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胡荫奇教授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认为邪实正虚乃病机关键,根据病因病机分证论治,通过一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验案,分析总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辨证用药特点及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伏温的观点。并具体指出是邪伏于少阴,病发于厥阴。故治疗上主张:疾病初起即宜直清里热。知其传变、明晰治疗,尤其强调要注意始终护肾。相对于以往对本病的分型论治,作者首次从伏温角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作新的认识,为中医全面、深入地认识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金匮要略》对阴阳毒的论述,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阴阳毒的关系。发现二者症状相似,预后不良因素存在潜在联系,且系统性红斑狼疮尽早治疗可改善预后的思想与中医学阴阳毒应早期诊治的观点不谋而合。故而提出以阴阳为总括、毒邪为致病关键阐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机,以阴阳毒理论为指导,围绕病理要素“毒、热、瘀”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且治疗中应兼顾肾元。据此,提出以升麻鳖甲汤为基础方根据疾病不同证型与分期灵活治疗,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金匮要略》五种水气病之一,黄汗病症状表现复杂多样,病机虚实兼见,并涉及多个脏腑。种种原因,导致其理论内涵尚未得到充分的阐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现代医学累及多系统的难治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发展转归与黄汗病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将系统性红斑狼疮归入黄汗病范畴具有合理性。素有肝肾亏虚、阳明热盛,又因调摄不慎,外感寒湿之邪,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键病机。基于《伤寒杂病论》黄汗病以及其余相关理论,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皮肤黏膜、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心脏、神经等系统受累所表现出的各种临床表现,以补益肝肾、清解阳明、散寒除湿为原则,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经方治疗,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现代中医诊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时振声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宏伟 《中医杂志》1994,35(10):600-601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也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时振声教授长期从事本病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整理报告如下。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关于本病的病因,时老认为有内外因之分,内因主要是素体虚弱,外因则与感受邪毒有关。其中正虚以阴虚最为突出,邪毒以热毒最为关键。临床观察所见本病90%以上为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6.
通过《金匮要略》阴阳毒病探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辨治思路。重温《金匮要略》所论阴阳毒病的源流,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提出SLE毒邪致病的特点、辨治思路及临床治疗。临床所见SLE症状表现,当属阴阳毒病。SLE病因是毒邪,具有邪气炽盛、病势凶猛、变证层出、致病广泛等特点,符合SLE多脏器、多系统损害以及病情反复、病候复杂、病程缠绵、治疗困难的特点。阳毒相当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以热毒证为主;阴毒相当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缓解期,以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主。SLE的治疗因以阴阳为证治大纲、以解毒散瘀为基本大法,强调早期治疗。临床应用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SLE热毒血瘀者有效便捷,不失为一种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治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机演变,热毒是最主要的矛盾,其发病则因热毒深入血分所致。先天禀赋不足,肾阴亏虚的遗传易感性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肺卫虚损则为疾病诱发的易感因素。提出治肾乃是固本以除内因,治肺刚在于拒邪。从肺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减少疾病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四川中医》2021,39(6):9-13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之一,可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总结赵文景教授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介绍其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分期辨证论治狼疮性肾炎的学术思想。赵教授认为本病主因为肾阴亏虚,热毒乘虚,热与湿结,湿热壅滞经络,内生邪实,深伏肾络。辨证应分清虚实主次,围绕"阴虚、邪实"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或养阴清热,或祛湿通络,同时注重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衷中参西,取两家之长,从而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陈达洲  孙旗策  谢冠 《新中医》2022,54(2):191-194
经整理相关医家治疗经验,认为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可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灵活选用医家经验以提高临床疗效。一者,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热毒炽盛证,治疗以清热凉血为主,配伍清热解毒、清气分热药;二者,血瘀常伴随于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也是皮损的重要病因,治疗可灵活选用养血和血、破血消癥药;三者,清肺祛风,擅治在表在上之邪,尤其适合在头面部的皮疹;四者,花类药轻灵清化,具有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的作用,可起到清透病邪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伏气温病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伏气温病理论,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在阴精亏虚、先天不足、内伏蕴热的基础上复感温邪而发病,因而临证中以气血两燔和湿热内阻论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痹证是风寒湿等邪气痹阻经脉气血的一种病证,治疗以祛邪养正,宣通脉络为基本法则,但应注意,其治疗应以通阳为关键,不可过用风药,疾病后期注意培补气血,病久顽固不愈者,适当参用活血化瘀、涤痰通络,甚至虫蚁搜剔,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益气养阴清热法治疗生殖器疱疹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发病机理是"淫毒夹湿毒致病导致气阴两伤"的病因病机学说。在治疗上应遵循"扶正祛邪"的原则,采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解毒"之法。初发性生殖器疱疹,应用经方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应用参芪止疱方治疗。  相似文献   

13.
风湿病辨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是: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气血不足,腠理空虚,风、寒、湿、热诸外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筋脉关节脏腑失于濡养而致;既病之后,又易与内生痰、瘀等内外合邪;后期转归复杂,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互见、阴阳失调。临证应结合病因、病程、病种辨证治疗;用药注意调和阴阳、切中病机、顾护胃气;把握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合理应用祛风与祛湿药。  相似文献   

14.
自拟调肾方在治疗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竭早期病机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脾肾气虚为主,邪实以瘀血、浊毒、水气为主,有时兼有外邪等。自拟调肾方,以益气为主,佐以调血通经。有益气调血利湿之效。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肿瘤转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病机为正气亏虚,正不抑邪,癌毒扩散。治疗以扶正固本为主,配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湿利水为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作者辨证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足,情志内伤,外邪侵袭,脏腑虚损,热毒燔灼形成热毒炽盛证;脏腑虚损,气血阴阳失调,久之,形成气阴两伤证;阴病及阳,脾阳不足,水湿不运,肾阳不足,肾水泛滥形成脾肾阳虚证;脾失健运,或肝木侮脾形成脾虚肝旺证;肝气郁结,气血凝滞形成气滞血瘀证。结论:辨证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紫癜辨治述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许德军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1):649-650
认为过敏性紫癜是由于感受湿热邪毒 ,蕴积脾胃 ,气滞血瘀 ,血溢脉外而致。治疗应根据病证的不同阶段 ,采用祛除湿热、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法 ,同时 ,强调了大黄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栗德林论治糖尿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德林教授治疗糖尿病多年,临床经验十分丰富。根据长期临床观察,他认为糖尿病当属中医"消渴"范畴,其有自身的发病规律,即"核心病因病机"。本病的核心病因病机是为五脏柔弱,内热薰蒸,伤津耗气,血稠液浓,瘀阻痰凝则并发冠心病,蓄浊失精则并发。肾病。基于上述认识,栗教授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地。具体临证时,栗教授强调辨病论治宜益气养阴扶阳;辨证论治宜扶正祛邪,扶正应注意调理阴阳气血,祛邪应热毒痰湿瘀郁并治;注重健脾益肾并兼顾泻心疏肝、润肺补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张琪教授临床学习,总结其经验。结果:张琪教授认为正气亏虚是痹证发生的基本原因,扶正祛邪是治疗痹证的基本大法。常用方法有除湿通络、清热通络、活血通络、涤痰通络、虫药通络等。结论: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痹证经验可资临床供鉴。  相似文献   

20.
论通导瘀热是治疗急性肾衰的重要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强调瘀热相搏贯穿于急性肾衰发病的全过程中,瘀热相搏、湿毒内蕴、三焦壅塞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病理环节;导邪外出、调畅气血、恢复气化是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防变救逆的着眼点。运用通导瘀热法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导泻实邪,破瘀与行散并举,解毒与化湿同用,因势利导,移邪外出,邪去腑通,使瘀热无以搏结,血行得以调畅,气机得以条达,血行则气行,气化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