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圣曲红曲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的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圣曲红曲胶囊4粒/次,3次/d,连续服用24周;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20 mg/d,连续服用24周,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第12周)检测血脂数据及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治疗后(第24周)检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IMT。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12周数据与治疗前比较,三酰甘油(TG)分别降低55.60%和47.62%,总胆固醇(TC)分别降低27.13%和23.9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降低28.18%和28.70%,以上三项数据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第12周数据与治疗前比较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46.79%,对照组HDL-C无显著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oxLDL和IMT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圣曲红曲胶囊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能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减轻炎症反应,具有稳定并逆转斑块的作用,逆转斑块的作用与辛伐他汀相当。 相似文献
2.
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137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较高(69.34%),在颈动脉分叉处最为多见(77.9%),以软斑为主(41.1%),且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与梗死有同侧相关性.颈动脉粥样斑块与性别、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而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又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运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测得24小时及白昼、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非AS组).对比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 C),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AS组较非AS组的24小时、白昼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以及相应变异性均显著增高(P<O.01).TG、TC、LDL-C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动态血压检测血压符合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9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根据超声检查分为斑块组[ n =58,根据斑块情况分为单一斑块组(n=22)和多斑块组( n =36)]和无斑块组( n =37),测量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动脉压,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记录并分析比较。结果斑块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 P <0.05)。所有患者昼间血压稍高于夜间,斑块组患者昼夜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高于无斑块组患者( P <0.05)。单一斑块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均低于多斑块组患者( P <0.05)。单一斑块组患者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动脉压均低于多斑块组患者( P <0.05)。结论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能反映血压真实水平,提高疾病检出率,找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压变化规律,有利于医生指导患者用药防止血压升高,有效避免心血管事件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使用于临床当中。 相似文献
7.
马长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2):58-59
目的了解脑卒中与正常高值血压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2982例调查对象按血压水平进行分组,观察分析不同组别脑卒中的患病率.结果正常高值血压水平组的调查对象比正常血压水平组的调查对象脑卒中的患病率明显升高,不同血压水平脑卒中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应重视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血压水平,相应给予非药物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本院60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非冠心病的颈动脉B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75.0%(45/60),对照组为26.7%(16/60)。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组11例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32例重度狭窄,观察组IMT和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IMT可用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但它与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脂血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中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之间的关系。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11例和正常对照组97例,比较两组间血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结论:血脂中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高低对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压(EH)患者脉压差(P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横截面积(CSA)的关系。方法:在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EH患者中,按PP 75 mmHg为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IMT和CSA。结果:PP≥75mmHg组PP与IMT、CSA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352,0.439(P<0.01)。PP≥75mmHg组IMT、CSA与PP<75mmHg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H患者PP增宽是IMT、CSA的重要血流动力学因素,可能是EH并发症的最佳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溃疡斑块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并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根据是否有溃疡斑块,将所有患者分为溃疡斑块组(n=36例)和非溃疡斑块组(n=80),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慢性病史、他汀类药物服用史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示,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他汀类药物服用史、TG、HDL-C、ApoB、Lp(a)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溃疡斑块组患者血清TC、LDL-C、ApoA1水平高于非溃疡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者中只有血清TC(OR=1.695;95%CI:1.061~2.710;P <0.05)、血清LD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212例患者(包括脑梗死患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及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探查,测量颈总动脉后壁的内膜中层厚度(IMT),了解有无斑块形成,进行斑块质地判断。结果病变组IM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组以软斑及溃疡斑为主,对照组以扁平斑、硬斑为主,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的好发部位以颈动脉窦部(BIF)处最为常见。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不稳定的软斑及溃疡斑为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治疗组服用辛伐他汀20mg/晚,对照组行其他非辛伐他汀药物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P〈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减少胆固醇,降低血脂,减缓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预防脑血管疾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4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与15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组颈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及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吸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40例吸烟病人和40例非吸烟病人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血脂测定,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烟组多发性斑块、软斑、混合斑显著多于非吸烟组(P<0.05),吸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5),吸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非吸烟组(P<0.01)。结论:吸烟能升高TC、LDL-C,降低HDL-C,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吸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门诊评价性健康教育干预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门诊健康教育干预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影响.方法 将266例患者随机分为健教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33例.健教组给予综合性生活方式干预和相关性疾病防治知识教育;对照组仅予一般性指导.观察危害性生活习性变化与血压、体重变化等.结果 健教组吸烟、饮酒人数减少,体重明显下降,血压下降.而对照组血压呈上升趋势.结论 通过门诊健康教育干预,可消除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不良行为,帮助建立和改善生活方式,达到促进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收集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5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观察血脂水平变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结果治疗后2、4、12周时患者TC、TG、LDL-C等指标水平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面积和斑块总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中进行调脂治疗可改善粥样硬化斑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