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诊作为传统中医药最具特色的诊法之一,是千百年来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和依据。近年来脉诊客观化取得重要进展,脉图作为一项灵敏的生理、病理信息,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客观诊断技术。对近10年脉图诊断在生理评价、临床病证诊疗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对脉诊客观化今后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医诊断技术对亚健康评价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健康状态是医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国内外医学界目前尚无明确的诊断评价方法与标准.中医诊断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医诊断客观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该研究得到深入发展.应用脉诊、舌诊、辨证等数字化、信息化的现代中医诊断技术,建立亚健康状态的评价体系,将有利于发挥中医药在亚健康诊疗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从脉诊仪谈中医脉诊客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象仪在临床逐渐普及,国内有7家企业的脉象仪取得了国家药监部门的生产许可证,部分产品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一批的产品名录,作为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但脉诊仪所描记的脉图参数如何在临床使用尚存在很多问题。国内尚没有公认的脉图判定标准,大多依据个体经验将量化指标转化为不准确的定性指标使用,目前尚缺乏脉图参数与病症诊断的指南,各种研究只针对某种疾病,不够系统,影响了脉诊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实现中医脉诊客观化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制定统一的脉象客观化标准,加强脉诊仪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让脉诊仪走出实验室,真正融入到中医的诊疗过程中,加强临床医生对脉诊仪的认识,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再进行改良和完善,同时加强脉诊仪研发技术的提升,增强其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使脉诊仪在临床诊疗疾病中发挥作用。进而更好地促进发展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医四诊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现就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在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介绍,主要针对脉诊、舌诊、呼吸气体检测和问诊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价。最后,对信息技术在中医诊断中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脉诊是中医独具特色的诊察方法之一,技术性很强。近些年来,由于部分医生难以把握脉诊技术而弃之不用,影响了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八要素分析法的脉象指感判别技术,通过分项列表,逐项特征性量化判断的方法为尚未掌握脉诊技术的中医药人员提供了一条学习的捷径。  相似文献   

6.
脉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传统脉诊受医师临床经验、主观感悟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临床应用与继承发扬受到限制。近几十年来脉诊客观化研究受到关注并取得一些成绩,但存在偏离中医理论、反映信息不全面、检测分析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系统分析脉诊客观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中医整体观、动态观、平衡观及现代脉诊技术,将新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与中医特色的脉象信息采集、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新思路,搭建中医脉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使脉诊客观化研究能真正有效地服务于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7.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特色诊法初步实现了客观化和数据化。脉诊仪能够识别临床常见基本脉象的脉图特征,脉搏波参数的客观数据可以为脉图分类提供数据支持,脉图的获取与分析技术的优劣决定着评判的标准。脉诊仪,尤其是传感器的研究及更新,脉象采集的规范化以及脉图分析的准确性成为脉诊客观化和现代中医临床运用的重要前提。文章从脉诊现代化研究的3个方向:一是传感元件更新;二是脉图分析技术;三是脉诊临床应用,综合评述了中医脉诊现代化研究,提出脉诊现代化研究的趋势,研制符合中医脉象本身内涵、符合现代仪器要求的中医智能脉诊仪系统,融合中医诊疗数据与现代医学诊疗数据,在数据、诊断和疗效之间建立科学的对应关系,最终形成具有辨证论治内涵的智能医学诊疗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8.
滕晶  齐向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060-2061
脉诊是中医诊断技术的精髓,亦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医文化。脉诊以其无法替代和比拟的诸多功能,在中医诊疗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千百年来,脉诊被医者代代传承与发展,时至今日,已形成了多家流派脉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广阔局面,极大地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现将脉诊多元化功能与现代脉法发展状况梳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中医药技术装备发展的时代背景,梳理当前中医药技术装备的研究进展,即脉诊、舌诊和红外成像诊断设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光、电、磁、热等技术指导的治疗设备有一定的进展,中药设备主要集中在中药鉴别技术和中药提取技术等方面的研发与应用。提出中医辨识诊断客观化与数字化是中医药技术装备研发的瓶颈技术,智能化、人机交互、生物仿真等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中药生产关键技术主要有信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中医药技术装备的发展趋势是引入现代先进技术,推动多学科融合发展,研发各类智能集成模块,形成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推进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能医疗发展,提高中医诊疗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0.
脉诊研究     
<正>中医脉诊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项诊断方法,脉诊对深入发掘中医理论、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发展现代医学都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关于脉诊的研究主要包括脉诊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客观化研究两个方面,其中后者的兴起更为中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1关于脉诊的古代文献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台湾地区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地区计算机应用于中医药研究起步比较早,特别是将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应用于中医诊断与治疗方面有不少的研究与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 计算机技术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1.1 在中医脉诊中的应用 1.1.1 研究开发并改进脉诊仪 计算机辅助研究脉学、脉波的原理是:利用压力转换器、电容微音器或应变器,取寸、关、尺位置,测定浮、中、沉脉的讯号量,所得的讯号量先经过高通及低通滤波器过滤,再经过类比后将讯号数字化转入电脑。转入电脑的脉波与数据库中的脉波通过计算机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病人的脉象。 1977年,汪叔游开始从事…  相似文献   

12.
中医脉诊学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脉诊是中医学诊法中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标志性方法,但是,大部分人很难准确地掌握中医脉诊,在临床实践中也不能灵活运用。因此,加速脉诊的现代化研究,使中医脉诊标准化,不仅是中医脉诊学创新和发展的要求,而且可以使脉诊更加客观化,有利于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数据科学的信息采集技术应用于中医四诊疗法为当前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为了解中医四诊数字化信息采集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为进一步构建完善真实世界中医药数据科学的研究提供依据,结合近20年的文献,概述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以及四诊合参在信息采集过程中的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等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研究现状。其中望诊数字化信息获取主要体现为面诊、舌诊与目诊的数字化,闻诊为声诊、嗅诊的数字化,问诊为临床电子病历、量表与问诊系统研发的数字化,切诊主要从脉波数字化理论标准化研究、脉象传感器与脉诊设备的使用场景论述。最后,结合中医四诊数字化的研究现状对采集信息的智能设备方面和四诊信息融合与应用于临床诊疗两个方面的缺陷与不足进行总结与展望,期望能够为今后的四诊数字化提供思路与启发。数据科学与中医药的结合将更有利于中医的传承创新与长远发展,信息采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中医四诊的过程中,使中医诊疗技术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中医整体治疗水平并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医典》脉诊与中医脉诊的异同,通过对相关文献跟踪,对《医典》脉诊与中医脉诊的定义、取脉部位、脉诊技巧、脉象特征、特殊脉象、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医典》脉诊的内容与中医脉诊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与现代医学系统研究紧密相关,这一发现对临床脉诊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脉诊是中医学最具特色和标志性一种诊断方法,但对中医脉诊进行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具有较大难度。自上世纪50年代,国内的专家学者开始对中医脉诊进行客观化研究,虽取得了诸多成绩,但脉诊的客观化并未产生突破性进展,在临床应用上也未凸显出脉诊——这种无创诊断的优势。因此,脉诊的客观化研究倍受关注。金氏脉学理论在传统脉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实现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思想的统一,搭建中医脉学与现代医学的桥梁,根据金氏脉学理论进行脉诊客观化的研究,可能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的根本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中医诊断客观化与证候量化方法的研究。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普及,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的客观化研究得到了极大进展。问诊的客观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证候的量化上,然而现有的证候量化模型很难与复杂的中医辨证思维过程完全拟合。机器学习算法能在小数据集上构造满意的模型,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正逐步深入,是提高量化诊断模型性能的可行途径。本文参考近年来有关中医证候量化方法与技术的文献,结合跨学科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将机器学习算法用于中医证候量化的方法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廉庄 《家庭中医药》2014,(12):28-28
"脉诊验孕"在网络上掀起了对于中医药科学性的大讨论,同时多家报刊、杂志、电视台都进行了相关的采访与报道。 2014年11月5日,新华网报道,针对中医"脉诊验孕"引发的舆情事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脉诊验孕"的约战毫无意义。个别人员发起"脉诊验孕"只能表明对中医药学的了解不够,个别中医人员的应战也只能表明对中医药学的内涵把握不够。  相似文献   

18.
中医脉诊客观化可行性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脉诊的客观化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和期待,但脉象的客观检测、脉波图的分析、脉诊仪的应用,并未得到突破性的进展,无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从实验角度研究脉诊也未有实质性发展。搭建中医脉学与临床实践的桥梁,对中医古代文献和典型医案的脉证规律和脉证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可能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的根本思路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脉象模拟仪研制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园  陆小左 《天津中医药》2006,23(2):138-139
脉诊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医教学中脉诊教学难度大,学习者仅凭教师讲授,个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实践中摸索,缺乏对脉诊指感的直观、感性的认识。因此研制中医脉象模拟仪有其必要性。现就脉象模拟仪研制的必要性与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对中医脉诊的发展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0.
医工结合研究已经在现代医学的理论探索和临床实践中获得广泛应用,并给现代医学带来重大变革。医工结合研究用于中医药领域目前还处于成长期,而脉诊的医工结合研究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性范例。应用工程学方法研究中医脉象脉诊的血流动力学机理和数学建模是其中的关键。脉象的工程学研究是一个交叉学科问题,需要在深入理解中医经典理论的同时加强对中医脉学中基础性问题的工程学研究,并持续跟踪和掌握该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