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结肠镜、影像学、病理或手术证实的48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出现误诊,其中急性胰腺炎9例、急性胃肠炎6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例、药物相关性肠炎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例、总误诊率为43.75%,误诊时间1~4d不等;1例患者行部分小肠切除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患者经静脉输液、针对性原发病治疗及抗凝、改善微循环等内科保守治疗后均有好转。结论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易误诊,因此早期诊断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缺血性肠病早期诊断后行抗凝、改善微循环等内科保守治疗可使多数病例好转。  相似文献   

2.
王秀茹  张秋瓒  王艳荣  杨倩  王浩 《天津医药》2011,39(9):860-861,884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提高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我院诊治的21例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中17例(80.9%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该病早期可表现为多种消化系统症状,腹部体征轻与症状不符,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指标,腹部彩超、腹平片及螺旋CT对本病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结肠镜及腹部CTA有确诊意义。4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行腹部CTA检查确诊;16例结肠缺血患者经结肠镜确诊。经扩血管药、抗凝及溶栓等内科综合治疗、手术治疗和腔内介入治疗,仅1例病情无改善。结论 急性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关键在于临床医生想到该病,根据情况及早行结肠镜、腹部CTA等检查, 以尽早诊断和治疗,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肝、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技术对于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分析药物保守治疗急性缺血性肠道病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46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实验组1)、手术未切除肠管组(实验组2)、保守治疗组(3组)、阑尾手术组(实验4组)以及对照组。检测分析各组的IFABP、LFABP、D-LA以及CK水平。结果 IFABP、LFABP对急性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D-LA与CK对于急性缺血性肠病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意义。药物保守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结论 IFABP、LFABP对急性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缺血程度较轻者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急性缺血性肠病亦称急性缺血性肠炎[1].轻者表现肠绞痛或局限性缺血性肠炎,重者发生坏疽、穿孔,甚至急性肠梗死.早期诊断困难,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我们经超声诊断因肠系膜血管阻塞所致急性肠缺血性病变15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15例急性缺血性肠病均为1998年至2006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45~78岁,平均6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急发性、持续性剧烈腹痛,明显腹膜刺激征,多伴有消化道出血(血便).15例中伴有冠心病心房颤动3例,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4例,肝癌2例,腹腔感染1例,无明确病史5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观察。方法对永州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5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临床特征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结肠镜检显示,以左半结肠及直肠好发,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8例(其中6例合并房颤,8例合并眼动脉分支栓塞),脑梗死患者5例,糖尿病3例,无相关疾病4例。误诊率高,有7例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2例误诊为痔疮出血病,1例误诊为肠道蛔虫症,2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总误诊率达24%。结论缺血性肠病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较困难,早期行结肠镜是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肠病的有效手段,并能明确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可辅以腹部CT或MRI、彩超、DSA等明确诊断。内科保守治疗可好转,部分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肠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缺血性肠病临床特点的分析,以提高认识,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 对36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仔细诊断结合超声、生化检查等,确诊33例,占91.67%;误诊3例,误诊率为8.33%;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死亡2例,死亡率为5.56%。结论 缺血性肠病临床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误诊率、病死率高;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是提高愈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8例缺血性肠病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缺血性肠病以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早期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水肿、充血、糜烂及溃疡;病理学改变主要包括肠壁充血、水肿、出血、变性坏死及含铁血黄素细胞浸润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结论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漏诊、病死率高;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便血时,及时行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体组织检查是缺血性肠病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整理55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选择性动脉照影确诊16例,内镜检查确诊11例, MRI检查确诊1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10例, CT确诊8例。该病临床表现差异性很大,且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很难。结论缺血性肠病误诊率高,病死率高,对于具有易患因素的患者须提高警惕,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肠病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枝红 《江西医药》2007,42(10):903-90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诊治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电子结肠镜证实的缺血性肠病患者15例,对其临床特征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基础疾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腹痛13例.误诊率高,15例患者中5例误诊为消化道出血,4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结论 缺血性肠病误诊率高,进展快,后果严重,对具有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出现腹痛等症状时需考虑本病可能.  相似文献   

10.
王娟  关斌  邵丽春  郭庆  袁硕  张杰 《河北医药》2012,34(12):1838-1839
缺血性结肠炎(IC)是缺血性肠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生在老年人.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误诊率高,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我院在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老年IC患者37例,对临床和镜下表现及误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老年IC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肠病36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毅  曾连招  陈燕琼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376-3377
目的:分析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肠病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和缓解,外科手术治疗3例。结论:(1)对临床症状为腹痛、便血且伴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应考虑有缺血性肠病的可能。(2)大多数缺血性肠病通过保守治疗可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1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余强  闵军  陈涛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566-1567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行手术治疗,9例存活,5例死亡;保守治疗1例成活.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早期切除坏死肠管及术后抗凝治疗是防止复发、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1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行手术治疗,9例存活,5例死亡;保守治疗1例成活.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早期切除坏死肠管及术后抗凝治疗是防止复发、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佟晗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69+172-169,172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肠病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治疗组)采用方丹参+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3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28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92.0%(46/5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22/30),P〈0.05。结论:缺血性肠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有较大帮助.采用复方丹参+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验。方法收集经结肠镜、影像学、病理或手术证实的缺血性肠病患者23例,对其临床特征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男16例,女7例。肠镜+彩超确诊16例,肠镜+CT确诊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确诊2例,手术确诊1例。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7例(其中2例还合并心房颤动),糖尿病4例,无相关疾病2例。误诊率高,23例中有5例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占21.7%;3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占13%;2例误诊为药物相关性肠炎,占8.7%,总误诊率达43.4%。结论对具有高血压、冠心痛等患者出现腹痛、便血等需考虑本病可能。可经结肠镜、腹部CT或MRI、彩超、DSA等明确诊断。内科保守治疗可好转,部分需手术治疗。缺血性肠病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肠病是由于肠道血流灌注不足导致局部结肠以急性或慢性自限性损害为特点的肠壁缺血性疾病.常见的诱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大出血、严重心脏瓣膜病、应用血管收缩药物及强心药物过量、败血症、肿瘤等.本文就其病因、分型、病理基础及病理特点、辅助检查、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等进行归纳总结,为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 对2008至2015年本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8例患者,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4例,动脉内血栓形成4例;其中5例行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取出术,6例行动脉取栓加肠段切除术,4例在介入下行支架植入术,3例放弃手术自动出院;病死率为50.0%.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解除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肠缺血性肠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肠缺血性肠病患者24例,对其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结果 经CT检查,24例患者中发生肠壁增厚者20例,分层强化呈靶征者18例,肠壁菲薄、无强化者3例,肠腔扩张、存在积液与积气征象者18例,肠系膜浑浊者19例.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对小肠缺血性肠病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对肠壁病变、肠系膜缺血、肠系膜血管异常进行诊断,对于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7~2011年收治的1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3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切除术4例,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剖腹探查术2例,股动脉取栓术1例,2例放弃治疗.结果 诊断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5例.术后恢复6例,复发2例,转院治疗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应用丹参注射液对患有缺血性肠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患有缺血性肠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丹参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缺血性肠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肠道供血情况恢复正常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丹参注射液对患有缺血性肠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