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维、哈、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831名新疆民汉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汉族组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维族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哈族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而维、哈族2个民族的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新疆北部(北疆)不论男、女中学生汉族组SCL-90各因子分显著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新疆南部(南疆)汉族组男中学生焦虑、恐怖因子分低于维族组,躯体化因子分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汉族组女中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结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依次为维吾尔族,汉族;北疆民族男女中学生及南疆维族女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汉族中学生好;南疆汉族男中学生心理素质比维族好。  相似文献   

2.
四届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方法 对我校1998~2001,4年入学的新生进行SCL-90测试,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年级、性别、学科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并用SPSS对新生总体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将代表性样本的分析结果与总体比较,排除年级和学科人数比例悬殊造成的误差。结果 我校四届新生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常模,抑郁和敌对2因子得分与常模无异,其余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年级差异主要在偏执、敌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4因子和总症状指数,2001级新生的平均状况较其他年级稍好,但阳性症状痛苦水平最高;男生比女生更敌对,而女生较多恐怖和偏执方面的表现;学科间的差异则表现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附加项目等因子和总症状指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劳务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261名劳务工进行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劳务工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性显著;低年龄段劳务工得分高于高年龄段,除了躯体化、恐怖和偏执3个因子外,其余6个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劳务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群,年轻劳务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症状。  相似文献   

4.
詹丽玉  练勤  王芳 《校园心理》2016,(6):384-386
研究某地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地方农林院校837名少数民族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某地方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在强迫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在焦虑、恐怖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5),两者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文科类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性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理工类和艺术类的学生(P<0.05),三者在其他因子上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某地方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良好。在性别和专业背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理工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文科类和艺术类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广东省肇庆市某中等职业学校122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至少有1个因子得分≥2,3,4分的学生依次占70.66%、21.23%、4.10%;单因子得分≥2分的学生比例均较高,其中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最突出,均超过50%;躯体化因子最低,为18.2%;其余各因子主要集中在30%~40%之间;女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因子得分高于男生(t=2.70,3.81,2.56,6.02,6.20,2.21,10.40;P<0.05);新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低于高年级学生(t=-2.25,-2.54,-2.83,-3.09,-2.48,-2.41;P<0.05);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得分低于全国中学生常模(t=-2.47,-1.98;P<0.05),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偏执因子得分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t=10.03,15.34,2.30;P<0.05).结论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我校210名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贫困生的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除躯体化因子得分和全国常模分没有差异外,其它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分;贫困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全部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结论 贫因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需学校、社会及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方能最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当前我国人群心理健康现状,并对比30年前后心理症状分数差异,为促进我国人群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我国12个省市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8岁以上人群12160名为研究对象,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其心理症状。结果:我国人群SCL-90各因子得分均值在1.23~1.66之间,未发现有明显峰值;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在2015显著高于1986年;除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以外(P0.05),其余各因子女性得分均高于男性得分(均P0.05);18~44岁组(青年组)因子得分最高。结论:我国人群SCL-90常模更新后总体心理健康状态相对稳定,而女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青年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学生当中独生子女的人格特点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市部分学校独生子女学生145人为被试,实施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①独生子女学生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t=8.576,3.732,11.622,5.313,5.689,8.627,4.095,9.062,7.375,8.034;P0.01),并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因子与SCL-90中的敌对因子和偏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全国一般人群;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因素会对独生子女学生在敌对和偏执方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基层法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法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用SCL-90对154名中基层法官进行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基层法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极其显著;男女法官以及不同等级、不同类别法官的各因子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基层法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普通人群,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和症状。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劳教人员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成都市某少教所劳教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对300名劳教人员进行一般情况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调查。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劳教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阳性的占47.58%;劳教人员心理健康与常模比较各个维度得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劳教人员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均分均明显高于常模;积极应对方式与其他因子呈正相关(r>0.3),消极应对方式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均呈正相关(r>0.3);劳教人员的年龄与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和SCL-90总均分呈正相关(r>0.3)。结论劳教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影响到劳教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劳教人员的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劳教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电力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电力中专生进行SCL-90量表测试,结果显示,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13.8%中专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和抑郁。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有抽烟行为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需引起学校心理卫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结构及常模进行验证。方法使用SCL-90随机抽取广州地区4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SCL-90各因子信度为0.685~0.873,结构效度拟合指标为GFI=0.966,NFI=0.980,CFI=0.987,RMSEA=0.047,χ2/df=2.767。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普遍低于大学生常模,但都高于全国常模(P〈0.01)。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和总分的年级差异显著(F1(2,411)=7.182,F2(2,411)=7.785,P〈0.01;F3(2,411)=3.447,F4(2,411)=3.636,P〈0.05),除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7个因子及总分的文理科差异均显著(P〈0.05,P〈0.01)。结论应对SCL-90的常模进行权威修订。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三年级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二年级学生,理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文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不同学年八年制医学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提出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问卷方法对我校五至七年级本科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并按照不同年级分组,分析组间差异。应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问卷回收率96.5%,合格问卷164份。14例学生(8.5%)有抑郁情绪,28例(17%)有焦虑问题。57例(34.76%)需要心理自评问卷的协助,110例(67.07%)需要抑郁及焦虑情绪疏导的帮助。六年级医学生对抑郁/焦虑情绪疏导的需求比例与五年级(82%vs 50%;P<0.05)、七年级(82%vs 57%;P<0.05)学生相比显著增高。86.67%的七年级学生曾进行心理问卷自评,高于五年级组(64.29%,P<0.05),较六年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学习阶段的八年制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存在差异,不同程度存在情绪调试障碍。需要多方面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心理学支持及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探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本研究以239名高职学生为被试,以SCL-90为测量工具,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结果①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全国普通人群低,人际关系、强迫、抑郁、敌对、恐怖、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等均高于常模(P<0.001);②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的。其中人际敏感(t=15.061,P<0.001)、抑郁(t=24.931,P<0.001)、焦虑(t=18.700,P<0.001)、恐怖(t=31.784,P<0.001)4个因子上男女学生得分有显著差异;③大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一、大三年级的,大一、大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全国普通人群低,受年级和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社区小、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年级、性别学生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群体心理困扰与需求,为开展有效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某社区中4所社区小学4、5年级学生、6所中学所有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完成SCL-90(90项症状清单)量表。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小学生仅在恐怖因子上存在劣于一般人群的差异(Z=-5.36,P0.01);初中学生除人际关系外均存在劣于一般人群的差异(Z总分=-8.34,Z总均分=-8.51;P均0.01);高中学生各因子均存在劣于一般人群的差异(Z总分=-15.65,Z总均分=-15.86;P均0.01)。初中年级心理因子阳性率增加较大,且初二年级的因子阳性率增加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总分=43.16、P均0.01)。男女性别在焦虑、恐怖、偏执因子中存在显著差异(χ2=5.976,5.053,6.361;P均0.05),且不同校别的男女差异各有特点。起始年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高于普通年级(χ2=9.380、P0.01;χ2=8.775,P0.05);毕业年级学生的焦虑、精神病性水平高于普通年级(χ2=6.261,P0.05)。结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乐观;初中阶段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尤其初一、初二年级是心理干预的关键时期;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状态不理想且高考应激源效应明显;男女生在个体成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优势与不足;起始年级与毕业年级学生相对普通年级学生更可能处于心理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西部维族、汉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试工具,对625名维、汉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维汉初中生在躯体化、强迫性、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6因子上差异显著,维族3个年级初中生在躯体化、强迫性、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7个因子及总均分上差异显著,而汉族3个年级在强迫性、精神病性两因子上差异显著。结论维族初中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汉族学生,应针对维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国内地精神科护士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真实情况,确定精神科护士群体症状自评量表(SCL-90)常模,为精神科心理健康研究、护理管理和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相关数据库资源检索了自1 999年至今的有关用SCL-90评估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的实证研究,共收集了文章32篇,有效样本35个,被试3987人,利用SCL-90成人常模做比较,分别利用Review Manager 4软件和Microsoft Excel进行Meta分析和分数合成.结果 精神科护士SCL-90得分状况的合并效应显示,除敌对外(P>0.05),其他因子合并效应均显著(P<0.05或<0.001),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高于常模,强迫、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和偏执低于全国常模.结论 以往的研究结果用于解释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症状的适合性有待商榷,利用新常模评价该群体心理状况将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8.
不同层次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层次男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在校64名男护生和100名女护生进行测试。结果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症状自评量表中除恐惧因子明显低于国内常模(t=-3.214,P<0.05)外,其他各因子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与女护生比较,除人际关系、恐惧两项因子分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女护生(t=-4.186,P<0.01),其中躯体化、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明显高于女护生;专科与本科相比,专科男护生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均分均低于本科男护生(t=2.914,P<0.008)。结论男护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态较为健康,且专科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本科男护生,相对而言,女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提示教育工作者应着重针对男护生的个别心理症状、不同层次以及不同人格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育咨询方法,以帮助学生维持健康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地方师范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状态;为大学新生建立心理档案积累资料。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以班级为单位施测。结果①4077名新生中534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心理问题轻度的为380人,中度的为122人,严重的为32人;②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从重到轻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等;③2010级新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因子上,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t=-22.24,P〈0.01;t=-32.54,P〈0.001;t=-19.47,-5.89,-26.3,-26.67,-5.68,-29.49;P〈0.01);新生中女生的抑郁、焦虑、恐怖3个因子分值较男生高,达到显著水平(F=11.06,P〈0.01;F=8.95,P〈0.05;F=92.64,P〈0.01)。结论 2010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新生的心理健康在性别上表现出不同的差异,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职校低年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心理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情感平衡量表对其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和心理满意度进行测试。结果男生比女生更多的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并存在显著性差异(t=-2.516,P<0.05)。男生负性情感多于女生,并存在显著性差异(t=2.010,P<0.05);职校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低,30.8%有轻度心理问题,男女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均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生。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分和总均分存在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独生子女;积极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偏执因子、心理满意度的正性情感维度有显著性正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所有因子及情感平衡维度均有非常显著性正相关,与负性情感维度存在非常显著性负相关(P<0.01)。结论职校低年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心理满意度有密切关系;过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不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情感平衡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