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TNF -α、IL- 1β、NO及NOS的影响,分析姜黄素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时点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用姜黄素灌胃给药4周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定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 - 1β)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变化.结果 姜黄素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姜黄素可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TNF-α和IL-1β的含量,能明显抑制脑组织NOS活性及NO的含量.结论 姜黄素可降低脑组织TNF -α和IL- 1β含量,影响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源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TNF-α、IL-12和IL-10的影响及其抗肿瘤的机制。方法:实验设置THP-1组(空白对照组)、THP-1+LPS组(模型组)、THP-1+LPS+APS低浓度组、THP-1+LPS+APS高浓度组,通过佛波酯(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并通过LPS刺激建立炎症模型,将APS作用于THP-1源巨噬细胞进行24h、48h体外实验,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HP-1源巨噬细胞的IL-10、IL-12和TNF-α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细胞IL-10、IL-12和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细胞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不同浓度APS组能够上调由LPS刺激引起的IL-12、TNF-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下调IL-10的表达。结论:黄芪多糖(APS)可能通过影响THP-1源巨噬细胞的IL-12、IL-10、TNF-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起到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呈一定的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其具体作用机制仍值得进一步探讨及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参对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及血清TNF-α、IL-1β、TGF-β1的影响.方法:30只SPF级8周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安静组、模型人参组,雌雄各半.麻醉及消毒后切除大鼠背部2 cm方形全层皮肤造模.伤后第3天开始人参灌胃,持续14 d.常规观察和测量创面愈合情况;伤后第10天、第17天断尾取血备血清,ELISA法测IL-1β、TNF-α、TGF-β1.结果:人参使皮肤创面愈合时间加快(2±0.5)d,愈合质量较好;伤后第10天、第17天人参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安静组(P<0.05);TGF-β1水平在第10天明显高于模型安静组(P<0.05),第17天与模型安静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参可能通过改善创面炎症免疫反应及TGF-α、IL-1β、TGF-β1相关通路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86例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蜂针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TNF-α、IL-1β、ESR、CRP及体征指标。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蜂针治疗可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而获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及多糖对胃溃疡(GU)模型大鼠胃组织JNK、p38 MAPK基因、蛋白及其介导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采用乙酸直接烧灼法复制GU模型,将GU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盐酸雷尼替丁0. 3 g/kg组和白及多糖0. 125、0. 25、0. 5 g/kg组,每组10只。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或蒸馏水,连续15日。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胃溃疡病灶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含量,RT-PCR法检测胃溃疡病灶组织TNF-α、IL-1β、IL-6、JNK及p38 MAPK基因表达水平,WB法检测JNK及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GU大鼠病理见胃底腺结构紊乱,胃黏膜上皮细胞脱落等,溃疡长度显著增加,胃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含量升高,基因表达显著上调,JNK及p38 MAPK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GU模型组比较,白及多糖0. 5 g/kg组大鼠病理见胃黏膜出现较多腺体,炎症细胞浸润、坏死层明显减少,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明显降低;白及多糖各剂量组TNF-α、IL-1β及IL-6含量明显降低,基因表达均下调,JNK及p38 MAPK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以白及多糖0. 5 g/kg组最显著。结论:白及多糖可通过下调JNK及P38 MAPK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异常分泌而发挥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因子TNF-α、IL-1β、IL-1Ra指标,研究丹参酮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途径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新西兰家兔12只,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丹参酮干预组(丹参酮组)。采用Zivin法改进复制模型,于造模前1h治疗;丹参酮组,腹腔注射丹参酮。模型组,不做治疗处理。各组家兔分别于治疗前、缺血30min再灌注后0.5h、1h、4h、8h、12h分别采家兔股静脉血。检测:血清TNF-α、IL-1β、IL-1Ra指标。结果:模型组,家兔血清TNF-α、IL-1β、IL-1Ra各时点均升高,与正常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IL-1β降低(P<0.05);IL-1Ra升高(P<0.05)。结论: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导致家兔血清TNF-α、IL-1β、IL-1Ra升高。丹参酮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途径的干预作用是通过降低TNF-α、IL-1β,升高IL-1Ra,从而对脊髓神经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丹参酮治疗存在时间窗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的临床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64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2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脑脉泰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疗程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改善脑血流灌注,明显控制脑梗死的进展及复发.  相似文献   

8.
乌头汤及其配伍对AA大鼠血清IL-1β、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头汤及其各配伍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并用乌头汤及其不同配伍的各组药物进行干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浕的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经过乌头汤及其配伍各组、MTX组治疗干预后,大鼠血清中IL-1β、TNF-浕的水平明显下降;上述作用以乌头汤为强,各个配伍组与之相较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乌头汤及其配伍各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浕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槲寄生多糖对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槲寄生多糖 (VPS)及其中性组分 (VPS 1)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 α、IL 1的影响。方法 :制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与VPS及VPS - 1共同培养。采用L92 9细胞株细胞毒法测TNF α ;L92 9细胞增殖法测IL 1。结果 :VPS、VPS - 1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同培养均可显著增强其TNF α、IL 1的分泌。在 5~ 2 0 μg ml浓度范围 ,VPS的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VPS 1虽有明显的作用 ,但未表现出剂量依赖。结论 :槲寄生多糖及中性组分体外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 α、IL 1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中TNF-α、IL-1β及IL-10的表达情况,探讨TNF-α、IL-1β、IL-10与RA疾病活动度指标血浆ESR、CRP水平及DAS28评分的相关关系。方法:30例RA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采集相关临床资料,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等,并进行DAS28评分。ELISA检测血浆中TNF-α、IL-1β及IL-10的表达,分析炎性细胞因子与疾病活动度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RA活动组患者血浆TNF-α、IL-1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10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RA缓解组TNF-α、IL-10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IL-1β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F-α、IL-1β与ESR、CRP水平及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5),IL-10与ESR、CRP水平及DAS28评分无明显相关。结论:RA患者血浆中TNF-α、IL-1β及IL-10可作为疾病活动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孔立  尤可  江涛  崔兵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098-1099
目的观察调气息风合剂对脑缺血大鼠血清及脑组织内IL-β、TNF-α及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后三组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用药7d后测定各组血清和脑组织IL-β、TNF-α水平及血清、脑组织ICAM-1活性。结果调气息风合剂在脑缺血损伤后显著抑制ICAM-1、TL-1β、TNF-α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结论调气息风合剂通过抑制脑缺血损伤后ICAM-1介导的一系列炎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增液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影响.方法:54只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来氟米特组和增液汤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及ICR小鼠颌下腺蛋白抗原联合诱导SS动物模型,60天后眼球取血,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 β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高于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来氟米特组和增液汤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增液汤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明显低于来氟米特组(P<0.01),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介于高、低剂量组之间.结论:增液汤治疗SS模型小鼠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降低了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且增液汤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唐珍香 《中医药导报》2007,13(11):14-15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TNF-α、IL-1β含量变化与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压、抗脑水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30 d后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TNF-α、IL-1β的含量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8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TNF-α、IL-1β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结论:中药补阳还五汤的配合应用能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通针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25%消痔灵注射液0.2 m L(每单侧叶注射0.1 m L)注入前列腺背侧叶,造成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动物模型。造模后随机分成模型组、药物组、平补平泻组和温通针法4组,每组15只。模型组不予任何刺激,药物组给予前列康灌胃,平补平泻组和温通针法组均取关元、曲骨、行间,平补平泻组行平补平泻手法,温通针法组行温通针法,三治疗组均是每日治疗1次,共治15次,最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的水平。结果:温通针法组较平补平泻组和药物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的TNF-α(P均0.01);温通针法组较药物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的IL-1β(P0.01),与平补平泻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通针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效果独特,其机理与降低TNF-α、IL-1β含量,减轻前列腺组织内炎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具有抗炎和调节局部免疫反应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痛风圣液对尿酸钠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中IL-1β、TNF-α、IL-4的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秋水仙碱)、中药组(痛风圣液)各8只。采用Coderre造模方法,空白组不作造模处理。造模前24小时给西药组和中药组分别灌服秋水仙碱悬混液、痛风圣液4 m L,24小时再次灌服上述药物并于给药后1小时造模,24小时后处死大鼠取材。切取造模大鼠踝关节周围组织,制成匀浆,-7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β、TNF-α、IL-4含量变化情况。结果:空白组未检测出IL-1β、TNF-α、IL-4;模型组中IL-1β、TNF-α表现为高表达,IL-4在模型组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表达;西药组和中药组中IL-4表现为高表达,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圣液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与秋水仙碱相当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抗炎性细胞因子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从而阻止炎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热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作为实验模型,热痹颗粒为阳性对照药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热痹颗粒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进行实验研究,观察热痹颗粒时AA大鼠Bc1-2蛋白表达及IL-1β、TNF-α的影响,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热痹颗粒能够下调Bc1-2蛋白的表达,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的水平.软骨的破坏,使关节损伤减轻.结论:该药具有较好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能改善细胞因子紊乱,减轻关节炎性细胞浸润及滑膜炎性增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蝎、蜈蚣对CIA大鼠关节和小肠粘膜IL-1β、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后给药40天,ELISA法检测关节和小肠组织匀浆IL-1β、TNF-α表达水平。结果:IL-1β、TNF-α在模型组大鼠关节组织匀浆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在小肠粘膜表达则正好相反,并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全蝎、蜈蚣高、中剂量组大鼠关节组织匀浆IL-1β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仅中剂量组TNF-α表达显著下降;全蝎、蜈蚣高中低三剂量组大鼠小肠组织匀浆IL-1β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对小肠粘膜TNF-α的表达则作用不明显。结论:全蝎、蜈蚣对CIA大鼠关节和小肠TNF-α和IL-1β表达的调节作用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痹痛定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痹痛定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正清风痛宁治疗组、痹痛定胶囊小剂量治疗组、痹痛定胶囊中剂量治疗组、痹痛定胶囊大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制备完全佐剂并分别向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其余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0.05mL致炎.观察各组血清中各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痹痛定胶囊治疗组的IL-1β、TNF-α显著降低(P<0.01),并与正清风痛宁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痹痛定胶囊与正清风痛宁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均有治疗作用;痹痛定胶囊可能通过下调致炎因子(IL-1β、TNF-α),抑制致炎效应、增强抗炎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程亮亮 《吉林中医药》2014,(12):1246-1248
目的观察消糜膏对宫颈炎患者宫颈局部IL-1β及TNF-α及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对自愿接受课题研究的宫颈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及中药组,各50例。自月经干净第3天开始用药,西药组采用α-干扰素栓,中药组采用消糜膏(由硼砂、樟脑、冰片、青黛、玄明粉、黄柏、象皮炭、儿茶、炉甘石、珍珠粉、轻粉、乳香、没药等药按照一定比例制成膏剂),隔日阴道上药1次,7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宫颈局部IL-1β、TNF-α及EGF的表达。结果 2组药物均可明显抑制宫颈局部IL-1β和TNF-α的表达,促进宫颈EGF的表达,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2组治疗后IL-1β、TNF-α及EGF的含量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糜膏能明显抑制宫颈局部炎性因子,促进表皮生长因子,从而达到治疗宫颈炎的目的,且疗效优于干扰素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外治方止痛消肿散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明确药物改善兔膝骨关节炎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兔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膝关节制动法建立兔膝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以止痛消肿散外洗兔膝关节2周,处死动物,取血液分离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SIA)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正常对照组IL-1β、TNF-α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无差异(P>0.05);模型组与其他各治疗组IL-1β、TNF-α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止痛消肿散低、中、高组与骨友灵搽剂组比较,无差异(P>0.05);止痛消肿散低、中、高组之间比较,其中IL-1β含量无差异(P>0.05),TNF-α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止痛消肿散能够降低兔膝骨关节模型兔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表明药物具有减轻骨关节炎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为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及药物研发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