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传统方法是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径路,但是此法需要患者24h卧床且采取被迫体位,易出现尿潴留、腰痛、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特别是髂动脉严重狭窄或畸形患者不能通过股动脉途径行PCI,故近年来经桡动脉介入(TRI)途径进行PCI已成为一种趋势,桡动脉周围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相似文献   

2.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疗法〔1〕。但高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身体的基础情况较差,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风险较大。目前临床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穿刺途径主要有桡动脉及股动脉。研究〔2,3〕显示,对于年轻患者,两种穿刺途径的临床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的血管并发症较少。本研究对比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致桡动脉痉挛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通常方法是采取股动脉途径,但由于采取股动脉途径时发生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相对多见,如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和需要输血等,这些并发症会增加病人的痛苦、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而与股动脉途径相比较,桡动脉途径具有以下优点:①穿刺损伤小,术后可迅速止血,病人可下床活动,减少了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1];②桡动脉附近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不易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③手掌为双重血供,不会发生桡动脉闭塞造成手部缺血.目前,由于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越性和可行性逐渐被医生和病人所认同,许多医院直接开展了此项介入技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高龄冠心病病人接受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的比例逐年增加.经皮穿刺桡动脉的途径,具有损伤小、止血迅速,病人无需制动卧床,减少了绝对卧床引起的尿潴留,腰酸背痛,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1],易于被高龄病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术4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琳  秦发伟  姜风华  宋蕾  李敏 《山东医药》2004,44(11):37-37
自2002年以来,我院以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0例,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优缺点。方法2005年1月~2005年8月行CAG和(或)PCI患者231例,按途径分为2组,桡动脉组111例,股动脉组12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7.3%,股动脉组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1.8%,股动脉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G操作时间:桡动脉组(19±5)min,股动脉组(1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操作时间:桡动脉组(56±8)min,股动脉组(56±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桡动脉组(2.1±1.3)日,股动脉组(3.7±0.8)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或)PCI,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桡动脉途径PCI术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骥  郝恒剑  胡少东  李东宝  孔强 《山东医药》2009,49(34):103-104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STEM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14例老年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桡动脉、股动脉行PCI治疗。结果两组血管穿刺及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相比,P均〉0.05;经桡动脉途径者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股动脉者(P〈0.05)。结论桡动脉途径PCI治疗老年STEM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娟 《山东医药》2004,44(14):27-27
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多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如遇到股动脉至腹主动脉段弯曲、狭窄、梗阻时,常经桡动脉穿刺。2003年1月~5月,我们对5例患者行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应用国产心血管造影机进行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治疗(PC 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2003年1月2006年4月应用我国万东公司生产的大型C臂心血管造影机(CGO-3000)对290例(163例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经桡动脉组(n=98)或经股动脉组(n=192)途径PCI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鞘管置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及造影剂用量。结果PCI总成功率99.3%,高于全国第3次PC I病例注册资料分析结果,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无增多。两组病例基线水平、增加出血的危险因素、病变复杂程度、支架置入血管、支架置入数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成功率、鞘管置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无统计学意义;A组血肿0例(0%)、B组21例(10.9%),A组血管迷走反射0例(0%)、B组21例(10.9%),A组皮肤破溃、感染0例(0%)、B组11例(5.7%),A组穿刺血管痉挛4例(4.1%)、B组0例(0%),A组不能入睡0例(0%)、B组184例(95.8%),A组腰背部疼痛0例(0%)、B组153例(79.7%),A组尿潴留0例(0%)、B组63例(32.8%),A组平均住院(4.2±0.6)d、B组(6.1±2.2)d,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是一种安全、有效、患者更容易接受的PCI方法,它与传统经股动脉途径互为补充。对有选择的病例桡动脉途径可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处理措施。方法:观察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PCI的300例患者,观察有无大出血、血管及脏器损伤、局部血肿、迷走神经反射、桡动脉闲塞、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发生。结果:发生各种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4%,其中压迫止血不当产生的出血2例,均为少量出血;穿刺点周围血肿3例;桡动脉局部血栓形成1例;迷走神经反射2例;发生桡动脉痉挛2例;桡动脉闭塞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经桡动脉行PCI穿刺血管损伤并发症在临床不少见,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术中精细、熟练操作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的血管并发症及舒适度.方法 冠脉介入患者90例,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44例)与股动脉组(46例),观察两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 两组术后血管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焦虑、失眠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可减少患者不适与痛苦,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2.
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在欧美和日本等国的开展逐渐增多,已成为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路径之一[1].因该项技术具有并发症少,无需卧床制动,能大大缩短住院日,节省住院费用等优点而被病人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2009年4月,我们共护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18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186例患者,男96例、女90例,年龄32-74岁、平均56.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5例。术中发生室颤3例(1.6%),桡动脉痉挛10例(5.3%),皮下血肿2例(1.0%),瘀斑、硬结8例(4.3%),胃痛3例(1.6%)。发生室颤者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同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多巴胺维持有效灌注后复律;桡动脉痉挛者经鞘管内注射维拉帕米、硝酸甘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径路用传统单导丝进指引导管失败患者的适宜穿刺路径与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经桡动脉径路用传统单导丝进指引导管失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继续经桡动脉用双导丝进指引导手术、对照组改用经股动脉径路穿刺手术;对比两组的导管插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包扎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成角病变及靶血管病变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导管插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包扎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2.384~-32.555,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相关并发症4例(10.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例(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68,P <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用传统单导丝进指引导管失败患者采用经桡动脉用双导丝进指引导手术具有效果可靠、操作简便易行、术后并发症率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谢生转 《山东医药》2009,49(16):115-116
由于介入技术的日趋成熟、器材及相关领域的科技进展,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得到进一步体现。本研究选择右侧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6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介入手术的数量不断增加,加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假性动脉瘤成为较常见的并发症。假性动脉瘤是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液回流到动脉内,由于瘤壁内没有动脉组织(如中膜或外膜),故称为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为少见的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操作并发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865例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并发症情况。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病例865例次。分析常规经桡动脉介入诊治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成功经桡动脉介入诊治856例次。(2)前臂血肿8例(0.9%);迷走神经反射3例(0.35%);假性动脉瘤1例(0.12%);一过性视力障碍者5例(0.58%);发生使介入操作延时的桡动脉痉挛9例(1.05%);经桡动脉介入诊治第二日穿刺侧脉搏较穿刺前明显减弱40例(4.67%),无脉者11例(1.29%)。结论常规经桡动脉进行介入诊治可行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张军  李川  胡青 《山东医药》2005,45(29):27-28
对86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结果82例成功(95.4%),痉挛及闭塞发生率为2.4%。认为经桡动脉穿刺行PCI诊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黄群英  刘卫华  黄晓明 《山东医药》2007,47(26):123-123
2006年5月~2007年5月,我院开展了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现将两种途径CAG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燕 《山东医药》2007,47(9):29-29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共护理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658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