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测定465例各型肝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V)、凝血酶时间(1-r)、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D-二聚体指标,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患者的PT、AVIT、Tr、FIB及D-二聚体指标均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慢性肝病患者的PT、AP丌、Tr、及D-二聚体均明显增高,FIB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肝硬化失代偿、重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为甚,且各型肝病患者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与GGT、ALB、CHE及PA呈负相关,与TBIL、DBIL、TBA及ADA呈正相关;APTT、TT与GGT及PA呈负相关,与TBIL、DBIL、TBA及ADA呈正相关;FIB与TBIL、DBIL、TBA及ADA呈负相关.与GGT及PA呈正相关;D-二聚体与TBIL、DBIL及ADA呈正相关(P〈0.05)。结论Prr、APTT、TT、FIB、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尤以慢性肝病为甚,同时再联合肝功能指标综合分析,将有利于肝病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程监测、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
邢爱民  张媛  李立宇 《河北医药》2010,32(9):1073-1074
目的探讨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86例AECOPD患者血清中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及肌钙蛋白T(cTnT)水平,并与14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ECOPD患者血清AST、LDH、CK、CK-MB及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且缓解期组cTnT水平也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缓解期组AST、LDH、CK及CK—MB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中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明显增高,对及时了解COPD患者心肌损害程度、改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喻昌利  张志芬  王任利 《河北医药》2011,33(20):3094-3095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ECOPD患者48例,根据肺功能分级分为中度组和重度组。对48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纤维蛋白原、血常规及血气分析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重度组FIB、PCO2、PO2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FIB、PCO2、PO2、WB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相关关系最强(r=0.863,P〈0.05)。治疗前FIB与PC02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PO2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COPD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不同,重度组高于中度组。FIB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炎症反应及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AE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常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与产后出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常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的变化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37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产后出血量的不同进行分组:第1组27例,出血量500~800ml;第2组10例,出血量〉800ml;对照组30例,出血量〈500ml。定量检测三组产时及产后48h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产时:第1组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常规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D-二聚体、PT、APTT升高,Fg明显下降(P〈0.05)。产后:第1组、第2组D-二聚体均明显上升,两组常规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产后与产时比较,第1组和第2组D-二聚体均明显下降(P〈0.05),№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产时和产后及时监测常规凝血指标与D-二聚体对于了解产妇机体凝血功能以及预防DIC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苑学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110-111
目的监测肺癌患者术前术后D-二聚体变化,用以分析未发生肺栓塞(PE)及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方法选择住院肺癌患者140例,非肿瘤患者38例进行D-二聚体检测。选取其中100例后期确诊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术前与术后2~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较高,连续监测D-二聚体水平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凝血功能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2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个亚组;随机选取来本院产检的正常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对凝血功能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组Ⅰ与对照组比较,PT缩短显著,APTT和TT延长(P〈0.05),而两组INR比较,差异不显著。两组Fbg、血小板和红细胞比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比较,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和TT有显著性延长(P〈0.05),Fbg有显著性减少(P〈0.05)。D-二聚体升高的百分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Ⅰ、Ⅱ、Ⅲ组间D-二聚体升高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凝血状态,且存在血管内凝血消耗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COPD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检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其在AECOPD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2例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PA、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N)水平,比较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CRP与PA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WBC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N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CRP与PA在AECOPD患者经有效抗感染治疗后均可发生显著变化,CRP和PA检测对COPD的判断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脑梗死患者70例(COPD+脑梗死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5例(COP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检测三组血清Hcy、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三组进行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OPD+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与高血脂症、高血压病史、Hcy、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COPD+脑梗死组血清Hcy、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COPD组和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组血清Hcy、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组、COPD+脑梗死组血清CRP、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Pa O2和FEV1、FEV1/FVC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PD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CRP、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与Pa O2和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呈负相关。在COPD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现血清Hcy、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迅速升高,则需鉴定患者是否存在脑梗死情况,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早期干预,避免患者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14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及PCT水平,按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肺炎严重指数(PSI)分级间、不同CURB-65分组间、重症肺炎组与非重症肺炎组、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肺炎严重指数(PSI)分级间、不同CURB-65分组间血浆D-二聚体、CRP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D-二聚体、CRP、PCT水平重症肺炎组显著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1),死亡组高于生存组(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RP水平存在相关性(r=0.526,P〈0.01),且与预后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630,P〈0.01)。PCT与预后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766,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CRP、PCT水平与老年CAP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D-二聚体及PCT水平可较好地预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NT-proBNP、D-二聚体及血气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OPD患者465例进行血清NT-proBNP、D-二聚体及血气分析检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40例进行血清NT-proBNP和D-二聚体检测,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COPD缓解期组对比,COPD急性期组的PaO_2显著降低,PaCO_2则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期组和COPD缓解期组的血清NT-proBNP、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PD缓解期组相比,COPD急性期组的血清NT-proBNP、D-二聚体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中度COPD患者相比,重度COPD患者的血清NT-proBNP、D-二聚体、PaCO_2明显增高,而PaO_2则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血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与PaO_2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218,P<0.05;r=-0.194,P<0.05),而与PaCO_2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92,P<0.05;r=0.442,P<0.05)。结论血清NTpro BNP、D-二聚体、PaO_2与COPD存在密切关系,为COPD患者预测病情、疗效及预后监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活动期SLE患者(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缓解期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对研究组的40例SLE患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结果 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 〈 0.01),并且与SLAM得分呈正相关(r = 0.530,P 〈 0.01);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伴有和不伴有血栓形成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0例SLE患者ACA阳性率为55.0%,ACA阳性和阴性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伴有和不伴有血栓形成SLE患者AC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SLE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能够反应疾病活跃性,联合ACA阳性率检测可判断SLE患者血液高凝与纤溶状态,并且可作为SLE患者并发血栓形成趋势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对指导细菌感染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ECOPD)患者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AECOPD患者58例(A组)及COPD稳定期患者31例(B组),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血清PCT及CRP水平,并进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以痰中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PPM)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标准,将AECOPD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Al组35例)、无细菌感染组(A2组23例)。结果AECOPD有细菌感染组血清PCT(0.22±0.03)ng/mL,CRP(59.79±10.23)mg/mL水平高于无细菌感染组PCT(0.11±0.02)ng/mL,CRP(18.34±3.15)mg/mL及稳定期组PCT(0.08±0.01)ng/mL,CRP(10.06±1.6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无细菌感染组PCT(0.11土0.02)ng/mL水平高于稳定期组PCT(0.08±0.01)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无细菌感染组CRP(18.34±3.15)mg/mL水平高于CRP(10.06±1.6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PCT水平升高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而CR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急性加重,联合检测血清PCT及CRP可以帮助了解AECOPD的细菌感染及指导抗生素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与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48例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以及出院或死亡前最后一次的PA、CRP、DD、APACHEⅡ评分,按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非死亡组进行动态观察,并做APACHEⅡ评分与PA、CRP、DD水平动态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死亡组与非死亡组入院后第1天PA、CRP和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3天、第5天、最后一次PA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CRP和DD水平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5)。PA与APACHEU评分呈负相关(r=-0.631,P〈0.01),CRP及DD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87。P〈0.01和r=0.651,P〈0.01)。结论PA持续低水平、CRP和DD持续高水平提示病情危重,所以联合动态观察PA、CRP和DD对评估肺炎并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20例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51例)和其他肺炎组(69例),同时选择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比较3组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以及D-二聚体的阳性率。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以及其他肺炎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水平[(324±159)、(281±110)μg/L比(73±4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的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怖炎支原体肺炎组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肺炎组[35.3%(18/51)比17.4%(1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尤其是怖炎支原体肺炎常可引起凝血机制异常,导致体内出现高凝状态,进而引起血栓形成的可能,故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需高度关注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不同时期凝血功能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为指导临床诊治、减少后天性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KD组和对照组患儿不同时期凝血功能及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关系。结果①KD组患儿D-二聚体升高者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动态观察KD组与对照组D-二聚体升高比较〈7d组、7—14d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14d组无差异(P〉0.05);③CAD组与NCAD组D-二聚体升高比较无差异(P〉0.05);④动态观察CAD组与NCAD组D-二聚体升高比较〈7d组无差异(P〉0.05),7~14d组差异极显著(P〈0.01),〉14d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KD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动态观察D-二聚体具有预测冠状动脉损伤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二氧化碳分压和D-二聚体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52例AECOPD患者为实验组,分别收集患者经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再选取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2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PaCO2水平,然后再比较两组D-二聚体、二氧化碳分压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前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分别为(401±190.8)μg/L、(65.7±10.1)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分别为(81.1±18.6)μg/L、(35.8±3.2)mm Hg,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高,而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经治疗后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分别为(87.4±19.8)μg/L、(37.2±4.5)mm Hg,这与对照组的D-二聚体(81.1±18.6)μg/L、PaCO2水平(35.8±3.2)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PaCO2水平比健康人群的要高,所以在AECOPD患者的治疗中要严密监测血浆D-二聚体和PaCO2水平,以此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7.
通心络超微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敏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145-146
目的通过通心络超微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干预治疗,观察对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和血浆内皮素-1、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双盲设计,对68例患者进行60d的治疗观察,实验前和给药后第30、60d检测六分钟步行实验和血浆内皮素、D-二聚体水平,对比分析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65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计划,实验前通心络超微粉和安慰剂对照组在各观察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通心络超微粉组的六分钟步行距离提高,血浆内皮素、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超微粉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心肺功能的维护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0~2011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并对患者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组(B组)患者血清中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含量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无相关性。结论测定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甲状腺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中的意义。方法观察COPD临床稳定期患者148例,根据体质指数(BMI)、理想体质量百分比(NW%)、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中点臂围(MAC)、血清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LYM)等营养参数,分为COPD营养不良组(COPDⅠ组)47例,COPD非营养不良组(COPDⅡ组)101例,另选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瘦素、TNF-α,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TSH),并探讨上述因素在COPD营养不良患者中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OPDI组BMI、NW%、TSF、MAC、ALB、LYM与COPDⅡ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Ⅰ组瘦素水平分别与COPDⅡ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Ⅰ组、COPDⅡ组TNF-α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COPDⅠ组与COPD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I组T3、T4分别与COPDⅡ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PDⅡ组T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PDⅠ组、COPDⅡ组BMI、NW%、TSF与瘦素水平呈正相关(P〈0.01),瘦素水平与TNF—α、TSH呈正相关(P〈0.05)。结论COPD患者营养不良与血清瘦素水平、TNF-α及甲状腺激素有关,瘦素受TNF—α系统调控,瘦素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之间存在相互调节关系,三者共同参与了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妮 《中国当代医药》2012,(26):30-31,3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及无创通气对其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无创通气,对照组为本院健康志愿者20例。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凝血功能,观察组无创通气治疗前后凝血和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无创通气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氧分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创通气后观察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DD、FIB、TAT明显降低,氧分压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能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防止肺小动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