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表征及其证候动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的表征变化及证候动态演变。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mg/kg。连续采集两组大鼠的表征及体质量、24h饮水量、进食量;并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葡萄糖耐量(OGTT)。结果:STZ注射后,模型组大鼠FBG、TG、TC、OGTT、24h饮水量、进食量均明显升高;FIN、体质量均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在注射STZ后4-8周出现:活动次数增加、背温升高、各自爬卧、唇少光泽不润比率升高;在注射STZ后9-13周出现:活动次数减少、毛潮湿、爪色青紫、触之不动比率升高。结论:判定模型大鼠在STZ注射后4-8周为阴虚内热证型,在STZ注射后10-13周为气阴两虚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的表征变化及证候动态演变。方法:将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皮下注射甲状腺素(T4)0.2mg/(kg.d)1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mg/kg。连续采集两组大鼠的表征及体重、24h饮水量、进食量;并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葡萄糖耐量(OGTT)。结果:模型组大鼠FBG、TG、TC、OGTT、24h饮水量、进食量均明显升高;体重均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在注射STZ后3~7周出现:活动次数增加、背温升高、各自爬卧、舌色鲜红、舌干少津、大便干硬比率升高;在注射STZ后9~11周出现:活动次数减少、舌色鲜红、舌干少津、爪色青紫比率升高。结论:判定模型大鼠在STZ注射后3~7周为阴虚内热证型,在STZ注射后9~11周为气阴两虚证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大鼠中医外观体征和证候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特点,分析糖尿病大鼠证候演变规律,为糖尿病证候模型的建立提供思路。方法:腹腔注射65 mg·kg-1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以72 h(0 w)空腹血糖≥16.7 mmol·L-1作为成模标准。成模第0 w、3 w、4 w、5 w和10 w观察大鼠外观体征:体质量,毛色毛态,精神状态,行为状态,食量,饮水量,二便情况,舌、爪、鼻特定区域红色程度C值和自主活动能力;并测定对应时间点实验室指标:大鼠血浆葡萄糖、FT3、FT4、cAMP、cGMP、皮质醇含量,计算cAMP/cGMP比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大鼠在成模0 w食量、饮水量和尿量显著升高,持续至10 w(P<0.01),体质量、鼻色红色程度C值、自主活动能力、血浆FT3和FT4浓度显著降低,持续至10 w(P<0.01);成模3 w血浆cAMP/cGMP显著升高,持续至10 w(P<0.05),且出现大便干结呈黑色、毛色枯黄无光泽、毛态竖立症状;成模4 w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持续至10 w(...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实验大鼠表征及其证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2型糖尿病大鼠的表征及其证候特征。方法:按体质量将30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5只。模型组予以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STZ35mg/kg,对照组普通饮食加腹腔注射同等剂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每周观察大鼠表征,检测24h饮食量、饮水量、尿量、体质量、体温和抓力,6周后处死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形体消瘦、行动减少,毛色黄、耳鼻唇舌颜色淡白、大便黏滞松软、体质量低、抓力弱、血糖高、血液黏稠度高(P<0.05)。结论: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STZ诱发2型糖尿病大鼠第1-6周的表征基本稳定,课题组初步推测模型组大鼠证候特征为前期脾气亏虚证为主,后期痰瘀互阻证为主。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5,(6):667-66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发展过程。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5年组、5年≤10年组、10年组)分为3组,各34例。对患者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四诊辨证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收集,同时记录生化指标数据,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结果: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气阴两虚证候;本病早期实证概率较大,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虚证逐渐显现,易出现虚实夹杂;本病后期以阴阳两虚、虚实夹杂,并见瘀血为主。结论:2型糖尿病初期实证为主,后期虚实夹杂多见,病程中始终存在气阴两虚、瘀血证候。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模型大鼠证候的特征及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大鼠证候的发生与演变。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或结合高脂饲料喂养形成糖尿病模型,根据血糖诊断为隐性DM大鼠、2型DM大鼠、1型DM大鼠;同步检测体重、饮水、摄食、腋温、心率、爪、尾显微放大拍照及图像处理得到γ值、旷场水平跨格数和垂直站立数、抓力,求出正常对照组各指标均数,及各组的各动物实测值与正常对照组均数的比值,制定阴虚程度、阳气程度及胃热程度等计量辨证方法,对各组四诊进行比较。结果:1型DM大鼠成模后证候迅速发展为胃热、阴虚证候,并持续加剧、严重,早期见有阳气旺盛,以后逐渐发展至阳虚、气虚证,出现阴虚胃热兼气虚、阳虚证。2型DM成模后逐渐发展为胃热、阴虚证候,并持续加剧,程度轻于1型DM;成模早期有阳气旺盛倾向,以后逐渐向阳虚、气虚证过渡,但程度轻,不典型。隐性DM有轻度的胃热证候,且主要表现为饮水增加,其余证候不明显。结论:糖尿病大鼠存在特殊的证候、兼证,及其演变规律,其证候的严重程度是可以定量的,因而本研究对于糖尿病模型大鼠辨证论治治法的确定和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2型糖尿病(T2DM)辨证研究进行了归纳,根据T2DM体质肥胖与非肥胖的特点并通过对不同医家证候研究的分析,笔者提出本病的易患体质是其证候演变的基础,不同的诱发因素是证候演变的条件。形体肥胖者多脾肾气虚胃强体质,非肥胖者多肝肾阴虚体质,在长期诱因作用下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不同体质患者证候演变表现出相应规律。因此,T2DM的辨证论治应将体质、病期、病理变化与具体的脏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握其辨证论治规律。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中医外观表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中医外观表征变化的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0只和模型组60只,采用高脂高热量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ip方式造模,实验期间连续观察12周两组大鼠的外观行为、体重的变化,并分别于第0,6,8,10,12周末禁食12 h后从正常组、模型组各取10只大鼠取血测定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A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外观行为学观察: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从第4周开始均呈明显持续增加,第9周出现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第6~8周出现嗜睡、眯眼、倦怠懒动,被毛脱落,饮水量增加,大便干结,尾巴出汗潮湿等表现;第9~10周出现形体肥胖、拱背扎堆、眯眼、精神萎靡、活动迟缓、背毛油腻等表现;第11~12周继现舌质紫暗、被毛减少,臀毛枯黄,尾部瘀斑。糖代谢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水平(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于第6周末开始持续不断升高,至第12周末达到高峰;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于6周末开始不断降低,至12周末降低最为显著。结论: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STZ ip复制出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可能具有中医证候动态变化的特点,即随造模时间延长表现出由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气阴两虚证兼痰浊证以及气阴两虚证兼痰浊血瘀证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2501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2型糖尿病的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特征。发现2型糖尿病的证候要素是阴虚、气虚;兼夹因素是:血瘀、湿热、热盛、气滞;糖尿病主要病位为肝、脾、肾。说明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符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际,对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20,(23):3712-3714
目的探讨肥胖型2型糖尿病证候分型特点及其与血脂四项等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43例,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将2组患者分别分为热盛痰阻夹瘀证和气阴两虚夹瘀证,分析2组间中医证候分型及其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BMI、腰围(WC)、腰臀比(WHR)、病程的关系。结果肥胖组热盛痰阻夹瘀证患者TG、TC明显高于其他组(P <0.05),肥胖组以热盛痰阻夹瘀证为主要证型、非肥胖组以气阴两虚夹瘀证为主要证型。结论肥胖型及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不同,且肥胖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与中医证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将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观察舌象和脉象以及病程和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结果 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发病年龄50~70岁以阴虚燥热者为多,70岁以上以阴阳两虚为主。病程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5 a者居多。阴虚燥热组以舌红、苔黄燥、脉弦数为主,气阴两虚组以舌红、苔少、脉濡细数为主,阴阳两虚组以舌淡胖、苔白腻、沉迟脉细为主。结论 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舌象脉象均符合中医基础理论对证候的认识。用客观的方法分析中医证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医证候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382-1383
目的:探讨东北部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候分型的规律性,为临床辨证论治2型糖尿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35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四诊和参,辨证,针对患者的中医证候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35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气阴两虚证占82.45%,湿热困脾证占14.48%,阴阳两虚证占2.22%,痰湿困脾证占0.27%,肾阳不足证占0.27%,阴虚火旺证占0.27%。血瘀证占95.26%,作为临床各个证型的兼见证形式存在。结论:气阴两虚证、湿热困脾证和阴阳两虚证是东北部地区2型糖尿病的常见中医证候类型,而血瘀证兼见于2型糖尿病中医各个临床证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不同分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演变规律,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依据Mongensen分期标准选取我院住院DKD(Ⅰ-Ⅱ、Ⅲ、Ⅳ、Ⅴ期)患者273例,收集其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DKD不同分期中医本证方面,Ⅰ-Ⅱ期以阴虚燥热证为主,Ⅲ期以气阴两虚证为主,IV期及V期以脾肾气虚证为主,随着病情进展,DKD的主要证候呈现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的发展趋势;DKD不同分期中医标证方面,血瘀证贯穿DKD发生、发展的始终;DKD早期湿热证所占比例较高,随着病情进展,湿热证逐渐减少,痰浊证和寒湿证逐渐增多。结论:DKD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肾气虚证为主,标实以血瘀、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15.
伴2型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变得曰益普遍,有证据表明MS在发展中国家正逐渐增多。现实情况是,很多新发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同时合并有“代谢综合征”所包含的一种或多种特征(或组分)。代谢综合征已被认为是糖尿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极危险因素。国内最新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中国成年人MS的发病率男性为9.8%,女性为17.8%;超重的发病率男性为26.9%,女性为31.1%。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中医证型演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证型属性,探讨其证型演变。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除正常对照组普食喂养外,余均高脂高糖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2次制备糖尿病模型大鼠。将成模大鼠按血糖水平分层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增液汤组、生脉散组、肾气丸组。每组再根据用药时间不同分为、、期。每期予相应药物干预4周后,进行血糖、血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检测和病理观察。结果期肾气丸干预效果优于其他各组;期生脉散干预能显著改善各指标;期增液汤干预优于其他药物干预组。病理观察发现增液汤组胰岛细胞趋于正常,未见岛内纤维化。结论此法所形成的糖尿病模型类似于人类2型糖尿病,其成模初期(期)偏于阴阳两虚,中期(期)偏于气阴两虚,后期(期)偏于阴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及其分类症状分布规律。方法: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各20例,观察中医证候和症状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为由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燥热型,不同证候的分类症状出现的频次各不相同。结论: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的发生以阴阳两虚型最多,分类症状出现的频次各有特点,总的来说大多以体重变化、腰膝酸软、肢体困重为主要共同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变化规律。方法:对34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证候分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因新诊断2型糖尿病病人症状不典型或无明显症状,有25.22%的病历无法按所选标准确定征候;入选病历中实证和虚症出现频数基本相等;在单证中实证出现的比例大于虚症;证候为三种及三种以下者占69.86%;在组合证候中无纯虚症组合。结论:燥热、胃热、气虚、阴虚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重要表现。实证在糖尿病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97例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金玲 《河北中医》2009,31(5):678-679
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逐年提高,而慢性并发症是影响患者健康、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合并脑血管病后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2005--2007,我们将97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与92例非糖尿病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比较,探讨中医证候特点,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39-114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型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50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四组。测定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等,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将这些客观指标与中医证型对应起来,探讨不同证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布中,湿热困脾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湿热困脾型的BMI、TC和TG均高于其他证型,与其他证型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热盛型的HbA1C、FPG、PPG均高于其他证型,与其他证型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发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主症中,以湿热困脾型居多,湿热困脾型的BMI及TC、TG显著高于其他证型,阴虚热盛型的HbA1C、FPG、PPG均高于其他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