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如何更快更好地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开创一个新局面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本文就中医理论研究中,如何开展新实践、形成新概念、创立新学派,促进中医理论研究的突破和发展问题,讨论如下。关于"新实践"一切医学理论都来源于医学家们在特定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2.
藏医药学是中国民族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四大传统医药学体系之一,早在公元400—500年开始形成祥雄藏医理论与实践体系的雏形,至公元8世纪《四部医典》藏医药学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产生,公元11世纪的《四部医典》理论内容进一步完善和补充,15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四部医典系类挂图》问世,16世纪南北两学派产生等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藏药学家,为了继承和发扬藏药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与实践,经过不断努力和刻苦钻研,后人留下了诸多藏药学经典名著,使藏医药学理论与实践不断提高、丰富和完善。本文主要介绍了藏药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形成和不同历史时期的藏药学界重要的任务与代表著作。  相似文献   

3.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医家攻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我国古代卓越的中医临床家、理论革新家和中医教育学家[1]。金元以降,张子和攻邪学派的研究弘扬延绵不绝,尤其是21世纪以来,攻邪学派的学术探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现做一回顾,冀期有助于攻邪学派新的进展。1“攻邪学派”的正名长期  相似文献   

4.
肝藏血与血液储藏及运行的关系问题经过3个历史时期的考察得出,不同的时期肝藏血与血液的运行的关系有所不同,特别是汇通学派后由于西学知识的引入心脏循环理论的出现,使得中医理论开始重视血液的运行问题,弱化了明代以来形成的命门生气血的理论,引入了肝主神经说,使得肝藏血开始与调节血液的运行发生了联系。  相似文献   

5.
张波  刘星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2):715-716
宋明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天人同理”为模式,以“格物穷理”为手段,使中医命门学派医家建立了“太极(命门)—阴阳—五行(脏腑)”生命模式,并以此来探索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对“天人合一”观不同历史时期特质的研究,有利于把握中医学理论形成的轨迹和脉络,为进一步发展中医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晰不同时期医家对脏腑辨证理论的发挥,完善脏腑辨证理论,并对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差异比较法,对脏腑辨证理论在历史源流与内涵传承及创新两方面,分别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自《黄帝内经》始,脏腑辨证经《中藏经》《备急千金要方》《小儿药证直诀》发挥,尤其是张元素《医学启源》对脏腑辨证理论进行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后,形成理法方药完备的脏腑辨证论治体系。结论:脏腑辨证理论体系的建立对后世易水学派、温补学派及扶阳学派各医家关于脏腑辨证理论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封髓丹首见于元《御药院方》,功效为降心火,益肾水。易水学派将其修改为清相火,补肾水,并衍生出黄柏补肾水理论。这一理论被丹溪学派继承,王好古还提出了与封髓丹结构相同的凤髓丹及其系列加减方。明清时期,封髓丹主要用于遗精早泄的治疗,对组方机制的认识由滋肾水拓展到封固,代表人物为赵羽皇;清代火神学派提出潜阳封固理论,将封髓丹主治拓展到了各种虚阳上越证。封髓丹的发展展现了中医学派的历史演进,为研究当今学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个学派的形成,都有它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思想,而且是维系和推进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石。扶阳学派作为中医学众多学术流派之一,与其它学派一样,其理论基础无疑是《内经》的重要思想,并与《易经》、《伤寒论》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核心思想就是重视阳气,推崇阳气,力主阳主阴从。深入研究扶阳学派理论,对于繁荣中医学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维护人民健康,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医伤科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逐渐成熟并独成一门学科。从先秦时期的萌芽期到明清时期的高峰期,形成了两个重要的伤科学派,一是以薛己为代表的温补学派,一是以异远真人为代表的少林学派,均丰富了中医伤科的理论知识。《跌损妙方》是少林伤科学派形成的重要标志,其所载方药、治疗手法以及蕴含的学术思想值丰富了中医药事业。  相似文献   

10.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大家,其医学思想体系在整个中医学理论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新雕孙真人千金方》一书比较于《备急千金要方》更多的保存了孙思邈原著原貌,因此更能反映孙思邈及所处唐代的中医学理论特点。文章对《新雕孙真人千金方》著中肝脏的理论结构与学术特点进行梳理,旨在挖掘出孙思邈所处历史时期对肝脏理论认识的特点。并通过与《备急千金药方》中相关特点的比较,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书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理论特点。该研究为脏象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角度与新方法,同时亦突出了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在藏象学说研究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5,(5):962-963
一般认为中医学的理论发展是线性的,从古至今皆是如此。文章将黄疸病分为了三个历史时期来讨论,得出黄疸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后世对黄疸病的论述不是一般认为的补充和发展,而是一种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五脏阴阳辨证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于一体的医学思辨模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内经》以后,后世医家根据各自的临床实践,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黄帝内经》的理论思想,进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医各家学说。通过回顾中医学发展历史,研究主要医学流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及其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阐明了《黄帝内经》中五脏阴阳辨证思维对后世各家学说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五脏阴阳辨证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于一体的医学思辨模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内经》以后,后世医家根据各自的临床实践,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黄帝内经》的理论思想,进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医各家学说。通过回顾中医学发展历史,研究主要医学流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及其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阐明了《黄帝内经》中五脏阴阳辨证思维对后世各家学说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格畅致知论的发展及其对中医认识论的影响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任何科学的研究过程,总是要贯彻某种哲学认识论,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密不可分。考证中国哲学史和中医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哲学思潮的兴旺和高潮,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典型的表现有两次: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各个学派之问和同一学派内部,由于观点不同,互相进行诘难,彼此发生影响,又不断分化和结合,产生新的学派,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学术思想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被医家们所运用,与先秦时期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和医学知识相结合,形成了中医学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医林新录     
一、建议创建两门新学科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这是一个老问题。路子大体有两条,一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一是依照传统方法研究。殊途同归,中医药学必将大放新的异彩。关于继承的方法,笔者管见,是否还可以从中国历史地理学等的角度,来考察(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的成因。这对于发扬光大中医药学,或许是很有意义的。这三部医籍,实际上开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先河(当然还有更早的源头),是先秦。两汉时期的产物。当时我国的疆域、人口、资源、生态、气候等等,对这三部书的撰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无疑,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现代中医药理论发展的创新研究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中医药理论的来源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论证了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建立在中药的临床新用上;以"反治调平衡"学说和中药外治新用为切入点,阐述了现代中医药理论创新。结果:中药临床新用广泛,但缺乏归纳和系统研究;中药新用系统性分析,是发展中医药理论的突破口。结论:归纳、分析中药临床新用,是中医药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在中医理论的研究中,有一个迫切的课题,就是如何确立中医基础学科,系统全面地整理中医基础理论。本文结合教学和学习体会,谈点粗浅认识,以期引起讨论。研究状况回顾中国医药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战国至秦汉之际,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时期,其代表作品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汉代以来历代有建树的医药学家,沿着《黄帝内经》开辟的道路,不断开掘,继续探索,至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出现,中国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就渐趋成熟。但是,限于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对中医药学理论的科学体系,一直没有进行过全面  相似文献   

18.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发展中不同的学术流派的争鸣和相互渗透,使中医理论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形成了中医学"一源多流"的学术特色。金元时期正值中医学术流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时代,这个时期有不少的流派诞生,成为推动中医学进步的力量源泉。张从正创立的攻邪学派,也成为中医药学术百草园中的一支奇葩,为金元医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任应秋论医琐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应秋老师已去世10多年了。任老寝馈中医事业50余载,颇多独到见解,忆其言谈,略陈一二。1 谈各家学说学派争鸣古迄今:“学派争鸣古迄今”,这是任老多年来深入研究中医学术所发现的规律,也是他的卓越见解。他根据大量史料进行分析,认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学术流派。任老对纪晓岚“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大持异议。他说:“‘门户’是个贬义词,不是学派。古人治学,忌‘门户’之说。清·张之洞云:‘为学忌分门户’。‘门户’是个视界问题,带有保守、偏见等含义,属于历史上‘朋党’之类。而学派争鸣则是正常的,它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门户’与‘学派’的含义绝然不同”。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学术争鸣,具备了产生学派的条件:(1)出现了不少有代表性的医家。如秦国的医和、医缓以及秦越人等;(2)有了师承关系。如长  相似文献   

20.
金元时期的学术争鸣,把中医学理论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薛己服膺东垣,学习诸家之长,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温补思想和方法,为明清温补学派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值此薛己诞生500周年之际,仅就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