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比文丘里联合湿化器与高流量湿化氧疗2种主动湿化方式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70例气管切开脱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氧疗组与文丘里组,每组各35例。氧疗组脱机后实施高流量湿化氧疗,文丘里组脱机后实施文丘里联合湿化器湿化,比较2组气管切开脱机后第1、2、3天进入气管切开处气体温度、湿度、痰液黏稠度及呼吸参数[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外周毛细血管血氧饱和度(peripheral capillary oxygen saturation,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并比较干预期间并发症。结果:湿化第1、2天,2组气管切开处气体温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湿化第3天,2组气管切开处气体温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脱机患者吸氧应用加温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56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脱机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实验组患者吸氧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对照组患者吸氧采用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痰液粘稠度和痰痂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舒适度、痰液粘稠度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痰痂形成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加温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吸氧中应用,可增加患者舒适度,降低痰液粘稠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唐敏 《当代护士》2016,(12):10-13
综述了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脱机患者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正常生理气道湿化、湿化液的选择、湿化装置及湿化方法的选择、湿化的量、湿化效果评价,认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及组合湿化液和湿化装置,使用合适的湿化方案达到最佳的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在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8-12月收治的152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3月-7月收治的161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护理专案前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改善情况.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湿化罐内水位线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机械通气初与机械通气后1d痰液黏稠度比较无差异外,其余时间点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专案活动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情况,降低患者湿化罐内水位线不合格率,改善患者痰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高流量湿化氧疗方式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应用的加湿性能,分析两种氧疗方式的加湿性能与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关系,为气管切开脱机患者湿化氧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146例气管切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73例。试验组使用文丘里高流量湿化氧疗装置(humidifiers Venturi high-flow oxygen therapy,HVHF)经气管切开导管进行高流量湿化氧疗,对照组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AIRVOTM2)经气管切开导管进行高流量湿化氧疗,两组设置同等条件的气体流速,对两组患者在高流量湿化氧疗0h、48h、7d和14d的近患者端气体的加湿性能指标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温度与痰液粘稠度、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痰液黏稠度不同所需的气道湿化量。[方法]随机选取气管切开术后病人180例次,根据痰液黏稠度不同分为Ⅰ度、Ⅱ度、Ⅲ度3组,每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第一组中实验组36 h内气道湿化量为6 mL/h,36 h~48 h之间逐渐过渡为12mL/h;第二组中实验组气道湿化量为12 mL/h;第三组中实验组36 h内气道湿化量为16 mL/h,36 h~48 h之间逐渐过渡为12 mL/h;3组中对照组均给予间歇气管内滴入,使用注射器每2 h向气管内滴入0.45%氯化钠溶液4 mL/h~6mL/h。72 h后对痰液黏稠度进行评估,并应用脉冲震荡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统计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气道湿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弹性阻力(X5)、周边气道阻力(R5-R20)、共振频率(Fres)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痰液黏稠度病人应给予不同的气道湿化调整方案,应用持续的气道内滴药的湿化方法,对气道刺激性小,能减少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炎等并发症,并能维持较好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痰液黏稠度不同所需的气道湿化量.[方法]随机选取气管切开术后病人180例次,根据痰液黏稠度不同分为Ⅰ度、Ⅱ度、Ⅲ度3组,每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第一组中实验组36 h内气道湿化量为6 mL/h,36 h~48 h之间逐渐过渡为12 mL/h;第二组中实验组气道湿化量为12 mL/h;第三组中实验组36 h内气道湿化量为16 mL/h,36 h~48 h之间逐渐过渡为12 mL/h;3组中对照组均给予间歇气管内滴入,使用注射器每2 h向气管内滴入0.45%氯化钠溶液4 mL/h~6 mL/h.72 h后对痰液黏稠度进行评估,并应用脉冲震荡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统计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气道湿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弹性阻力(X5)、周边气道阻力(R5-R20)、共振频率(Fres)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痰液黏稠度病人应给予不同的气道湿化调整方案,应用持续的气道内滴药的湿化方法,对气道刺激性小,能减少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炎等并发症,并能维持较好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文丘里联合伺服型加热湿化器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期间气道湿化给氧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住院气管切开患者70例,根据设定的入选条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湿化给氧方法,使用氧气湿化瓶连接气切面罩结合气切口微量注射泵泵入0.45%生理盐水。干预组采用文丘里联合伺服型加热湿化器湿化给氧。观察比较两组气切口吸入氧气温度、气道内痰液粘稠度、气管内痰痂形成、血气分析中PaO2平均值、PaCO2平均值。结果两组气切口吸入氧气温度、气道内痰液粘稠度及气管内痰痂形成、动脉血气PaO2及PaCO2平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期间采用文丘里与伺服型加热湿化器联合应用湿化给氧,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氧合效果及吸氧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郑冬梅  卫建华   《护理与康复》2018,17(5):34-37
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和抢救各种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常用的重要手段。机械通气可以改善通气及换气功能,缓解呼吸肌疲劳,减少呼吸做功,但是也会导致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气道损伤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开始,就应该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脱机做准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吸氧面罩在微量泵湿化和鼻导管给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不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生命体征稳定的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研究组采用吸氧面罩加微量泵湿化和鼻导管给氧,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湿化和鼻导管给氧,观察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和痰痂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氧面罩微量泵湿化鼻导管给氧优于传统的微量泵湿化和鼻导管给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见于早产儿,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是新生儿期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近年来早产儿数量逐渐增多,对其呼吸支持的关注突显出了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新生儿使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这种新型无创呼吸支持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对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加温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加温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将 10 8例喉部术前或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分为治疗组 6 0例与对照组 48例 ,治疗组采用加温 (湿化液温度 35~ 38℃ )湿化气道 ,对照组采用常温湿化气道 ,观察两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 ,气道粘膜出血 ,肺部感染 ,皮下气肿 ,咽瘘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 6 0例中刺激性咳嗽 ,气道粘膜出血 ,肺部感染 ,皮下气肿 ,咽瘘发生例数分别为 8、 3、 6、 1、 0例 ;对照组 48例中分别为 2 5、 12、 2 2、 5、 1例。平均住院天数前者为 13d ,后者为 18d (P <0 0 1)。结论 :加温气道湿化法的疗效明显优于常温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降低气管切开脱机锻炼患者痰痂形成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呼吸科成立QCC活动小组,确定主题为"降低气管切开脱机锻炼患者痰痂形成风险",按活动步骤进行要因分析,针对原因拟定改进对策并实施,比较活动前后呼吸道管理的落实情况及圈员工作能力。结果实施QCC活动后,气管切开脱机锻炼患者呼吸道管理落实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实施前(均P0.05),目标达成率为104%,进步率为67.2%,圈员工作能力提高。结论开展QCC活动可降低气管切开脱机锻炼患者的痰痂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应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不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1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3组,A组(微量泵组)、B组(人工鼻组)、C组(一次性MR850湿化系统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组)。分别测量各组患者3d内气管切开处吸入气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出绝对湿度;评估各组患者气道痰液黏稠度的变化;肺部感染控制的时间;记录各组3d内平均日护理工时及湿化所需的日医疗费用。结果在气道温湿度、分泌物性状控制、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护理工时方面,C组较另两组有显著优势,B组较A组有优势;B组较另两组医疗费用高。结论 MR850湿化系统更适用于肺部感染的气管切开患者,是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流量湿化吸氧治疗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呼吸功能与痰液性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吸氧治疗,观察组采取高流量湿化吸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痰液性状为Ⅰ级与Ⅱ级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肺炎吸氧治疗期间,高流量湿化吸氧治疗有助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与痰液性状,促进炎症因子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加温湿化吸氧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1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加温湿化吸氧法进行呼吸道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道湿化法进行呼吸道护理,对2组患者呼吸道湿化效果进行判定,并比较2组的痰液黏稠度、痰痂的形成、呼吸道刺激性症状、呼吸道黏膜出血,呼吸道阻力、肺部感染情况及平均ICU入住天数.结果 治疗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痰痂的形成、呼吸道刺激性症状、呼吸道黏膜出血,呼吸道阻力、肺部感染及平均ICU入住天数等各项指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温湿化吸氧法比常规呼吸道湿化法更适合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结合精细化护理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的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和观察组(精细化护理+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各46例。比较2组的血气分析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RR)],气道湿化效果,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LQ-C30)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 氧疗4 h和24 h后,2组的SpO2、PaO2均升高,PaCO2、RR均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护理7 d和护理1个月后,2组的痰液性状及咳痰难易程度评分均下降、QLQ-C30各项评分均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在护理1个后的并发症总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气管切开病人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1.25%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气道湿化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湿化7d后比较两组病人痰液黏稠程度及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3,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低于对照组的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气管切开病人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1.25%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气道湿化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湿化7d后比较两组病人痰液黏稠程度及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3,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低于对照组的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和单纯间断滴注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滴注气道湿化的方法,实验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的方法。比较2组患者湿化效果、肺部感染情况、气道黏膜出血情况、刺激性咳嗽情况、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