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模型,研究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分级的关系。方法:基于MATLAB7.0环境,采用改进的共轭梯度(trainscg)学习算法,以高血压中医症状及舌脉为输入,高血压分级为输出,建立结构为24-9-3的BP神经网络模型,使用65例样本进行训练,12例样本进行测试。结果:平均识别率为75%。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分级研究具有方法学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人工神经网络在对非线性复杂系统的信息处理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在学习足够多样本的基础上,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获得样本数据的规则,因而是建立中医证候模型的较好方法。采用一种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BP神经网络,以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冠心病的中医证侯进行了规则提取研究,并运用检测样本对网络的性能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神经网络模型有较好获取数据规则的能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病证结合角度出发,系统总结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包括性别、年龄和地域),以及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脉造影、炎症因子、血脂水平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相关性。同时,新兴技术和指标的出现为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被认为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中医证候客观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从冠心病的文献研究,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血液指标、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客观研究,稳定性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抑郁症、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的中医证候临床研究等方面,概述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制定统一冠心病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标准和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3,(5):915-917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其诊疗情况目前尚不理想。如何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仍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瓶颈。其中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病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尤以基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为特色。因此从证候要素入手,对于提高冠心病的中医辨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证候学成为近年来医学界普遍研究的热点。现就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证候在辨证分型、病因病机、地域差异、变化趋势、客观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特点和规律,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制定《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病因病机证候规律调查表》,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三科住院并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71例,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选取频数>10%的条目,应用描述性分析及系统聚类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7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为胸闷、气短、心悸、失眠、胸痛、头晕、乏力、神疲、心烦,出现频率在60%以上;患者舌质多见淡白舌,其次是紫暗舌;舌面多有瘀点和舌下络脉瘀滞;从苔质上看,以薄苔多见,其次是厚、腻,苔色多见白苔。脉象频次依次是脉细、脉沉、脉弦、脉滑、脉涩、脉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基本中医证候可大致分为热毒蕴结证、肝郁阴虚证、痰湿阻滞证、瘀血阻络证、阳气虚证、心肾气虚证6类。结论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基本中医证候,不仅可为冠心病的中医证候分类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中医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中医证候特点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收集348例行冠脉造影患者四诊信息作出证候诊断,以冠心病为因变量,以痰浊、血瘀、气滞、寒凝、气虚、阳虚、阴虚7个中医证候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瘀证、气虚证在冠心病组较常见,而气滞证在非冠心痛组较常见;临床表现为血瘀证患者其冠心病罹患率为非血瘀证患者的2.487倍,临床表现为气滞证的患者罹患冠心病的几率为38.1%.结论:出现血瘀证的胸痹患者更易患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冠心病房颤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 年3 月至2012 年3 月收治的120 例冠心病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血瘀和气虚等为证素分布的主要部分;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以下顺序:气阴两虚最主要,痰瘀互结次之;气虚血瘀再次之,之后为痰火扰心和肝肾阴虚.结论:血瘀为冠心病房颤患者中医证素多数,气阴两虚为中医证候多数,且冠心病房颤患者很多为虚实夹杂,病情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合并病与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相关特点。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式,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阴虚证、阳虚证与女性正相关(P0.05),气滞证与51-60岁年龄正相关(P0.05),阳虚证与71-80岁年龄正相关(P0.05),水停证、阴虚证、热证与心功能Ⅲ级正相关(P0.05),气虚证、水停证、痰浊证、阳虚证、气滞证与心功能Ⅳ级正相关(P0.05),水停证、热证与合并脑血管意外正相关(P0.05)。结论:临床用药时应当综合考虑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及合并病因素。女性患者可酌情配伍滋阴药、温药;较年轻患者可酌情配伍健脾疏肝理气之品,年老高龄患者可酌加温阳之品;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可以酌情运用清热、利水等治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近二十年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和挖掘,揭示糖尿病冠心病临床常见的基本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冠心病的中医临床诊治及疗效评价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检索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1998年-2018年公开发表的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542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45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型有40余种,分布呈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点,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痰、瘀、湿、热为主;糖尿病冠心病证素分布中,病位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肾(48.02%)、肝(22.33%)、心(17.98%)、脾(11.66%),病性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阴虚、瘀、痰、湿、阳虚、热;证候研究文献中包含舌脉信息的文献较少,仅为3篇,出现2种舌形,9种舌色,7种舌苔,9种脉象。结论:肝在糖尿病冠心病发病中的核心和枢纽地位越来越突出,位于脏腑病位的第二位,高于心和脾;除传统的气虚、阴虚、痰、瘀外,湿、热证素在疾病病机演变中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冠心病临床诊治要标本兼顾,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尤其要注重调肝和清利湿热,综合治疗,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气虚证辨证模型为例,探讨中医辨证模型构建方法。方法:将684例名老中医医案录入电子病历中,利用其统计功能,创建验案症状表;将验案症状表导入Matlab软件中;利用BP神经网络程序,随机将669例医案作为训练数据,剩余15份病例作为测试数据。结果:测试数据与模型数据之间的绝对误差中,有3例大于0.6,其余12例小于0.3;灵敏度为83.3%,特异性为77.8%,预测一致性为80%。结论:本文以气虚证为例,结合BP神经网络技术,创建了一种中医辨证模型,准确率较高,并为挖掘名老中医辨证经验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319例冠心病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胸痹心痛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2004年1-12月间在我院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胸痹心痛患者进行病例调查,分析了证候分布规律,对证型、证候要素、常见症状、舌脉象与冠脉造影结果间的关系、中医证型与血脂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胸痹心痛患者证候中气虚占比例最大,占87.1%,其次为血瘀和痰浊,分别为79.9%和78.7%。分析显示冠脉不同病变支数间舌象、脉象,均以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为主。不同的证候组间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以气虚为核心,以痰浊和血瘀为重要病理产物的病机为冠心病的病机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223例冠心病患者依临床症状及体征辨证分8组,并常规彩超检查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分轻、中、重度.结果:223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为,心血瘀阻占30.04%(67/223,95%CI =24.02%~36.06%);痰浊闭阻占24.66%(55/223,95%CI=19.00% ~ 30.32%);气滞心胸占12.56%(28/223,95%CI=8.21%~16.91%);心肾阳虚占10.31%(23/223,95%CI=6.32%~14.30%);心肾阴虚占9.42%(21/223,95%CI =5.59% ~ 13.25%);气阴两虚占8.52%(19/223,95%CI =4.86% ~ 12.18%);寒凝心脉占4.48%(10/223,95%CI=1.76% ~7.20%);其中,心血瘀阻、痰浊闭阻与气滞心胸、心肾阳虚、心肾阴虚、气阴两虚、寒凝心脉比较(95%CI不重叠,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痰浊闭阻与寒凝心脉比较(95%CI不重叠,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23例冠心病中医证型颈动脉内-中膜病变分级比较(x2 =26.695 3,f=6,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心血瘀阻、痰浊闭阻、气滞心胸、心肾阴虚的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显著高于寒凝心脉组(P<0.05).结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布之间存在差异;冠心病的中医证型颈动脉内-中膜病变分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当前诊断冠心痛公认的金标准。为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痛中医辨证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及价值,推进冠心痛的中西医结合病证研究,通过对2000年以来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痛中医辨证研究中应用情况的回顾,对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随着冠心痛程度的加重(冠状动脉狭窄较重或病变支数较多),中医辨证更加复杂化。既往的检测指标和冠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实际存在差距。冠状动脉造影对探讨冠心病的辨病与辨证结合的规律有重要价值,应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借鉴现代最新的医学检测技术进行综合观察研究,病证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在全国组织开展冠心痛的大样本、多中心、中西医结合辨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判别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探讨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71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热证等证型.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以血瘀证53例(74.6%)、气虚证46例(64.8%)、痰浊证28例(39.4%)最为常见,气滞证12例(16.9%),寒凝证12例(16.9%);介入后1周亦以血瘀证47例(66.2%)、气虚证39例(54.9%)、痰浊证23例(32.4%)最为常见,气滞证2例(2.8%),寒凝证1例(1.4%);介入后1个月则以气虚证47例(85.4%)、血瘀证40例(72.7%)、痰浊证31例(56.4%)最为常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介入术后1个月与介入术后1周比较,气虚证及痰浊证加重;介入术后1周与介入术前比较,气滞证及寒凝证减轻.结论 介入治疗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标实症状,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提示我们应充分关注介入治疗后继续治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张兰凤  王阶 《中医杂志》2012,53(15):1312-1314
目的 研究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根据以往研究,设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证候要素,按照证候诊断对100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辨证,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疾病特点与证候要素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证候要素特点与年龄段、心绞痛类型、合并疾病等有关.证候要素分布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虚、肾虚、肝郁、阴虚、痰浊、气滞、阳虚、脾虚、热蕴、寒凝.证候要素组合方式以四因素证组合最多,其次是六因素证、五因素证、三因素证、七因素证、八因素证、二因素证.结论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后,证候要素的组合较单纯冠心病更为复杂,其证候要素特点是在冠心病证候特点基础上肝郁与肾虚的比例明显增加,这与冠心病抑郁症的发病病因病机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磊 《河南中医》2009,29(11):1075-1077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定为冠心病的患者102例,中医辨证分为7型。观察指标:①比较中医分型中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②比较7型之间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结果:①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比较,偏实证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较偏虚证组为重(P〈0.05);②在7型中心血瘀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最多及病变程度最重(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偏实组的患者与偏虚组的患者相比心肌缺血较重,病情相对较重,同时在各证型之间以心血瘀阻证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最多及病变程度最重,表明此证型患者的病情重,属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药物支架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对108例冠心病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等证型。按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4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标实证中除痰浊外,气滞证在介入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各阶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阶段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除术后24h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本虚证中气虚、阳虚、阴虚各证各阶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明显改善冠心痛气滞证和血瘀证,充分证明了气滞血瘀是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病机关键;但对本虚证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痛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自适应矩估计(Adam)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通过痛经症状,预测对应的中医证型的临床价值和可行性。方法 将5151份中医痛经临床病例组成的真实临床数据集进行数据编码,利用Python的TensorFlow库,构建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的中医证型预测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训练、测试。结果 训练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气血两虚、肝郁湿热等7种证型的预测结果的精准率、召回率和F1分数大部分在0.9以上,在寒湿凝滞和气滞血瘀证型预测上较弱,模型整体准确率为0.89,特异度为0.99,马修斯相关系数为0.87。结论 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的预测痛经中医证型模型整体正确率较高,具有一定临床使用、教学价值,可缩短年轻中医生临床经验积累时间,为下一步优化模型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