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膀胱镜向肾盂留置双J管在肾积水疾病的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经膀胱镜向肾盂留置双J管治疗肾积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插管均成功,对治疗肾积水有明显效果。结论经膀胱镜逆行肾盂留置双J管,对治疗肾输尿管手术后肾积水和输尿管手术后狭窄梗阻有明显效果。对那些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肾积水病例,有助于保存肾功能,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后无管化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后常规留置5F双J管(A组)、留置5F输尿管导管(B组)以及不放置双J管及导尿管(C组)的简单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各50例,比较3组患者结石排尽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结石残留、输尿管狭窄,结石排出率均为100.00%;手术时间A组>B组>C组,住院时间A组>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后疼痛、出血、血尿、膀胱刺激征、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C组患者最低。结论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简单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术后可以不常规留置双J管及导尿管,必要时可短期留置输尿管导管,以简化手术流程,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及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球囊扩张法建立皮肾通道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效果。方法 2010年5—9月,采用B超引导下球囊扩张法建立皮肾通道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2例。对通道建立时间、清石率、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一次性成功建立皮肾通道,皮肾通道建立时间为5~10 m in,平均(6.6±1.2)m in,一期结石清除9例(75%),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前下降-2.6%~17.1%,平均下降(6.2±3.3)%术后患者出现发热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至出院时间为5~14 d,平均(7.4±2.7)d。结论 B超引导下通过球囊扩张法建立皮肾通道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种简便快速安全的新型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斜仰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高危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收治的高危上尿路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体位将其分为斜仰卧位组(n=28)与俯卧位组(n=32),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通道建立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一次性结石清除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严重高危事件发生,但斜仰卧位组患者通道建立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明显优于俯卧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仰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高危上尿路结石疗效显著,且手术安全性较高,斜仰卧位更利于书中麻醉检测,有助于结石的顺利排除,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PCML)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肾结石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50例)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肾功能指标及肾血流指标;对比两组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治疗后观察组心脏收缩速度/心脏扩张速度(S/D)、血流最高速度(Vmax)较对照组高,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较对照组(36.00%)低,均P0.05。两组手术用时、置管时间、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结石负荷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结石清除率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效果相当,但前者创伤更小,并发症少,更利于术后恢复;前者对肾功能及肾血流指标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前留置双J管对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行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的50例肾结石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术前不留置输尿管双J管,观察组患者术前1周留置输尿管双J管。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一次性软镜通道鞘置入成功率、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输尿管穿孔、输尿管撕裂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留置双J管可提高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一次性软镜通道鞘放置成功率,术后结石清除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通道经皮肾镜下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87例。按照PCNL通道大小不同分为A、B、C组,每组29例。A组采用20F~24F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B组采用16F~18F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C组采用14F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和B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均少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低于A组的20.7%和B组的17.2%,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F通道经皮肾镜下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效果显著,对患者创伤小,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留置双J管的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适应症、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估无管化微创手术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18例经皮肾镜取石术采用"无管化"技术的临床资料.结论 经选择性的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毕时可采用不留置双J管的"无管化"技术是可行的,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是治疗肾结石的一种有效、经济、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康厚彬  何秉勋  朱智虎  薛斌  艾航宇   《四川医学》2018,39(2):177-181
目的探讨螺旋CT联合B超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34例肾结石和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前采用肾脏32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CT三维成像以设计经皮肾穿刺通道。术中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碎石取石术。总结分析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834例手术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其中单通道取石810例,双通道取石24例,术中穿刺通道与术前预设通道符合798例;一期碎石取石803例,一期造瘘二期碎石31例;手术时间54~182min;术中平均出血约70mL;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6.5d;术后平均住院日9d;无一例出现大出血、肾盂穿孔和邻近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834例患者中一期结石取净率达84.17%(702/834)。结论术前肾脏螺旋CT扫描加三维成像以设计经皮肾穿刺通道,结合术中实时超声定位引导,可以提高经皮肾镜手术成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结石清除率,在上尿路结石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穿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应用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时,通过超声定位引导下建立皮肾盏通道,对建立通道时及术中、术后全过程应用技巧和并发症做出总结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在手术(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均一次性成功建立经皮肾盏通道,成功清除结石。结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时,与传统C形臂X线机定位相比较,超声引导有一定的优越性,其安全性高,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同时可在手术中进行实时监测并指导,明显提高结石清除率。所以,超声引导可以在泌尿外科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分析其一般资料、手术方法,观察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Ⅰ期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方法简单有效,结石清除率较高,对于肾积水及位置较高、距肾盂较近的结石清除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俯卧位与斜卧位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68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分为俯卧位组(299例)和斜卧位组(69例),对2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肾造瘘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以及穿刺的深度和方向进行比较。结果斜卧位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少于俯卧位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俯卧位组(P<0.05);但2组患者手术后肾造瘘管放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卧位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俯卧位组(P<0.05);斜卧位组穿刺路径长于俯卧位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斜卧位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用双J管膀胱持续逆流灌注施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5月25例无明显肾积水的肾结石患者利用双J管膀胱持续灌注形成人工肾积水后,行微创PCNL治疗。结果 25例患者均利用双J管膀胱持续逆流灌注成功建立经皮肾镜微创通道并进行PCNL,其中23例患者进行一期单通道碎石取石,2例因出血和体位不能耐受,留置造瘘管后进行二期碎石取石。20例一期术后无结石残留;2例行二期PCNL后无结石残留;3例残留结石术后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一期结石清除率80%(20/25)。结论利用双J管膀胱持续逆流灌注施行PCNL治疗无积水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彩超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ini percutanc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肾结石患者,利用彩色超声定位,建立经皮肤至肾脏通路,实时引导穿刺套管针穿刺至肾盏、肾盂及结石部位,引导扩张器建立肾镜工作通道,然后以肾镜应用气压弹道和钬激光碎石,完成微创下对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碎石取石。结果:18例肾结石患者中经皮肾脏穿刺于肾下盏建立通道14例,肾中盏建立通道4例。一次性建立通道成功17例,成功率为94.45%(17/18),二次穿刺建立通道成功1例;一次经肾镜碎石取石成功16例,结石清除率为88.9%(16/18),结石残留2例,残留率为11.1%。18例均未出现胸膜、腹腔脏器损伤、肾脏穿通伤、肾实质撕裂、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彩色超声引导实施MPCNL技术,具有定位准确、高效安全、无辐射等优点,且术中可监测治疗,因此是保证MPCNL手术成功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与经皮肾镜碎石治疗肾盂结石的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单发肾盂结石患者65例的临床诊疗资料,其中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的33例患者为A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治疗的患者32例为B组,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碎石成功率、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对于直径大于或等于2 cm肾盂结石,B组手术时间、碎石成功率均明显优于A组,但术中出血、平均住院时间上,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小于2 cm的肾盂结石,2组碎石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平均住院时间优于B组(P<0.05).结论 直径小于2 cm的肾盂结石适合选用输尿管软镜,直径大于或等于2 cm的肾盂结石适合选用经皮肾镜碎石.  相似文献   

16.
屈树祥  杨志坚 《吉林医学》2013,34(16):3084-3085
目的:探讨术前行螺旋CT血管造影确定经皮肾镜取石术穿刺部位能否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方法:回顾分析研究组术前行螺旋CT血管造影确定经皮肾镜取石术穿刺部位20例患者,及对照组同期未行螺旋CT血管造影确定经皮肾镜取石术穿刺部位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术中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的时间及术后较术前血红蛋白下降的情况,评估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的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多少有无差异。结果:研究组术中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确定经皮肾镜术穿刺部位能有效减少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和术中出血,是一种安全、疗效优良的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对比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肾结石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为行传统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设立为对照组,其余60例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设立为微创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造瘘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微创组60例患者均一期穿刺成功并顺利碎石,取石成功58例,成功率96.7%(58/60)。术中未出现气胸、结肠损伤等并发症,一次清石率为80.0%(48/60)。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肾切除、伤口尿瘘、液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泌尿系感染者术后出现持续高热,经抗感染治愈。对照组术中出现十二指肠损伤1例、腹膜损伤2例、术后出现高热2例、肠瘘1例,泌尿系感染8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造瘘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肾盂微导丝贯通逆行输尿管支架置入在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失败的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因恶性输尿管梗阻行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失败患者6例,共7条梗阻输尿管,采用经皮穿刺肾盂,利用微导丝建立体外?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贯通道,然后利用交换导管导丝技术,逆行置入输尿管支架。结果:6例患者7条梗阻输尿管均成功置入输尿管支架,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肉眼血尿;术后尿内红细胞计数较术前无升高;术后第7天患者肌酐平均值较术前降低,4例术前肌酐异常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术后第7天所有患者肾盂输尿管扩张较术前明显好转,3例无明显扩张。结论:对于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失败的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经皮穿刺肾盂微导丝贯通逆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效果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压力变化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78例,术前测定患者血清电解质、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术中通过逆行置入的输尿管导管连接尿动力学仪监测患者肾盂压力,将术中肾盂压力≥40cmH2O,且累计时间≥10min的患者作为高压组;其余患者作为低压组,手术后1、3、5d再次测定患者的血清电解质、SCr和BUN水平。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清电解质(Na+、K+、Cl-)、SCr和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3、5d两组患者血Na+、Cl-、SCr、BUN均较术前有所升高,血K+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高压组上述指标变化较低压组更大,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压力持续过高会影响患者早期的肾功能,控制术中肾盂压力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