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CSSD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发放工作。难免接触污染物品,化学消毒剂,高温环境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的主要职业伤害和防护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412名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和防护情况.结果 护理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伤害是针刺伤、锐器损伤,比例分别为96.11%,45.85%;锐器损伤情况二级医院比一级医院严重,受患者责难情况一级医院比二级医院严重;一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相对较差.结论 应当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伤害防护教育,推行"标准预防"防护措施,免费为医护人员注射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3.
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应采取何种防护措施。方法强化职业安全措施,创建护理安全文化;加大社会资源投入,完善防护制度;加强对防范的重视程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纠正不良护理行为,预防锐器伤;防止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结果严格执行防护措施,避免各种职业危险因素所造成的伤害,保证工作安全。结论充分认识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各项防护措施,提高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知晓情况和职业危害存在的因素.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15份,进行分析,查找危害因素.结果: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有意外锐器伤害事件13例,占86.7%,高温烫伤6例,占40%,化学伤1例,占6.7%,主要为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结论: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可减少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促进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肠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对肠镜消毒的检查结果,分析肠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对30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监测肠镜消毒共180次,消毒合格率为75.00%(135/180),影响消毒效果因素主要有消毒方法、消毒设备、消毒时间等。护理人员均受到职业暴露危害,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医院应加强对职业暴露危害的宣传,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对职业暴露危害的防范能力。结论本院肠镜消毒基本合格,但是消毒不合格问题依然严重。消毒设备、消毒技术、消毒时间与消毒效果密切相关,在肠镜消毒时应严格按照消毒流程操作,尽量选用机械消毒,并加强肠镜消毒监测管理工作,提高肠镜消毒合格率。肠镜消毒的职业危害较大,医院应加强职业暴露危害、防护知识的宣传,加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消毒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为提高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职于手术室的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0名护理人员中存在职业暴露感染24名(40.00%),无职业暴露感染36名(60.0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从业时间、职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暴露感染组各种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传递锐器时刺伤、整理锐器时刺伤、电离辐射损伤、手术刀坠下扎伤、有毒性微粒吸入、术区血液喷溅比例高于无职业暴露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种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传递锐器时刺伤、整理锐器时刺伤、电离辐射损伤、手术刀坠下扎伤、有毒性微粒吸入、术区血液喷溅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针对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预防,以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保障其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临床应对对策。方法从我院中随机选取23名妇产科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是否存在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如心理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等,加之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行为,根据危险因素分析防护对策。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到,护士面临的众多的危害因素中,认为面临心理性危害的人数为16人,占69.57%,面临物理性危害7人,占30.43%,面临化学性危害12人,占52.17%,面临生物性危害17人,占73.9%,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不高,个人防护行为存在误区。结论生物性危害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危害最显著,需要强护理人员相关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职业危害带来的不良后果,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对于降低职业危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吴蕾 《家庭医药》2016,(12):112-113
目的:探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完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保证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方法:通过对职业暴露危害影响因素的探讨及原因分析,总结其防护对策.结果:完善职业防护规章制度并完善培训教育可以降低职业风险.结论:加强对护理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护理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闵建珍  戚少云  刘纪  郭平 《安徽医药》2014,18(3):515-516
目的 总结医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该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到44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报告,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以护士最高,占 59.1%,其次是医生和实习生,分别占 29.5%和6.8%;暴露源以各种针刺伤为主(65.9%),其次是手术缝针刺伤(20.5%);不同科室发生职业暴露的频次不同,手术科室占72.7%,非手术科室占27.3%;职业暴露由接触过明确病原体乙肝患者的针头器械导致占 72.7%,暴露源接种过乙肝疫苗例数占29.6%,含有乙肝抗体例数占25%,暴露后及时处理率100%,预防用药率88.6%.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暴露后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医务人员被血源传播性疾病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防止医院感染、减少污染扩散、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部门,工作人员每日同各种污染物品接触,属于职业暴露危险人群,如果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和防护措施不落实,易产生心理和身体上的多种伤害。为了有效减少和避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做好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必须加强综合管理,加强自我防护能力,积极有效的进行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应急对策。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发生的一起严重的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以及临床干预。结果同一暴露源共发生HIV职业暴露4人,均为护理人员,经半年随访,未发生HIV医院感染。结论低年资护理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主要原因是安全防护意识差、操作不规范及应变能力欠缺所致;应加强医务人员卫生职业安全教育、加强自身防护、落实标准预防等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2.
喻文碧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77-378
目的研究分析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内可对护理人员健康安全造成伤害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保障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从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大幅度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并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实施职业安全防范对策后,护理人员的自身防范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并大大降低了高温烫伤、乙型肝炎感染等职业危害发生的概率。结论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是医护工作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结合供应室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是提高职业安全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程艳萍 《江西医药》2014,(12):1535-153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护对策,达到减少职业伤害。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血源性暴露的34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发现锐器伤的有22名,发生率为64.70%,羊水暴露5名,占了14.71%,其他7例,占了20.59%;其中临床护士12名占了35.29%,实习护士16名占了47.05%,临床医师5名占14.71%,医技人员1名占2.94%;按工龄分段工龄〈5年28名占了82.35%,工龄6-10年的4名占11.76%,工龄10年以上2名占5.88%;34名均已结束追踪观察,无血液性传染性疾病发生。结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主要发生在护士、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少的工作人员,加强职业培训教育,提高义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将有助于减少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  相似文献   

14.
郑菊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251-251
目的了解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状,探讨危险因素,判定有效防范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调查80名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和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结果职业暴露防护现状:在进行抽血注射等操作正确防护率2%,接触患者前洗手为61%,单手回套针帽30%,用工具分离针头41%,护士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正确91%。结论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淡漠,加强健康教育,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医院是医护人员和病人共同与疾病作斗争的场所,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如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损伤对护理人员的危害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要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加强综合管理,积极有效地进行防护,才能减少或杜绝护理人员的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性感染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致病因子血源污染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妇产科护士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被感染的机会很大。通过对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以减少和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2011年5月,我们对40名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造成护士职业暴露的细节问题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妇产科护士在产房、病房工作,经常暴露于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常见于皮肤刺伤,黏膜接触或皮肤接触引起感染,护士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率较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结论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界的广泛重视。为了增强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采取综合防护措施对保护身心健康的作用。针对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采取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落实安全防护等措施。明确了职业危害所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能有效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院前急救是指从救治现场到医院之前进行的抢救、监护及送往医院的过程,同时也是急救医学中的重点内容。职业暴露则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实验等活动中被化学、物理及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情况[1]。院前护理工作属于一项特殊性的工作,导致医务人员容易暴露在各种职业危险因素中,因此必须提高对院前护理急救职业暴露的重视,以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障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科学、可行的手术室管理方法及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知识结构、心理压力等方面进行调查,对手术室护士行为规范、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研究其可能潜在的危险因素。结果护士在手术室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确保护士以及患者的人身安全。结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在保证手术室护士工作高质量完成的前提下确保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还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孟令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270-271
目的探讨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从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以及尖锐器械伤害等方面,对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针对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结论对于口腔科护理人员,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