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论的学术价值浅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上虚则眩"理论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及其学术价值.方法:对86例椎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变化,并结合三维CT椎动脉血管造影(3D-CTA),观察椎动脉形态学改变,从血管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分析"无虚不能作眩","上虚则眩"理论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结果:经TCD检测,82例(93支)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异常,异常率为95.35%;82例164支椎动脉,经3D-CTA检查,130支椎动脉形态学有异常改变,异常率为79.27%.结论:眩晕与椎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无虚不能作眩"包括"本"虚和"标"虚两个方面,主要是对"标"虚而言,"上虚则眩"与椎动脉供血不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上虚则眩”理论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及其学术价值。方法:对86例椎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变化.并结合三维CT椎动脉血管造影(3D-CTA),观察椎动脉形态学改变.从血管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分析“无虚不能作眩”,“上虚则眩”理论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结果:经TCD检测,82例(93支)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异常,异常率为95.35%;82例164支椎动脉,经3D-CTA检查,130支椎动脉形态学有异常改变,异常率为79.27%。结论:眩晕与椎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无虚不能作眩”包括“本”虚和“标”虚两个方面,主要是对“标”虚而言,“上虚则眩”与椎动脉供血不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止眩宁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TC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包括治疗组(止眩宁胶囊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组)30例。结果:治疗组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脑血流速度平均值(Vm)改善率分别为86.7%、90.0%;对照组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脑血流速度平均值(Vm)改善率分别为63.3%、40.0%。结论:止眩宁胶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双向调节作用明显优于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 6 0 %以上[1] ,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显示了可喜的前景。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对于眩晕的病因病机 ,历代医籍论述颇多 ,不少医家都从《内经》“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和张景岳“无虚不作眩”与朱丹溪“无痰不作眩”的角度考虑或入手 ,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本虚在于肝肾 ,标实以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痰定眩方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之痰热型眩晕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6例痰热型眩晕证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组,均予拜阿司匹灵、尼莫通为基础治疗后,将其中54例予化痰定眩方治疗(治疗组),52例予盐酸培他啶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眩晕和痰热症状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结果:本方可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程度和痰热症状以及TCD流速异常。结论:化痰定眩方对痰热型眩晕证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通窍活血汤加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脑供血的改善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45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评价其临床疗效;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者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治疗前后平均峰流速(Vm),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临床有效率达91.11%,且患者Vm、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变。结论 通窍活血汤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其起效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TCD检查,观察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结果:观察组TCD检测异常率为96.0%,其中高速血流者49例,频谱形态正常者41例,低速血流者46例,频谱形态正常者39例;高速血流患者其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低速血流患者其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TCD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痰逐瘀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疗效。[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给予尼莫地平片30mg/次3,次/日口服,治疗组32例在给予尼莫地平口服同时加用化痰逐瘀定眩汤口服,每日1剂,水煎服1,4天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TCD)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62%好于对照组81.48%(P<0.05);两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提高(P<0.05);治疗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提高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的发病基础,病机关键,治则遣方等几个方面,介绍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的经验。即"风"、"痰"、"瘀"、"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影响了头部的血液供应是本病的病机关键。确立通络、化痰、熄风、镇眩为本病的主要治则,并自拟"通络化痰镇眩汤"结合临床辨证加减运用,疗效很好,总有效率达92.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定眩止晕汤联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 选择广东省龙川县中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分为研究1组(定眩止晕汤联合针刺治疗)与研究2组(定眩止晕汤治疗)各50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1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49/50),明显高于研究2组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椎-基底动脉供血状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1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均高于研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采取定眩止晕汤联合针刺治疗后,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椎基动脉供血状况,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勇  郑敏  蒋帅 《河南中医》2020,40(5):784-787
目的:观察针刺颅底组穴联合热敏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颅底组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热敏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elocity,Vm)和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Vm高于治疗前,PI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Vm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颅底组穴联合热敏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变化及血流阻力指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伍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74例 ,以益气、活血、通络作用的方药伍用静滴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结果 :中药伍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 ,总有效率达 93 2 4 %。结论 :中药伍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一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颈曲与椎--基底动脉在颈椎病病理过程和康复过程中的相关关系。方法:分有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观察1组)、无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观察2组)和健康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施行手法治疗。观察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颈曲值和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并统计它们的相关系数。结果:观察1组的颈曲和LVA、RVA、BA的血流速度普遍低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治疗后,颈曲改善,血流速度明显提高,观察1组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与颈曲呈相关性。结论:颈曲对椎--基底动脉有内在的致病作用。手法可以恢复颈曲形状,促进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X线片及动脉血液流速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颈椎X线片、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椎X线影像、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X线片中颈椎生理曲度、棘突偏歪、寰枢关节紊乱及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改善明显,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眩晕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方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其中气虚痰瘀亚组32例,非气虚痰瘀亚组18例)与对照组各50例,均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服眩晕方,对照组加服氟桂利嗪。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及平均起效时间与对照组相近,治疗组中气虚痰瘀亚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眩晕方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症状,对气虚痰瘀证效果更著。  相似文献   

16.
冯卫东  徐辉 《河北中医》2010,32(3):331-332,343
目的观察中药清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30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日1次口服;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清晕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2组均4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椎动脉平均流速、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血流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P0.01),红细胞变形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其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清晕汤联合西药治疗VBI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将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次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用舒血宁注射液20m[/次治疗,1次/d,14d为1疗程。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血液流变学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及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异常,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双侧推动脉、基底动脉的Vm值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舒血宁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症状、血液流变及TCD指标异常,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耳鸣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进而分析后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1例耳鸣患者给予颈部及患耳电针治疗20次,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耳鸣症状的量化评估并以超声多普勒(TCD)法检查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析耳鸣症状的变化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耳鸣的病因。结果:51例耳鸣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表现为各血管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均降低,经电针治疗后耳鸣症状获得改善,其中,31例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的提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舒张期血流速度峰值的提高则无统计学差异,此结果可在限定年龄组的统计分析中得到重复。结论:耳鸣的发生可能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流速下降进而导致内耳缺血有关,电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天麻素注射液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用药14d。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5%,优于对照组的77.5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定位旋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作出客观、科学、量化的评估。方法:将2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定位旋搬手法治疗;对照组予综合手法治疗治疗。在治疗前及疗程末用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基底动脉Vp(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V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定位旋搬手法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