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3,(3):452-454
目的:中医诊断方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中医学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是否恰当运用诊断方法是衡量临床中医师技能水平的尺度,临床疗效则是检验正确运用诊断方法的标准。文章探讨的是三定辨证法在临床中的运用。理论阐释:三定辨证法实质上与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辨证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先定病位,病位清楚,如同知靶,镖必中的。中医治疗疾病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辨证的内涵,一为定性,二为定程度。定性就是确定疾病的属性,为中医治疗疾病正确与否的基础,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如寒、热、虚、实、瘀、阻、郁等)。中医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要确定疾病的属性,中医辨证的目的是确定疾病的属性。定程度是关键,熟知病情之轻重,用药遣方成竹在胸。定程度就是确定疾病寒、热、虚、实、瘀、阻、郁的程度,为中医疗效的关键,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医在治病过程中的每一次定程度,都是根据特定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临床举隅:文章例举口渴症临床病症典型病案,重点论述定位、定性、定程度的三定辨证法的临床具体运用。同时以个人临床经验体会来总结和验证三定辨证法的临床诊辨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重新构建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规律理论模型。方法:使用内容分析法设计方案,明确研究对象、选取样本、确定所要分析的单元、制作分析工具、辨证内容的定量与定性处理、对比解释构架其理论模型。结果:收集到目标文献239篇,91篇理论型资料,148篇实践型资料,各疾病归属及中医主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局部和整体治疗辨证规律与中医辩病进行了分析,初步构建了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的辨治理论框架。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治理论模型构建,有了进展与批判共同语言,不同的研究产生合力。关于中医辨证理论模型还处于摸索的阶段,特别是真正病证结合理论和中医辩病理论应该进行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3.
温晓文  陈达灿 《中医杂志》2011,52(15):1336-1338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习与实践的主要难点。辨证统一体系作为一种科学性较强的中医辨证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证素辨证。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有一定优势,但现有的临床辨证标准不能囊括,证名异同难辨,阻碍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应用及发展。因此,有必要从证候要素和应证结合角度对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为特应性皮炎辨证论治规范化奠定基础,提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李小娟教授灵活掌握八纲、脏腑、三焦等多种辨证方法,提出"靶向辨证"的独特辨证思维,含辨靶和辨向,"辨靶"即为"定位",是第一步,举足轻重,清楚病位,因证立法;"定位"即定靶,根据患病特点(发病时间、症状特点、发病部位、体征等),确定病变位置;"辨向"包含"定性"和"定向",是第二步,有利于确立辨证分型,且关系到治疗方法,亦不可或缺;"定性"是根据疾病证候特点及发病情况,决定疾病性质,即确定疾病阴阳、气血、寒热、虚实、风寒暑湿燥火毒等;"定向"即确定疾病治疗原则、选方用药方向。将多种辨证方法灵活蕴藏于靶向辨证,整合四诊资料,准确把握病因、病机、病位等,简便易行,为治疗精准定位,事半功倍。明确疾病现阶段"定位""定性""定向",还要了解疾病成因、正邪强弱、病程久暂、疾病转归,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定性辨证和定量辨证是对多样、具体疾病的抽象概括。张仲景用定量辨证思维定量病证,有证可循、灵活多变,具有整体连贯性和系统性,对发病时间、症状表现、脉象、以方(药)测证、量词、数词等定量病证各有侧重,得到广泛认可。发病时间:"一二日" "四五日" "八九日" 等表示病情变化。症状表现:辨证最主要的依据,风寒表证、头痛或身痛诸痛,恶风或恶寒,无汗占据一定分量。脉象:病机均为阳虚饮逆的67条和160条"沉紧"与"甚微"均从脉搏应指程度而言,分别表示阳虚不甚或阳气已大虚。量词、数词文字描述:用量值描述症状是一种模糊数学方法,以症状定量方式辨量值,如寒象量级包括大寒、振寒、恶寒、微寒等;大、小陷胸汤,大、小承气汤中的 "小" "大",直接用表示定量的量词 "少" "多",少与多、小与大虽然无法对数量精确定量,但定量概念却比较明确。以方(药)测证:药物试探定量,每一方剂都是伤寒体系中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具体表现,在诊断性治疗时应用广泛,小承气汤试探,药后 "转失气" 和 "如不转失气" 表示阳明腑实证程度。定性辨证是疾病本质的抽象表现,定量辨证则表示相互差异和内在联系;定性辨证容易掌握,简单明确,是抽象和粗略的;定量辨证是对复杂多样、精细具体的,比较接近疾病变化的客观状态描述,是对定性辨证的发展和补充。定性辨证结合定量辨证,才能提高中医学辨证体系的科学性、严密性。临床更应重视定量辨证,只询问症状有无,没有量值概念思维,对辨证论治准确性造成影响。深入研究和挖掘《伤寒论》中的定量辨证思维方法,对于促进中医学辨证体系的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抓好临床教学 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医妇科诊治疾病大多数倾向于中西互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这样不仅克服了中医诊断和治疗上的缺陷,也有助于中医辨证施治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使中医治疗更加有的放矢.但由于中医妇科学的课堂教学西医内容较少,与现代医学接轨差,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往往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故而影响了实习效果.如何充分利用临床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能够切实学好中医妇科,我们的初步体会是:  相似文献   

7.
中医辨病本身就包含着辨证,在辨证中也包含着辨病。对于中医辨病的含义有两种:(1)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临床证状为依据、四诊为手段、八纲等辨证方法为核心来确定疾病的病名,如太阳病,痉病等。(2)根椐临床表现,按辨证所得的结果,对照多种类似疾病的特点,进行鉴别比较从而确定病名。这实际上就是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重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认识的理论模型。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的文献研究设计方案,基本研究过程为明确文献研究对象、抽取文献样本、确定分析单元、制定内容分析工具、中医辨治认识的内容分析、定性与定量统计处理、解释比较、构建理论模型。结果目标文献242篇,分析了整体和局部治疗的中医辨病、辨证规律,初步重构了中医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框架。结论中医辨治有辨病、辨证、辨症之分,可以实现相对的规范统一,内容分析法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高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特色,也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但是,医学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应当不断丰富和发展辨证论治的内涵。因为中医在宏观、定性、动态方面的研究是有其独到之处的,但在微观、定量、静态方面的研究则似有不足。所以我们要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还要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当然中医也不是只辨证不辨病的。  相似文献   

10.
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研究疾病的一种特殊方法,它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所谓辨证,就是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与疾病有关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再进行分析和综合,确定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然后再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医辨证治疗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中医辨证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临床死亡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血气分析指标等。结果:中医辨证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1.1%)(P<0.05);对照组和中医辨证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及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中医辨证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助于解除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肺部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诊断疾病辨证论治为根本法则,辩证是通过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实现患者各种疾病资料、症状和体征的收集,用以掌握疾病发展的特点和变化,全面分析病情,再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治疗方法,是论治的主要思想。中医骨伤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将辨证论治思想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医骨伤类疾病的诊治用系统的辨证论治方法来指导,可以提高诊治骨伤科疾病的水平。文章就辨证论治思想在中医骨伤科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是一个复杂的思辨过程,仅用定量研究很难使中医证候规范化有突破性进展。引入定性研究,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为手段,用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法相结合进行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不仅可以加强古籍文献症状描述规范化、使中医定性数据定量化,还可通过模拟临床思辨方式,制定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方法学探索。  相似文献   

14.
证候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依据与精髓,其综合概括了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的整体性反应状态,具有主观、定性的特点。而现代医学用以诊断疾病的检验指标具有客观、定量的特征。将主观、定性的中医证候进行量化处理,与客观、定量的现代检验指标相结合,为中医证候辨证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的新思路。该文以高血压前期肝阳上亢证为例,运用量表学与代谢组学数据建立证候判别模型,就中医证候宏微观辨证体系的构建进行可行性探讨,对实现中医证候诊断的客观化以及辨证论治的规范化、标准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其在胃镜下表现的联系以及辨证治疗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借助电子胃镜通过观察胃粘膜的形态、色泽、病理变化等,将中医望诊宏观和微观结合,为临床定量、定性研究提供客观依据,融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于一体,以求在胃脘痛的中医诊断及胃镜微观辨证方面加以研究,初步揭示其客观规律,更好地为临床和科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心虚证的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属中医的“胸痹心痛”范畴。中医传统的辨证模式多以患者的症状、舌象和脉象作为主要依据 ,随着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逐渐为人们重视 ,它对深入研究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实质 ,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有所裨益。笔者就现代医学关于冠心病心虚证的客观化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心功能程志清等[1] 从定位、定性、定量方面对心气虚证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类与评述 ,认为心功能是对心气虚证既定位、定性又定量的诊断指标。王世琪等[2 ] 通过对 6 0例心气虚患者的心功能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其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下降…  相似文献   

17.
启事     
史小进 《山西中医》2004,20(3):52-52
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研究疾病的一种特殊方法,它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所谓辨证,就是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与疾病有关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再进行分析和综合,确定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然后再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因此认为,证的异同直接关系着选方遣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中医辨证理论,将275例呼吸系统疾病辨证分为4型,即外寒内饮型70例、肺热壅盛型67例、痰湿内盛型73例、脾肾阳虚型65例。并对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利用美国MicroScan自动细菌生长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分析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真菌感染的特点和规律性。结果:在275例呼吸系统疾病中真菌感染率为25.5%(70/275)。在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中,真菌感染率外寒内饮型为1.4%(1/70)、肺热壅盛型为19.4%(13/67)、痰湿内盛型为63.0%(46/73)、脾肾阳虚型为15.3%(10/65)。结论: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真菌感染密切相关,真菌感染率痰湿内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外寒内饮型,4种分型均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9.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辨证是辩别疾病所反映的证候,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来确定治疗的方针和方法。辨证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阶段,论治是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辨证论治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疾病的客观规律,就要通过实践的检验,看看治疗效果。一般来说,辨证论治正确,疗效就明显,辨证论治不正确,效果就不好。在复诊时就得进一步调查研究,分析病情,重新修改治疗方药。所以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看病的过程,也是认识疾病思维方法的过程。这个过程贯串着中医理、法、方、药的整个体系,因此,它也是中医学术的中心内容。要学好中医,搞中西医结合,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药学,就必须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为指导,吸取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在反复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采用中医辨证方法对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我院从应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的高血压病例中选取175例(疾病组),应用多普勒仪器进行脑血流量观测并检测血液情况(粘稠度、胆固醇等),与常规检查的80例健康者(健康组)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疾病组血液检测中的血脂指标检测值为(1.83±0.41)mmol/L优于健康组(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疾病组脑血流量观测中的基底动脉项观测值为(53.85±6.54)cm/s、大脑中动脉项观测值为(83.59±8.19)cm/s,优于健康组(P<0.05),其他项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