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辅行诀》中外感天行病方的组成和主治与《伤寒论》的很多经方相同或者近似,二者共同来源于《汤液经法》的古典经方。外感天行病属于瘟疫类疾病,其方剂命名具有天文术数的背景,但是后来张仲景有意淡化了这些道家的影响。外感天行病方的内部规律是升降阴阳、交并金木和既济水火,是同向对冲而不是五行生克,因而不宜使用《汤液经法》图进行理论解释,本文尝试其内部关系从立体的河图模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3.
汉代以前,“医经”“经方”两种体系各自传承。张仲景通过对《内经》“脉诊”“经络”等理论的发挥,使之与“经方”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医经”“经方”的初步融合。《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则进一步运用“藏象”学说探讨疾病,运用“五味”“七方”等理论遣药组方,为“医经”“经方”两种学术体系的进一步融合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5.
6.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味的五行归属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相关论述启发下,探讨了中药五味的五行归属问题。认为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中药五味归属于五行,其配伍关系为叶辛属木、味咸属火、味甘属土、味酸属金、味苦属水。这种配伍关系较传统中医理论中按照推演络绎法进行五味的五行配属,更能反映药味的功效作用,能较好地解释临床用药的一些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心病症治探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脏腑用药法要》的流传、鉴定及所载心病证治四方(小泻心汤、大泻心汤、小补心汤、大补心汤)之病机、治则和组方特色等. 相似文献
8.
9.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原藏敦煌藏经洞,旧题梁陶弘景撰。藏经洞于1900年被守洞道士王园箓发现,1907年英国斯坦因首先到藏经洞盗宝,1908年法国伯希和再至藏经洞盗宝,通常说法是,伯希和所盗《辅行诀》被王圆箓乘机暗藏,1918年王圆箓售予张偓南,张家世袭珍藏,1966年被毁,后有少数抄本传世。本文从藏经洞被发现至1924年美国华尔纳揭撕藏经洞壁画24年历史过程进行考察,确证《辅行诀》决非王圆箓乘伯希和不备而暗藏,而是他多次大量监守自盗经卷的行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原藏敦煌藏经洞,旧题梁陶弘景撰.藏经洞于1900年被守洞道士王园箓发现,1907年英国斯坦因首先到藏经洞盗宝,1908年法国伯希和再至藏经洞盗宝,通常说法是,伯希和所盗<辅行诀>被王圆箓乘机暗藏,1918年王圆篆售予张偓南,张家世袭珍藏,1966年被毁,后有少数抄本传世.本文从藏经洞被发现至1924年美国华尔纳揭撕藏经洞壁画24年历史过程进行考察,确证<辅行诀>决非王圆箓乘伯希和不备而暗藏,而是他多次大量监守自盗经卷的行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敦煌出土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一书,题名为梁朝陶弘景著。书中的内容和记载的方剂有着巨大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展示经方原本状态,提供了更多的经方,提供了完备的经方的体系,展示了严谨的经方配伍理论,有助于揭释经方的配伍规律,纠正了认为经方家和医经家是两个医学体系的观点。《辅行诀》为丰富中医的理论,启示中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小补泻汤组方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五脏小补泻方蕴含着深刻的数术思想,秘藏着统一的运算模式。只要熟记诸药之精五行互藏之位,就可以根据这一数术模式进行推理而不需强记;同时为用数术思想研究《伤寒论》组方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一书中载有的"桂枝、地黄"等10味中药,比较了与后世用法的差异,分析、总结了药征,用于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东汉末年,张仲景撰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辨证治疗的方药体系,被称为“众法之祖,群方之宗”,仲景本人也被称为医圣,两千年来受到人们敬仰。他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他书中收载的被人称为经方的方药是从哪里来的?这一直是个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17.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现存古医方51首,是敦煌遗书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医学著作。它在制方用药上贯彻了《黄帝内经》的治疗思想,较之仲景《伤寒杂病论》更能真实地反映出古医经《汤液经法》的方药原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体用味补泻、合化味、不合化味的以味成方法则及阳进为补、阴退为泻理论的系统研究,认为深入研究以味成方法则对于真正正确理解和解释经方组方之原义,对于我们研究《伤寒杂病论》、研究方剂学的源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原藏敦煌藏经洞,1908年为法国伯希和盗掠,守洞道士王圆篆在为伯希和装箱时暗藏之,1918年售予河北省威县张僵南,僵南传其嫡孙大昌,毁于1966年“文革”初,“文革”期间张大昌将抄写本寄赠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加以整理,于1975年打印35本内部交流(简称“中研本”),继而王雪苔先生两次亲访张大昌,收集到两个抄本,经整理收录于1988年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敦煌古医籍考释》(简称“考释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派王淑民先生陶广正先生再访张大昌,收集到3个抄本,经整理收录于1998年江苏古籍出版社的《敦煌医药文献辑校》(简称“辑校本”)。今仍有大昌弟子抄本传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