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围绝经期妇女艾滋病的中医基本证候要素。方法运用隐树模型对全国范围内围绝经期妇女艾滋病人群中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得到BIC评分为-52308.52分,20个隐变量的隐树模型,模型中的隐变量展现了该人群患者主要涉及的病位为脾(隐变量Y2-Y8),同时也影响及其它四脏:心(隐变量Y16)、肝(隐变量Y1)、肺(隐变量Y17、Y18)、肾(隐变量Y10),主要病变性质为气虚(隐变量Y2、Y16、Y17)和阴虚(隐变量Y13)。主要证候为肝失疏泄、脾虚湿盛,心气亏虚及正气不足。结论隐树模型可以客观化、定量化地揭示中医症状间的复杂关系,为中医证候的定量化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隐结构法是运用隐树分析提取中医症状分布规律,为辨证分型提供证据的新方法,近年来其已经应用于一些疾病的中医证候研究中。以一组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数据为例,对此方法使用过程中的中医诠释思路和方法进行介绍,使隐结构法的操作方法、流程进一步完善、规范,以贴近现代中医证候研究标准化、规范化、定量化的要求,也为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方法 采用隐结构模型方法,构建826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隐树结构图,采用隐类概率、条件概率、互信息及累积信息覆盖率量化症状/证候数据,以人工判读方法诠释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特征。结果 以累积信息覆盖率达到95%为主要证候要素的判定标准,826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以中、重度症状/证候表现为主(隐类概率分别为35%和60%),其证候要素以气虚、气滞、火热、瘀血、阴虚、阳虚为主,证候要素靶位以心、肝、肾为主。结论 基于隐结构模型的证候要素评价方法,可量化各变量(证候要素、中医症状)的关联程度及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多维分层聚类的隐结构模型方法评价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方法 结合临床专家实践经验筛选血脂异常症状条目,采用隐结构模型方法构建634例混合型高脂血症的隐树结构图,分析隐类概率、条件概率、互信息及累积信息覆盖率等症状/证候量化数据,以人工判读方法诠释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主要证候要素特征.结果 共以41个症状作为显变量构建634例混合型高脂血症隐结构模型图.634例混合型高脂血症包含2个隐类,其中Y0=S0的概率值P=0.41,Y0=S1的概率值P=0.59,综合判定634例混合型高脂血症人群表现为中、重度症状/证候.与Y0相关的互信息由大到小前3位症状依次为心烦(0.19)、急躁(0.12)、腰酸(0.12).混合型高脂血症证候要素以气虚、气滞、火热、阴虚为主,其中以阴虚最为重要,证候要素靶位以心、肝、肾为主.结论 混合型高脂血症证候要素以气虚、气滞、火热、阴虚为主;说明隐结构模型方法评价混合型高脂血症证候要素特征,其结果与中医学对血脂异常的传统认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伴脂肪肝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方法:采用隐结构模型方法,构建690例HBV慢性感染伴脂肪肝患者的隐结构模型,采用隐类概率、条件概率、互信息及累积信息覆盖率量化症状及证候数据,同时辅以人工判读的方式诠释该人群的主要证候要素特征。结果:以累积信息覆盖率达到95%为主要证候要素的判定标准,HBV慢性感染伴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常见的有气滞、脾虚、湿热、寒湿、瘀血、阴虚、阳虚,证候要素涉及脏腑为肝、脾、肾。对同类别相关证素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得到6种常见中医证型,即肝郁气滞证、湿热蕴结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各证候出现概率分别为30%、25%、23%、22%、16%、9%。结论:基于隐结构模型的证候要素评价方法可量化各变量的关联程度及发生概率,HBV慢性感染伴脂肪肝患者以肝郁气滞、湿热蕴结、脾虚证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贝叶斯网络方法分析肺癌的中医证候。方法:制定《肺癌证候观察表》,观察225例患者的横断面证候,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数据研究。结果:以症状之间的关联性及关联强度为基础,概括出证候要素,包括病机要素(9个)、病位要素(5个)及病机要素之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结论:基于贝叶斯网络研究的中医证候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及证型分类。方法:采用隐结构模型方法,构建598例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隐结构模型,采用隐类概率、互信息及综合聚类方法量化症状及证候数据,诠释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特征及证型分布。结果: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常见的有湿、热、气滞、血瘀、气虚、血虚、痰、阳虚、阴虚;证候要素涉及病位有肝、脾、肾、胞宫、胃、肠。对同类证候要素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得到5种主要证型为肝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寒凝气滞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多为虚实夹杂,主要多见肝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寒凝气滞证、阴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8.
隐结构模型是由香港科技大学张连文教授提出的一种为中医辨证建立客观定量标准的研究方法。介绍隐结构模型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较全面地概述了隐结构模型在中医证候分类识别中的应用,并认为隐结构模型因其在推理过程、模型内容、分析结果 3个方面具有客观性,故其能为中医证候分类及证候标准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中医证候多维度、定量化分析的需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在多因素建模方面存在的优势,建立常见脾胃病中医证候量化辨识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以前期建立的脾胃系量化辨证条目库为基础,对中医"胃痛""胃痞"及"泄泻"病患者的临床表征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病因病机分析及证候要素分析方法,运用SPSS 22软件对核心证候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核心证候与临床表征的定量关系。结果:临床调查共纳入患者1155例,经模型的拟合分析和因素筛选,最终建立了包括脾虚证、肝郁证及湿热证三大主要证候的量化辨证模型,各模型总体拟合度良好(P0.05)。其中脾虚证模型涵盖相关表征21项,肝郁证涵盖表征12项,湿热证涵盖相关表征18项,各变量相关性与中医理论相符,模型具有良好的理论解释意义。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脾胃系疾病的以脾胃虚弱、气机不利及湿热内蕴为核心病机主要病机特征。有利于构建结构清晰,可解释性强的定量化证候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证素客观化探讨糖尿病前期(IGR)人群的证候特征。方法:采用中医证候调查表采集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证候信息,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通过各症状的要素积分和阈值法来确定证候以及各个辨证要素的权重。在进行中医辨证时,首先分别将患者的症状按照提示的各辨证要素进行累加,然后取超过70阈值的这一项目作为辨证的诊断。本研究选取了与糖调节受损最为相关的4个典型证候瘀、热、气虚、阴虚。结果: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证候特征:证素分布情况为阴虚证(含兼夹证,下同)340例(占81.15%),气虚证272例(占64.92%),血瘀证111例(占26.49%),火热证73例(占17.42%),其中以阴虚证最多见。结论:糖尿病前期中老年人群以阴虚证素为主,其次为气虚。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手段,对缺血性中风人群进行中医基线状态分析,获取横断面调查患病人群的中医证候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探索及推广中医临床客观化证据研究,并指导治疗。方法:采用前瞻性结合横断面调查方式,对患病人群进行统一的中医证候学调查,进行数据录入,初探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发病节气)在不同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了缺血性中风发病年龄在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各证候要素与性别的相关关系以及各证候要素发病节气的圆形分布规律。结论:结果显示的规律从"防病重于治病"的角度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可循的依据,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运用潜在变量模型对1280例高血压病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盲法的研究,探索了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类和证候要素提取的降维升阶方法。提出中医证候要素研究的思路:在临床流行病学疾病全信息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潜在变量模型中因子分析模型、结构方程模型、项目反应理论中的等级反应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降维升阶数据分析和处理,认为疾病的中医证候分类和证候要素的提取研究应采取潜在变量模型的系列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隐结构法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常见中医证型。方法 通过门诊大样本问卷调查,获取不同年龄段睑板腺功能障碍病人的信息,分别构建45岁及以下、45岁以上不同人群的隐结构模型,采用双步隐树分析中的LTM-EAST算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医专业知识对模型进行诠释。结果 (1)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调查问卷1,165份,其中45岁以上问卷有211份,45岁以下有954份。(2)45岁及以下常见中医证型为阴虚内热证、肝郁脾虚证、外感风热证、脾胃湿热证。(3)45岁以上常见中医证型为肝气郁结证、脾胃湿热证、肾虚证。结论 通过隐结构分析显变量,挖掘背后的隐变量,并对隐变量进行归纳分析,运用客观定量的数据获取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分布特征.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式,收集105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人口学资料、主要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及证候要素等信息,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基本证候要素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症状分布前10位的依次是:咳嗽、乏力、纳差、痰白、喘憋、胸闷、眠差、气短、胸痛、痰少;舌象与脉象分布前5位的依次是:苔白、舌红、舌暗、脉细、苔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痰湿、血瘀、阴虚、阳虚、痰热、气滞、血虚;聚类分析共聚为6类,其证候之间相似系数均较小.结论 气虚证、痰湿证、血瘀证、阴虚证构成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基本证候要素,寒湿困脾、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脾肾阳虚、肝脾不调是其6种基本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5.
基于聚类分析的径向基神经网络用于证候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优化中医证候诊断模型,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提供可行性方法.方法:提出用于中医证候诊断的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利用聚类分析确定RBF神经网络隐层的参数,运用最小二乘确定RBF神经网络输出层的参数.结果:通过模型检验,证候诊断模型判准率比BP网络模型判准率高;证候诊断模型训练速度比BP网络模型快.结论:基于聚类分析的RBF神经网络用于中医证候诊断的研究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与脑卒中的关系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和变化,为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对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调查,2015年对相同人群进行第二次调查,共收集有效资料542例,按有无缺血性卒中分为2组,比较颈动脉硬化斑块有无、特征、部位、中医证候要素差异,分析3年随访中新增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变化。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既往脑卒中患者比例高于无斑块组,以颈动脉窦部为斑块好发部位、低回声或混合回声斑块为多,2组患者单一中医证候要素无显著差异,气虚+痰、痰+火在2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颈动脉狭窄较单侧狭窄及无狭窄组既往卒中患者比例高;3年中新发卒中10例,中医证候要素均发生变化且多与火证相关。结论:颈动脉斑块及双侧狭窄与脑卒中发生相关,证候要素以气虚+痰、痰+火为其特征;在脑卒中病情变化中火、血瘀、痰等证候要素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HIV/AIDS中医证候调查表的初步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研制出能够客观反映HIV/AIDS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能够建立其证候诊断标准的调查表。方法: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明确研究对象及目的,确定调查表的基本结构,选择条目池,对条目进行初步的筛选与量化。结果:初步研制了艾滋病中医证候调查表。结论:该调查表的研制,能够揭示出艾滋病中医证候特征、分布规律,为建立起艾滋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基于中医证候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风险因素特征,为中医干预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科学证据。方法收集2018年6月—12月来我院进行认知功能筛查的人群,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为标准分成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运用广义线性模型、隐结构法对两组人群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其特点。结果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对两组人群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年龄、BMI和是否运动锻炼是与患病有关的危险因素(P 0.05);通过隐结构法对两组人群证候学特征分析,发现只有认知功能障碍组具有证候学特征,且可以分出8种常见证候,包括:肝阳上亢证、脾虚湿盛证、肝郁化火夹湿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证、血虚生瘀证、肾虚证、肝脾湿热证。结论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证候学特征,其证候学特点大致符合当前对认知功能障碍"髓虚毒损"病理发展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应用循证方法探索古文献高血压病的证候要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中医古代文献高血压病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规范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思路和方法,以高血压病为基点,从古代文献中提取、分析与其相关的中医证候要素;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高血压病中医症状与证候要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高血压病前8位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别是:内火、阴虚、阳亢、痰(浊)、内风、内热、血虚、气虚;前6位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是:肝、心、肾、脾、胃、胆。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要素病性多集中于阴虚、阳亢、火盛、痰(浊),病位多集中于肝、心、肾,对于该病临床复杂的证候要素,应采用降维升阶的方法,进行多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规范帕金森病的中医辨证。方法采用"降维升阶"的研究方法:先将复杂的证候分解为最简单的证候要素,再将证候要素之间有机组合,形成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诊断规范。结果入选的126篇帕金森病中医证型文献,共涵盖临床病例数3495例,通过频数、频率统计及卡方检验,从中得出帕金森病常见的6个证候要素:阴虚、内风、血瘀、气虚、痰和血虚。6个证候要素之间有机组合,共得到34种应证组合形式。结论运用"证候要素""应证组合"相结合的方法,即可达到规范中医证候的目的。该研究完善了帕金森病中医辨证体系,促进了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向规范化、标准化的转变,使其更为客观、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