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其中以EV71引起的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今年4月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疫情。患者多为婴幼儿,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今年4月,安徽省阜阳地区发生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引起各级医疗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手足口病是由某些肠道病毒引起的消化道或密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本次安徽阜阳暴发流行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我院作为全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被确定为手足口病蓖症病人定点收治医院.为圆满完成手足口病预防救治任务,同时认真做好手足口病的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因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6例HFMD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96例患儿中,男136例,女60例,男女之比为2.27:1。发病年龄主要在5岁以下,其中1~2岁最多,占46.94%。(2)大部分患儿热程持续>3d,出现嗜睡、激惹、呕吐、精神萎靡、惊跳等神经系统表现。(3)血肠道病毒7l型检测阳性129例(65.82%),血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l6)8例(4.08%),19例(9.69%)为其他肠道病毒阳性,40例(20.41%)未检测出肠道病毒。结论:重症及危重症HFMD病例主要是EV71感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尤其是1~2岁。对于HFMD患儿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发现危重病例,早期干预,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姜琳 《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1(5):126-126,125
手足口病(HFMD)又叫发疹性口腔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现就手足口病的防治进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1年至2012年惠州市惠阳区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惠阳区人民医院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3421例手足口病患儿的门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发病对象以6个月~5岁儿童多见,其中散居儿童发病以6个月~2岁多见,集体发病以3~5岁为主,男性与女性、乡村与城镇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高峰为5~7月份;临床症状大多轻微,预后良好。结论手足口病有明显的易感人群和易感季节,流行季节加大对易感地区及人群进行健康干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广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64 197例,重症病例2592例,死亡160例,报告发病率为338.13/10万,病死率为0.097%。报告病例中3岁儿童占82.04%,病原学监测中EV71阳性率达37.39%,重症及死亡病例中EV71核酸阳性比例分别为82.37%和91.72%。 结论 2010年广西手足口病整体高发,呈点多、面广、局部有暴发流行的特征,发病高峰为4-5月,主要危及3岁儿童,病原以EV71为主。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685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3月—2012年7月本院685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影像学检查、临床分类、治疗方法及转归的特点。结果 685例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58.0%)、皮疹(100.0%)、流延(89.4%)、口痛(45.4%)等为主;体征以精神萎靡(25.5%)、嗜睡(6.6%)等为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心肌酶谱、脑脊液异常率分别为26.7%、10.7%、12.4%;EV71-IgM、EV71核酸阳性率分别为35.5%、60.0%;胸片、头颅及脊髓MRI异常率分别为0.3%、4.5%。临床分型为普通86.1%、重型13.4%、危重型0.4%。治疗后死亡2例,683例痊愈。结论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普通型患者居多,部分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而发展成重型,少数可进展为危重型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危及生命。早期识别重型病例和及早正确干预是减少危重型患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清开灵治疗手足口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手足口病大都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病毒通过人群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在近年儿童尤其5岁以下儿童中常见流行,目前缺乏特效药治疗。我院采用清开灵治疗手足口病,在退热,口腔溃疡愈合等方面取得较好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1年滨州市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总结应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版)》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7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9例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者占81.10%(145/179)。临床特点:皮疹,持续发热(部分病例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易惊、嗜睡、昏迷、肢体抖动,部分患儿伴呼吸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四肢无力;外周血中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升高,心肌酶谱异常,高血糖。经降颅压、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少数病例应用激素等对症治疗,痊愈出院177例,遗留有肢体活动障碍后遗症者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多为EV71感染,均合并神经系统损害,及时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甘露醇及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可有效阻止病情进展。危重症患儿及时行机械通气,积极维护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浙江省义乌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该市手足口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手足口病的个案信息,用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其流行特征和病原学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6年义乌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2 554例,其中男性20 613例,女性11 941例,不同年份的男女性别比不完全相同(2=41.939,P=0.001);死亡12例,病死率0.04%,10例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2例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4-7月报告的病例数最多,占60.64%(19 742/32 554),不同年份的月度分布不完全相同(2=9 159.738,P=0.001)。稠城街道、江东街道、北苑街道和稠江街道报告的病例数最多,占义乌市所有报告病例数的65.33%(21 267/32 554),其他9个街道(镇)也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以 5岁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95.76%。结论 义乌市手足口病主要集中在 5岁儿童,每月均有病例发生,疫情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1.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以手、足、臀、口腔等部位的丘疹或疱疹以及发热为主要特征,但是EV71感染更易出现重症病例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病毒首先通过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严重的病例可进一步发展为肺水肿、肺出血。现对本科2013年5-7月收治的EV71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系统感染患儿50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浙江省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探讨疫情变化规律。 方法 对浙江省2010-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上报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0-2011年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200 641例,其中重症1248例,死亡6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8.88/10万,病死率为0.03%,4-7月报告病例占全年总数的62.26%。报告的病例中5岁儿童占94.6%,3岁儿童占79.23%。重症病例中3岁儿童占80.12%,死亡病例中3岁儿童占84.48%,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年龄中位数分别为1.99岁和1.52岁。全省共报告实验室检测病例12 295例,普通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分别占51.60%、28.49%和19.91%。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EV71核酸阳性的比例分别为85.53%和96.08%。 结论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生,有明显季节性高峰和地区差异;3岁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浙江省流行的手足口病主要由EV71和Cox A16引起,优势病原的转化影响疫情流行趋势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14.
浅谈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HFMD)命名。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王琦  王子军 《疾病监测》2010,25(3):181-184
目的分析2008年全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以了解流行现状,探讨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08年全国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全国31个省(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88 955例,其中重症1165例,死亡126例,报告发病率为37.01/10万,病死率为0.03%。5-7月共报告病例345 159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70.59%。报告病例中≤5岁儿童占91.27%,其中≤3岁儿童占71.78%。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3岁儿童分别占89.53%和97.62%,年龄中位数分别为2.09岁和1.49岁。全国共报告实验室检测病例8639例,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分别占54.01%、14.77%和31.22%。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EV71核酸阳性的比例分别为81.59%和91.29%。结论中国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呈现病例地区分布广,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或流行的形势。发病高峰为5-7月,报告病例以≤5岁儿童为主,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以≤3岁儿童为主。报告病例的病原构成主要为EV71,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均以EV71为主。  相似文献   

16.
手足口病是近几年临床较常见的一种小儿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主要有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以婴幼儿多见,2~4岁发病率最高,托幼机构是本病的主要流行场所,一般治疗一周内即可治愈。但部分患儿可出现急性心肌炎、脑膜炎、无菌性脑炎、多发性神经根炎、急性迟缓性瘫痪等并发症,其病死率较高。因此,加强手足口患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对于提高患儿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84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4例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精心护理,做好消毒隔离,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结果84例患儿全部康复出院,治愈率100%.认为积极救治及精心护理可促进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8.
小儿手足口病指4岁以下小儿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病因大多为柯萨奇A等病毒感染,也可由A5、A10及71型病毒引起。可自愈,但易流行,且有少数感染者可引起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提醒我们积极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尤为必要。现将我工作中接诊的33例病人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康宁  谭毅  闭福银  居昱  韦增良  周开姣  莫毅 《疾病监测》2010,25(9):682-683,690
目的了解肠道病毒在非手足口病幼儿中的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在儿童中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50例≤3岁儿童的肛拭子标本共50份进行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核酸检测。结果共检出17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34%,均为其他肠道病毒。结论健康儿童中存在其他肠道病毒的隐性感染。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肠道病毒(EVT1型)感染多见,5岁以下儿童易感。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途径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针对患儿易动、陪人隔离防护意识差、医院感染控制难等情况,为保障医、患健康安全,避免交叉感染,聊城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管理的紧急通知》,并抽出市直各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人到八个县市人民医院进行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检查,我们积极服从,认真贯彻执行,对医院存在的感染隐患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现将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管理督导检查后的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