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不同时间联用华法林治疗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92例肺栓塞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6例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3d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组46例患者在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的同时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达标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8.26%)(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 0.05),研究组患者INR稳定达标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的同时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有效缩短INR稳定达标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对提高肺栓塞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基因组学个体化给药对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15例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03例)和对照组(212例),试验组患者按基因组学个体化给予华法林治疗,对照组患者按体质量给予华法林治疗。记录所有患者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检测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在华法林抗凝治疗7 d内每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INR总达标率、INR首次达标时间、华法林累积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类型的频率与等位基因的频率、两组患者华法林累积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INR总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基因组学个体化给药可提高抗凝初期INR达标率,缩短INR首次达标时间,提高初始抗凝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后住院患者的华法林用药的影响因素,指导住院患者华法林的用量。方法:搜集137例瓣膜置换术后的住院患者,记录患者华法林的用量,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瓣膜置换数量、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相关性。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住院期间,不同性别、体质量指数、年龄患者间,华法林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瓣膜置换数量、早期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华法林的用量无影响。住院期间有2例出血。结论:影响住院期间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因素有许多,初始剂量的选择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同时需对患者进行严密的抗凝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强度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和对照组(中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服用情况、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INR与华法林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药物服用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全因死亡联合终点及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轻度出血及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强度及中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在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疗效相近,但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6,(9):659-66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房颤与传统治疗的差异。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58例,随机分成临床药学用药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28例(指导组)和非临床药学用药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30例(传统组)。指导组由临床药师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指导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国际标准化值(INR)自主监测与剂量调整;传统组由医师主导用药的传统模式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两组INR均为2.0~3.0(年龄≥75岁者为1.5~2.5),治疗开始后每间隔5天在院监测一次INR值。两组患者开始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第12个月做一次随访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华法林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组INR值为(2.54±0.05),传统组INR为(2.23±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我监测与剂量调整能力、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随访调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疗效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PIs)对华法林抗凝初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联合PPIs的患者294例,根据术后使用PPIs的种类分为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间PT值、INR值及华法林日剂量的差异,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停药率评估PPIs与华法林联用的安全性。结果:两组间的华法林平均日剂量、INR值首次达标时间和住院期间INR的控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第1天和7天的INR值、PT值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4天奥美拉唑组INR 1.84±0.49、PT(21.3±5.7)s,显著高于泮托拉唑组INR 1.71±0.37、PT(19.7±4.4)s,P<0.05。在INR 1.6~2.2亚组中,两组术后第4天的INR值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安全性指标方面,奥美拉唑组的华法林停药率为(46.1%),显著高于泮托拉唑组(25.25%),INR>3的次数、栓塞率和出血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在服用华法林抗凝的初期,奥美拉唑增强了华法林的抗凝效果,且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安全性(如增加华法林的停药率),两药联用时应当严密监测INR值,保证抗凝治疗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金良  徐江  汪丹青  王筝 《安徽医药》2020,24(8):1632-163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采用华法林预测剂量作为初始抗凝剂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 2014年 10月至 2018年 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采用华法林进行长期抗凝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 57例资料,其中观察组 14例,采用预测剂量作为起始剂量;对照组 43例,采用固定起始剂量。比较两组性别组成、年龄结构、体质量,华法林起始剂量、稳态剂量、首次达标时间、出血性并发症等。结果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华法林稳态剂量、出血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华法林起始剂量[(3.2±0.7)mg/d比(2.5±0.6)mg/d]、首次达标时间[(5.0±1.7)d比(10.0±4.1)d]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预测华法林稳态剂量不一定改善传统抗凝方法的效果,但可以缩短首次达标时间,减少药物剂量意义,调整频率和幅度,并且提高治疗达标的时间百分比。  相似文献   

8.
华法林个体差异的遗传药理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法林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其临床反应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及种族差异,用药剂量可以相差20倍左右,从而限制了其作为抗凝药物的应用。该文简要综述了遗传因素对华法林个体及种族间差异的影响,为临床华法林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低剂量长期使用华法林对患者脑卒中和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d。华法林高剂量组患者在使用华法林钠片前测定抗凝强度国际化标准比率(INR)作为基础值,初始剂量为2.5 mg/d,每隔3~5 d复查IRN,根据IRN调整使用剂量,每次增加0.625 mg,直至复查INR达标,达标时IRN值为2.1~3.0。华法林低剂量组患者使用华法林初始量为1.25 mg/d,每隔3~5 d复查IRN,达标时IRN值为1.5~2.0。根据IRN调整使用剂量,如果INR<1.5,每次增加0.625 mg,直至复查INR达标;如果INR>2.1,将华法林剂量减少0.625 mg。INR不稳定时,连续达标2次后以该剂量作为维持剂量,每月复查1次,直至INR达标。3组均治疗随访18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发生情况、凝血指标、华法林用量、达INR标准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后,华法林高剂量组脑卒中发生率为2.82%,华法林低剂量组为4.2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延长(P<0.05),华法林高剂量和低剂量APTT、PT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低剂量组华法林使用量和INR达标准值时间均明显低于华法林高剂量组(P<0.05)。治疗期间,华法林高剂量组出血、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6%,华法林低剂量组为5.6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58%(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长期使用低剂量华法林能够有效的达到预防脑卒中的效果,其疗效与标准抗凝强度相当,且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基因分型指导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基因检测技术在华法林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CHA2DS2-VASc≥2分(即卒中高危者)、无用药禁忌且初次使用华法林抗凝的NVA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个体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华法林3 mg·d-1起始治疗;个体化治疗组检测CYP2C9*2、CYP2C9*3和VKORC1(G-1639A)基因多态性,依据国际华法林遗传药理学联盟的权威公式计算的初始剂量进行治疗;两组常规监测INR,使INR维持在2.0~3.0之间;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INR达标所需时间、主要出血/血栓栓塞事件的差异。结果:两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治疗组INR达标所需时间短(P<0.05);常规治疗组有1例发生脑卒中,6例发生轻微出血(牙龈/鼻腔出血、皮肤淤斑和血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基因多态性的华法林初始剂量预测模型对实现华法林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INR达标时间更早且临床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5,(30):4195-4197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华法林对映体血浆浓度及给药剂量的相关性。方法:监测176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各时间点给药剂量、R-华法林和S-华法林血浆浓度及INR,观察INR与华法林对映体血浆浓度及单位体质量给药剂量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给药剂量在24~288 h时均显著高于0 h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96 h后患者给药剂量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较96 h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华法林、S-华法林平均血浆浓度变化趋势一致,108 h后对映体血浆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R在12 h时较0 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6 h时显著上升,之后一直上升,至108 h后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较108 h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R与华法林单位体质量给药剂量60 h时相关系数>36 h时>12 h时,且具有相关性(P<0.001);华法林血浆浓度与给药剂量在12、36、60 h时均有一定相关性(P<0.001)。结论:华法林对映体血浆浓度与单位体质量给药剂量的相关性强于INR与单位体质量剂量的相关性,在同其他凝血指标相结合时,可能有助于华法林的剂量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与分析华法林应用于慢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具有血栓栓塞高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采取不同剂量的华法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普通剂量组较小剂量组相比, INR首次达标时间与INR稳定值的时间明显缩短,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普通剂量的华法林应用于具有血栓高风险的患者中,显著降低了诱发栓塞出现的风险,且在治疗过程中不易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联合会(IWPC)模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VT)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100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32例,均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分析技术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利用IWPC模型计算华法林初始剂量,并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合适剂量;对照组直接根据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合适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在INR首次达标时间、INR达标维持时间、华法林抗凝治疗3、5、7天INR、INR达标率和INR总达标率、7天华法林累积剂量及治疗范围时间(TTR)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CYP2C9 1075A>C基因以AA型为主(91.18%),C等位基因突变率5.15%,VKORC1 1639AA型79.41%,G等位基因携带率11.03%。研究组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INR达标维持时间明显增加(P=0.02),华法林抗凝治疗3天INR及INR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TTR为47.27%,较对照组29.01%明显增加(P<0.001)。结论:IWPC模型有助于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但其在华法林长期抗凝中的应用价值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分别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或华法林治疗肺栓塞(P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1例,A组联合使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B组仅联合使用尿激酶和华法林,C组仅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0.48%分别高于B组和C组的71.43%和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内注药24h后3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对肝素和尿激酶治疗耐受良好,无胸痛和畏寒发热发生,均未增加胸腔内出血的发生率.结论 联合使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治疗PE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尿激酶溶栓与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26例PTE患者分为A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56±10岁),予尿激酶2万U/k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 h滴完,溶栓结束后,每4h检测一次凝血活酶时间或全血凝固时间,待其恢复至基础值的1.5~2.0倍后,开始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0.4ml,每隔12h一次,共7次,并交替口服华法林4~5次,然后单纯使用华法林,华法林初始剂量为3mg,根据患者情况按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直至达到国际标准化比率2~3.B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54±12岁),只用尿激酶溶栓和口服华法林,不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和华法林治疗方法同A组.结果 A组运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者,有效率85.71%,1例发生轻度出血,占7.1%;B组只使用尿激酶溶栓,不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者,有效率为75.0%,发生轻度出血1例,占8.3%,两者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联用尿激酶溶栓与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两种抗凝药物方案治疗肺栓塞的疗效及经济学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抗凝药物使用方案在肺栓塞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经济学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08年我院确诊为肺栓塞的住院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两组,Ⅰ组应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Ⅱ组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率、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等。结果:Ⅰ组(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患者咳嗽症状缓解率高于Ⅱ组(低分子肝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如胸闷伴呼吸困难、活动后气短、胸痛及咯血缓解率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药品费用、检查费、治疗费及总费用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案对肺栓塞治疗的疗效相当,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华法林成本低于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17.
许蔡艳  曹莺  严佳栋  曹剑波 《安徽医药》2018,22(12):2475-247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2017年1—12月收治的需华法林抗凝治疗的116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61例(观察组)和非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55例(对照组)。对照组由医师指导用药剂量,护士进行华法林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2名心血管内科的临床药师进行用药宣教。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血小板计数及功能、肝肾功能、饮酒史、高血压史、既往出血史、既往卒中史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INR达标率分别为57.31%和38.92%;有效抗凝率分别为40.98%和14.54%;抗凝不足率分别为27.87%和38.67%;抗凝过度率分别为8.70%和1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 3和4例患者出现出血事件,观察组有1例出现在抗凝达标后出现脑梗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92%)低于对照组(7.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提高INR达标率和有效抗凝率,降低抗凝不足率和抗凝过度率,有助于提高华法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华法林用于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效果.方法:将心房颤动患者248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128例和阿司匹林组120例,比较2组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91%低于阿司匹林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安全可靠,注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检测,随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可有效避免血栓栓塞发生、防止出血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朱晓静  周梁 《海峡药学》2020,32(1):99-102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AF)患者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药物敏感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华法林给药累计剂量,将27例AF患者分为低起效剂量组和高起效剂量组;根据达标时间,分为短起效时间组和长起效时间组。比较高、低起效剂量组和长、短起效时间组CYP2C9、VKORC1不同基因型华法林的起效剂量和起效时间。结果高、低起效剂量组rs1057910(CYP2C9*3)及长、短起效时间组VKORC1 rs9923231基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A基因型比较,CYP2C9 rs1057910 AC基因型华法林起效剂量降低,VKORC1 rs9923231 GA基因型华法林起效时间缩短(P<0.05)。华法林药物敏感度可分为低度敏感、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3种。结论应结合临床实际对口服华法林行抗凝治疗的AF患者进行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以便从基因类型角度合理分配华法林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华法林不同强度抗凝治疗高出血风险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发生出血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具备抗凝治疗且HAS-BLED评分≥3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随即平均分成低强度华法林组、标准强度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各40例,随访18个月,比较三组脑卒中发生率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低强度华法林组、标准强度华法林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华法林组与标准强度华法林组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强度华法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具有能够达到疗效且安全性高的特点,可作为高出血风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