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有镇痛和抗炎作用,但不影响疾病进程;另一类为病情改善药物(DMARDs),无速效镇痛作用,但可控制症状和延缓病情发展.本文对这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作一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2.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关节的一种慢性、炎症性和破坏性疾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感染、免疫调节等多种因素,属于难治性疾病。目前治疗RA占市场份额较大的药物有以下几大类: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生物制剂。中成药,糖皮质激素等同。各大类的新药开发非常迅速,有些疗效显著并且降低了原来的毒副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新的副作用也随之暴露出来.有些品种还引发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新药.我们有必要对每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及策略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滑膜,心、肺、肾、动脉、神经及眼等脏器也可受累,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传统的RA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进入21世纪以来,RA的病因虽然仍不十分清楚,但人们对其发病的分子机理已有了一定的新认识并开发出一些新药,提出了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5.
6.
7.
8.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及其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的疾病。本病还可累及关节以外部位 ,如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 ,为一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多数关节呈对称性肿胀、压痛 ,常常从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起病 ,早期为游走性 ,发作与缓解交替 ,晚期关节僵硬、畸形、功能严重受损。据国外统计[1 ] ,在发病的几年内劳动力完全丧失者约占 10 %。我科 1996~ 2 0 0 1对生活自理能力丧失和不同程度下降的 1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5例病人中 ,男 7…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云克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云克治疗方案、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以及联合治疗方案(云克联合免疫抑制剂)对活动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4个月治疗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n=30)的总有效率为26/30,严重副作用的发生率为11/30;云克治疗方案(n=28)的总有效率24/28,严重副作用发生率为3/28;联合治疗方案(n=32)的总有效率为29/32,严重副作用的发生率为3/32。结论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及云克治疗活动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既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又克服了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停用激素后的反弹。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作为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损伤和滑膜炎症。通过阐述临床RA药物的治疗机制和作用靶点,综述了两大类RA药物,包括小分子合成类RA药物和大分子生物RA药物(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T、B细胞抑制剂、细胞因子受体抑制剂、靶点RANKL生物制剂以及靶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物制剂),通过结合RA病理机制重点对这两大类药物的治疗机制和作用靶点进行阐明介绍,同时概述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新治疗靶点,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潜在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免疫抑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病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十分复杂。RA的炎症、免疫功能和血液系统间相互关系和影响 ,尤其是慢性病贫血与RA的发病及转归等日渐引起重视。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 ,我们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了 4 8例活动期RA患者 ,并测定了治疗前后血红蛋白 (Hgb)、血沉(ESR)、C反应蛋白 (CRP)等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RA病人 4 8例 ,均为我院风湿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 7例 ,女性 4 1例 ,年龄 2 6~ 74岁 ,平均 4 8岁 ,病程 1~ 16年 ,4 4例有轻到中度的贫血 (Hgb水平 ,女 80~ 117gm/L ,男… 相似文献
14.
15.
90年代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多发性常见病,由于其病因仍然不明确,治疗相当困难。90年代以来学者们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发病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多种细胞功能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调密切相关。药物治疗策略上也取得共识,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旦确诊就应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物进行治疗。这样可以阻碍关节炎的破坏,维持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目前对此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近年一些新老药新物用于该病治疗,效果显著。现综述如下。 1 巯甲丙脯酸 巯甲丙脯酸有免疫抑制作用,它可部分抑制B淋巴细胞反应,诱导抑制T淋巴细胞传递,与前列腺素无关。此外,巯甲丙脯酸的分子结构具有D-青霉素的特征,即含有巯基,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缓解作用。Martin等用巯甲丙脯酸剂量初始为75mg/d(分2~3次服)。首剂量于睡前服,其后逐周增加25mg,至最大剂量为150mg,有副作用者适当调整剂量,连续48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结果: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7%。李露言亦报道,用巯甲丙脯酸治疗本病15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