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内经》中脉象作了系统的梳理,根据所含有的脉象要素以及描述的方法分为:单脉、复脉、至如脉,单脉即所含有的脉象要素较为单一,复脉含有多种的脉象要素,至如脉则为古人取类比象的方法对脉象的形象描述。由于《内经》成书久远,古今语义差别较大,作者结合临床经验对其中部分脉象进行了释义。可见三种脉象由简入繁,形象地对脉位、脉管(长、宽、壁)、血流、波幅作出了诠释。对于诊断病人的平、病、色三种状态有较大的帮助,认真学好《内经》中的经典脉象,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有助于拓宽知识面,有助于临床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2.
王洪忠 《吉林中医药》2009,29(4):320-321
通过对4例躯体形式障碍病人的诊治,描述了4种不同的脉象特征,以及历代诸多医家和齐向华教授本人对郁脉、紧脉、结滞脉、软脉的认识体会,以脉象为依据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推导致病因素和病机,得出治疗方案,提示脉象在诊治躯体形式障碍中的可操作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涩脉和滑脉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脉象,对于这两种不同脉象是否可以在同一个病人、同一时间和同一脉搏中出现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对此,作者通过临床实践和金氏脉学理论得出结论:即同一个病人在同一时间和同一脉搏中可以出现涩和滑两种相反脉象。  相似文献   

4.
李凤珠  魏红  刘明林 《光明中医》2013,28(6):1118-1121
目的通过对肝癌病人脉象多维信息的临床观察研究,揭示肝癌的特异性脉象信息特征,及相关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方法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应用TL-MZ-XM-Ⅱ型三探头脉象分析仪进行脉象采集,并运用中医特色的脉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寻找肝癌脉波的独特表现。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肝癌患者的脉象具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P<0.05),其脉象主要表现为弦脉、涩脉,并有数脉相兼表现。结论运用TL-MZ-XM-Ⅱ型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中医脉象分析方法,可以检测到肝癌患者的特异性脉象信息特征,此研究对中医脉诊客观化及肝癌的中医客观化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病人脉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之一。历代医家通过切脉可以洞察疾病的发生、发展,甚至预测生死。这不仅用于临床其他学科,而在精神神经科也同样加以运用。《素问·通评虚实论》中就有诊察脉象变化,推知“癫疾”预后的记载,如“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因此脉象的研究也是精神神经科中西医结合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脉象的研究已在临床各科广泛开展,而精神科中常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脉象的特点究竟如何,国内迄今少见报道。为此,我们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脉象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有关病人各年龄组和西医分型组的脉象图形分布,以及病人服药与停药时脉图的自身比较情况加以报道。  相似文献   

6.
心气虚病人脉图参数的初步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心气虚病人脉象变化的规律,寻找心气虚证的客观指标,我们采用脉象仪对34例心气虚病人的脉图参数进行了检测,并以正常人、心脉痹阻和心阴虚病人作为对照,发现心气虚组病人的脉图参数与各对照组者相比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篇题解释] 平人,为无病之人,即正常之人,亦即气血和平之人。气,在此指脉气;象,指脉的形象。如吴昆说:“平人,气血平调之人,气,脉气;象,脉形也。”高士宗说:“平人气象者,无病人之脉气与脉象也。”又《素问·调经论》说:“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本篇首论平人脉象,再论病人之脉象,且以平人脉象来衡量病人之脉象,故以“平人气象论”命篇。 [本篇主要内容] 本篇论述了平人的脉息至数与变化,以及各种疾病的脉象和诊察方法。其主要内容有: 一、计算脉搏至数的方法;平脉、病脉和死脉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超声心动图仪和脉象仪同步记录了126例受试对象的心输出量和脉图参数,发现脉图振幅和面积有随心输出量上升而增大的趋势;相关分析证实部分脉图参数与心输出量之间呈正相关。实验结果揭示,心输出量是影响脉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及字义辨析,对《黄帝内经》部分脉名加以考释,指出:喘脉以气息急促状类比脉动快速不宁且脉气涌盛之象;劲脉有力端直,挺然指下感明显,紧张度高于弦脉;满脉指下饱满,脉体粗,脉幅大,为脉血充盈,脉气向四周外溢之象;绝脉脉来停搏,停止时间难以预期,不仅仅脉律异常,还包括脉搏极度微弱,难以辨识;横脉为积聚的特征性脉象,按之指下有旁凸感,似有物横于指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与《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脉象名称基本术语的构词方法、翻译方法及具体名词术语(浮脉类脉象、沉脉类脉象、数脉类脉象、迟脉类脉象、虚脉类脉象、实脉类脉象、歇止脉、大脉、软脉)英译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两部标准中脉象名称术语英语译文的优缺点,以期为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规范房颤脉的相关脉象。方法:选取100例房颤病人以脉率的多少分为3组,即脉率>100次/min,脉率60~100次/min和脉率<60次/min者,诊其脉象与中医历代脉学著作记载的相关脉象如散脉、涩(短)脉及解索脉等一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房颤脉在常见的28病脉中相当于中医的散、涩(短)脉及怪脉的解索脉。结论:阵发性快速房颤脉,脉率>100次/min,相当于散(涩)脉与怪脉的解索脉;慢性持续性房颤脉,脉率60~100次/min,相当于涩(短)脉,脉率<60次/min,相当于涩结脉或涩结代脉等,此等脉象与期前收缩(早搏)而形成的结、代、促脉不同。  相似文献   

12.
陈鼎祺辨治心律失常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鼎祺认为“脉为心之府”,心脏一旦病变,其病理变化必然反应在脉象上,正如周学海所说“有是病即有是脉”,通过诊察脉律的变化,可初步推断病人为何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他总结出几种脉象与心律失常的对应关系,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宋子昱  除瑛 《吉林中医药》2012,32(6):563-564
张鹤年先生认为高血压病的中医四诊当首重脉诊,高血压的脉象以弦、细、濡、滑等为常见脉象,正确地把握高血压病人的脉象对于分辨、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及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切脉预测高血压数值是张老先生高血压病脉诊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脉象图与脉学研究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脉象图研究的历史,脉象图原理和研究方法,中医脉象研究的近期成果及脉象图研究展望。重点在于综合介绍我们“脉图及脉图仪科研协作组”在中医脉象研究方面迄今所取得的部分成果。材料来源于协作组各成员单位,主要是南昌市第二医院、解放军九二医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和江西中医学院。一、脉象图研究的历史回顾脉诊是中国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是中医临床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医学家已经懂得以手指触觉在人体整体条件下获取脉搏的  相似文献   

15.
李艳蓉 《河南中医》2007,27(1):18-18
笔者毕业后十余年中,临床上遇到心脑血管病人大部分正在应用西药治疗,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西药是否影响中医的辨证,临床上脉象是否随着西药运用而改变呢?中医脉象学是中医诊病、治病重要手段,望闻问切中“切诊”是主要组成部分。脉象变化是辨证论治重要依据,求证离不开脉象,组成脉象的主要因素及原因有:①脉位:脉动显现部位的浅深,脉位表浅为浮脉,深沉为沉弦;②至数:脉搏的频率,以一个呼吸周期为单位,一息脉来四~五至为平脉,一息六至为数脉,一息三至为迟脉;③脉长:脉动应指的轴向范围长短,越超三部脉象称为长脉,应指不及三部,但见关部或寸部者…  相似文献   

16.
脉诊研探     
梁士朋  艾华 《吉林中医药》2009,29(9):744-744
脉诊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历代脉学著作很多,谈脉之医家如繁星洒于医林。早在《内经》中就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如脉诊的方法、脉名及对正常脉象的认识或对病脉、死脉的了解等,都有一定的意义。《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验观察了肾(气、阳)虚证病人和常人的脉象。发现其尺关两部脉压高比相比的值和尺、寸两部脉压高比相比的值,前者都显著高于后者。这是肾虚证病人的脉象特征。说明祖国医学尺脉主肾的理论是有客观依据的。  相似文献   

18.
脉诊研究规范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中医脉象,吸引了部分其它学科学者的兴趣,近40年来多学科学者(含医学)致力于中医脉诊研究,企望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改变那种主观、抽象地“在心了了、指下难明”的状况,并从脉象信息的内涵中找到生命科学的新信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客观描记仪器的研制;脉图分析方法研究;脉搏波及脉象形成机理的动物模型及实验研究;三部九候的临床、分析方法及机理研究;正常人不同生理状态下,四时、昼夜脉象及脉图研究;脉象、脉图与病、证关系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论十怪脉     
郭云赓 《中医杂志》1990,31(7):11-13
中医脉诊历史悠久,《内经》和《难经》屡有脉学记述。晋·王叔和著《脉经》总结24种脉象,后世医家对脉诊作了大量探究,但绝大多数都只在《脉经》的基础上进行发挥或增删。独元朝危亦林氏在其《世医得效方》中搜集记述10种危重症脉象,总称“十怪脉”十种怪脉中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脉诊亦称切脉、候脉。是医生运用手指的触觉切按病人动脉脉搏以探测脉象,藉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断方法。是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医学的一种独特诊病方法。一、平脉: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应是三部有脉,脉位居中,不快不慢,一息四至,从容有节,和缓有力。是胃、神、根在脉象上的具体体现,也是精、气、神在脉象中的综合反应。脉来从容有节的为有胃气,胃脉赖于脾胃水谷之气的充养,有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