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50例)、B组(50例)。A组孕妇接受阴道分娩,B组孕妇接受剖宫产;同时选择同期50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设为C组。比较三组产妇妊娠结局。结果 A、B组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体质量、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66,3.432,19.155,P0.05);A、B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830,P0.05)。A、C组患者出血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629,P0.05);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20,P0.05)。结论临床中采用阴道分娩使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孕妇完成分娩,其具有安全性高,产妇预后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80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n=40)阴道分娩,对照组(n=40)剖宫产分娩,对比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分娩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子宫恢复不良、严重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剖宫产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较为安全,但再次妊娠选择分娩方式应根据剖宫产指征和阴道试产指征选择,以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分娩的83例产妇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43例)和阴道分娩组(40例)。结果阴道分娩组与选择性剖宫产组比较AR、AS、Dr、Ds、UVJ-MJ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为45.0%,选择性剖宫产组为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分娩方式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影响小于阴道分娩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分娩方式选择及母婴结局。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200例疤痕子宫再次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剖宫产方式,观察组采取阴道分娩方式。比较两组产妇满意度;产后出血量、首次母乳喂养的时间、产后平均住院的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产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首次母乳喂养的时间、产后平均住院的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分娩方式选择阴道试产,成功率高,产妇满意度高,且可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缩短产后住院时间,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分娩对产妇产后生理及心理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0月产科收治的产妇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为自然分娩,对照组为剖宫产,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产妇产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产妇产后的情绪进行观察,由护理人员对产妇的产后乳房开始分泌乳汁的时间、泌乳量进行观察,产妇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泌乳量是否充足。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1 d、2 d、3 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情绪良好率为75.0%(27/36)、情绪低落率为5.6%(2/36);对照组产妇产后情绪良好率为55.6%(20/36)、情绪低落率为25.0%(9/36)。观察组产妇情绪良好率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为(27.1±12.2)h,泌乳量充足率为55.6%(20/36);对照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为(31.4±13.2)h,泌乳量充足率为50.0%(18/36)。两组产妇泌乳量充足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方式可以减轻产妇疼痛及创伤,有利于产妇情绪调节,能促进乳汁分泌及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初产妇80例,其中阴道分娩(顺产组)、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组)各40例,对两组产妇产后42 d进行盆底肌力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42 d、3个月和6个月的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结果产后42 d、3个月和6个月顺产组分别有45%、65%、70%的产妇评分为良,剖宫产组分别有80%、90%、95%的产妇评分为良,各阶段剖宫产组盆底肌力检测结果均优于顺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有一定的影响,但选择性剖宫产是否降低盆底肌损伤的手段未得到证实,另外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力影响的远期性还需更深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0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A组产妇接受硬膜外麻醉,B组产妇接受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A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的麻醉效果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好,起效时间短,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时间和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220例行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而分为阴道分娩组(76例)和剖宫产组(144例),剖宫产组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进入产程组(65例)和未进入产程组(7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出血和平均住院时间较剖宫产组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妇产后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较剖宫产组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入产程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较未进入产程组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妇产后感染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新生儿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再次妊娠产妇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严密监测下选择经阴道试产,以改善妊娠结局,对于再次剖宫产者应掌握手术时机,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的资料,并将其中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产妇32例与同期随机选择的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产妇32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对母婴的影响。结果:阴道试产组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明显少于瘢痕子宫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瘢痕子宫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组平均手术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均优于瘢痕子宫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合理选择分娩方式,能够有效防止子宫破裂,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初产妇生产指标和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5月在湖北理工学院附属黄石爱康医院分娩的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自然待产分娩,试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比较两组生产指标、镇痛效果、盆底功能差异。结果:试验组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产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42 d,试验组的盆底肌力强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能有效改善初产妇分娩方式,不会对初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会阴撕裂率、会阴侧切率造成影响,同时积极改善初产妇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产妇孕期保健的状况及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孕期保健知识培训将其分为A组(接受者)78例,B组(不接受者)42例。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结果 A组中专及以下23.08%,大专44.87%,本科及以上32.05%,自然分娩76.92%,剖宫产23.08%;B组中专及以下66.67%,大专26.19%,本科及以上7.14%,自然分娩40.48%,剖宫产59.52%。两组产妇文化程度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采取孕期保健,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以及新生儿的Agpar评分,利于母婴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产妇分娩镇痛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单胎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0.1%的罗哌卡因、B组给予0.125%的罗哌卡因、C组给予0.15%的罗哌卡因,三组均复合2μg/mL舒芬太尼,对比三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有效镇痛率。结果 A组产妇的镇痛有效率为80.00%,B组为92.50%,C组为85.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A组与C组镇痛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镇痛后30分钟,A组与C组、B组与C组、A组与B组VA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妇分娩镇痛,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临床有效镇痛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分娩方式进行探讨,以便减少产妇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方法选择7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将其分为再次剖宫产术A组67例和阴道分娩组B组11例,对两组产妇的产时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进行比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在产时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如果符合阴道分娩条件,并且没有剖宫产术指征,应以阴道试产为首选方式,从而达到对母婴的近期及远期不良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分级(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Ⅰ类和Ⅱ类)、盆底动态压力、盆底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分级(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Ⅰ类和Ⅱ类)、盆底动态压力、盆底肌张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缓解肌纤维疲劳,改善肌张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1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剖宫产产妇实施缩宫素治疗,实验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益母草注射液。观察两组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止血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止血时间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妇实施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现象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产科的分娩过程中采取单纯优质护理或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差异,为产科分娩提供更好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7月我院产科收治的80例分娩产妇,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单纯组40例产妇均实施单纯优质护理,而循证组40例产妇均实施循证护理,记录并对比不同护理方式下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疼痛程度及产时、产后出血量。结果单纯组产妇的自然分娩概率比循证组更低,其第一、第二、第三及总产程时间要低于单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单纯组产妇分娩过程在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循证组,而产时、产后的出血量明显高于循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于分娩产妇来说能够明显缓解其疼痛感,减少产程时间和出血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再次妊娠分娩的9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接受过剖宫产手术,根据产妇分娩指征进行分组(是否存在瘢痕子宫),对照组49例(存在瘢痕子宫,进行再次剖宫产手术),观察组49例(子宫瘢痕愈合,进行阴道试生产),观察两组产后并发症情况,评估两组新生儿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观察组则为2.0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0.05);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6.12%,观察组则为8.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用阴道试生产可以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发生窒息情况也较少,临床可结合产妇阴道分娩指征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时长与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住院分娩的23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第二产程时长,将其分为A组(第二产程<2 h)、B组(2 h≤第二产程≤3 h)、C组(第二产程>3 h),统计三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率、中转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均P<0.05),中转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三组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产后发热、会阴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软产道裂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软产道裂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软产道裂伤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均P<0.05)。三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将未采用分娩镇痛的初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长控制于≤3 h,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在导乐陪产下,经皮神经电刺激分娩镇痛仪、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两种镇痛方法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在在导乐陪产下,如何为待产妇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以减轻产妇的痛苦,促进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3月在湖北省宜都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进行导乐分娩的单胎足月,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初产妇258例。按机械采样的原则随机分为三组,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仪(A)组、硬膜外麻醉镇痛(B)组各86例为研究组,仅采取导乐陪产(C)组86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产程(第一、二、三产程)、产后24 h出血量、有效镇痛持续时间、镇痛效果(VAS)评分及分娩结局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第一、二、三产程、产后24 h出血量、有效镇痛持续时间、镇痛效果(VAS)评分、阴道助产及剖宫产发生率、新生儿出生时1 min 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C组两两比较,第一、二、三产程及新生儿出生时1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出血量、阴道助产及剖宫产发生率A、B两组与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陪产下经皮神经电刺激及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均能有效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痛苦;对产程的影响不大;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均能有效的降低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对自然分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由于它操作简便,不需要专业的麻醉人员参与,且完全无创,易被产妇所接受,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用于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与降低出血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0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医院行剖宫产的产妇,现以随机抽取方式进行对等分组,A组(n=20),行常规围术期护理,B组(n=20),于围术期开展预见性护理,总结分析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和出血发生率。结果护理后,B组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236.54±41.32)m L、24 h出血量(321.16±46.31)m L与A组的(313.58±39.87)m L、(441.15±45.33)mL相比均明显更低,P 0.05;且B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2.5%)、切口感染发生率(0%)与A组的(20.00%)与(17.50%)相比也明显更低,P0.0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可有效减少产妇产后的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