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其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测量2236例足月单胎初产妇孕前的身高、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长情况,计算孕前体重指数,并分别观察肥胖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产程以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发生情况。结果:①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早产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孕妇总产程、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巨大儿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及围生儿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结论: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均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和增高了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肥胖孕妇外周血与脐血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浓度与母儿体质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8月—2014年9月分娩的肥胖孕妇30例作为肥胖组,取同期正常体质量孕妇35例作为对照组,于孕晚期抽取外周血,于分娩时抽取脐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Obestatin浓度。同时记录母亲体质量,记录新生儿出生体质量,LANGE皮脂厚度测量仪测定新生儿肩胛下、大腿、髂上、肱三头肌及腹壁皮褶厚度。结果:对照组外周血Obestatin水平比肥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07,P=0.000);肥胖组孕妇外周血Obestatin浓度与BMI呈负相关(r=-0.898,P=0.000)。肥胖组新生儿脐血Obestatin浓度与体质量、腹壁皮褶厚度呈负相关(r=-0.789,P=0.000;r=-0.840,P=0.018)。结论:肥胖孕妇外周血Obestatin浓度与母体产前BMI有关;脐血Obestatin浓度与新生儿体质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孕妇分娩新生儿的监护和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由于妊娠期严格控制糖尿病孕妇血糖 ,产前加强胎儿监测 ,糖尿病孕妇分娩的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 ,但新生儿近期、远期并发症仍较高 ,出生后应对新生儿加强监测 ,给予及时处理。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围生儿的影响程度与孕妇病变程度及妊娠期高血糖出现的时间、血糖水平等密切相关 ,糖尿病孕妇所导致的新生儿常见并发症包括[1] :巨大儿、新生儿产伤、新生儿低血糖等。远期并发症有肥胖、2型糖尿病发生率增加等。1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影响糖尿病孕妇导致新生儿一系列合并症 (除畸形外 )均与胎儿高胰岛素血症相关。妊娠合并糖尿病时…  相似文献   

4.
肥胖妇女的妊娠期疾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妇女妊娠期间,肥胖是导致众多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常肥胖妇女在产前、产时和产后发生异常的机会增多,如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流产、难产等。同时,其对胎婴儿也存在近期和远期的影响,如造成巨大儿、新生儿一过性无症状低血糖、胎儿宫内死亡等。因此应加强肥胖孕妇的产前系统管理及营养指导,同时对肥胖妇女要更加重视分娩过程及新生儿监护等。  相似文献   

5.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肥胖孕妇患GDM及分娩巨大儿的倾向增加.肥胖母亲即使孕期达不到GDM的诊断标准,存在的一些代谢问题仍可能影响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及新生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1].胎儿宫内生长状况不仅与孕妇糖代谢水平有关,而且可能与孕妇脂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糖代谢异常孕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临床资料齐全的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足月单胎孕妇1157例,根据孕前体质指数(BMI)分成4组:53例BMI<18.5 kg/m2为低体质量组,647例BMI18.5~23.9 kg/m2为理想体质量组,323例BMI 24.0~27.9 kg/m2为超体质量组,134例BMI≥28.0 kg/m2为肥胖组.1157例新生儿按出生体质量分为:出生体质量2500~4000 g为正常体质量儿(987例),其中545例出生体质量3000~3500 g为适宜体质量儿;出生体质量≥4000 g为巨大儿(112例);出生体质量<2500 g为低体质量儿(58例).记录其孕前体质量、身高、糖代谢异常诊断时间及诊断时体质量、孕期血脂水平、不良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分娩孕周、分娩时体质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析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长(分娩时体质量-孕前体质量)、诊断糖代谢异常的孕周、诊断后孕妇体质量增长(分娩时体质量-诊断糖代谢异常时体质量)、孕期血脂水平、不良产史及糖尿病家族史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及计算孕前不同BMI孕妇分娩适宜体质量儿的孕期体质量适宜增长范围.结果 (1)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低体质量组为(3142±333)g,理想体质量组为(3339±476)g,超体质量组为(3381±581)g,肥胖组为(3368±644)g.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随孕前BMI增加而增加,低体质量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低于其他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理想体质量组、超体质量组、肥胖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娩正常体质量儿和巨大儿孕妇的孕期体质量增长:分娩正常体质量儿及分娩巨大儿的各组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为,理想体质量组分别为(13.5±4.5)及(17.1±5.4)kg,超体质量组分别为(11.6±4.9)及(15.3±6.4)kg,肥胖组分别为(10.3±5.0)及(14.7±7.4)kg,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质量组分娩巨大儿的孕妇仅1例,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3)分娩正常体质量儿和巨大儿孕妇的糖代谢异常诊断孕周:理想体质量组分别为(27.8±5.8)及(29.8±5.3)周,超体质量组分别为(26.7±6.8)及(30.2±4.1)周,两者分别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分别为(26.2±7.5)及(25.7±9.3)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低体质量组分娩巨大儿孕妇例数仅1例,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4)分娩正常体质量儿与巨大儿孕妇的血脂水平:分娩巨大儿孕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3.1±1.5)mmol/L]明显高于分娩正常体质量儿的孕妇[(2.7±1.2)mmol/L,P<0.01];分娩巨大儿孕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4±0.3)mmol/L]明显低于分娩正常体质量儿的孕妇[(1.7±0.9)mmol/L,P<0.05];分娩巨大儿孕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2.8±0.8)及(5.4±1.1)mmol/L]均低于分娩正常体质量儿的孕妇[分别为(3.0±0.9)及(5.6±1.1)m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因素:将年龄、不良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长、诊断糖代谢异常后孕妇体质量增长、孕期血脂水平、糖代谢异常分类、诊断孕周等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变量中排在前3位的是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长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1).结论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长、孕期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重肥胖和非肥胖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及新生儿脐血血清维生素D水平,探讨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住院足月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70例和GDM组70例,依据体质量指数(BMI)再将其分为NGT不伴肥胖组(N1组)、NGT伴超重肥胖组(N2组)、GDM不伴肥胖组(G1组)、GDM伴超重肥胖组(G2组),各35例,检测母亲外周血和新生儿脐血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4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孕周、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及平均日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血维生素D水平GDM孕妇低于NGT孕妇(G1组低于N1组,G2组低于N2组),超重肥胖孕妇低于非肥胖孕妇(N2组低于N1组,G2组低于G1组),GDM伴超重肥胖孕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水平GDM组低于NGT组(G1组低于N1组,G2组低于N2组),NGT组超重肥胖孕妇低于非肥胖孕妇(N2组低于N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维生素D水平与FBG、孕前BMI呈负相关,与孕期维生素D补充、日晒时间呈正相关,脐血维生素D水平与母血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GDM孕妇普遍维生素D水平低,GDM伴超重肥胖孕妇更明显,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水平受母血影响,母血维生素D水平受FBG、孕前BMI、孕期维生素D摄入与日晒时间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对患有严重先兆子痫孕妇立即作剖宫产是否对孕妇及新生儿有利。作者回顾性分析了 1 999年 7月 1日~ 2 0 0 0年 6月 30日期间所有并发严重先兆子痫孕妇分娩的病史资料。因胎位不正、疤痕子宫、多胎妊娠、前置胎盘及疱疹爆发而行剖宫产的孕妇除外。对所有孕妇的年龄、孕产次、宫颈评分、住院天数等统计资料 ,以及分娩时孕妇及新生儿情况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 1 1 4例并发严重先兆子痫孕妇中 ,93例孕妇有机会选择分娩方式 ,其中 34例孕妇立即作剖宫产 ,59例孕妇予以引产。59例引产孕妇中 37例 (63 % )阴道分娩 ,2 2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程陪护对实施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孕妇生理及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分娩120例孕妇,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为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观察组实施全程陪护,对照组实施传统服务模式即分段管理,观察两组孕妇的焦虑程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两组孕妇的焦虑程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出血量、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等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全程陪护可缓解孕妇焦虑情绪,提高镇痛效果,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是一种理想的以孕妇为中心的产时分娩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产时质量,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0.
巨大儿(fetal macrosomia)是产科常见的胎儿并发症之一,常导致多种不良妊娠结局,并且与青少年肥胖、糖尿病及癌症等远期并发关系密切。其发生已知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孕妇超重或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脂代谢异常以及遗传因素等。孕晚期超声测量胎儿生长参数、磁共振成像测量胎儿体积和临床测量宫高是常用的预测新生儿体重的方法,但是目前尚无准确的产前预测及诊断巨大儿的方法,应定期监测孕妇体重增长及血清、血脂水平,加强孕期及分娩管理,减少巨大儿发生率,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迄今国外记载肾移植妇女获妊娠成功的报告已超过1,000例。本文对产科医生遇及肾移植接受者的妊娠、分娩、哺乳及胎儿和新生儿等问题加以综述,讨论肾移植与妊娠间的相互影响,移植肾对分娩的影响,肾移植孕妇的胎儿和新生儿情况,肾移植孕妇的产后哺乳以及肾移植接受者允许妊娠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孕妇体重增加与摄取热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妊娠期间体重增加10~12kg,妊娠晚期每周增加体重<500g。肥胖孕妇在妊娠期间过度增加体重时,常见各种产科异常,易患高血压病、妊高征、分娩时异常出血、巨大儿、新生儿异常,剖宫产率明显增高。相反,明显消瘦孕妇担心胎儿发育不良,在孕期摄取营养素是必需的,适当控制体重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对超重或肥胖孕妇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在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初次就诊孕妇进行PCOS史的筛查,将55例体重指数(BMI)≥24PCOS合并妊娠的单胎孕妇作为研究组,将对照组按年龄及孕前BMI和研究组进行2:1配对,即110例符合条件的非PCOS孕妇被纳入对照组,随访两组的妊娠结局到分娩。多胎妊娠、原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脏病、肾脏病等慢性疾病者未纳入本研究。结果 BMI≥24PCOS孕妇早产的发生率(20.0%)明显高于对照组(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产后出血等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没有增加超重或肥胖孕妇GDM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他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的危险,但早产发生的危险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观察产程中饮食对足月分娩孕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待产的足月孕妇338例,根据饮食意愿不同分为流质饮食组162例(对照组)和自愿饮食组176例(观察组),观察2组孕妇第一及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产程中呕吐、酮症的发生率及分娩结局。结果:①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孕妇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酮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孕妇产程中催产素使用情况、会阴侧切率及中转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分娩过程中均未使用器械助产。④2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入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均未出现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分娩过程中自愿饮食的孕妇虽相对增加第一、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但自愿饮食可降低孕妇酮症的发生率、不增加产程干预,且不影响母儿结局,也不增加孕妇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孕妇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PIT)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1月诊治并分娩的107例(3例双胎)ITP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生后第1~5天新生儿血小板计数,将新生儿分为PIT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22例)和血小板正常组(88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对新生儿PIT的发生与孕妇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新生儿PIT组与血小板正常组孕妇年龄、ITP确诊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分娩前血小板计数、妊娠期是否使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分娩孕周及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PIT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产次、妊娠期血小板计数最低值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22例新生儿PIT中,出生日血小板减低16例(73%),出生后第1~5天6例(27%);出生日出现血小板最低值7例(32%),出生后3日内出现20例(91%)。结论新生儿PIT的发生可能与ITP孕妇年龄、诊断时间、妊娠期血小板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是否接受治疗及分娩方式无关。但应严密监测新生儿出生当日及5天内血小板水平,及早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孕前超重及肥胖对孕期体质量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分娩足月单胎孕妇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变化及妊娠结局等资料,比较孕前超重、肥胖孕妇与孕前体质量正常孕妇的孕期体质量控制情况及妊娠结局,多因素分析孕前超重及肥胖对孕期体质量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纳入超重孕妇496例(超重组),肥胖孕妇44例(肥胖组)以及体质量正常孕妇(对照组)540例,超重、肥胖及对照组的孕前BMI分别为26.3(2.0)kg/m^2、31.3(2.9)kg/m^2及20.7(2.5)kg/m^2。超重、肥胖组的孕期体质量超标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3.9%、72.7%及41.3%),超重及肥胖组孕妇的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及剖宫产风险均高于体质量正常孕妇。超重及肥胖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高于正常组[分别为(3 528.0±397.4)kg、(3 562.6±417.6)kg及(3 387.8±384.5)kg,巨大儿比例也呈升高趋势(分别为12.3%、15.9%及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超重(OR=3.071,95%CI:2.345~4.022)及肥胖(OR=5.113,95%CI:2.507~10.431)是孕期体质量超标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子痫前期(P<0.001)、妊娠期糖尿病(P<0.001)、剖宫产(P<0.05)及巨大儿(P<0.05)风险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孕前超重及肥胖不仅显著影响孕期体质量控制结局(尤其是孕期体质量超标风险),同时对包括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风险在内的妊娠结局也影响显著;孕前体质量控制对于超重及肥胖的育龄妇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孕前超重及肥胖对孕期体质量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分娩足月单胎孕妇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变化及妊娠结局等资料,比较孕前超重、肥胖孕妇与孕前体质量正常孕妇的孕期体质量控制情况及妊娠结局,多因素分析孕前超重及肥胖对孕期体质量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纳入超重孕妇496例(超重组),肥胖孕妇44例(肥胖组)以及体质量正常孕妇(对照组)540例,超重、肥胖及对照组的孕前BMI分别为26.3(2.0)kg/m~2、31.3(2.9)kg/m~2及20.7(2.5)kg/m~2。超重、肥胖组的孕期体质量超标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3.9%、72.7%及41.3%),超重及肥胖组孕妇的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及剖宫产风险均高于体质量正常孕妇。超重及肥胖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高于正常组[分别为(3 528.0±397.4)kg、(3 562.6±417.6)kg及(3 387.8±384.5)kg,巨大儿比例也呈升高趋势(分别为12.3%、15.9%及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超重(OR=3.071,95%CI:2.345~4.022)及肥胖(OR=5.113,95%CI:2.507~10.431)是孕期体质量超标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子痫前期(P0.001)、妊娠期糖尿病(P0.001)、剖宫产(P0.05)及巨大儿(P0.05)风险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孕前超重及肥胖不仅显著影响孕期体质量控制结局(尤其是孕期体质量超标风险),同时对包括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风险在内的妊娠结局也影响显著;孕前体质量控制对于超重及肥胖的育龄妇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孕妇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新生儿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探讨孕妇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416例孕妇(其中经阴道分娩组233例、剖宫产组183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16、18及16、18型DNA;对不同分娩方式HPVDNA阳性的101例孕妇(其中经阴道分娩组64例,剖宫产组37例)及97例正常对照组性率其娩出新生儿颊粘膜及外生殖器刮片中HPVDNA。结果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HPVDNA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分娩能否降低乙肝高病毒血症孕妇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方法:根据乙肝孕妇HBV-DNA滴度分为103cps/ml、103~105cps/ml、105~107cps/ml和≥107cps/ml 4组,比较各组中经阴分娩及未临产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的HBV阳性率。结果:未临产剖宫产组、经阴分娩组的新生儿HBV总体阳性率分别为6.2%和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孕妇HBV-DNA107cps/ml时,经阴分娩与未临产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HB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孕妇HBV-DNA≥107cps/ml时,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HBV阳性率显著低于经阴分娩(4.4%vs37.8%,P0.05﹚。结论:HBV-DNA≥107cps/ml的乙肝高病毒血症孕妇,未临产剖宫产可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率,应建立个性化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待产并选择阴道试产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2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最终分娩方式分为再次剖宫产组(121例)及阴道分娩组(107例),收集并比较2组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228例孕妇中,107例顺利完成阴道分娩,成功率为46.93%,且所有孕妇均无子宫破裂发生;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孕妇在年龄、文化程度、产前体质量指数(BMI)、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阴道分娩史、定期产前检查、使用催产素、瘢痕厚度、现孕周、新生儿体质量等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产前BMI、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阴道分娩史、定期产前检查、瘢痕厚度、新生儿体质量是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较为安全,对于35岁以下、BMI30 kg/m~2、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超过2年、瘢痕厚度≥3 mm、预计新生儿体质量2 500 g且行定期产前检查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可选择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