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雷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2):1748-175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使用剂量及疗效。方法将94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47例,分别给予20mg/d与10mg/d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大剂量组治疗后各血脂指标均优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小剂量组的82.98%(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20mg/d)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辛伐他汀40 mg/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辛伐他汀20 mg/d治疗。两组均于治疗8周后观察所有患者的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40mg/d较20mg/d治疗冠心病效果更好,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疗程4周)为对照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mg/次、1次/d、疗程4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1.4%)高于对照组(60.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高于对照组(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大剂量阿司匹林(300mg,d)的疗效好于小剂量(100mg/d),临床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20mg、40mg)治疗4周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对缺血事件的影响,探讨较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CS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予阿司匹林、波立维、β-受体阻滞剂、ACEI、硝酸酯类及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辛伐他汀20mg/d睡前服用,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辛伐他汀40mg/d睡前服用。于入院第1天及治疗后第4周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含量及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CK),并记录缺血事件发生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有不同程度下降,B组(40mg/d)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缺血性事件发生率在组间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较大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能明显抑制ACS的炎性反应,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刘俊伏  王志爽 《河北医药》2009,31(7):783-78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早期DN患者168例按随机的原则入选常规剂量辛伐他汀(20mg/d)组(A组)与大剂量辛伐他汀(40mg/d)组(B组),分别为83例和85例,2组均联合给缬沙坦80mg/d,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CRP、BUN、UAER、Scr水平均下降(P〈0.05),B组UAER、CRP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辛伐他汀40mg/d联合缬沙坦更有效的减少早期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排出量,明显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浓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肾脏,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冯花  冯江  黄河浪 《中国药房》2010,(6):517-519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人群服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后的安全性。方法:269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随机给予3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即小剂量组(5mg·d-1)、一般剂量组(10mg·d-1)、大剂量组(40mg·d-1)治疗8周,比较各组疗效和不良反应(ADR)。结果: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调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3组之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总ADR发生率为14.87%,以胃肠道反应、肌痛为主,ADR发生率在不同剂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但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P=0.07)。结论:辛伐他汀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ADR应予肯定,但多数症状轻微;随剂量的增大,ADR发生率升高。根据病情适量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不同剂量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中尿激酶大,小剂量与疗效,出血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眼,随机分成两组,小剂量组60例,大剂量组60例,分别给予尿激酶1万U/kg及1.5万/kg静滴,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出血并发症,结果:大剂量疗效优于小剂量组(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与小剂量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5万U/kg静滴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较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间歇补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口服复方枸橼酸铁铵糖浆,观察组剂量为3mg/(kg·d),连服5d,间歇2d;对照组剂量为5mg/(kg·d),连续服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及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间歇补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与常规剂量的疗效基本相同.但小剂量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GM1组(n=40)、小剂量GM1组(n=40)和安慰剂组(n=40)。在治疗前1d、治疗后14d时分别对患者神经功能评价。结果:治疗后,各组的NDS评分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index,BI)评分提高;与安慰剂组相比,GM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水平明显提高(P〈0.05);GM治疗组组间比较,大剂量GM1组治疗效果好于小剂量GM1组(P〈0.05)。结论:GM1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脑梗死炎症抑制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12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0)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0),抽血检查后分别随机分为小剂量组30例(阿托伐他汀10mg/d,13服)和大剂量组30例(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血清IL—18、MMP-7和MMP-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同种性质斑块组中两亚组间(大、小剂量组)血清IL-18、MMP-7和MMP-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性质斑块间比较,易损斑块组中亚组无论是小剂量组或大剂量组血清IL-18、MMP-7和MMP-8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1)。治疗后4周,同一性质斑块组中亚组(大、小剂量组)血清IL-18、MMP-7和MMP-8水平均下降,但大剂量组三项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均P〈0.01)。结论血清IL-18、MMP-7和MMP-8水平均可能作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检测的生物学指标,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迅速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在-定程度上可提高易损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分析本院神经内科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使用不用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组患者48例口服300mg阿司匹林,小剂量组患者48例口服100mg阿司匹林,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治疗一疗程后,大剂量组的总有效率(81.3%)比小剂量组的总有效率(62.5%)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的不良反应率(25.0%)与小剂量组的不良反应率(1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300mg/d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小剂量100mg/d的疗效好,患者病情可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褚高峰 《海峡药学》2011,23(1):93-9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效果,探讨较为适合的剂量。方法2008年2月~2010年2月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基础治疗方法(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脱水、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1日20mg;观察组应用辛伐他汀1日40mg.睡前顿服,疗程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平均13.9±7.2低与对照组的16.5±7.2,观察组总有效率88.75%高于对照组的78.7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中断治疗均自行恢复正常。均无肌痛、过敏等反应。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剂量有较好疗效,而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因此在严密监测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11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55例,两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小剂量组给予螺内酯20mg/d,大剂量组给予螺内酯60mg/d,经治疗6个月后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和检测血浆BNP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均有明显好转(P〈0.01);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LVEF(31.23±3.61)%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LVEF(30.33±3.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LVEF(39.37±8.30)%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LVEF(45.17±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血浆BNP(973.25±256.23)pg/ml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血浆BNP(991.07±211.35)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血浆BNP(324.12±122.43)pg/ml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血浆BNP(200.58±145.11)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后比小剂量组下降更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和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采用大剂量螺内酯可以降低BNP水平,明显改善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血浆Hs-CRP水平的影响及其对预后的评估。方法随机将80例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治疗12个月,辛伐他汀治疗前、辛伐他汀使用第3、6和12个月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并同时检测肝酶和肌酸激酶。随访12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辛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大剂量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大剂量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已降到正常值范围,而小剂量组仍高于正常值;小剂量组患者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高于大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肝酶和肌酸激酶升高患者各2例,但均无严重肝功能异常及横纹肌溶解,小剂量组未出现肝酶和肌酸激酶升高。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Hs-CRP水平及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应严密监测患者肝酶和肌酶激酶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施普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3组各50例,均应用施普善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小剂量组应用施普善10ml/d,中剂量组应用施普善30ml/d,大剂量组应用施普善50ml/d,分别于发病后48h内、治疗20d后对3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3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大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3组临床疗效比较,大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结论:施普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有效,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何萍 《淮海医药》2009,27(6):538-53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维持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干预表现及预后。方法60例维持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20mg/d和40mg/d辛伐他汀治疗18周,观察治疗前后微炎症指标:超敏c反映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脂蛋白(a)LP(a)以及血清蛋白(Atb)、血总胆固醇(T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20mg辛伐他汀和40mg辛伐他汀治疗18周后hs—CRP、LP(a)、TC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Alb明显上升。40mg辛伐他汀组hs-CRP、LP(a)、Tc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维持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辛伐他汀可干预这种状态,改善患者的预后,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CS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75例。在ACS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和辛伐他汀20 mg/d治疗,用药3个月,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后hs-CRP水平、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的hs-CRP水平为(4い.48±1.37)mg/L,明显低于辛伐他汀组的(7.64±2.2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的TC、LDL-C、HDL-C及TG水平分别为(3.46±0.63)mmol/L、(2.44±0.78)mmol/L、(1.01±0.28)mmol/L和(1.84±0.62)mmol/L,明显低于辛伐他汀组的(4.02±1.45)mmol/L、(2.83±0.86)mmol/L、(1.06±0.52)mmol/L和(2.01±1.0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瑞舒伐他汀组为9.33%,略低于辛伐他汀组的1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都具有良好的抗炎降脂效果,能够减缓动脉硬化的进程,而瑞舒伐他汀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社区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60例高脂血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大剂量的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采用小计量的辛伐他汀(10mg/d),均为晚饭后2h服用,治疗8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优于小剂量辛伐他汀,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检测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f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74例)和68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血清Hey浓度,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高Hey血症的发生率(68.3%)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32.4%(P〈0.05)和正常对照组13.2%(P〈0.05l其血清Hey浓度(30.5±4.3)μmol/L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2.4±6.3)μmol/L(P〈0.05)和正常对照组(10.5±5.3)μmol/L(P〈0.05)。结论血清高浓度Hey与急性脑梗死具有相关性,对于高Hey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清Hey浓度可能对预防脑梗死发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冯春玲 《中国药业》2009,18(5):52-5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的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及40例正常健康人,测定在服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后的血清CRP水平。结果两组的CRP浓度差异明显(P〈0.01);服用300mg/d的阿司匹林患者的CRP浓度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1),服用50,100,200mg/d的阿司匹林患者用药前后的CRP浓度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300mg/d的阿司匹林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