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状态下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并与人体相互依存、相互抑制、相互竞争。随着日益精进的医学及生物技术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治疗多系统疾病中的功效与其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有关。本文对近几年关于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行归纳及总结,发现中医药可改善肠道菌群丰度和均匀度、影响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调控肠道黏膜屏障,从而在多系统疾病中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2.
发酵中药是通过体外微生物发酵工艺形成的具有新成分和功能的中药,发酵赋予中药独特的药理药效特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复杂性慢性疾病与肠道屏障和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广泛参与中药的代谢过程和药理作用,探究发酵中药如何调节肠道微环境成为新的趋势。本文从发酵中药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包括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及调节肠道菌群的机制2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比较发酵中药与传统中药的作用差异,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发酵中药和肠道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揭示发酵中药治疗疾病的核心内涵,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翟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20):2955-2960
众所周知,微生物菌群失调与人体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口腔和肠道作为人体两大微生物栖息地,在微生物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口腔和肠道是通过胃肠道连接的连续区域,但由于口腔-肠道屏障的存在,口腔和肠道微生物分布得到很好的隔离。然而,在口腔-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口腔微生物群可以转移到肠黏膜。相反,肠道菌群失调也会对口腔微生物组成造成一定影响。口腔到肠道和肠道到口腔的微生物易位可以重塑彼此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最终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然而迄今为止,口腔-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在口腔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一直未被充分认识。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口腔-肠道微生物串扰在口腔疾病及儿童龋齿中的作用,为后续通过操纵肠道微生物治疗口腔疾病和儿童龋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和肠道屏障是人体三大重要生物屏障,它能让营养物质、有益物质通过。而拒绝有害毒素。其中,只有肠道屏障可以靠人为力量,积极主动维护,甚至加强其功能。同时。肠道屏障也是最容易因为生活习惯不良而被严重破坏的。可以说,一个人的肠道屏障是否健全,决定于其是否重视自身的肠道保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续命汤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道屏障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HE染色、透射电镜检测以及血浆中内毒素LPS浓度监测,研究小续命汤治疗下,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回肠组织肠道屏障变化,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鼠粪便细菌16S rDNA基因V3-V4区进行全面特征分析。结果 MCAO模型大鼠回肠组织粘膜层水肿及毛细淋巴管扩张严重,上皮细胞、杯状细胞、线粒体结构以及微绒毛均出现严重的病理变化,并且外周血中LPS浓度显著升高。经小续命汤治疗后,大鼠回肠组织屏障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LPS浓度显著下降。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在10个菌门、18个菌纲、23个菌目、40个菌科和119个菌属水平上,MCAO模型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下降,小续命汤治疗大鼠在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方面则具有显著的回调趋势。进一步对差异性菌群分析发现,MCAO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紊乱主要表现为肠道内肠杆菌等炎症致病菌增加,普雷沃氏菌属等代谢相关有益菌减少;而小续命汤治疗对普雷沃氏菌属和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等菌群的丰度均有回调作用。结论小续命汤可以部分恢复由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肠道屏障功能,并通过回调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代谢相关有益菌和减少炎症相关致病菌调节肠道菌群稳态。研究结果将为多角度阐释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赵军魁  张小平 《河北医药》2009,31(22):3134-3136
肠道屏障是指肠道能防止肠腔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毒素等穿过肠黏膜进入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和。它可分为肠黏膜外防止细菌易位的支持系统和肠黏膜本身两部分,包括:肠黏膜上皮、肠粘液、肠道菌群、分泌性免疫球蛋白、肠道相关淋巴组织、胆盐、激素和胃酸等。肠道屏障通常可以归纳为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四大功能。临床上对肠屏障损伤治疗的需要,以及如何正确测定和评估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程度,一直是医学界不懈追求的方向。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郭明  马姝丽 《药品评价》2020,(14):33-3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疗法对儿童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方式, 以 2016 年 7 月—2019 年 10 月经本院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予以益生菌、复方谷氨酰胺等对症治疗,观察组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变化及肠道黏膜 屏障结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显著高于对照组,肠球菌属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LAC/MAN 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毒素显著低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疗法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黏膜屏障,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9,(5):705-709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前者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后者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肠道菌群是人体最重要、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宿主的正常生理状态、抵抗致病菌侵袭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阻塞性黄疸可对肠道微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导致肠道黏膜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功能受损,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继发地诱发急慢性腹泻、多种生理功能障碍,严重的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阻塞性黄疸与肠道菌群相互影响的研究内容进行综述,为阻塞性黄疸的诊治、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具有屏障、免疫、代谢等多种功能,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均伴随有肠道菌群失调症.发酵食品是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一种口味独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是食品产业的重要支撑.为了充分认识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保证发酵产品质量稳定,寻找有效的微生物分离、分析方法 尤为重要.本文在简单论述流式细胞技术、PCR-DGGE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焦磷酸测序技术等微生物分离分析方法 的基础上,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该研究领域的应用及其潜力,以期为肠道菌群和发酵食品微生物的分离、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对急性胰腺炎血清炎性因子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胰腺炎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变化,并通过检测与分析外周血乳酸(D-乳酸)、外周血二胺氧化酶(DAO)及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水平来评估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IL-8、CRP水平,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D-乳酸、DAO、L/M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显著(P<0.05);2组上述指标水平治疗前后变化值,研究组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加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降低体内炎性反应,保护肠道黏膜屏障,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控制病情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强  宋维亮 《天津医药》2023,51(1):105-108
肠道微生物群与肠黏膜屏障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破坏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影响肠黏膜屏障的结构与代谢。肠道内稳态与微环境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发病机制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增强中至关重要,提示肠道微生物群及黏膜屏障可作为逆转该类患者病理进程重要的治疗靶点。就COVID-19所致肠道微生物群及相关肠黏膜屏障缺陷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探讨护肠治疗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肝功能状态的影响,为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测定及其维护提供依据。方法①应用糖探针,血清内毒素测定,尿液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三种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②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护肠组以及常规治疗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用药前后肠道屏障功能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①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显著低于正常人群,二者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②两组肝硬化患者的Child评分自入院后呈递减趋势,护肠治疗组(6.95±1.00)低于常规治疗组(7.75±1.41),二者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③护肠治疗组的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治疗后亦有显著下降,且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护肠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二者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血清胆红素在治疗后有显著降低,前后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但与护肠治疗组相比较,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肝硬化患者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血清内毒素测定,尿液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提示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屏障功能减低。②护肠治疗可以有效保护和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恢复有明显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路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8):989-990
肠道固有菌以共生的形式定居于人体肠道,形成一个天然防御屏障, 抵抗外来致病菌的侵袭, 如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使肠正常菌群的生理组合遭到破坏, 产生病理性组合, 称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所致慢性腹泻, 在临床上往往易被忽视。1 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人类消化道中含 1014  相似文献   

14.
微生态制剂与胃肠粘膜屏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胃肠粘膜屏障的保护及对胃肠道菌群紊乱的治疗作用。方法150例患者分为四组(IBS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组、慢性腹泻组、肠术后组),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占一半。治疗组主要给予培菲康治疗,而对照组则给予其他相关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其临床疗效、便常规、便培养及肠道菌群紊乱改善情况。结果培菲康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便常规的改善与肠道菌群紊乱的纠正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可以明显改善因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急、慢性腹泻症状,纠正肠道菌群紊乱、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保护、强固胃肠粘膜屏障。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不仅维持着人体消化系统的生态平衡,还和其他多个系统相关联,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缺血性脑卒中(IS)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肠道菌群在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IS相关危险因素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IS的发生及预后,有望成为防治IS的新的治疗靶点.本...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KD)是一种儿童急性发热性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其主要特征为免疫紊乱和全身性血管炎.以婴幼儿多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与感染、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KD病人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导致了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和自身免疫激活.作者对KD的肠道菌群研究做一综述,探讨菌群干预作为K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道去污剂对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内毒素水平及肝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随着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肝硬化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肠道去污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 d和15 d之后肠道屏障功能、内毒素水平以及肝功能状态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和治疗组患者治疗1 d的Chikl-Pugh评分、内霉素水平以及尿液L/M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15 d的Chikl-Pugh评分、内霉素水平以及尿液L/M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0%)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治疗之后并发症发生率(4%),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采取肠道去污剂可降低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并将患者的内毒素水平降低,对肝功能有着改善作用,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在世界范围内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发现肠道菌群与肝纤维化联系密切,有研究显示,在肝纤维化进程中,大肠杆菌、乳酸菌等的丰度发生明显改变,普氏粪杆菌的抗炎和保护肠道屏障功能作用及乳酸杆菌抑制有害细菌生成和保护肠道屏障功能作用对肝纤维化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雷氏普鲁威登斯菌和大肠杆菌分别通过产生三甲胺和酒精等促进肝纤维化的发展;另外,根据脂多糖与Toll样受体4(TLR4)结合引发炎症反应,促进肝纤维化发展,以及细菌DNA与TLR9结合诱导肝星状细胞活化,加快肝纤维化进程的机制。本文从丰度和多样性以及炎症反应等方面阐述了肠道菌群促进或延缓肝纤维化的作用。同时,基于以上机制,提出了肠道菌群作为肝纤维化潜在标志物的作用及使用抗生素、益生菌等影响肠道菌群丰度变化而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病情复杂、病死率高的消化系统疾病,可致人体多个器官受损,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病死率可达20%~30%[1].近年来,由于医疗水平及监护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已逐渐降低,但SAP时并发的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仍未找到有效的治疗途径.由于SAP时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可导致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可经过门静脉或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至腹膜、胰腺、肺、肾及脾脏等全身多个器官,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近年来关于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所致的继发感染已成为临床的研究热点,本文就SAP时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可能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晓剑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74-3275
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预防肠黏膜通透性增高,阻断肠道菌群移位是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具有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改善肝功能,辅助治疗肝硬化的作用。本研究对肝硬化患者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