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产后第1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分值的预测效度及产后早期抑郁的危险因素,为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的早期识别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P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事件量表(LES)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在产后1周内对180例初产妇进行测评,并于产后第4周、第8周采用EPDS再次对其进行测评,159例产妇完成了全部问卷,分析第1周EPDS分值的预测效果及产后早期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产后第1周EPDS分值预测产后第4周产后抑郁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3%和93.7%;第8周分别为84.4%和85.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1和0.878;第1周EPDS分值和第4周分值、第8周分值显著相关.产后第1周EPDS分值9分的产妇在第4周、第8周发生产后抑郁的相对危险度将分别增加34.02倍和3.58倍.脆弱的个性特点、客观支持不足、近期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不了解抑郁知识、夫妻感情不融洽、孕期焦虑等是产后早期抑郁的危险因素,其中不了解抑郁知识,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最大.结论 在产后第1周可将EPDS作为常规筛查工具,对EPDS分值9分的产妇应同时进行产后抑郁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估,EPDS分值9分且具备一项或一项以上危险因素的产妇,可视为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DS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在产后抑郁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DSS、EPDS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I/P)同时对445名产后6周的妇女进行评定,以SCID—I/P作为产后抑郁诊断金标准。结果两种量表的临界值分别为74分和10分。PDSS的灵敏度(93.33%)和特异度(94.75%)的组合较好。PDSS与EPD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8和0.8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EPDS相比,PDSS具有较好的筛检价值,是早期发现产后抑郁患者的简单、快速、准确的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卓越护理服务对初产剖宫产产妇术后产后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初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卓越服务组或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产妇术前、术中、术后接受一般护理服务,卓越服务组严格按照手术室护士卓越服务基本规范要求并结合本院实际展开护理服务。两组手术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估。结果术前卓越服务组和对照组HAMD评分分别为(12.6±4.1)、(13.1±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EPDS评分卓越服务组为(9.2±2.1)分,对照组为(10.5±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卓越服务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卓越服务能提高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产后抑郁评分改善初产剖宫产产妇术后产妇抑静晴绪,对产后抑郁症防治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闫效东  贾淑红  攸晓晓 《全科护理》2013,(36):3385-338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产科护理提供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92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开展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别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调查(EPDS)评分表对6周的抑郁状况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后6周EPDS总分>13分者为3例,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6.52%,对照组EPDS总分>13分者为8例,产后抑郁的发生率1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开展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孕期心理情绪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孕产妇产前不同孕期心理情绪与产后抑郁的临床表现,找出两者的相关性:方法:2001-05/2004-05在河南大学第一医院和开封妇产医院产科病房住院分娩的439例初产妇在孕早期(妊娠12周以内)、孕中期(妊娠12~18周)、孕晚期(妊娠18~35周)和产褥期(产后5~7周)分别接受了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评,并按EPDS评分分为产后抑郁组(EPDS≥13分)和正常产妇组。结果:全部产妇中产后抑郁症患者70例,患病率为15.9%。产后抑郁组孕早期的躯体化(1.67&;#177;0.49)、人际关系(1.83&;#177;0.54)、抑郁(2.02&;#177;0.51)、焦虑(1.91&;#177;0.48)和精神病性(1.91&;#177;0.52)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产妇(t=2.064~3.435,P均&;lt;0.05)。产后抑郁患者孕中期仅有抑郁和焦虑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产妇的测评结果(t=3.631,2.221,P均&;lt;0.01)。产后抑郁患者孕晚期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产妇(P&;lt;0.05~0.01)。结论:孕产妇孕早期和孕晚期心理情绪与产后抑郁症发病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核心家庭妇女产后抑郁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150名城市核心家庭产妇施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有效回收率为88.0%。城市核心家庭产妇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10.00±2.99),(26.32±4.72),(8.11±1.73)分,SSRS总分为(44.31±7.02)分;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分别为(26.80±4.65),(10.61±3.65)分;EPDS得分(8.33±1.87)分,抑郁发生率为22.73%。 SS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及积极应对均与EPDS得分呈负相关(P<0.01),而消极应对与EPDS得分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是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国城市核心家庭妇女产后抑郁发生率仍然较高,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产后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培养产妇积极的应对技巧,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以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足月自然分娩的产褥期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P组)和常规护理组(N组),各50例。N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P组在N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产后第1、3天和第1、3、6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产后EPDS评分均呈升高趋势,均于产后第1周EPDS评分达到最大值,之后降低,2组间比较,在产后第3天、第1周、第3周,P组EPDS评分显著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产后第1周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然分娩产妇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够改善产妇产后不良的心理状态,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430例产妇产后抑郁发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长沙市部分产妇产后抑郁筛查阳性率,分析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沙市3所医院住院分娩的430例产妇,使用产妇围产期一般情况调查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筛奁。结果430例产妇中产后抑郁者为101例,筛查阳性率为23.5%。产后抑郁筛查阳性组与正常组在产妇的学历、职业、居住条件、意外妊娠、妊娠合并疾病、初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抑郁危险因素有教育程度低、无职业者、意外妊娠者、妊娠合并疾病者、初产妇、新生儿性别为女、剖宫产者。结论长沙市3所医院分娩的产妇产后6周内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敦育程度低、兀职业、意外妊娠、妊娠合并疾病、初产、新生儿性别为女、剖宫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产妇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使用爱登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2008~2010年69例社区产后抑郁症患者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社区中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17.7%,产后抑郁的发生与产妇文化程度以及分娩方式等有关(P<0.01);与产妇年龄、婴儿性别无关。结论产妇回到家庭后发生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较多,社区医务人员需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产后抑郁症。  相似文献   

10.
家庭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区区域内常住或暂住第一胎顺产的产妇1525人,按住院的先后顺序排号单数为观察组763人,双数为对照组762人。观察组按设计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对照组按常规的产后家庭访视进行,分别在产后第42天及第6个月用产后抑郁评分表(EPDS)进行测评,EPDS总分〈12分为阴性,≥13分为阳性,即诊断为产后抑郁症。比较2组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结果产后42d抑郁症的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36%和10.5%,产后6个月抑郁症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15%和12.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有效地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围生期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有效性。方法抽取100例产前抑郁状态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干预组产前抑郁孕妇在常规产前教育和分娩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检查,产前教育和产褥期护理,观察2组孕妇产后42天EPDS抑郁评分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孕28周基础EPD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产后6周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孕28周与产后6周)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60〈0.01)。产后6周干预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5.2%(19/54),而对照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63.0%(29/4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产前抑郁患者进行围生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其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解释性心理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121例行阴道分娩初产妇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在其他3家医院住院的97例行阴道分娩初产妇为对照组,两组均按照产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解释性心理护理进行心理疏导。采用艾迪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产妇的抑郁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产妇EPDS≥13分者8例,阳性率6.61%(8/121);对照组EPDS≥13分者15例,阳性率15.46%(15/97),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χ^2=4.0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产后第3d和第14dEPDS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解释性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孕产妇产前不同孕期心理情绪与产后抑郁的临床表现,找出两者的相关性。方法:2001-05/2004-05在河南大学第一医院和开封妇产医院产科病房住院分娩的439例初产妇在孕早期(妊娠12周以内)、孕中期(妊娠12~18周)、孕晚期(妊娠18~35周)和产褥期(产后5~7周)分别接受了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评,并按EPDS评分分为产后抑郁组(EPDS≥13分)和正常产妇组。结果:全部产妇中产后抑郁症患者70例,患病率为15.9%。产后抑郁组孕早期的躯体化(1.67±0.49)、人际关系(1.83±0.54)、抑郁(2.02±0.51)、焦虑(1.91±0.48)和精神病性(1.91±0.52)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产妇(t=2.064~3.435,P均<0.05)。产后抑郁患者孕中期仅有抑郁和焦虑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产妇的测评结果(t=3.631,2.221,P均<0.01)。产后抑郁患者孕晚期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产妇(P<0.05~0.01)。结论:孕产妇孕早期和孕晚期心理情绪与产后抑郁症发病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当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以及与产后抑郁症发生相关的家庭环境因素,寻找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我院237例产妇以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筛选,以确定产后抑郁症患者,然后以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自编家庭条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当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2,66%;各年龄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家庭环境道德宗教观和控制性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环境因素中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夫妻关系和丈夫照顾程度与PPD发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5周产妇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表现;经济收入低、居住条件差、夫妻关系不和睦以及丈夫照顾不周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展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临床影响,并为产妇提供优质化护理模式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妇产科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侧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床旁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在住院当天、产后第1天和出院当天均分发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记录数据并做好统计学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住院当天和产后第1天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出院当天sDS评分为(50.4±2.2)分,对照组为(55.7±2.0)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住院当天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第1天和出院当天sAs评分分别为(59.1±4.2)、(49.7±4.O)分,对照组分别为(64.4±4.6)、(57.0±4.6)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1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类新型护理方案,能够明显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改善产妇负性情绪,临床疗效较佳,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产妇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影响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I100例产妇产后的抑郁心理状态和影响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7.4%。影响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别为:家庭关系(56.4%)、产妇问题(27.1%)和小儿问题(16.5%)。结论有效的产前健康教育、产时心理护理和社区护理干预可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产前产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娟  王玉琼 《护理研究》2010,(3):765-767
[目的]分析引起产前、产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64例孕产妇于产前1周内和产后1周内,进行产前抑郁和产后抑郁的跟踪调查。[结果]产前轻度抑郁119例(45.1%);中重度抑郁55例(20.8%)。产后轻度抑郁109例(41.3%);中重度抑郁37(1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前抑郁的危险因素有文化程度和长辈关系,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喂养效果及夫妻关系。[结论]部分孕产妇会出现抑郁性情绪障碍,常规做好孕产妇抑郁的筛查工作,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及抑郁倾向并进行早期干预,确保孕产妇、新生儿及整个家庭成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产前心理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前心理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孕妇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的产前健康教育,试验组孕妇在接受常规产前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3 d或4 d、2周、4周、6周各时间点EPDS筛查阳性率及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心理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主观幸福感状况,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和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CC)对300例住院产妇进行调查,所有数据均被输入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产后抑郁症检出率为17.33%;(2)产后抑郁症产妇SWBS-CC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3) EPDS与SWBS-CC具有负相关性。结论产后抑郁症产妇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抑郁症状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消除抑郁症状有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产后抑郁症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2006年8月~2007年8月对本院782例产妇采用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自行设计的产后相关因素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5.7%;产前存在焦虑、抑郁产妇较无焦虑、抑郁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高;有产科并发症产妇较无产科并发症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高;家庭不和睦产妇较家庭和睦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高;分娩方式与新生儿性别对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无关。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产时心理状态、产科并发症、家庭关系有关:加强产前保健,开展陪伴分娩,做好产后访视工作以及良好的家庭照顾,可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负性心理,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促进产妇心理、生理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