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头穴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家兔体感诱发电位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针刺对脑出血家兔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方法:按Kanfman方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对脑出血家兔不同时期行头穴针刺,观察SEP的影响。结果:脑出血后家兔SEP波幅增高,潜伏期延长。结论:针刺产生即刻效应,可能是针刺调节了大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改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使出血处于休克或体眠状态下的脑神经细胞觉醒。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表明,头穴针刺能够有效地降低体感诱发电位(SEP)皮层电位的异常率(包括缩短皮层电位的潜伏期,再现和提高皮层电位的波幅)。说明体感诱发电位(SEP)皮层电位可做为头针治疗中风偏瘫效果和动力性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3.
经穴体感诱发电位与听皮层声诱发电位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庆辉  曾兆麟 《针刺研究》1998,23(2):135-139
以穴位电针作为躯体感觉刺激,观察了大脑皮层经穴体感诱发电位与声诱发电位的相互作用。在豚鼠听皮层可记录到电刺激穴位的体感诱发电位以及同时给予穴位电刺激和短声刺激引起的听觉-体感复合诱发电位。听觉-体感复合诱发电位不是独立的听皮层诱发电位和穴位体感诱发电位在听皮层相加的结果,说明这种多感觉信息处理来源于皮层下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鼠大脑皮层SI区神经元对电针和手针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袁斌  庞天赐 《针刺研究》1991,16(2):79-86
<正> 人们早已知道,电针穴位可以在大脑皮层体感区引起诱发电位,据此许多研究者相信,针感的产生和大脑皮层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皮层体感区(SⅠ区和 SⅡ区)对许多皮层下核团中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具有下行调制作用。有的作者指出,针刺穴位激活皮层神经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太冲对健康人群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探讨躯体刺激对感觉皮层的兴奋性作用,为临床循经远端选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纳入健康志愿者10名,在电针左侧太冲前后测定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PSEP)、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SEP),比较电针前后诱发电位的差异.结果:电针左侧太冲后,左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相似文献   

6.
观察不同穴位针刺对暂时性局部脑缺血的作用,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和TTC染色法,结果表明,电针能促进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可使脑缺血后脑梗塞体积减小,且督脉穴位针刺在促使脑缺血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恢复上可能具有相对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不同穴位针刺对暂时性局部脑缺血的作用,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和TTC染色法,结果表明,电针能促进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可使脑缺血后脑梗塞体积减小,且督脉穴位针刺在促使脑缺血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恢复上可能具有相对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感觉传入活动过程和皮层机能状态,因而可借以作指标,从诱发电位不同成份的机能意义及针刺后的变化推测针刺作用的所在部位。本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叠加平均方法记录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探讨影响诱发电位的一些因素,着重分析针刺穴位对诱发电位早、晚成份的影响。方法检查对象为正常健康人,部份为非神经系统疾病的针麻手术病人。刺激右腕正中神经,相当内关穴处,在左侧头部上肢体感投射区用针电极记录诱发脑电活动,参考电极在左乳突。脑电信号经生理记录仪放大后送入国产TQ-19医用电子计算机叠加平均,用X-Y函数仪描记结果,针刺左侧合谷、内关穴,诱导30分钟,调节合适的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9.
近视眼视诱发电位对针刺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脑皮层视区全视野刺激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为指标,观察针刺对近视眼大脑皮层视区机能影响。结果近视眼的P-VEP之平均潜时值比正视眼者长,平均波幅比正视眼者低。针刺对正视眼患者视皮质有抑制作用,对近视眼的视皮质有兴奋作用,提示针刺能提高近视眼之视皮质的兴奋性。针刺对正视眼和近视眼的P-VEP之潜时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孔健  杨秀珍 《针刺研究》1997,22(4):283-286
本研究采用美国NEUROSCAN公司生产的128-ESI系统对刺激手三阴经不同经穴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N20成分及其后约20毫秒内的SEP脑地形图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刺激穴位后SEP皮层早成分在皮层的分布范围,不仅局限于刺激部位对侧的大脑皮层中央的体感区,而是能够扩及到皮层的许多部分,并且有一个动态的衍变过程。表明人类大脑对接受刺激经穴的信息有相当复杂的机制。对刺激不同的穴区得到的SEP皮层早成分地形图进行观察,发现大脑皮层的兴奋区时序变化都有一个大体近似的过程,额区、中央、颞、枕等区都参与了针刺信息的感知过程,为进一步揭示针刺作用机理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豚鼠皮层听觉中枢兴奋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刺对豚鼠皮层听觉中枢兴奋性的影响史美育曾兆麟施建蓉张美莉(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图书分类号R339.17关键词听觉皮质/针灸效应动物,实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针刺治疗耳聋与聋哑是中医学宝贵遗产。长期以来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治疗工作[1...  相似文献   

12.
伤害性刺激对躯体感觉皮层单位放电的影响及电针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大脑皮层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是研究针刺镇痛原理的课题之一,以往我们曾在正常人、颅脑手术病人以及实验动物上,用大脑皮层诱发电为指标研究机体对痛刺激(或伤害性刺激)时的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并观察某些镇痛药及针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电针对豚鼠听皮层中潜伏期诱发电位反应恢复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不同穴位电针对豚鼠听皮层中潜伏期诱发电位反应恢复时间的影响。实验以诱发电位的反应恢复时间代表听皮层的兴奋性,耳区穴和前肢穴电针主要引起皮层兴奋,而后肢穴电针主要引起皮层抑制。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针灸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围绕针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针灸是一种对机体进行物理刺激,在体内发生复杂的神经、免疫等多系统的调整作用而产生治疗效应的方法。大脑皮层是参与该调整效应的主要中枢,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是研究脑功能活动的重要方法。针灸对大脑皮层功能状态有显著的影响,诱发电位是研究针灸效应的敏感指标。本文从针灸对体感电位(SEP)的影响、针灸对视觉电位(VEP)的影响、针灸对听觉诱发电位(AEP)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15.
手捻针对中枢体感诱发电位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刺对大脑皮层调整作用的机制。方法 观察手捻针对正常人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s)中枢不同水平(皮层下、皮层、皮层痛成分)的反应特性。结果 手捻针对皮层下成分P14-N16波幅有效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较强的后效应;手捻针对皮层成分P14-N20、P25-N30、P45-N60波幅无明显影响;手捻针对皮层痛成分P200-N300波幅的影响呈降低趋势,但未见统计学意义;手捻针对中枢不同水平体感诱发电位各成分潜伏时观察未见明显变化规律。结论 手捻针与电针的选择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大量研究证明,针刺麻醉是痛觉传入信号和针刺传入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各个水平内相互作用的结果。众所周知,任何感觉信号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最后必须到达大脑皮层才能形成感觉。因而,作为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在感觉的整合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大脑皮层是否参与针刺镇痛过程,大脑皮层诱发电位能否反映痛觉等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ItiswellknownthatthesPOntaneousbrainwaves(EEGs)aswellasevokedcorticalPOten-tialsarechangedduringsleeporinanaesthetized.t.t.[1].Inhumans,theevokedcorticalP0ten-tialamplitudesaresomewhatcorrelatedtotheongoingEEGs[2J.Now,whattherelationwouldbebetweenthemundertheinfluence0facupunc-ture-Possibly,theacupuncturechangesthefunctionalstateofthebrainandthuschangestheEEGs,resultinginthechangesofevokedcorti-calp0tentials,i.e.,thelatterchangesecondar-ilytotheEEGchanges.Ifthisistrue,inthestudyonthefu…  相似文献   

18.
根据10位正常志愿者皮质兴奋和动作准备电位探讨头针短期调节机制。经由对其皮下脑皮质相关治疗区域的刺激,头皮针能改变此相关皮质的功能已达到有效的治疗,这是头皮针的基本原理。根据本神经生理基础研究所提供数据,显示头皮针乃调节后期动作准备电位,主要分布在针刺激对侧的运动和感觉皮质。此外,在成对的脉冲磁场刺激实验中,从通过头皮针之体感刺激输入对侧感觉皮层,头皮针显现抑制作用主要引向长间时的皮质应激性反应。本研究中于针刺穴位得气后仅留针,之后并无使用手法加强,可能因此没有达到足够刺激的强度,进而无法产生更强针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腕踝针联合甲钴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及对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血流动力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6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偏身感觉障碍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接受腕踝针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障碍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命质量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感觉障碍评分、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波峰振幅、脑血流的波幅及流入容积速度、SS-QOL评分均明显升高,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感觉障碍评分、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波峰振幅、脑血流的波幅及流入容积速度、SS-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腕踝针联合甲钴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能够改进疗效并改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血流动力学、生命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