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书斌  程立方 《中草药》1995,(8):444-444
山东省各市、地商品茵陈的调查鉴定表明山东茵陈的植物来源之一为海洲蒿Artemisiahaich-owensisChang.[1]。海刘蒿与茵陈为同属不同种植物,是商品茵陈的混乱品种,在商品流通中作茵陈用。为考察其是否具有茵陈的功效,今观察了海刘蒿的和胆作用,结果表明,其水煎液的利胆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镇肝熄风汤中之茵陈以植物的生长特性、功效,以及药理作用等方向进行考证。。认为方中所用茵陈非青蒿,若以茵陈品种而言,当为菊科植物猪毛蒿的幼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为,从《医学衷中参西录》“茵陈解”中对茵陈的形态描述、生长过程、功效特点,以及镇肝熄风汤中配伍茵陈的本意分析,所言茵陈都应是青蒿。1茵陈与青蒿不是一物茵陈与青蒿不是同一种植物,这是近年来大家所一致认可的。但因俗语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李满结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255-1255
茵陈为常用中药,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有将阴行草和白蒿代替茵陈使用,造成品种混乱,影响临床药效,为此将茵陈和其两种混伪品作鉴别如下。1茵陈茵陈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 isia scopariaW aldst.et k it或茵陈蒿Artem isia capil-larisThun  相似文献   

5.
茵陈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民 《中药材》1994,17(1):39-41
经过考证认为,早期的茵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菊科茵陈蒿在内的多种植物。茵陈蒿则专指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或茵陈蒿A. capillaris。家茵陈是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山茵陈始于宋代,来源于玄参科和唇形科的多种植物,其中包括现代药材白花茵陈Origanum vulgare。  相似文献   

6.
茵陈异称绵茵陈、绒蒿、茵陈蒿等。茵陈为菊科植物猪毛蒿或茵陈蒿的去根幼苗或地上部分。民间有人在二月间采挖摘茵陈嫩苗作野菜食用。其干品可常年入药。  相似文献   

7.
茵陈为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Kit.或茵陈蒿A.capil1aris Thunb.的干燥幼苗.最近在药材供应部门发现茵陈中混有同属植物海洲蒿的幼苗.海洲蒿未收载于《中国药典》,也未见药理和临床应用的报道,不能作为茵陈供药用.现介绍两者的鉴别要点.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和海洲蒿Artemisia haichowensis Chang均来源于本所标本室和山东泰安药材站,并经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吴履中研究员鉴定.  相似文献   

8.
初春时节,大地复苏,万物更新,茵陈也破土而出,长出地面。茵陈,又称“因陈”、“绵茵陈”、“陈蒿”,俗称柏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的幼苗,广布于我国的华北地区,每年春季采收,以质嫩和香气浓郁者为佳。  相似文献   

9.
茵陈中绿原酸的薄层扫描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Naldst.et kit)的干燥嫩苗。茵陈味苦,性微寒,入肝、胆、脾经,具清热、除湿、退黄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据报道茵陈中的绿原酸对总胆管插管的大白鼠,有显著增加胆汁分泌的作用。茵陈已用于治疗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为了正确掌握处方中茵陈的用药剂量,我们对茵陈中的绿原酸含量进行了薄层扫描测定。  相似文献   

10.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mb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L.别名:白蒿、臭蒿、茵陈、绒蒿、细叶青蒿等。性凉,味苦、辛,无毒。生于山坡、原野、田边、荒地,我国黄河流域多有野生,春季采幼苗、晒干备用。常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说明茵陈采集期。  相似文献   

11.
茵陈蒿煎煮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威  杜春燕 《中医研究》2002,15(1):64-65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eoparia Waldst etkit或茵陈蒿Artenisa Capin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菌苗高6~10 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在其煎煮方法上,目前临床多采取先煎、多煎或与其它药物一同煎煮。笔者与此有不同看法,谨抒己见。……  相似文献   

12.
护肝片为中药复方制剂,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药典中制订了方中五味子所含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茵陈为护肝片中君药,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trisa 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有清湿热,退黄疸的作用。绿原酸为茵陈中主要成分,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很有必要。文献报道测定绿原  相似文献   

13.
蒙医用茵陈的本草考证及商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日额 《中药材》1996,19(2):98-99
据调查考证,蒙医用的茵陈主要来源于1科2属共五种植物,但《内蒙古药材标准》确定的正品只有其中的滨蒿Artemisia scoparia和茵陈蒿A.capillaris二种。  相似文献   

14.
道地药材绵茵陈的生药学鉴别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中国药典》收载药材绵茵陈及其来源的两种植物茵陈蒿Atemisiacapillaries Thunb.,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区别其来源种属提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万年蒿Artemisia sacrorumLedeb.菊科蒿属植物,别名白莲蒿、铁杆蒿。几乎遍布全国,性味苦,辛,平。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之效,我国民间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小儿惊风、退热、杀虫、阑尾炎、急慢性胃肠炎[1];可以作为“茵陈”代用品;又作为止血药,饲料。药用部位一般为其地  相似文献   

16.
茵陈粗多肽的提取分离及小鼠肝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胡一桥  谭仁祥  褚明艳  欧文星 《中草药》1999,30(12):894-896
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队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mb.的地上部分。具有清湿热,退黄疸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的目的为:提取及初步分离茵陈中的水溶态,并对其部分肝脏生理活性进行研究。文中测定了小主射茵陈多肽后对药物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参与鼠巨噬细胞对刚果红的吞噬作用。结果表明:茵陈多太在小鼠具有显著的肝保护作用并可以显著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17.
茵陈为常用中药,有清湿热、利胆退黄作用。《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的茵陈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和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故应视为正品。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天津市药用的茵陈除上述者外,绝大多数使用的是同属其它种植物,多年来一直沿用。为了弄清其品种和植物资源,我们先后到药材公司仓库等有关部门及天津郊县等产地进行了调查,采集了幼苗和生长期的植物标本,并对幼苗作了栽培。通过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莳萝蒿、海洲蒿、茵陈蒿利胆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结果表明:莳萝蒿、海洲蒿的利胆强度与茵陈蒿相似(P>0.05),其中莳萝蒿的作用持续时间较久,药后3h与茵陈比较差异显著(P<0.05);幼苗期、立秋期、花前期三种采集期的茵陈,其利胆作用相似,以花前期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9.
茵陈类药材的生药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比较了绵茵陈、滨蒿、牛至、石荠苧、瘤毛獐牙莱、松蒿、阴行草、鹿茸草等八种茵陈类药材的生药特征,提出了药材性状及显微方面的鉴别要点。粉末状态时突出的鉴别特征是表皮毛。  相似文献   

20.
茵陈及混伪品的紫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桂明  宋平顺 《中草药》2000,31(8):631-631
茵陈为常用药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1-滨蒿  2 -菌陈蒿  3-碱蒿  4-野艾  5 -莳萝蒿图 1 紫外光谱图来源于菊科植物滨蒿 Artemisia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1] ,国内使用的茵陈较为混乱 [2 ,3] ;由于其外观性状较为相似 ,误用、混用现象时有发生。本文用紫外及一阶导数光谱对其进行鉴别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仪器与材料1 .1 仪器 :日本岛津 UV- 2 4 0 1 PC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乙醇为分析纯。1 .2 材料 :实验所用样品 :滨蒿Artemisia scoparia为 1 997年购于天水商品 ;碱蒿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