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雨飞 《光明中医》2016,(6):835-836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康复对中风偏瘫肩痛的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近年来本院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采用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法,后者只采用康复训练方法,两组被治疗患者相应对比分析其疗效、肌力及疼痛改善程度,疗效观察两年。结果通过观察,前者的康复效果较好,改善了肌力,缓解了肩痛,总有效率达96.9%,经过对比分析后证实这两组患者的康复结果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1,P0.05)。结论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可以大幅度缓解中风偏瘫肩痛,使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进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29名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综合组46例、康复组42例及电针组41例,综合组采用电针结合康复治疗,康复组予常规康复治疗,电针组予常规电针治疗,比较三组效果。结果:综合组上肢运动功能与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电针组与康复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能够有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中风后偏瘫肩痛的原因进行探究,介绍我国早期的针灸治疗在中风后伴发的偏瘫肩痛的应用,得出几点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相应的药物来完善提高对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康复治疗偏瘫后肩痛7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肩痛是中风后偏瘫最常出现的合并症 ,它的出现或存在既会阻碍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也会使已恢复的功能因二次损伤而丧失 ,因此偏瘫后肩痛的治疗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探讨一种有效的临床康复措施 ,结合传统针灸与现代运动医学的治疗方法 ,本文就 76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病例来源于 1999年 7月至 2 0 0 1年 6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福建中医学院国医堂和福州市鼓楼区医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 76例患者。其中男 4 9例 ,女 2 7例 ;平均年龄 5 6 .2岁。所有病例按入院日期之奇偶数随机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中高脂血症的发生情况及针灸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灸组 (A组 )、针灸加中西药治疗组 (B组 )和单纯中西药治疗组 (C组 ) ,分别观察 3组的临床疗效及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的变化。结果 :90例中 ,伴高脂血症者 67人 ,其中TC和TG增高者多见。三种疗法在对偏瘫肩痛取得疗效的同时 ,对异常血脂的调节也出现良好作用 (P <0 .0 1 ) ,而 3组间比较却无明显差异性 (P >0 .0 5)。结论 :直接参与中风后偏瘫肩痛治疗的针灸、中西药疗法 ,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存在着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钩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钩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钩针组和毫针组,比较两组疗效、疼痛改善程度、ADL积分及肌力。结果与结论钩针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为56.7%、96.7%,毫针组分别为23.3%和80.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P<0.05);钩针组在缓解疼痛、肌力改善情况、总的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上优于毫针组(P<0.05.P<0.01)。  相似文献   

7.
钩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裘小玲 《四川中医》2002,20(7):73-74
将76例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取穴均以局部腧穴为主(阿是穴、巨骨、肩内庭、曲垣、天宗、手三里),分别应用钩针疗法,毫针疗法,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DL评分积分的变化,结果钩针组总有效率97.39%,毫针组84.72%。提救济金 疗法在缓解疼痛,改善肌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活动能力上明显优于毫针疗法。  相似文献   

8.
电针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对照组和电针康复组2组,每组各40例。电针组单纯电针治疗,电针康复组进行电针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疼痛数字评分(NRS)及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患侧肢体疼痛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0天后电针康复组NRS评分和FMA评分均优于电针组。结论:电针和康复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均有改善作用,电针康复组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组。  相似文献   

9.
马锦蓉 《针灸临床杂志》2003,19(9):F004-F004
中风偏瘫初期的功能锻炼若未重视患侧肩关节的保护及锻炼,就可出现该侧肩关节较剧烈的疼痛、甚至脱位,阻碍进一步的功能锻炼。此种情况在临床常常碰到,但单纯的给予保护  相似文献   

10.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偏瘫肩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刚  尤斌 《现代中医》2001,14(1):40-41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探讨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 钟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68 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4 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治疗,观 察组采用推拿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 疗前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良的巴塞尔指数(MBI)评分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FMA 和 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 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采用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上肢活动功能,使 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聂文彬  赵宏 《四川中医》2012,(3):109-111
目的:温针经筋刺法治疗卒中后痉痉挛性肩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纳入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肩痛患者,温针经筋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测量(ROM)、Barthel指数评分、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定。结果:两组在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Ashworth分级等方面的评价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针经筋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温针经筋刺法可以有效缓解痉挛性肩痛,缓解肌肉痉挛,增加肩关节活动角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法,且安全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康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中山市南朗医院 2017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100 例脑卒中康复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0 例。观 察组给予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治疗 效果和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8.00 %,高于对照组的 74.00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升 生存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电针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灸康复组40例,采用电针配合促通技术进行治疗,针灸组38例、康复组41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和单纯促通技术进行治疗,评测3组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1个月后Fugl-Meyer及ADL评分。结果:Fugl-Meyer和ADL评分治疗两周后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各组组内比较(P<0.05),各组疗后均优于疗前,各组组间比较(P<0.05),针灸康复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5);Ashworth评分比较无明星差异。结论:电针配合促通技术能促进中风患者瘫痪肢体分离运动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90例70岁以上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针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和吞咽能力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疗程结束后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和吞咽能力评价均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偏瘫肩痛的发病机制,分类介绍预防、康复技术、理疗、中医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简要分析肉毒毒素疗法、神经阻滞疗法、肌肉起止点疗法;笔者发现治疗偏瘫肩痛方法多样,疗效参差不齐,但临床多采用综合疗法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早期康复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芬芳 《新中医》2012,(6):147-14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早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6疗程。治疗前后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分级法对吞咽障碍恢复情况进行评价,6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才藤氏吞咽障碍疗效评价结果较治疗前提高(P〈0.01),并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结合针刺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合并肩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肌内效贴技术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而对照组采用外贴关节镇痛膏结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肩峰和肱骨头间距(Acromio-humeral interval,AHI)、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Limb,FMA-U)得分及改良日常生活能力(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测试。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AHI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HI值组间比较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前后FMA-U和MBI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但FMA-U组间比较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BI组间比较无显著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肩痛,减轻肩关节半脱位的程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薛斐然  张维 《中医杂志》2011,52(9):764-766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温和灸对中风后患者肩髃穴热敏化现象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长时程温灸组、短时程温灸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单纯针刺肩髃穴,长、短时程温灸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20min和10min的灸治。3组均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肩痛程度和肩痛频度的评定,并对肩痛程度和频度的变化与热敏化现象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肩痛程度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疼痛频度评分除对照组外均有明显下降(P<0.01),其中长时程温灸组疗效较对照组及短时程温灸组更佳((P<0.01或P<0.05))。热敏化现象持续时间与疼痛程度及频度的减轻呈正相关趋势。结论热敏化灸法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有效方法,20min温和灸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