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气下陷证、中气下陷证在临床上时常见到,但它们的理论渊源、病机转归、临床表现、治法方药有所不同,本文试从以上方面探析,明确中气下陷证非大气下陷证,在疾病的后期、危重期可转归为大气下陷证。  相似文献   

2.
从临床观察出发,认为在慢性心衰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出现明显的大气下陷证和中气下陷证,二者症状表现与治疗确有不同。在慢性心衰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气"表现为不同的特点,故从慢性心衰大气下陷证和中气下陷证的渊源、临床表现、应用辨析其异同,提出二者的代表方升陷汤和升降汤各有其特点,并从方剂的组成、功效方面阐释在不同的心衰阶段如何遣方用药,为临床辨证化繁从简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 脾病辨证(2)三、脾气下陷证【临床表现】主症:脘腹坠胀,食入作胀,脱肛,阴挺,二便滑泄不禁。次症:头晕目眩,气短懒言,食少便溏,神倦乏力,面色(白光)白。舌脉:舌淡,脉细软无力。【病机分析】脾气下陷证,又称中气下陷证,因脾气虚弱,升举无力,反而下陷所致,临床上以脾气虚征和内脏下垂为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李东垣所创,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气陷证。张觉人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善于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各类老年疾患,辨证论治,古方新用,极大地扩大了该方的临床使用范围,认为只要临床出现脾胃气弱、清阳不升,或中气下陷之病机者,均可辨证处方,用本方灵活化裁治之。文章选取张教授运用该方治疗老年腰痛、便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尿路感染、高血压、重症肌无力的几个典型案例以论之。  相似文献   

5.
小便异常出现于多种疾病,但其病因病机却各不相同。补中益气法为中气亏虚、元气下陷之病变而没,凡临床诊断符合病机者,就可根据本法选用方药。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对脾胃气虚下陷的病机作了重要发挥,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李氏认为,元气为健康之本,脾胃乃滋养元气之源,主张用补中益气法治疗脾胃内伤诸证,强调补中益气以使脾气上升、元气充沛,则病可自愈。李氏创制的补中益气汤主治内伤气虚下陷等证,  相似文献   

6.
大气下陷即宗气下陷,而脾气下陷则包括了上气不足和中气下陷。大气下陷既有宗气的生成和功能不足,又常有脾气下陷、升举无力之证,而脾气下陷重证亦可导致大气下陷证。大气下陷证与脾气下陷证有明显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临床须详加辨证,治疗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7.
该文指出导致小便余沥不尽的病机不只是肾气不固、膀胱失约,还可由下焦湿热、肾虚不固、中气下陷、肝郁气滞而引起。并且这四种病机导致小便余沥不尽的关键是引起了膀胱气化失调。所以在治疗此症的时候需从气入手,着重调理气闭、气陷、气郁、气不固。  相似文献   

8.
凌芝  马静  史艳平 《陕西中医》2003,24(6):F003-F003
中气下陷是祖国医学在分析、诊断疾病时常常可见到的一种病因和病机 ,是指脾气亏虚 ,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侯。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 ,或久泻久痢 ,或劳累过度所致。其临床表现是脘腹重坠作胀 ,食入益甚 ,或便意频数 ,肛门坠重 ;或久痢不止 ,甚或脱肛 ;或子宫下垂 ;或小便混浊如米泔。伴见气少乏力 ,肢体倦怠 ,声低懒言 ,头晕目眩 ,舌淡苔白脉弱。它以脾气虚证和内脏下垂为诊断要点。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不足 ,运化失健 ,内脏得不到精微的营养 ,日久可使脏器虚衰 ,升举无力而下垂 ,故而表现出上述诸多症候。对于中气下陷证 ,治以…  相似文献   

9.
气机下陷,是较为常见的病理变化,多在气虚的基础上出现。表现为气的升举固托无力而出现头晕、耳鸣、目眩、神疲、气短、乏力、久泻、失禁、坠胀、滑脱及多种脏器下垂等证侯。对于气陷的病机认识,从古至今的医家大多从脾立论,认为脾主升清,脾气健旺,气机才能升达而不下陷,故又常把气陷称为“脾气下陷”或“中气下陷”。诚然,气陷与脾的关系甚为密切,但就此认为气陷仅与脾有关则未免过于狭隘,也与临床实际多有不合。笔者认为,气陷不仅与脾有关,而且与肝肾功能失调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 ,由黄芪、党参、白术、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组成 ,具调补脾胃、益气升阳之功 ,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清阳不升等证。笔者临证每逢脾虚气陷为主要病机的各种病证运用本方加减治疗 ,获得满意效果 ,兹予报道。1 胃脘痛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  相似文献   

11.
雒晓东教授认为多系统萎缩的主要病机是脾胃虚衰,土虚风动,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本文从多系统萎缩的主要症状探讨其病机,即小脑性共济失调与骨繇相类,因脾胃虚衰、中气不足、少阳三焦经气匮乏,不能荣养少阳所主之筋,骨节失却约束而振摇;帕金森病样症状之颤证为主者,是由于脾胃虚衰、中气不足、气血匮乏导致筋脉不能主持而振摇,亦属少阳枢折范畴;拘证为主者由于脾胃虚衰、中气亏虚、四肢肌肉失养、关节不得屈伸而拘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诸多症状是由于脾胃虚衰导致清阳不升或中气下陷所产生,因此多系统萎缩辨证施治的核心应是补气升阳,最常用的是补中益气汤。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6,(10):899-900
江杨清认为虚痞形成与否,关键在于中气是否充足。中气一虚,既不能运化水谷,又无力旋转气机,以致停积气滞成痞。治疗以扶中气为主,少佐辛通,用药剂量宜轻。临证主要分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等型治疗。  相似文献   

13.
从益气活血法论治慢性心力衰竭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表明,气虚血瘀是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机制,并贯穿于心力衰竭的整个病理过程,因此气虚血瘀致脉道不利、心失所养、元气虚脱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关键。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从对阴火实质的分析认识来探讨李东垣提出"气虚发热"的病机,就阴火的涵义、存在形式及其与气虚发热的关系分析阐述其发病机理,认为气虚发热只是阴火证的一种表现类型之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体的代偿性发热,可以称之为功能性发热;二是因气虚而导致的推动无力,代谢产物堆积,郁而化热、化火而发热。再结合东垣对阴火理论的论述,认为其脾胃内伤,阴火上冲的病机,也就是气虚发热的病机,实质是脾胃气虚,导致升降失常,气机阻滞于中焦,阳气郁而不得泄,转变为病理之火,继而出现火热病证。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4):291-293
崩漏为妇科"血证"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多责之虚、热、瘀。气血亏虚,则统摄无力,冲任不固;甚则气虚下陷,血随气下;火扰血海,或破血妄行,或热灼伤脉络,致使冲任不固,发为崩漏;瘀血阻滞冲任胞宫,血不归经,发为崩漏,故其病因多责之气虚、血热、出血致瘀。治疗上应时时不忘调气止血,固护冲任,气虚者补之,气陷者升之,血热者清之,血瘀者化之,以迅速止血为目的;血止后,可通过益气健脾、补养肝肾等法,来充养气血,以期达到血旺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郑素心 《天津中医药》2004,21(6):520-521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灸甘草、人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组成,源于李东垣之《脾胃论》。李东垣通过对补中益气汤化裁加减,将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思想。综述补中益气汤在内科胃下垂、慢性肝炎、血尿、高血压、喘息性支气管炎、神经性耳鸣及美尼尔氏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临床观察并分析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证候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方法,收集所有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MSA患者一般情况及四诊信息,不设定证候类型,辨别每个病例具体证型,提取证候要素。统计证候要素频次,百分比,归纳证候要素组成分布;采用以类型或平均值为界进行证素的分组比较,探讨证候要素与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疾病分型的相关性。结果:167例MSA患者总体病机虚多实少,寒多热少。P型热证多见,C+P型寒证多见;气虚最多见于C+P型,血虚多见于P型;气虚常与寒证并见,且多见于疾病中晚期,热证常与血虚并见,且多见于疾病早期。肾虚最多见于C+P型,肝病、心病多见于P型,脾虚及胃病多见于C型。痰、湿多见于C+P型和P型,血瘀多见于C+P型,而气陷只见于C+P型。随着病情加重、混合型的出现,虚证与实证并见,正虚和邪实皆增加。结论:MSA核心病机为肾阳虚,总体治则在于温肾助阳。  相似文献   

18.
SARS的中医发病特点及病机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讨论 SARS的中医发病及证候特点,笔者实践观察及相关资料分析认为 SARS的中医病机可概括为 (1)疫毒侵袭肺卫; (2)瘀血阻络,痰湿壅肺; (3)正气不足,气阴两虚; (4)邪盛正虚,气闭外脱;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提出运用中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补虚之法结合现代医学治疗手段防治 SARS将是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系统辨证脉学是对传统脉学传承、创新后形成的独特的脉学体系,与传统脉学相比更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治疗过程较为漫长。在系统辨证脉学视角下,将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按传统辨证分型分为痰瘀滞络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3个证型,以及从气机角度出发分为气亢于上证、气郁于中证、气陷于下证3个证型,并运用系统辨证脉学指导辨证论治,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准确辨证、高效论治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发病率高,停药后易复发。周福生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早期常以肝郁气滞为主要表现,肝郁致胃脘积热或湿阻为多,为实证;疾病久治不愈致耗气伤阴、肝郁脾虚、阴虚等虚实夹杂证。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致胃失和降。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以脾虚为本,气滞、血瘀、食滞、痰湿等邪实为标,而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本病当以健运脾胃,调畅中焦气机为大法。临床四诊合参,加减运用其经验方,中医药治疗本病效果显著,远期疗效较为可靠,有效地降低了本病的复发率,弥补了现代医学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