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十八反”是在相反基础上形成的一组严格的配伍禁忌,然而从古至今临床应用反药治疗疾病的例子却层出不穷.反药是否相反,现代药性理论争议很多,并且也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通过查阅文献,从临床应用、制剂及给药方式、配伍比例、对P450酶系影响和毒理方面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的研究现状,指出以往“藻戟遂芫俱战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对特定部位的实验研究还很少,并且存在药物基源、给药方式、配伍比例等实验条件不统一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规范实验条件,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还应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从特定部位对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配伍甘草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藻戟遂芫伍甘草的准确用药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甘草反药药对的研究现状研究,为临床运用提供新思路。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F)中运用了反甘草药对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计量分析,并运用spss modeler 18.0对方药进行聚类分析、关联性分析,使用grafp制作图表。结果 714篇文献刊载在33种医药期刊上,2015年前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后开始下降;文章研究类型以基础研究为多见,占比33.61%;海藻—甘草药对多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甲状腺瘤、恶性肿瘤疾病,证型以肝郁气滞、痰凝血瘀为主;芫花、京大戟、甘遂—甘草药对治疗冻疮居多,证型多属于寒痹气滞。海藻多用3~10g,配比1:1;芫花、京大戟、甘遂、甘草组合中芫花、京大戟、甘遂多用6~10g,配比1:1。海藻甘草组合中推荐与柴胡、昆布、当归、陈皮等药物配伍使用;芫花、京大戟、甘遂、甘草组合中多推荐与桂枝、当归、海藻配伍;共发生不良反应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3%。结论 甘草反药药对临床使用广泛,但应严格控制用量、药物配比、适应症范围,最大化发挥疗效的同时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现代药理毒理学的角度,应用肿瘤病毒抗原激活实验系统,体外观察EBV-EA早期抗原表达的情况,对十八反中戟遂芫俱战草的配伍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甘遂与甘草、大戟与甘草、芫花与甘草在各1/2的比例配伍条件下,对Raji细胞中EBV-EA抗原表达的诱导作用均无增强趋势,反而在不同的剂量下,却有明显的降低其表达的诱导作用。提示:应当用严谨的科学态度,依据充分的实验数据,利用十八反的药物矛盾,采用相反相成的配伍,拓宽中医药的研究、应用领域,从新的视角探索中药毒理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6.
古代本草将十八反列为配伍禁忌,考其渊源,上至《神农本草经》,下迄现行的《中药学》及《药典》争论不已,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就十八反之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的研究作一概述,供同道参考。一、古代对甘草反藻、戟、遂、芫的认识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首次记载: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其后,梁代《本草经集注》、唐代《千金方》、《新修本 相似文献
7.
8.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别名美草、蜜甘(《神农本草经》),密草、蕗草(《名医别录》),国老(《本草经集注》),粉草(《群芳谱》).清炙甘草又名清炙草、清甘草;蜜炙甘草又名炙甘草、蜜炙草.味甘,性温,功效补中益气,润肺祛痰,缓急解毒,调和诸药.甘草在古代文献中均记载无毒并具有解毒作用,但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大剂量或长期使用甘草能引起较多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10.
海藻与甘草的配伍应用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藻反甘草属中药十八反范畴,医界将其视为配伍禁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85版规定:“海藻不宜与甘草同用”。但古今对此均存异议,并大胆用海藻伍甘草治病,古人方书及医案多有记载,近年来应用更是广泛,几乎涉及临床各科,诸如治疗乳癖、瘰疬、瘿瘤等均获满意疗效。现代研究也表明,二者 相似文献
11.
“诸参辛芍叛藜芦”之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用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提示诸参辛芍叛藜芦反与不反的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本实验选择了动物死亡数和体重增减为观测指标,从而证明,诸参辛芍与藜芦之间反与不反在于各配伍的用量。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筛选治疗糖尿病的海藻类药物及适宜的采集季节,对大连地区富产的鼠尾藻和角叉菜五个不同月份组对四氧嘧啶所造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进行观察,并以红参作阳性对照。结果表明:鼠尾藻和角叉菜各组及红参组四氧嘧啶造模小鼠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而各观察组间及阳性对照组的小鼠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但鼠尾藻较角叉菜见效早,降糖作用明显。由此提示,鼠尾藻、角叉菜是有效的降糖海产中药,其降糖机理有待于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的甘草、芫花合用后对小鼠肝细胞膜转运体Na+-牛磺酸钠共转运体(Na+/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芫花-甘草配伍后所致肝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昆明种雌性小鼠35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芫花水煎液、甘草水煎液、芫花-甘草(1∶1)混合煎煮药液、芫花-甘草(1∶3)混合煎煮药液。于给药7 d后,取小鼠肝脏组织,用Western bloting法考察肝细胞膜Ntcp的表达,用酶循环法检测肝细胞内总胆酸盐的水平,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法)研究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将所得数据通过统计软件计算相关度。结果芫花-甘草配伍组肝细胞膜上Ntcp表达量与单位质量肝组织内胆汁酸盐(Total bile acid,TBA)显著上升(P<0.05)并伴有肝损害;Ntcp表达量与单位质量肝组织内TBA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63),与肝脏病理损害程度正相关(r=0.947)。结论芫花-甘草配伍后可显著升高小鼠肝细胞膜Ntcp表达,引起TBA肝内蓄积,可能是导致雌性小鼠肝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配伍理论和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一个中药理论问题,但有关的理论探讨不多,也欠深入、系统。本文的选题很合时宜,至于文中所涉及的思路、方法是否被普遍接受,还有待讨论。在跨入21 世纪之时,刊发此文,希翼能就此引发有关的理论争鸣,从而推动学术界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近10年来中药实验方剂学研究文献分析(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4):9-12
3 药理学研究 3.1 中药配伍药理学研究思路 许氏等[45]认为中药配伍后其药理作用所以能优于单味药,主要是由于中药配伍后可以产生协同增效作用、解除(或减弱)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产生双向调节作用等。 赵氏[46]认为,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离不开现代药理学的基本方法,但同时还必须遵循中医方剂学的组方理论和配伍规律。常采用的具体研究形式有复方整体研究法与拆方研究法,拆方研究法又包括单味研究法、药对研究法和药物组间关系研究法等。 姜氏[47]从药理学角度探讨了君药的主导地位及其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从药理学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