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研制的《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初稿)进行第二轮临床验证,进一步对其性能进行考评,最终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为进一步完善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课题组在前期对《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初稿)进行性能考评,在得到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筛选条目,形成了包含4个维度36个条目的中风病PRO量表,2010年11月-2011年3月对中风病PRO量表进行第二轮多中心临床验证,进一步考评量表的性能。结果:前后2次量表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839和0.848,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906和0.924;前后2次测评量表总分与SS-QOL量表总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511和-0.522;因子分析结果4个因子所包含的内容与我们预想的结果一致;前后2次PRO量表总分经非参数秩和检验,P<0.01。结论:《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的研制方法科学,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是进一步完善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符合中国国情的《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并对其性能进行考评,为进一步完善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从中风患者的自我感觉症状出发,借鉴心理测量学的方法,参照美国FDA发布的患者报告的结局(PRO)研究方法指南,采用专家问卷和患者访谈相结合筛选量表条目,形成量表初稿。通过多中心临床验证收集数据,考评量表的性能。结果:前后2次量表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849和0.873,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892和0.918;前后2次测评量表总分与SS-QOL量表总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和-0.756;因子分析结果4个因子所包含的内容与预想的结果一致;前后2次PRO量表总分经非参数秩和检验,P0.01。结论:《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的研制方法科学,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存质量及其量表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存质量评价的概况、生存质量量表的制定方法、中医药临床研究现状及特点、中医特色生存质量量表形成的可能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以中风病为例说明将生存质量评价方法引入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评价中是可行的、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利用卒中单元的数据平台,采用自拟的中风病疗效评定量表及神经伤残量表、生活质量量表,探讨了卒中单元中急性中风病的中医病因、证型变化、病机特点,评价了中医小复方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通过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58例急性中风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以平肝泻火通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通腑化痰为主的辨证论治方法,能降低中医症状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提高反映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BI)评分,为中医药在卒中单元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干预中风病历史悠久,在中风病的防治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学术优势,并在国际上逐渐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目前缺乏被中西医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临床评价标准,这是影响对中医有效治疗方法进行客观评价的瓶颈之一。从中医康复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趋势,并借助于循证医学评价方法,系统整理了中医康复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一代标准)、“脑血管病中医辨证量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重要意义和不足之处,并对证候诊断标准的研制进行方法学探讨,体现了证候诊断、疗效评价的标准化对中医药诊疗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更科学地反映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真正效能,对现有的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进行系统评价,初步建立包括传统的西医疗效评定指标、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指标和生存质量指标3个方面在内的、科学系统的、具有一定效度和信度的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与前瞻性随访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测量245例次中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医中风病诊疗标准、中医证候相关症状、体征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存质量指数,用多元相关、偏相关、线性回归、因子分析、内部一致性α系数、反应度法等方法,分析各健康维度指标的构成及其关系。结果初步形成了含57个指标的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阐明了其构成与分级,经检验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不同的中医证候和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不同维度之间有着强度不等的相关性。结论初步形成的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可望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医药应用于中风病患者的真正效能;中风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指标是和其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都相关的一个因子,尤其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更大;改善中风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指标,可能可以改善其生理、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血栓片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72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试验组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基础上服用脑血栓片1.2 g,每日3次,两组均服药12周。在治疗6、12周和纳入后2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Barthel指数、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SS-QOL)量表、中医症状积分评价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中医症状等方面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周时NIHSS量表、Barthel指数、中医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随访至纳入后24周时NIHSS量表、Barthel指数、SS-QOL量表、中医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Rankin量表比较,两组改善情况相当(P0.05)。[结论]脑血栓片可以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按照国际量表制作规范编制能体现中医药理论特点的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中医中风生存质量量表。经问卷调查、条目筛选,最终初步确立了包括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疾病症状4个纬度、13个子纬度、60个条目的量表。因子分析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符合研究构想。  相似文献   

10.
介绍病人报告的结局(PRO)的含义、研究概况及其考评方法应用于中风病临床结局评价中的研究思路,并对中风病PRO量表研制的基本过程和原则进行了描述,认为PRO测评可作为中风病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补充,其研究方法值得在多种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要走向世界,如何取得国际医学界认可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最为关键,探讨了近10年中医疗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证"的疗效评价、降维升阶的方法、系统论的评价方法、个体化的评价方法、循证医学的评价方法,虚拟模型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这些方法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着问题,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建立适合中国传统医学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2例中风急性期病人,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纳入研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西医治疗+口服益气活血散),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评价治疗后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改善中风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生活能力恢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急性期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是近年文献中出现渐多的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其设计效率高、花费少,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药复杂干预的特点,应用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介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概念、应用范畴,分析了现有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学优点和局限,并总结了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应用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旨在规范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应用,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观察组)与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10例。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愈显率92.7%,对照组愈显率81.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进展性卒中在西医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加减联合醒脑平衡法针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针药组。中药组予小续命汤中药汤剂治疗,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平衡法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神经功能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GF)水平、中医症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中药组比较,针药组NIHS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NSE水平均较低(P<0.05)。与中药组比较,针药组Fugl-Meyer评分,BDNF、NGF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P<0.05)。结论:在小续命汤基础上加用脑平衡法针刺干预脑卒中恢复期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中医症候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住院病人3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50例。两组在治疗基础上,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进行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卫生经济学与对照组病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够减少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计算机检索筛选近5年中医药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文献,整理及归纳其研究成果以反映这一研究的新进展水平。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尤其以针刺疗法应用最广。从中药、针刺、中医综合治疗3个方面对其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简要阐述各种疗法的应用及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提供参考。鉴于当前研究存在诸多不足,期待今后完善中医对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机制研究,并确定统一的辨证分型体系,从而更科学系统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藏医临床疗效的评价,是藏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科学议题。本研究介绍了国内外藏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和问题;通过比较分析藏医和中医在临床疗效评价方面的异同,指出两者的差异应属于细节而非本质上的差异,故藏医可有选择性地借鉴中医临床研究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特色,构建藏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学体系;还探讨了藏医临床疗效评价面临的方法学挑战,包括尚未制定符合藏医自身特色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藏医病证诊断标准等;最后提出了改进藏医临床疗效评价的若干建议,包括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基于整体系统研究的思路评价藏医复杂干预的疗效、选取公认、客观的疗效评价结局指标等。  相似文献   

19.
在检索2009-2010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评价的现状,发现目前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因此建立统一、规范、标准的疗效评价体系,对开展中医治疗本病临床疗效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次临床试验的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爱平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6):1384-1385
多数研究报告所显示的中医药治疗疗效比西药低,不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确切结果和最终结果,而是用西医思维利用现有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结果。从一种治疗方法治疗后出现的有效与无效人群的差别之中找到规律才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体现。将从该差别中找到的与疗效相关的要素列入纳入和排除标准,再进行二次临床验证试验乃至多次临床试验,追求中医药治疗适应症的针对性是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