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使用XIA脊椎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行后路减压、伤椎上下各2个椎体共四组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小关节突和横突植骨融合治疗。结果36例均获随访时间18个月,骨折均愈合。32例椎体高度完全恢复,4例残留10.0%-25.0%的压缩未能恢复;34例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现象。结论XIA脊椎内固定器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骨折复位和胸腰椎正常弧度可分步骤一次完成,重建脊柱稳定性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AF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刚  卞育俊  江亚 《安徽医学》2010,31(2):122-123
目的探讨后路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后路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观察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手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神经功能除Frankel A级无恢复外均有提高,平均随访18个月,椎体高度丢失不明显。结论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对97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行AF内固定治疗。结果:83例获得随访3~24个月,平均11.3个月,11枚螺丝钉松动,4枚螺丝钉断裂,1枚纵杆断裂。结论:AF内固定术未修复椎体骨缺损及手术操作不规范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早期植骨和严格操作规程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  相似文献   

4.
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2):1295-1297
  相似文献   

5.
应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在国内已逐步普及。我科自 1 999年~ 2 0 0 2年选用AF治疗胸腰椎骨折 2 2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2 2例中男 2 0例 ,女 2例。年龄 2 5岁~ 5 4岁 ,平均 36岁。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 1 1例 ,重物砸伤 8例 ,交通伤 3例。受伤部位 :T1 1 3例 ,T1 2 8例 ,L1 9例 ,L2 例。骨折按Denis[1 ] 分型 :屈曲压缩骨折( >5 0 % ) 8例 ,爆裂骨折 1 1例 ,Chance骨折 1例 ,骨折脱位 2例。术前脊神经功能按Frankel[2 ] 分级 :A级 6例 ,B级 4例 ,C级 4例 ,D级 1例 ,E级 7例。受伤…  相似文献   

6.
对胸腰椎不稳定损伤经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具有三维空间复位和短节段固定等优点 ,10多年来国内已广泛开展。我院自 1994年开始应用多种椎弓根内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椎骨折 ,疗效不断提高 ,但在临床实践中 ,我们体会每种器械均有不足之处。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5月 ,我们采用国内首创的SF内固定器[1] 治疗胸腰椎骨折 2 5例 ,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 2 1例 ,女 4例。年龄 18~ 45岁 ,损伤节段T12 7例 ,L19例 ,L2 5例 ,L31例 ,两个相邻椎体 2例 ,另 1例T12 和L4 同时骨折。骨折按Denis分型[2 ] 压缩型 18…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随着脊柱外科的不断发展 ,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它具有复位满意 ,固定牢靠 ,可早期活动 ,预防并发症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等优点。我科自 2 0 0 1年 9月以来采用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30例 ,经全面的临床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17- 6 8岁 ,平均 39.3岁。骨折部位 :T12 3例 ,L114例 ,L2 2 9例 ,L3 3例 ,L41例。骨折类型 :压缩型 11例 ,爆裂型 17例 ,脱位 2例。其中截瘫 5例 ,不全瘫 8例。治疗效果 :本组患者均得到满意或较满意复位 ,不全…  相似文献   

8.
9.
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1月,采用苏州医学院第一附属院洪天禄等设计研制的F型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方法及其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1~54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后路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Ⅱ)治疗的疗效。方法: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29例,采用GSS-Ⅱ系统进行治疗,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改善Ⅰ级以上;未见断钉、松动、脊髓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后路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有效恢复受伤胸腰椎高度和生理曲度、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有利于脊柱的结构重建、有利于脊柱进一步的功能恢复,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后路切开复位,AF系统内固定,选择性椎管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7.9%恢复至术后平均91.8%,10例完全性及51例不完全性脊髓神经损伤者,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无术后脊柱变形及侧弯畸形。结论:胸腰椎骨折行AF系统内固定重新建立脊柱的稳定性,椎管充分减压,是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理想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S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比较 3 3例患者平均随访 12 .5个月 ,神经功能恢复 :A级 3例 ,E级 3例无变化 ,其余提高 1-2级。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 5 5 %恢复到 95 % ,Cobb’s角由 2 0 .5°恢复到 2 .5°。结论 SF内固定系统能准确恢复脊柱生理凸和椎体高度 ,且操作简便 ,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骨折的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TSRH-3D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远期疗效.方法 本组18例多节段腰椎骨折患者应用TSRH-3D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骨折,均于伤后4 h~2 d内手术,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32个月,平均23个月.均于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拍摄脊柱正侧位X片和CT片.结果 (1)脊柱活动改善率为67%;腰背痛改善率为94%;下肢疼痛改善率为78%.(2)与术前相比,伤椎前缘高度平均矫正59.2%,平均丢失5.2%(P<0.01);Cobb角平均矫正19.5°,平均丢失5.4°(P<0.01)°结论 采用TSRH-3D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骨折对损伤节段可有满意的复位及内固定效果,有利于恢复脊柱伤椎高度、生理弧度和神经功能以及消除腰腿痛,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共43例。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胸、腰椎骨折组32例中,术后完全恢复椎体高度28例,4例椎体高度不同程度恢复,恢复率达87.5%,并发脊髓损伤不全瘫6例,术后均完全恢复。腰椎滑脱组(11例),术后平均复位率为91%,同时行椎板间或横突间植骨均融合。临床疗效评价:优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1.8%。结论 SF内固定器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具有纵向撑开及滑脱椎体提拉复位作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复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椎管减压、植骨、并采用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前路固定。结果 10例获5~12个月随访,植骨均已牢固融合,无植骨块塌陷及伤椎高度丢失,亦无钢板、螺钉断裂及松动现象。结论 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可使固定节段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并发症少,适合于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前路椎管减压后的脊柱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17.
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已被广大骨科医生接受和掌握。但是否采用一期局部内固定 ,尚无一致意见。笔者总结应用 ZPL ATE钛钢板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经验 ,探讨该内固定系统在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中的意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1月我科患胸腰椎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并作椎体间植骨和 ZPL ATE钛钢板 (美国 Sofamor Danek公司 )内固定的病例共 12例 ,男性 7例 ,女性 5例 ,年龄 4 2± 3.6岁 (2 1~ 6 3岁 )。病变部位 :胸椎 2例 ,胸腰段 4例 ,腰椎 6例。术前 X线片和 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结果:术后6~18个月内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临床治疗安全性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有利于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损伤节段早期的坚固稳定,促进了患者的脊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天 《大家健康》2015,(5):107-108
目的:探究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结果:术后6~18个月内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临床治疗安全性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有利于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损伤节段早期的坚固稳定,促进了患者的脊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应用后路短节段固定且非融合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取出后的稳定性,观察在矢状面进展和节段运动范围。方法:26例进行了非融合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年龄均在40岁以下(平均29岁)。在术后平均10.2个月时取出内固定,观察超过20个月。影像学上测量固定节段的矢状面排列,骨折椎体高度,屈伸活动范围。并观察患者腰背部畸形和功能。结果:在最终随访时,骨折椎体高度维持良好。骨折时平均矢状面角度为17.5°的后凸,手术后为2.9°前凸角,在内固定取出前为1.8°后凸角,内固定取出后后凸角为2.5,°在最终随访时后凸角度5.9°。矢状面的平均活动范围14.5°。几乎全部患者对其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且非融合方法在获得良好的矢状面排列及恢复固定节段活动上有一定效果。本研究证明了非融合手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一种有效的方式,特别对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