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在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2020、2021三个年级月度考核、年度考核以及2017、2018年级结业考试成绩,分别作为A组和B组,A组则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比较考核成绩,B组为原有考核方式。结果 A组成绩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提高了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为培养更多合格乃至优秀的影像学住院医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摘要】介入放射学分阶段目标胜任力评价系统是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与美国放射学会(ABR)联合倡议的用于评价放射学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可以全方位、阶段性准确考核并记录放射学住院医师介入放射方面的培养成长过程,包括病患关切(PC)、医学知识(MK)、基于系统的实践(SBP)、基于实践的学习(PBL)、职业素养(PROF)、人际沟通技巧(ICS)共六大项目,二十个单项。考核内容全方位展示了美国住院医师胜任力培训的要点,值得国内住培机构学习借鉴;其培训过程中注重的而被国内所忽视的人文知识、职业素养、人际沟通、医疗质控的参与、卫生经济学等,都是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甚至医学院校课程设置须着重发展完善的胜任力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3.
【摘要】核医学分阶段目标胜任力评价系统,是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与美国核医学会(ABNM)联合倡议发起的用于评价核医学专科医师培训考核系统的一部分,该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并记录核医学专科医师在培训过程中所须具备六项胜任力,包括病患照护(PC),医学知识(MK),基于系统的实践(SBP),基于实践的学习(PBL),职业素养(PROF),人际沟通技巧(ICS)。核医学分阶段目标胜任力评价系统为核医学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提供了统一的培养框架,对我国核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评价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摘要】儿科放射学分阶段目标胜任力评价系统(Pediatric Radiology Milestone Project,PRMP)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CGME)与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Board of Radiology,ABR)联合发布,是放射学住院医师儿科亚专业方向培训考核系统的一部分,该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并记录放射学住院医师在儿科亚专业方向培训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六项胜任力,包括病患关切(Patient Care,PC)、医学知识(Medical Knowledge,MK)、基于系统的实践(Systems based Practice,SBP)、基于实践的学习(Practice based Learning,PBL)、职业素养(Professionalism,PROF)以及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ICS)。考核内容全方位展示了美国放射学住院医师儿科亚专业方向胜任力培训的要点,值得国内住院医师培训机构学习和借鉴,对于完善国内培训机构考核方式及内容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传统心肺复苏培训方法和视频引导的边看边练的心肺复苏培训模式的效果,以便改进教学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和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肺复苏考核结果,2020年采用传统的心肺复苏教学方法,共45名,作为对照组,2021年采用视频引导的边看边练(practice while watching, PWW)教学方法,共48名,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成绩、合格率以及优秀率并调查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理论成绩均分为(93.50±4.64)分,对照组理论成绩为(92.36±6.485)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合格率97.9%,对照组为9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理论成绩优秀率为79.2%,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技能操作成绩均分为(91.73±3.36)分,对照组技能操作成绩为(90.98±4.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技能操作合格率98.0%,对照组9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技能操作优秀率83.3%,对照组为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教学方式满意度为62%,观察组为81%,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沟通满意度,对照组为51%,观察组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视频引导的边看边练分步心肺复苏PWW教学培训和传统的心肺复苏培训相比,前者能提高技能考核均分分值,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的优秀率;住院医师对视频引导的边看边练分步心肺复苏培训这种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的心肺复苏培训,同时在师生沟通满意度方面也优于传统心肺复苏培训。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生理盐水冲洗流率对MDCT腹主动脉和肾动脉增强效果的影响。方法:63例行肾动脉MD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B、C组均以4mL/s注射60mL碘海醇( 350mg I/mL)后,分别以3.0、5.0及7.0mL/s的流率注射50mL生理盐水。测量各组双侧肾动脉的远段、近段和腹主动脉的CT值。不同生理盐水冲洗流率组间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强化程度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不同生理盐水冲洗流率组间右肾动脉远段、右肾动脉近段、腹主动脉、左肾动脉近段及左肾动脉远段的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P<0.01;F=24.6,P<0.01;F=26.6,P<0.01;F=20.2,P<0.01;F=16.2,P<0.01)。A组各部位CT值与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各部位CT值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MDCT增强扫描注射60mL对比剂后行50mL生理盐水冲洗时,采用5mL/s的冲洗流率,可以实现肾动脉的最大CT增强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PBL联合PDCA教学法应用于介入放射进修医生的临床带教效果。 方法将我科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间的26名进修医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只采用PBL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联合PDCA教学法。对进修医生考核成绩和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组的理论和实践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的教学满意度总体优于对照组。 结论PBL联合PDCA的新型教学模式可提高介入放射进修医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DNA损伤情况,探讨不同工种、工龄与DNA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放射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单链断裂水平.CASP软件分析彗星图像,主要观察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TDNA%)、彗星尾长(TL)、尾矩(TM)和Olive尾矩(OTM)等指标.结果 放射组的TDNA%,TL、TM、OTM明显高于对照组(F=3.93.P<0.01),不同工种、工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F=1.83,P<0.05),不同级别医院之间放射工作者上述指标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1.91,P<0.05).结论 所观察医院的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高级别医院略好于低级别医院,而且DNA损伤程度与放射工龄和工种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高级建模迭代重建(ADMIRE)对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的影响。方法:搜集在CACS扫描时发现有冠状动脉钙化的90例患者的CT图像,分别采用6种重建算法(FBP、 ADM1、ADM2、ADM3、ADM4、ADM5)进行横轴面图像重建,分别在各组重建图像上对主动脉根部CT值及其标准差(SD)、冠状动脉钙化斑块(CAC)的信噪比(SNR)、最大CT值(CAC-CTmax)、数量、体积和质量以及Agatston积分进行测量和计算。对主动脉根部CT值及其标准差、钙化区域的最大CT值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比较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Kendall W检验,对CAC图像质量、数量和CACS总体差异的分析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Friedman非参数检验,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6组图像上,主动脉根部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263,P>0.05);SD和S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446.61,P<0.05);CAC-CTmax分别为(595.18±282.53)、(582.18±285.40)、(574.32±286.81)、(566.83±288.27)、(555.11±289.70)和(540.41±291.45)H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78.635,P<0.05);各组间CAC的数量(F=144.363)、体积(F=439.269)、质量(F=434.641)以及AS评分(F=417.78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MIRE会导致CAC的数量、体积、质量以及AS评分数值显著偏低,且随迭代重建强度(ADM1~ADM5)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DNA损伤情况,探讨不同工种、工龄与DNA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放射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单链断裂水平.CASP软件分析彗星图像,主要观察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TDNA%)、彗星尾长(TL)、尾矩(TM)和Olive尾矩(OTM)等指标.结果 放射组的TDNA%,TL、TM、OTM明显高于对照组(F=3.93.P<0.01),不同工种、工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F=1.83,P<0.05),不同级别医院之间放射工作者上述指标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1.91,P<0.05).结论 所观察医院的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高级别医院略好于低级别医院,而且DNA损伤程度与放射工龄和工种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摘要】基于胜任能力的医学人才培养已成为全球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联合美国放射学委员会(ABR)发布了放射科住院医师或专科医师的分阶段目标胜任力评价系统,其主要目的是对参加ACGME认可的放射科医师培训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放射科住院医师或某个亚专业专科医师核心胜任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评估框架。在此仅介绍放射诊断学分阶段胜任力评价系统的主要内容、评价表主要结构及使用方法。美国放射科医师胜任力评价系统为放射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提供了统一的培养框架,能够实现过程控制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对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评价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视频二维码扫描技术在介入医学本科生临床见习中的作用。 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在我院介入科参加见习轮转的本科生32人(其中影像系18人,临床系14人),实验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视频二维码扫描技术)16人,对照组16人采用传统带教模式。1个月后见习生出科时,采用笔试成绩和学生满意度调查评估见习效果。 结果实验组笔试成绩高于对照组[(82.2 ±7.8)分vs(73.9 ± 9.1)分,P < 0.05],满意度调查显示,实验组在带教方法、学习趣味性、知识拓展性、学习效率性等方面,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 0.05)。 结论视频二维码扫描技术可做为本科生介入科见习时的重要辅助带教工具。  相似文献   

13.
神经放射学分阶段目标胜任力评价系统,是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与美国放射学会(ABR)联合倡议发起的用于评价放射学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系统的一部分,该体系考核并记录放射学住院医师在神经放射学方面的6项能力培养和成长过程,包括知识、技能、专业态度等方面,具体涵盖了病患关切(PC)、医学知识(MK)、基于系统的实践(SBP)、基于实践的学习(PBL)、职业素养(PROF)、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ICS)六个方面,二十个单项.涵盖了对神经影像的理解和诊断、科研能力的提高、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操作的训练,该评价体系全方位展示了美国住院医师胜任力培训的要点,值得国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构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强度、频率、时间的运动对歼击机飞行员抗荷耐力的影响,探索提高歼击机飞行员抗荷耐力的运动处方。方法 遴选121名在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进行航空医学鉴定的歼击机飞行员,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验证了解其运动习惯,用抗荷抗缺氧检测仪检测其抗荷耐力,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强度、频率、时间的运动对其抗荷耐力的影响。结果 有氧运动可显著提高抗荷耐力,且不同强度、频率和时间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46、6.054、3.114,P<0.05);与低强度(或低频率,或短时间)有氧运动组相比,中、高强度,中、高频率和较长、长时间有氧运动组抗荷耐力明显增高(P<0.05);中、高强度有氧运动组间,中、高频率有氧运动组间,以及较长时间、长时间有氧运动组间抗荷耐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氧运动可明显提高抗荷耐力,且不同强度、频率和时间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61、3.742、3.416,P<0.05);与低强度(或低频率,或短时间)无氧运动组相比,中、高强度,中、高频率和较长、长时间无氧运动组抗荷耐力均明显增高(P<0.05);高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病例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教学在放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23年4月在兵团医院进行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14名。随机选择不同年级的病种20种,10种进行传统模式教学教学,10种进行多学科联合教学,课后进行理论、实践阅片考核及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教学的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及相关调查问卷结果。结果:多学科联合教学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读片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P<0.05)。多学科联合教学规培医师在学习兴趣、知识接受程度和对授课质量的评分高于较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以病例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教学可提高规培医师的学习效率,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案例学习(CBL)教学方法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9月—2021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行放射诊断学规范化培训轮转的65名临床专业学员为研究对象。2021级和2020级34名学员为研究组,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案例学习教学方法;2019级和2018级31名学员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培训后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知识测试、阅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结果 理论知识测试和阅片考核结果显示,研究组学员的理论成绩(90.62±3.46)分、阅片成绩(91.53±2.79)分和总成绩(91.07±2.68)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52±5.34)分、(87.52±4.03)分和(86.52±4.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12、4.702、5.260,均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学员对授课方式满意程度、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1、8.480、7.110,P均<0.05)。结论 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案例学习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员...  相似文献   

17.
【摘要】腹部放射学分阶段目标胜任力评价系统(The Abdominal Radiology Milestone Project),是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The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CGME)与美国放射学会(The American Board of Radiology,ABR)联合倡议发起的用于评价放射学专科医师培训考核系统的一部分,该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并记录腹部放射学专科医师在培训过程中所须具备六项胜任力,包括病患关切(Patient Care,PC),医学知识(Medical Knowledge,MK),基于系统的实践(Systems based Practice,SBP),基于实践的学习(Practice based Learning,PBL)、职业素养(Professionalism,PROF),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ICS)。另外,评价系统指出了多种放射亚专业评估工具,对于完善国内培训机构考核方式与内容,有着积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TCA)与阔韧带肌瘤(BLM)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2016年1月—2021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76例OTCA和58例BLM的MRI图像,比较两组疾病的MRI特征。于肿瘤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提取T2WI脂肪抑制序列图像纹理特征,采用分层抽样方式按照7∶3分为训练组104例和测试组3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OTCA亚组和BLM亚组。基于训练组,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分析筛选关键特征,根据回归模型中变量的回归系数,建立线性方程计算影像组学标签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基于MRI图像特征、影像组学及其组合区分两种疾病的能力。结果 共4个MRI特征为鉴别两组疾病的独立特征,包括同侧卵巢可见性(χ2=5.503,P<0.05)、外周囊性区(χ2=7.693,P<0.05)、动脉期强化程度(P<0.05)及表观扩散系数(t=3.310,P<0.05);训练组和测试组OTCA、BLM亚组的影像组学标签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MRI图像特征和影像组...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的正常人群骶髂关节脂肪含量的初步定量评价。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4月-2017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接诊的60例正常骶髂关节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按照年龄(15~30岁、31~50岁、≥51岁)、性别、BMI(<18.5,18.5~23.9,>24.0)进行分组,测量每例受检者骶髂关节脂肪分量图像上髂侧(Fi)和骶侧(Fs)的脂肪分数值(FF)。分别采用三因素、两因素以及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对性别、年龄分组、BMI分组对Fi、Fs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31~50岁组、≥51岁组组内Fi和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28);≥51岁组男性与女性Fi和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9、0.004);三组间BMI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17,P=0.493)。对于Fi和Fs,不存在性别、年龄分组、BMI分组三因素交互作用[F(2,45)=1.538,P=0.226;F(2,45)=0.371,P=0.692]、不存在两因素交互作用(性别和年龄分组,性别和BMI分组,年龄分组和BMI分组,P均>0.05);多元方差分析显示年龄对于Fi和Fs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252,P=0.019,partial η2=0.136;F=12.694,P<0.001,partial η2=0.320);性别对于Fs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007,P=0.004,partial η2=0.143)。结论:基于IDEAL-IQ脂肪定量技术可定量分析正常人群骶髂关节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CT增强扫描在肺部血管容积再现(VR)中的价值。方法:40例患者行胸部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把监测点设置在上腔静脉,分别获得80kV(组1)、140kV(组2)、M=0.6(组3)、最佳单能量(组4)和非线性融合(组5)图像。由两位影像科医师分别测量肺动脉干、左下肺动脉与左上肺静脉CT值并计算平均值,计算肺动脉干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左下肺动脉与左上肺静脉CT值差值,使用单因素方差检验比较上述各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获得最佳质量组图像并行VR重组,规定肺动脉为红色,肺静脉为蓝色,由两位影像科医师共同评价VR图像质量并取得一致意见,根据肺动静脉颜色差异把VR图像分成优、良和差三个等级,探讨VR图像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结果:5组图像的SNR和CNR总体有显著差异(分别为F=25.049,P<0.001;F=24.882,P<0.001),组5具有最高的SNR、CNR,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5组肺动静脉CT值差值总体有显著差异(F=21.120,P<0.001),组5肺动静脉CT值差值最高,与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它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非线性融合数据行VR重组,32例VR图像评为优,6例评为良,2例因呼吸运动导致监测点移位病例VR图像评为差。结论: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图像具有很高的SNR、CNR,且肺动静脉CT值差值最大,VR重组时增加了肺动静脉色差,有利于肺段血管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