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α1-抗胰蛋白酶水平与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4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24例为对照组,均行血清及结肠组织α1-抗胰蛋白酶水平检测和肺功能检测。比较观察组不同病变范围、病情程度、病情分期、病程各检测指标的差异性,分析α1-抗胰蛋白酶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及结肠组织α1-抗胰蛋白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广泛结肠炎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α1-抗胰蛋白酶水平均明显低于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病程≥5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α1-抗胰蛋白酶水平均明显低于病程5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观察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FEF25%、FEF50%、FEF75%、峰值流速、最大中期呼气流速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残气量、功能残气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α1-抗胰蛋白酶与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FEF25%、FEF50%、FEF75%、峰值流速、最大中期呼气流速均呈明显正相关性,与残气量、功能残气量均呈明显负相关性。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α1-抗胰蛋白酶水平明显下降,α1-抗胰蛋白酶与肺功能损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重连口服液治疗成人风热型变异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风热型变异性咳嗽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治疗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配合重连口服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0%,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肺功能的变化[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吸流量峰值(PEF)和用力呼气流量(FEF25%、FEF50%、FEF75%)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中FVC、FEV1、PEF、FEF25%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重连口服液治疗风热型变异性咳嗽患者疗效较好,对肺功能的改善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188-219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将60例西医诊断为稳定期COPD且综合评估分组为C组,中医辨证为肺脾两虚并伴有肾阳虚证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50/250μg 2次/d吸入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三伏天"加用穴位贴敷及穴位注射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随访期间急性加重的次数、CAT评分、BODE评分、肺功能(FEV1、FEV1/pre、FVC、FVC/pre、FEV1/FVC)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等。结果:(1)急性加重次数:治疗组治疗后急性加重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治疗后急性加重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CAT评分:治疗组治疗后CAT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CA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AT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BODE评分及各项指标:治疗组治疗后BODE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MI、FEV1/pr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 MRC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MWD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BODE评分、BMI、FEV1/pre、m MRC、6MW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OD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MI、FEV1/pr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 MR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6MW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肺功能:治疗组治疗后FEV1、FEV1/pre、FVC、FVC/pre、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EV1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pre、FVC、FVC/pre、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pre、FVC、FVC/pre、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稳定期COPD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并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运动能力、生活质量以及预后,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观察组予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后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肺大气道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变化,观察治疗前后肺小气道功能指标[25%、50%、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FEF25%、FEF50%、FEF75%)测定值]的变化。比较两组痊愈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P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F25%、FEF50%、FEF75%测定值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12例痊愈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为(6.43±1.47)d,较对照组9例痊愈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时间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改善患者咳嗽症状及肺功能,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及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益宗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可必特,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补益宗气,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间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均值与F1、F2、F3及F4各项指标均值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各项均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对照组除F1、F2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外,余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生存质量各项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FEV1、FEVI%及FEV1/FVC较治疗前轻度上升,而对照组是轻度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FEV1/FV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复发率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补益宗气,能有效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的下降,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传统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研究大肠湿热型和脾气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合并肺功能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其特征。方法:纳入91例UC患者,其中大肠湿热组46例,脾气虚弱组45例。调查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程、用药史等人口学指标,肺部症状评分,疾病活动度指数,检查肠镜,胸部X摄片,检测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的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FEV1/FVC),50%用力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50)、75%用力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75),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残气容积与肺总量的比(RV/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通气量(DLCO/VA)。结果:91例患者中,有咳嗽、气短、胸闷、咳痰等症状中1项或1项以上者68例(74.7%);其中大肠湿热组比脾气虚弱组更多出现咳嗽、气短、胸闷肺部症状病例。77例出现通气、换气肺功能指标1项或多项异常(84.6%)。大肠湿热组大气道功能指标FEV1和FEV1/VC值低于脾气虚弱组(分别P0.05,P0.01);大肠湿热组小气道功能指标FEF50和FEF75明显低于脾气虚弱组(均P0.01);脾气虚弱组残气功能指标RV、TLC和RV/TLC显著高于大肠湿热组(分别P0.01、P0.01和P0.05)。结论:UC具有较高的并发肺部症状、胸部影像学异常和肺功能指标异常发生率,大多数病例存在通气、换气肺功能指标异常。大肠湿热组比脾气虚弱组更多出现肺部症状。大肠湿热组倾向于出现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损伤,而脾气虚弱组易于表现为残气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
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守雅 《中成药》2006,28(6):826-827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治疗组124例采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西药对照组56例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氟哌酸治疗。10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和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莫健平 《新中医》2016,48(2):35-36
目的:观察厚朴麻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厚朴麻黄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1秒率(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2.00%,对照组7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肺功能FVC、FEV1、FEV1/FVC、PEF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研究组6.00%,对照组4.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厚朴麻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明显,且有效的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化瘀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影响.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茶碱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具有补肾化痰化瘀作用的平喘2方,疗程均为3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I)和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对照组为73.2%,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V1、FVC、FEV1/FVC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化痰化瘀法治疗COPD稳定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慢性持续期、缓解期哮喘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抗哮喘药物的同时,取曲池、列缺、鱼际、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独应用抗哮喘药物,观察治疗前后哮喘患者临床症状与肺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值降低,肺部哮鸣音减少,病情严重程度及分级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同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流速(FEF)各阶段[FEF25%~75%(%PRED)、FEF75%~85%]、最大呼气流量50%与75%占预计值百分数[FEF50%(%PRED)、FEF75%(%PRED)]等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P<0·01,P<0·001)。6个月后远期观察结果表明,哮喘急性发作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针刺治疗组50%患者减少抗哮喘药物剂量1/3~1/4。结论:针刺治疗可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具有一定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通宣理肺胶囊联合氢溴酸右美沙芬对小气道功能障碍伴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给予氢溴酸右美沙芬,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宣理肺胶囊。检测咳嗽程度、咳嗽特点、肺功能指标(FVC、FEV/FVC、FEF50、MMEF)、SPO2、疲劳症状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咳声重浊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无咳声、咳声低微例数更多(P<0.05),FEF50、FEF75、MMEF、SPO2更高(P<0.05)。随访时,观察组咳嗽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无咳声、咳声低微、无痰、无胸闷例数更多(P<0.05),FVC、FEV/FVC、FEF50、MMEF、SPO2评分更高(P<0.05),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总体疲劳程度评分更低(P<0.05)。结论 通宣理肺胶囊联合氢溴酸右美沙芬可改善小气道功能障碍伴咳嗽患者咳嗽、肺功能,并且改善咳嗽、疲劳症状的远期效果优于单用后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加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肌疲劳及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9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六君子汤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六君子汤加减煎服。观察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吸气压(MIP)。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FEV1%、FEV1/FVC%、MI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EV1%、MIP、FEV1/FVC%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FEV1%、FEV1/FVC%、MIP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EV1%、FEV1/FVC%、MIP变化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能有效缓解COPD患者呼吸肌疲劳,改善肺通气功能,对治疗COPD缓解期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采用抗炎、平喘、强心、利尿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观察症状改善情况,记录心电图、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以及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5.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肺型P波例数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VC、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可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肺动脉高压及心肺功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肺支气管病损特点及肺肠相关的特异性,为“肠病及肺”理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家兔结肠黏膜组织致敏与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模型相结合的免疫复合法复制UC大鼠模型,并与正常大鼠对照。检测两组大鼠肺功能[吸气阻力(Ri)、呼气阻力(Re)、用力肺活量(FVC)、0.2秒率(FEV0.2/FVC)、最大通气量(MVV)和平均用力呼气流速(FEF25%-75%)]及肝肾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Cr)];观察两组结肠、肺、肝、肾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急、慢性期均表现为体重下降,黏液便、稀便,部分大鼠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喘鸣等症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急性期MVV、FVC、FEV0.2和FEF25%-75%以及慢性期Ri、Re、MVV、FVC和FEF25%-75%均显著降低(P<0.05,P<0.01),FEV0.2/FVC显著升高(P<0.05),且病理显示有间质性肺炎及肺间质纤维化改变。两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肝肾组织病理观察未见明显病变。结论 UC可以特异性引起肺支气管病损,肺损伤是UC的肠外表现之一,并从“肠病及肺”角度论证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46-144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为中医辅助治疗AECOPD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AECOPD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2例,对照组基础上应用SF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效果及1 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肺活量(FVC)和FEV1/FVC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2%(29/32),高于对照组75.00%(21/28)(P<0.05);观察组无效率为9.38%(3/32),低于对照组25.00%(7/28)(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FVC(%)和FEV1(%)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FVC(%)和FEV1(%)分别为59.86±0.23、64.88±0.35和62.84±0.36,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57.01±0.16、61.93±0.32和58.19±0.41(P<0.05)。结论:SF可作为COPD急性发作患者辅助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奥沙拉嗪治疗,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为67.5%,两组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柳氮磺胺吡啶相近,但不良反应少,更适宜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芥子涂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防治效果及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75)的变化。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06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103例,对照组在缓解期未接受任何防治干预,观察组在2017年三伏天期间接受白芥子涂方防治干预,随访一年观察两组患者的防治效果及FEF25、FEF50、FEF75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哮喘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哮喘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EF25、FEF50、FEF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EF25、FEF50、FEF75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成人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的AQL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QL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芥子涂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防治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小气道功能,缓解哮喘发作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止咳降气汤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广州市白云区石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34例纳入本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67),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止咳降气汤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气流量(FEF)25%、FEF 75%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升高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止咳降气汤治疗慢性咳嗽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讨舌下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联合应用孟鲁司特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肺功能等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将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儿112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舌下含服药物粉尘螨滴剂和口服孟鲁司特治疗,按需应用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和按需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率59%,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临床控制率18%,总有效率77%。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2组FEV1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FEF25%~75%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血清sIgE、皮肤点刺试验计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2组日间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夜间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病疗效明确,安全可靠,能显著改善小儿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陈瑞超  佟瑶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397-2399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以痛泻要方合桃红四物汤口服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随访1年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复发率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复发率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子肠镜检查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痛泻要方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