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健脾益胃、温通补虚"的治疗原则,探讨艾灸温通与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两种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效应规律的特点。研究结论:证实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效应器官响应)。阐明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为"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初步揭示其效应规律的特点是通补性、特殊性、条件性、程度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艾灸温通温补概念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艾灸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规律,可以发现艾灸作用于人体腧穴,温热刺激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艾灸温热刺激所引起的多种临床效应,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①温通:产生调和气血、宣通经络效应的以温促通作用;②温补:产生扶阳补气、阳生阴长效应的以温达补作用,两者作用密切相关,互有影响.艾灸温通、温补的作用原理,有别于方药的本草学原理,具有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灸以温热刺激为起始动因,以疏通经络为作用机制。以温促通是艾灸产生诸多治疗效应的主要机制。本文从艾灸治病的特点、适应症和效应特点等方面概阐释了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基础,总结出艾灸温通作用存在强弱和缓急的差异,并对临床应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艾灸疗法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该文通过对艾灸以温为治理论的中医探源,深入了解艾灸的治疗原理及治疗方法。证明以温促通、以温促补、以温促泻的方式达到调节阴阳、补益气血的作用。通过温经、温润及温散效应治疗不同疾病,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脾虚证与物质代谢的关系探讨艾灸温补脾胃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灸温补脾胃即为运用灸法治疗脾胃虚寒证的方法。脾虚时会引起各种物质代谢的紊乱,而灸法对这种物质代谢紊乱,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综述论述了近年来众医家运用艾灸治疗脾胃病时各种物质代谢的改变,以此来探讨艾灸的温补作用,进而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6.
艾灸温通作用是产生各种艾灸效应和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作用和核心机制,依据疾病的虚实性质和艾灸补泻理论,温通除产生补虚、泻实的效应外,还应该涵盖其他非补泻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实,以名双肾子、野胡萝卜子。临床上用其补肾壮阳日趋减少,较多的是取其燥湿杀虫、祛风止痒作用,治疗疮疡疥癣、阴痒湿疹、脱肛等病。  相似文献   

8.
《上海针灸杂志》2012,(4):F0002-F0002
2012年4月11日,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灸法作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项目管理办公室主办,安徽省灸法研究会承办的“艾灸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合肥成功举行。中国针灸学会名誉剐会长孙国杰教授,  相似文献   

9.
论桂枝汤的温补脾胃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桂枝汤证病机实质的探讨 ,桂枝汤析方分析及组方药物现代药理研究的阐述并列举仲景和历代医家对桂枝汤及其类方的应用与评价 ,指出桂枝汤非独具解表之功 ,更有温补中虚之效 ,且其调和营卫、发表解肌的作用也是基于桂枝汤具有补益脾胃的功效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法配合艾灸治疗虚寒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11月—2008年11月间收治的泄泻患者,按中医辨证属虚寒型者,采用温补脾肾结合艾灸方法治疗泄泻患者53例,治疗15d为1个疗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53例患者中,治愈4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温补脾肾法配合艾灸治疗虚寒型泄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材质针灸针温针灸在人体穴位的温度特性及初步调查受试者对其的响应。方法:纳入10名健康受试者,通过数字测温仪观察不锈钢针、金针、银针温针灸过程中针体与皮肤接触处针体的温度时间曲线,记录人体对温针灸的热痛阈和耐热痛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健康受试者在不同温针灸过程中的舒适感、热感、不良反应以及对其的接受度。结果:大灸量(1.5g艾)的银针温针灸温热刺激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其次依次为小灸量(1.2g艾)的银针、大灸量(1.5g艾)金针、大灸量(1.5g艾)不锈钢针。受试者对不锈钢针和金针温针灸都可忍受,30%的受试者觉得两种银针温针灸太烫而不能忍受;不锈钢针和金针温针灸后未见不良反应,而两种银针温针灸后分别有40%和90%的受试者出现表面轻度灼伤;受试者对温热刺激相对较小的不锈钢针、金针和小灸量银针灸表示都能接受,而对于大灸量银针灸,接受率为70%;所有受试者都表示愿意接受温针灸治疗后的表面轻度灼伤或起泡反应。结论:小灸量银针灸可产生足量的温热刺激而不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和不适感。但在临床施治前,仍需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征求患者同意后再行施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督灸加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骨关节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督灸加温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0%,对照组有效率78.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9.9%,对照组复发率32.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督灸加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能很好地疏通膝关节经络,加强筋脉沟通,达到调和气血、濡养筋骨,培补肝肾,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20-324
目的 :评价比较温针灸与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检索数据库,收集以电针为对照组的温针灸治疗KOA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对纳入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11篇文献纳入研究,共772例患者。其治愈率合并汇总OR值为1.12,95%CI[0.76,1.65],其总有效率汇总OR值为1.21,95%CI[0.81,1.8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组与电针治疗KOA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4篇使用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的样本量为279,标准化均数差(SMD)的合并效应量为0.08,95%CI[-0.15,0.32];5篇以VAS为疼痛指标的样本量为339,SMD的合并效应量为0.25,95%CI[-0.11,0.61],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以WOMAC评分为结局指标和使用VAS评分作为疗效指标时,温针灸与电针治疗KOA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治疗KOA疗效不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14.
灸感是气至病所的一种标志体现,也是影响艾灸疗效的重要前提。通过综合分析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描述灸感的表现形式,分析灸感的影响因素与艾灸不同作用因素、机体不同状态、环境因素等有关。艾灸的不同作用因素主要从艾灸方法、灸量和灸温3个方面进行阐释;机体不同状态包括年龄、邪正盛衰、施灸部位;环境因素主要指四时和地域对灸感的影响。通过分析论述以上3个方面对灸感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中更加重视艾灸经络感传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灸法治疗痹症是否借助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热效应。方法:根据试验设定的纳入标准,把纳入的病例分为仪器组和艾灸组。在进行常规针刺治疗后,仪器组使用光热进行治疗。艾灸组使用传统艾灸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存在差异。结论:灸法能够治疗痹症是由于其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光热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针灸学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灸法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灸法作用机理研究已成为针灸医学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文在总结前期灸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灸法下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认为亟需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阐明灸法的内源性调节机制,揭示艾灸得气、灸温、灸材等因素的作用特点、规律和机制,明确艾灸热、光、烟与灸效的关系,并确证艾灸与针刺作用的异同,以推动灸法研究新一轮的发展和创新;并展望灸法在“治未病”及防治疾病中的作用与贡献。  相似文献   

17.
The age-related changes in reproductive system were very significant.For humans, the testis atrophied gradually along with the aging after the presenium.Some reports supported that the testicular size (long diameter, short diameter)of elderly males we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young.The testes of old men become small and hard to induce the less androgen secretion, sex hormone disturbance and reproductive dysfunction or defuctionalization, suggesting the aging, The contorted seminiferous tubules (CST)diameter of senile mice was adopted as histological indices to study the impact of moxibustion on gonad test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牵正穴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当天及治疗1、2个疗程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分和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定,并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1、2疗程后,两组H-B分级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24.24%与总有效率87.88%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2.12%、75.76%(均P<0.05)。治疗2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75.76%高于对照组的42.42%(P<0.05)。结论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操作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9.
王芸  陈利芳  陈国伟 《中医杂志》2011,52(13):1128-1130,1134
目的探讨太乙药条温灸法对盆腔炎后遗症大鼠局部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常规饲养;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大鼠关元穴、次髎穴处施太乙药条温和灸和普通温和灸,每次每穴各施灸30min,每日1次。1个月后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形态学及病理学变化并对其炎症程度进行评分,检测大鼠阴道冲洗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大鼠子宫腔基本通畅,宫腔少量积液,腺体结构清晰,腺上皮轻微增生。正常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炎症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炎症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SIg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升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验组TNF-α和IL-6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后遗症的发生与局部SIgA分泌不足、区域免疫功能下降及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有关,太乙药条温灸法可以对以上方面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凡明海 《光明中医》2012,27(4):747-748
目的观察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针刺组56例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4%,针刺组愈显率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