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阐释脏腑表里相合理论的内涵,分析当前研究现状,并对历代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文献角度对脏腑表里相合关系的理论和临床应用分别加以分析阐述,指出脏腑表里相合理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表里"是中医学中最有特色的理论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医学"表里"的基本内涵和具有代表意义的"表里"关系,探讨"表里"概念实质及其理论价值。认为"表里"由最初的部位演变为中医理论中辨证的纲领,其内涵意义不断被扩大,然而阴阳六经之"表里"、脏腑之"表里"、经脉之"表里"以及阴阳"表里"出入的气血循环均各有所指,在论述"表里"及相关问题时应时刻注意前提和范畴,在同一背景下进行讨论,切不可过度夸大"表里"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黄帝内经》开始历经各代医家在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中的不断阐发,内容变得十分繁杂,缺乏系统性。本文将其内涵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经脉络属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基础、升降相因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核心、病理相传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表征、肺肠同治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应用原则四个方面,指出气机升降失常是肺肠病的病机重点之一,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肺与大肠疾病的关键。肺病及肠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另外还有泄泻、痢疾、脱肛、腹胀等。肠病及肺多表现为肠病致喘、肠病致咳。肺肠同治可以大大提高肺肠疾病的临床疗效。文章旨在为系统认识这一理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付琳 《光明中医》2023,(3):549-551
脏腑表里理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通过医案举例,介绍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强调该理论在临床中的治疗作用,得出应用此理论在辨证论治肺系、肠系相关疾病时,脏腑同治较脏病治脏、腑病治腑收效更佳。总之,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临床疾病治疗肺系、肠系疾病扩宽了思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从阴阳相关论“肺与大肠相表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特色理论之一。多年来,对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研究是多方位的,除了中医理论内涵的阐述,还包括借助现代医学实验手段从微观水平研究肺与大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通过病例观察和临床疗效分析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临床指导意义。文章主要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希望能够追源溯流,从根本上认识"肺与大肠相表里",并从阴阳学说出发,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表里以及关系,以便更好的理解"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6.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肺与大肠相表里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几千年来,广大中医人对这一理论不断深入探讨和挖掘,使其从基础理论到临床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对指导中医临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10年来,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入地研究,从文献到临床,从现代分子生物到免疫学,从胚胎学到内分泌学,从肠病及肺到肺病及肠等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不断地从各个层次探讨肠与肺相关的机制,包括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而且还发现了各种机制间的内在联系。这些不仅为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开辟了研究新途径。总之,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经过古代以及近现代的研究有了很多新的进展,为指导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人体十二经脉和脏腑的相互联系中 ,肺与大肠一对配偶 ,一阴一阳 ,一表一里互相交合 ,联系极为密切。而且源于《内经》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证实 ,并经过后世医家不断发展 ,该理论已成为中医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现代医学相比较 ,这种从脏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 ,从整体水平认识疾病 ,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及其联系的观点 ,凸现了传统中医理论诊治疾病的优点 ,日益受到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试图从理论描述 ,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及机理探讨等方面总结“肺与大肠相表里”的…  相似文献   

8.
心肌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心血管疾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和复发率。“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为中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通过阐述“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的中医学基础与现代研究进展,探讨“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在心肌缺血疾病中的运用,为中医从“心与小肠”论治心肌缺血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为临床诊治和科研工作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春 《陕西中医》1991,12(9):429-429,388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源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发挥补充,其内容逐渐丰富完善, 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此理论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验及临床报道颇多,为总结经验,现将1980年来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以供参考。1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实验研究: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性三衰抢救研究室,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有许多严重肠道异常的病人,常伴发急性呼吸衰竭,特别是伴发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基础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裴静波(浙江省岱山县中医医院岱山316200)关键词肺大肠表里关系理论基础临床应用“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之一。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是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从表里释义、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出腧穴主治的相关性、功能的对应性及选择的先后性,归纳出临床中治疗大肠经疾病最常用的肺经腧穴及治疗肺经疾病最常用的大肠经腧穴,从病位、病机、治法等方面来印证二者的表里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研究进行评析,指出胚胎发育相关、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病理相关等研究均不能解释"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实质;第二部分,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研究思路,应从临床出发,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以证候为立足点,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是藏象学说的理论核心之一。以博览医书—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中所涉及的中医古籍为主要检索书目,对记载有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的相关古籍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梳理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脉络,认为该理论萌芽于秦汉时期、形成于晋隋唐时期、发展于宋金元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变革于清末民初时期,并对该理论的经脉络属、生理与病理联系、病机与临床辨治等进行探析,以进一步建立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的系统逻辑性,更深层次发掘该理论旨要,启发中医思维,指导中医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咳嗽患者69例,均给予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所拟的消咳方治疗。结果:治愈36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20%。结论: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咳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秦研 《天津中医药》2009,26(3):207-208
中医理论认为,脏与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的关系,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并通过对肝病及非肝病人群的胆囊声像图进行观察分析,对肝胆相表里的理论加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6.
潘长林  许建新  胡国强 《新中医》2014,46(4):238-240
<正>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脏腑学说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在古今中医学界不论在学术研究或是临床治疗均被广泛运用,并反复被临床所证实。这一理论至今在重症医学领域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治疗,对减少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等都具有现实意义。笔者试分别从治肺与治大肠讨论肺与大肠表里在重症医学的重要作用,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表里同病是临床常见的问题,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表里同病确立了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的治法,故对其中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研究,结合临床实例,阐明表里先后缓急原则在处理表里关系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琼  钱义明  姚颖 《天津中医药》2021,38(6):811-816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近年来,对于该理论的研究逐步加深,从文献到临床,从现代分子生物到免疫学,从胚胎学到内分泌学等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为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也开辟了研究新途径。同时,随着老年性肺炎的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老年性肺炎病死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棘手问题之一。因此,通过查阅近年来的大量文献发现,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来治疗老年性肺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现结合自己近年来在临床运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为医学经典巨著,身为中医学子,我们要深入学习《伤寒论》,学会应用并指导临床。其一大成就是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笔者从三阴三阳理论来源、内经中的三阴三阳、《伤寒论》三阴三阳位序关系、六经病各自的表里证来阐述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传变规律、表里关系的认识,懂得六经辨证体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20.
“心与小肠相表里”源自中医经典理论,强调“心”与“小肠”作为脏腑互为表里、相互配合作用,此理论与现代研究所证实的心血管疾病(CVD)和肠道微生态密切相关理念相吻合。通过论述“心与小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源流、CVD与肠道微生态的联系、以肠道微生态作为中医药治疗CVD靶点的3个方面,望能阐明“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理论内涵以及在指导研究CVD与肠道微生态上的现实意义,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诊疗CV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