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及中医体质辨识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中医体质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87名食管癌患者进行生命质量与中医体质量表调查,并使用方差分析与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管癌患者存在不同类型中医体质,平和质患者生命质量优于其他偏颇体质,不同体质可影响生命质量的多个维度。结论: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受多种中医体质影响,为提高生命质量水平,中医调适应以平和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2.
养生不是养老,养生贯穿生命全过程,越早越好。养生是对生命的保养。而非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收集1 033例北京市普通人群的中医体质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数据,采用典则相关分析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从中医体质的角度看,平和质与睡眠质量各因子均负向相关,而其他8种偏颇体质均与睡眠质量各因子呈正向相关。从睡眠质量角度看,日间功能障碍是影响体质主要的睡眠质量因子且与8种偏颇体质呈正向相关。代表中医体质类型的典则变量V1主要受平和质的影响,代表睡眠质量的典则变量W1主要受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结论]中医体质类型与睡眠质量有关,改善偏颇体质,增进体质平和程度可能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香港地区一般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中医体质因素。方法针对香港地区15岁以上一般人群中医体质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在对简明健康状况量表(MOSSF-36)和中医体质量表信度评价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HRQOL的中医体质因素。结果MOSSF~36的Cronbach’sα系数除一般健康(GH)及社会功能(SF)维度分别为0.66和0.59外,其他6个维度的总Cronbach’sα系数均在0.72~0.90之间;中医体质量表9个亚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除血瘀质为0.66外,其余均在0.70~0.89之间。与平和质人群相比,香港地区其他8种偏颇体质人群HRQOL减损的危险度在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及生命质量所有8个维度均升高。结论香港地区一般人群气虚质、气郁质的HRQOL较其他偏颇体质更低;8种偏颇体质均对HRQOL减损有影响,特别是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的影响更为显著。提示对于香港地区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人群采取相对应的调体措施,可以提高HRQOL。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健康人群与慢病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与中医体质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异同。[方法]将一般人群中医体质和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中的21164例纳入研究,以SF-36量表评价HRQoL,采用中医体质量表与判别分析进行中医体质判断,健康人群与慢病人群HRQoL与中医体质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平和质HRQoL得分最高,生理领域气虚质HRQoL得分最低,心理领域气郁质HRQoL得分最低。健康人群的生理领域HRQoL减损危险度(OR值)较高的体质是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健康人群的心理领域及慢病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领域则是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结论]健康人群和慢病人群中医体质与HRQoL之间的关系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体质类型及高血压发病的体质因素。方法以社区的《家庭健康档案》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参考设计调查问卷,对1 0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按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进行中医体质辨析。结果 1 000例高血压患者中,平和质96例(9.6%),偏颇质904例(90.4%);在偏颇质患者中,其体质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特禀质、气郁质、偏阴虚质、偏气虚质、偏痰湿质。高盐饮食与上述诸多体质类型发病密切相关,其中高脂饮食易患痰湿质、血瘀质,锻炼少易患痰湿质、气虚质,熬夜易患阴虚质、血瘀质。结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及气虚质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应从调理气血、劳逸结合、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锻炼等诸多方面开展防治,充分发挥中医防治高血压"治未病"的特点,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7.
钱岳晟  张怡  朱鼎良 《中医药研究》2011,(10):1160-1161
目的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体质分类,并比较不同体质类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以社区人群抽样调查,采用中医体质分类标准评定和以心血管危险因素判断。结果被调查的高血压病患者623例,按中医体质分类标准分为腻滞质345例(55.4%),燥红质138例(22.2%),倦?质36例(5.8%),正常质104例(16.7%)。按照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中危和高危人群占97.7%,在这些中危和高危的患者中腻滞质患者明显多于其他体质类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腻滞质高血压患者年龄偏大、吸烟和血脂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0.003、0.016)。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以腻滞质和燥红质两种体质类型为主要特征,中医临床的辨证分型是从两种体质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体质类型决定了证型;腻滞质的高血压患者比其他体质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更高,进行早期干预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现况调查方法,调查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体质类型的因素。方法: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的中医体质评分表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咸阳市23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以平和质最多,其次为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等,不同性别人群体质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调查的因素中,性别、BMI、是否饮酒、是否有冠心病史及夜尿次数与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有关(P0.05),是否饮酒及有无冠心病史与体质类型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与性别、BMI、是否饮酒、是否有冠心病史及夜尿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9.
收集整理近十年来中医体质学的发展和在高血压痛防治领域的研究以及应用中取得的进展,从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高血压多发的中医体质类型、中医体质学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干预等方面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标准化、个体化的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收集整理近十年来中医体质学的发展和在高血压病防治领域的研究以及应用中取得的进展,从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高血压多发的中医体质类型、中医体质学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干预等方面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标准化、个体化的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曹明华 《河南中医》2016,(2):303-30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的分类,并对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5月的311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结果:311例患者中腻滞质的占55.3%;燥红质的占22.2%;倦白光质的占5.8%;正常质的占16.7%。腻滞质组吸烟、血脂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腻滞质组腰围、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以及尿酸(UA)等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燥红质组总胆固醇(TC)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患者的舒张压、肌酐(Cr)、尿素氮(BUN)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要以腻滞质和燥红质为主,其中腻滞质的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更高,应该尽早给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临床的精髓“辨证论治”,其实质即是辨“体质”论治,体质既是人体个体的综合性特质,又作为疾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贯穿于每个疾病的始终。临床各种体质均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病,而其中多以某种体质为偏颇,多种体质相兼为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国内体质研究概况,总结其特征、规律,探讨发展趋势。方法: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对体质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中医体质文献数量近5-10年呈快速增长趋势,覆盖多个学科领域,涉及多个研究方向,获得多项科研基金资助,研究者主要为高等中医院校科研人员。结论:国内体质研究以中医体质研究为主体,已在全国范围内成为研究热点,并推动了中医科研发展。但尚存在热点不均衡、研究深度不够等不足之处。应拓展辨体调治和体质形成机制、体质与疾病相关机制等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51例2010年10月—2011年3月宁德市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病例组,78例)及原发性高血压无糖尿病组(对照组,173例)。通过问卷调查其体质类型,比较两组体质分布,比较两组各性别、各年龄、各体形体质分布。入院次日检测患者TG、TC、LDL-C、Hb、白蛋白(ALB),比较两组阴虚、痰湿、气虚体质患者TG、TC、LDL-C、Hb、ALB及空腹血糖(FPG)水平。结果两组高血压分级、病程、合并慢性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主要体质类型为阴虚(26.0%)、痰湿(19.1%)、气虚(19.1%),病例组主要体质类型为阴虚(32.1%)、痰湿(30.8%)、气虚(17.9%),病例组痰湿体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两组同性别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80岁患者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80岁组比较,病例组痰湿体质比例升高,阳虚、阴虚、气虚、湿热体质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病例组各年龄段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年龄段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偏瘦患者以阴虚体质、气虚体质为主,病例组偏瘦患者以阴虚体质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超重患者体质类型分布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8)。与本组平和体质比较,两组痰湿体质TC、LDL-C水平升高(P<0.05),病例组气虚体质TC水平升高,对照组气虚体质Hb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气虚体质体质比较,对照组痰湿体质TC、Hb水平明显升高,病例组阴虚体质ALB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各体质FPG均升高(P<0.05),气虚体质TC升高(P=0.007)。结论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阴虚、痰湿、气虚质,且痰湿质比例明显高于无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痰湿质具有较高的TC、LDL-C水平,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质TC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左室肥大、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在发生率最高的3种体质中各随机抽取30例患者,进行心脏、颈动脉彩超检查,测定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心脏左室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严重程度;抽血查血脂、肾功能和尿β2微球蛋白等。结果阴虚质组SPV最低,左侧颈总动脉为(55.73±13.66)cm/s,右侧颈总动脉为(55.42±8.61)cm/s,与痰湿质组、气虚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依次为阴虚质组〉痰湿质组〉气虚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虚质组患者左心功能改变明显,而痰湿质组患者肾功能改变、尿β2微球蛋白增加又较气虚质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并发症的发生与体质有关,辨识体质并加以干预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查阅、总结近几年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研究文献,从定义、分型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致死率,致残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1]。中医体质学认为,中医体质与疾病具有相关性[2],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600例昆明市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构成情况以及不同高血压分级的中医体质构成.方法 以长期居住在昆明某社区部分老年高血压病人为问卷调查对象展开横断面调查,审查、核实过的问卷资料采用EpiData平行双录入,不同体质构成差异采用x2检验对比.结果 调查对象中有56.84%的二级高血压病人,600例高血压...  相似文献   

19.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而高血压病作为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77%的初发脑卒中都与高血压病有关。体质作为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中医干预治疗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运用中医体质学说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分布类型、体质与证候、并发症和合并病的关系,以及辨体质论治等进行阐述,为高血压病的“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因人制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调查8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生活习惯,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14-2015年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咸阳市中心医院8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以平和质最多,偏颇体质依次为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特禀质及血瘀质,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人群中医体质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273、56.457、31.719,P值均<0.01);是否有冠心病、是否有脑血管疾病及血压控制是否达标人群体质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975、8.321、6.514,P值均<0.01);在生活习惯方面,不同口味人群体质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03,P<0.05);运动时间及睡眠习惯不同的人群中医体质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4.874、86.724,P值均<0.001);气虚质与饮食喜好及运动时间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14);阳虚质与运动时间与睡眠习惯相关(P值分别为0.009、<0.001);阴虚质与运动时间相关(P<0.001);痰湿质与运动时间及睡眠时间相关(P值分别为0.028、0.003);湿热质与运动时间相关(P=0.001);气郁质与饮食爱好及睡眠时间相关(P值均<0.001);特禀质与饮食爱好与睡眠时间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08).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既往疾病相关,且受饮食嗜好、运动时间及睡眠习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