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骨科手术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具有良好的临床缓解效果与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的护理干预以及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对腰椎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腰椎后路手术的13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干预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对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组依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对患者实施包含健康指导、康复锻炼、并发症预防等的一系列预防性护理干预,同时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实施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死亡率、患者满意度、相关药物知识知晓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医疗费用.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死亡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医疗费用均显著于低于对照组,满意度、相关药物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腰椎术后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实施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骨科手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而实验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根据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老年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并采取有针对的护理干预措施,探讨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制动、创伤、全麻、频繁静脉采血及原发性高凝状态均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通过护理措施所有患者无下肢疼痛情况出现,且下肢皮肤温度与颜色均正常,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实施髋部手术老年患者共93例,上述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93例患者中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明确诊断,确诊后给予抗凝处理及溶栓治疗,同时抬高患侧肢体,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4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4例患者在治疗3周左右后完全再通,均在出院后3个月内扶拐行走,且无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结论 做好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发生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下肢手术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下肢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记录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围手术期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3%);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0.0%),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4.7±3.6)d、(18.6±3.1)d;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出现深静脉血栓疾病的下肢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疾病的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下肢骨折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下肢骨折疾病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完全消失时间和临床护理服务计划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其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出现深静脉血栓疾病的下肢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及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80例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实施手术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骨折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应用足底静脉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80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足底静脉泵物理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足底静脉泵能有效预防老年髋关节置管术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将11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专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下肢深静脉血栓专科护理模式应用于骨科大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8):161-164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5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深静脉血栓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03%)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他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3.5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8.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功能优良率(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积极采取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应用的方法与要点。方法将426例实施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结果实验组中,腹腔镜术后没有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在进行腹腔镜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对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妇科手术的132例患者分到观察组(n=66例)和对照组(n=66例),观察组施以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有P <0.05。结论在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中施以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临床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和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外科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形成因素和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在42例患者当中,患者均为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积极对症治疗处理,加强监护措施,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在外科手术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手术操作标准,同时在完成手术之后需要对患者加强护理监护,减少DVT和肺栓塞情况发生,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预防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340例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例,两组均术中操作轻巧,最大限度地减轻手术创伤,入院开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及七叶皂苷等,术后对照组进行常规骨科手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下列护理干预:健康宣教、心理支持、体位护理、观察患肢反应、保护下肢静脉、早期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少(P<0.05)。结论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采取护理预防措施是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方法妇科手术患者4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1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干预性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干预性护理可进一步降低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某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04例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TT、APTT、FIB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股骨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所选的下肢骨折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下肢骨折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短于后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56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预防护理程序在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结果56例患者术后均未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妇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研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00例,总结一般资料。结果在妇科手术前后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且均痊愈出院。结论注意并加强妇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很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术后患者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