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老年中风偏瘫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比较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FMA评分、下肢Brunnatrom评级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53.7%,总有效率为80.5%,明显低于观察组(治愈率为80.5%,总有效率为91.5%)(P0.05),2组BI评分、FMA评分、Brunnatrom评级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能力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FMA评分、Brunnatrom评级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偏瘫中风患者治疗中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优于单独使用脑血管内科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继发偏瘫侧痉挛患者痉挛发生率、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脑卒中继发偏瘫侧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加用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疗程为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FMA评价法与BI评分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痉挛防治情况及治疗前后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痉挛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有所增高(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大(P0.05)。结论:早期采用针灸辅以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继发偏瘫侧痉挛有助于防治痉挛,并提升患者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洁  宋丽静 《新中医》2021,53(13):143-147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常规康复运动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和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CS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SS、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MA、BI、FAC、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BI、FAC、BB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FMA、BI、FAC、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干预脑卒中偏瘫,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步行功能与平衡能力,疗效优于单用常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浸浴及内服柔筋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对痉挛程度、偏瘫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柔筋汤内服,柔筋解痉、通经活络中药外用浸浴。评价指标采用修订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结果:两组治疗后上、下肢MAS评分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BI也明显提高,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综合疗法能降低中风患者的偏瘫痉挛程度,从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均给予药物治疗、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防治合并疰和并发症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则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恢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FMA评分、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有效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应将药物治疗与早期康复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而对照组仅加用康复治疗。治疗2个月后,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运动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BI)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均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放松功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放松功联合Botath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给予Botath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分比较,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BI、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偏瘫肢体肌张力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松功联合Botath疗法能够改善偏瘫患者的高肌张力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强和促进了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干法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循经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子午流注纳干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阿什沃思量表(M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干法针刺疗法可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提高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对照组,仅采用针灸治疗;另选取4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研究组,在针灸治疗基础上辅以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各自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中风后偏瘫的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助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偏瘫患者8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后对比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较对照组(76.7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及Barthe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提升中风后偏瘫患者疗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林君  李瀛  徐超 《新中医》2021,53(5):189-192
目的:观察填阴汤加味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72例中风后偏瘫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2组患者根据指南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填阴汤加味治疗。2组疗程均4周。比较2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2组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评分较前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FMMS评分增加更明显(P<0.01)。干预后,2组博格(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评分升高,步行能力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BBS、BI评分升高更明显,步行能力评分减少更显著(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52.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填阴汤加味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中风后偏瘫老年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解语丹联合康复训练对风痰瘀阻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风痰瘀阻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服用解语丹,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FMA、MBI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MBI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语丹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风痰瘀阻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在中风痉挛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痉挛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熏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认知功能情况评分(NCSE)、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CSS评分均降低(P0.05),BI指数、Fugl-Meyer评分均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I指数、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在中风痉挛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具有较好疗效,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8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BI指数和FMA运动评分、FMA平衡评分、hs-CRP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BI指数和FMA运动评分、FMA平衡评分、hs-CRP指数均比对照组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临床有效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9%(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及预后改善,是一种临床治疗老年脑梗死疾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阴经穴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阴经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阴经穴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针灸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肢体运动功能(FMA)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和ADL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以上两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的生活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锻炼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针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等。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和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两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可显著降低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并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脉舒络汤联合电子生物反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和康复治疗师做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通脉舒络汤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结果按日常生活评定(ADL)的改良Barthel(BI)记数记分法和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FMA)进行评定。2组患者治疗后BI和FMA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进步(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采用针灸和康复训练,效果较好,但配合通脉舒络汤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穴位按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分级法比较2组患者肌张力改善疗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0%(P0.05);2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I及GQOL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热奄包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偏瘫可以加快患者肢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游戏运动反馈锻炼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脑卒中和GHS患者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干预;研究组采取针刺结合游戏运动反馈方法,采用MBI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情况进行评价,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二个指数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联合游戏运动反馈锻炼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