK 1受体阻断剂WIN51 ,70 8、H1 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则可使跨节段信息传递减少。结论 :SP、CGRP、NKA、组织胺等 ,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 ,介导外周跨节段的信息传递。交感神经的激活也可能促进这种信息传递。提示循经感传是由多种递质和受体介导的 ,并且可以从经脉线上直接采集电信号作为研究经络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脑肠肽含量的影响及其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非经非穴组、免疫抑制组、“足三里”组、“足三里” +免疫抑制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垂体和外周血P物质放免活性 (ir SP)和血管活性肠肽放免活性 (ir VIP)含量的变化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通过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 酵母菌花环试验和红细胞 IC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可提高正常大鼠和免疫抑制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同时 ,脑垂体和外周血中ir SP、ir VIP的含量也明显升高。结论 :针刺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其机理可能与相应脑肠肽的合成和释放增多有关 ,并通过这些免疫递质对神经 内分泌 免疫调节网络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麻醉状态下观察手针大鼠后肢足三里穴位引起的支配该穴区的特异性神经束放电以及由此诱发的相应靶器官血压波动效应。方法:将水合氯醛麻醉处理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利多卡因注射后针刺组(穴位邻近区域肌肉注射2%利多卡因后进行足三里手针刺激)并设生理盐水注射后针刺组(穴位邻近区域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后进行足三里手针刺激)作为对照。持续记录足三里针刺过程中大鼠右颈动脉血压变化并同时记录分析相应的神经束放电情况。结果:以一定手法手针大鼠足三里能够引起明显的特异性神经束放电并引起相应动脉血压的下降(P〈0.05),而在穴位邻近区域注射利多卡因后上述现象消失。结论:手针大鼠足三里能够诱发支配穴位的特异性外周神经放电,该神经信号可能通过躯体心血管反射参与调节体内的血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