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无缝隙护理院后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院后服务对精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除药物治疗外采用无缝隙护理院后服务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2组均随访1年.比较出院后第3,6,9,12个月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情况,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都显著改善.结论 无缝隙护理院后服务能维持糖尿病患者良好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院后服务对精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除药物治疗外采用无缝隙护理院后服务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2组均随访1年.比较出院后第3,6,9,12个月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情况,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都显著改善.结论 无缝隙护理院后服务能维持糖尿病患者良好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院后追踪服务对糖尿病病人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采用无缝隙院后追踪服务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比较出院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粮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都显著改善.[结论]无缝隙护理院后追踪服务能维持糖尿病患者良好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小英 《护理研究》2010,(6):1641-1642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院后追踪服务对糖尿病病人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采用无缝隙院后追踪服务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比较出院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粮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都显著改善。[结论]无缝隙护理院后追踪服务能维持糖尿病患者良好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贫血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贫血对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测定的影响.方法 单纯DM组50例,DM并发贫血组46例,对照组50例,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测定血糖(GLU),HbAlc,Hb.结果 ①DM并发贫血组与单纯DM组、对照组比较,H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单纯DM组与对照组比较,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单纯DM组GLU水平与HbAlc水平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453 ,P<0.01);而DM并发贫血组GLU水平与HbAlc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r=0.146 ,P>0.05).结论 DM并发贫血患者HbALC水平难以准确反映真实的GLU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运用DS5型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对106例糖尿病患者实验结果观察。方法 选取WHO诊断的糖尿病106例,健康对照组56例用DS5型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HbAlC。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患者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 临床上血糖检测正常的患者,不能说明血糖控制达标,糖化血红蛋白才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和糖尿。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疾病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预计至203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逾3亿,被视为危及人类生存质量的“罪魁祸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检测是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的精确指标,同时也是良好的糖代谢控制手段,能较好地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现将150例DM患者HbAlc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白内障术后反应的影响。方法:160例(160眼)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和140例(140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前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值.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Hbalc升高与术后反应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术前HbAlc水平与白内障术后反应有显著相关性(rs=0.826,P〈0.01),HbAlc≥9%的患者术后眼前段反应明显高于HbAlc〈9%组和对照组患者(P〈0.05)。HbAlc〈9%与对照组术后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lc测定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反应的预测及疗效评价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11):1035-1035,1037
目的通过测定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探讨其在糖尿病治疗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挪威Nycocard ReaderⅡ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测定1020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者占25.3%,轻度升高者占27.5%,升高者占24.5%,显著升高者占22.6%。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可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4000万人左右,患病率已由10几年前的1%增长到2.5%,并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疾病本身及并发症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国内外内分泌学界已经越来越重视对糖尿病患者的强化管理,强化管理有利于患者血糖的良好控制和慢性并发症的有效预防,使与糖尿病相关的致残、致死率及医疗花费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以系统的健康教育为主要护理干预手段,来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水平、技能、自我管理能力、遵守医嘱行为,改善患者的代谢指标,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外跟踪护理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9例门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进行院外跟踪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同时采用焦虑、抑郁量表(SAS、SD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况和自我效能的比较。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在自护行为、自我效能、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痰菌阴转率、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SAS、SDS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跟踪护理有利于患者自护意识的形成,提高自我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非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8例原发性高血压但未诊断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同时以243例健康人血标本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同样项目并与高血压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TG、TC、HDL、LDL和F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Fins和HbA1c水平分别为(8.24±4.55)mU/L、6.92%±1.83%,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74±3.98)mU/L、5.07%±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高血压组的HbA1c为6.43%±1.55%,Ⅱ级高血压组为6.95%±1.67%,Ⅲ级高血压组为7.32%±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水平与非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有密切关系,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专科门诊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专科门诊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合理饮食、运动疗法、自我检测等方面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科门诊护理可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有利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水平;方法:应用放射免疫与微柱层析法分别检测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中IL-6及HbAlc的水平;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bAlc及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控制了年龄与性别后,HbAlc与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0.31,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bAlc和IL-6水平明显增高;联合检测HbAlc与IL-6的水平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状态评价和病情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订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探讨社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内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1例,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给予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督导药物治疗及定期血糖监测等干预措施。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患者遵医行为,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结果社区护理行为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定期体检、饮食控制、定期血糖监测和运动疗法等遵医行为人数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区护理行为干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居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疾病自控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患者年龄、病情发展各阶段为配对条件,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健康咨询、住院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配对,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居家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性社区护理;居家组通过实施评估分析,制订行之有效的居家护理方案,共干预6个月,观察干预后两组患者对疾病的自控能力及再次住院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对疾病自控能力及再次住院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居家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自控能力,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值得在社区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订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探讨社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社区内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1例,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给予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督导药物治疗及定期血糖监测等干预措施.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患者遵医行为,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结果 社区护理行为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定期体检、饮食控制、定期血糖监测和运动疗法等遵医行为人数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区护理行为干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