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对老年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疼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EMbase等数据库关于TEAS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5篇文献,涉及979例病人,其中TEAS组488例,对照组49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EAS组术后6 h、24 h、48 h、72 h、5 d以及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得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术后7 d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 MEDLIN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搜集TEAS影响心率变异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28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个RCT,包括7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EAS组的SDNN[MD=12.95,95%CI(9.18,16.72),P<0.01]、RMSSD[MD=1.81,95%CI(0.10,3.53),P=0.04]、pNN50[MD=1.75,95%CI(1.02,2.48),P<0.01]、HF[SMD=0.27,95%CI(0.01,0.52),P=0.04]、LF/HF[MD=-0.07,95%CI(-0.12,-0.03),P<0.01]、ln-LF[MD=0.63,95%CI(0.25,1.01),P<0.0...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Foreign Medical Journal Service(FMRS)中有关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员分别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借助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735例病人。分析结果显示,干预4周、6周、12周均能够提高脑卒中病人肢体的运动功能[WMD=7.29,95%CI(5.17,9.42),P<0.000 01],且对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功能恢复均有效[WMD=7.29,95%CI(5.17,9.42),P<0.000 01]。此外,此干预对病人日常生活能力也有提高[WMD=8.21,95%CI(5.27,11.14),P<0.000 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穴位刺激在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PubMed、EMBAS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维普、万方8个数据库,检索关于穴位刺激足三里、神阙、内关、三阴交等穴位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2月28日。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6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MD=-9.10,95%CI(-12.03,-6.16),P<0.001]、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MD=-11.23,95%CI(-14.61,-7.86),P<0.001]、首次排便时间[MD=-9.78,95%CI(-16.57,-2.98),P=0.005]、首次进食时间[MD=-0.88,95%CI(-1.27,-0.48),P<0.001]和住院时间[MD=-2.66,95%CI(-3.54,-1.79),P<0.001]均显著缩短。结论 穴位刺激足三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慢性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按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加用风池、风府、哑门、完骨、翳明、廉泉等穴经皮电刺激治疗。2组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80.0%与13.3%、43.7%,P〈0.01),且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3.3%与30.0%,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慢性期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11)
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融合了我国传统针灸治疗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技术的一类重要的补充和替代医学方法,既抑制外周疼痛刺激信号上传,又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多项研究已证实TEAS在各类急慢性疼痛的镇痛疗效上至少与TENS具有等效性。TEAS可个体化的选择穴位和参数,在改善疼痛伴随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有优势,亟需开展优化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更全面体现其疗效优势,促进该项技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胃肠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EAS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TEAS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术后4、24 h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肠鸣音评分、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追加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舒适度量表(BCS)评分。结果 TEAS组术后第1~2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舒适度量表(B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 d肠鸣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AS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追加的镇痛药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S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舒适度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有关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1年11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软件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2 270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88)、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20分(OR=4.18)、低钾血症(OR=1.59)、肠内营养开始时间>72 h(OR=2.24)、未添加膳食纤维(OR=3.72)、腹内压>15 mmHg(1 mmHg=0.133 kPa, OR=2.91)、中心静脉压>10 cmH2O(1 cmH2O=0.098 kPa, OR=1.9...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运动时大鼠血糖乳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大鼠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血糖(GLU)、乳酸(LD)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大鼠不同运动疲劳阶段进行足三里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观察大鼠血糖浓度、乳酸含量及心率变化。结果:本疗法可以明显降低疲劳大鼠心率.边游泳边治疗组与游泳后治疗10次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维持血糖浓度边游泳边治疗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游泳后治疗1次组可显著降低血乳酸浓度。结论:边游泳边治疗组与游泳后治疗10次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在运动疲劳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中均具有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加速乳酸清除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训练疲劳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疗法对恢复训练疲劳的作用。方法将40例海训后疲劳士兵,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20d,对照组为自然恢复。结果治疗组疲乏无力、关节酸痛、肌肉僵硬、头晕恶心、饮食减少等疲劳症状减少(P<0.01),血红蛋白量增加和血乳酸含量减少(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促进训练疲劳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搜集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8月6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个研究,包括研究对象28 8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低蛋白血症、ICU住院天数、幽门后喂养、机械通气及机械通气天数、促胃肠动力药的使用、镇静药物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和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是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其中幽门后喂养[OR=0.46,95%CI(0.29,0.71),P<0.01]为保护因素。结论 医务人员可根据影响因素在患者入ICU时制定针对性肠内营养方案,以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ICU肠内营养腹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上预防腹泻的产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获得已公开发表的有关ICU肠内营养腹泻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1篇文献累计实验对象1 615例,其中腹泻组630例、非腹泻组985例,经Meta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ICU肠内营养腹泻的影响因素,低蛋白血症:OR=2.53,95%CI为(1.98,3.25),P0.01;肠内营养开始时间:OR=0.42,95%CI为(0.20,0.87),P=0.02;肠内营养逐渐增量:OR=0.37,95%CI为(0.23,0.59),P0.01;肠内营养前禁食:OR=4.36,95%CI为(1.41,13.53),P=0.01;肠内营养输注速度:OR=0.22,95%CI为(0.11,0.46),P0.01;肠内营养总量:OR=0.23,95%CI为(0.14,0.40),P0.01;大量使用抗生素:OR=4.83,95%CI为(3.44,6.78),P0.01;抗生素使用时间:OR=6.07,95%CI为(2.97,9.17),P=0.0001;口服钾制剂:OR=3.53,95%CI为(2.17,5.75),P0.01;肠道菌群药物:OR=0.52,95%CI为(0.32,0.83),P=0.006;ICU住院时间:OR=6.27,95%CI为(4.32,8.22),P0.01。结论低蛋白血症、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肠内营养逐渐增量、肠内营养前禁食、肠内营养输注速度、肠内营养输注总量、大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口服钾制剂、肠道菌群药物及ICU住院时间是ICU肠内营养腹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严重烧伤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大面积烧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TAES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TEAS组选用"足三里"穴在麻醉诱导30 min前开始至术毕持续进行TAES,术后连续3 d间断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次刺激时间30 min,两组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分别在术前(T1)、术毕(T2)及术后24(T3)、48(T4)、72h(T5)抽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结果:TEAS组术毕24 h后CD3、CD4含量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D8含量明显下降(P<0.05);NK细胞活性亦有明显增强(P<0.05).结论:TAES可以促进严重烧伤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冷刺激口腔对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口渴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冷刺激口腔对ICU病人口渴效果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1日。经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信息与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冷刺激口腔能降低ICU病人口渴强度[MD=-2.12,95%CI(-3.12,-1.11),P<0.000 01],缓解ICU病人口渴痛苦感[MD=-2.15,95%CI(-3.85,-0.46),P=0.01],提高口腔黏膜湿润程度[MD=-0.78,95%CI(-1.37,-0.20),P=0.009]。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冷刺激口腔能有效降低ICU病人的口渴强度,缓解ICU病人口渴痛苦感,改善ICU病人口腔黏膜湿润程度,提高病人在ICU治疗期间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对妇科腹腔镜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穴位按摩对妇科腹腔镜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增加手工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MD=-7.89,95%CI(-10.09,-5.69),P<0.000 01]、肠鸣音恢复时间[MD=-3.24,95%CI(-5.59,-0.89),P=0.007]、排便时间[MD=-11.85,95%CI(-13.34,-10.07),P<0.000 01]早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总疗效[RR=1.56,95%CI(1.09,2.25),P=0.0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穴位按摩能缩短妇科腹腔镜术后病人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提高胃肠功能恢复总疗效。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上腹部手术病人七氟烷麻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相同麻醉深度下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上腹部手术病人七氟烷麻醉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ASA Ⅰ~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组(A组),单纯七氟烷(B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A组电刺激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穴30min,B组静置30min.气管插管后,A、B两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5μg/(kg·min),吸入七氟烷维持,A组持续穴位电刺激.分别在穴位刺激前(T<,0>)、切皮时(T<,1>)、开腹探查时(T<,2>)、开腹探查后30min(T<,3>)、开腹探查后60min(T<,4>),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采静脉血监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浓度;记录七氟烷的使用量.结果:组间比较,两组病人MAP、HR和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在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T<,1>、T<,2>、与T<,0>时间点MAP、HR、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升高(P<0.05).A组七氟烷的使用量与B组相比降低了32%(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增强了七氟烷的麻醉效能,减少了七氟烷的使用量,并保持了相同的应激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18.
神经内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情况,观察分析鲜牛奶肠内营养的优点。方法:对197例重症病人按入院号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鼻饲鲜牛奶肠内营养,B组采用肉汤等其他肠内营养和静脉内补充白蛋白溶液等。分别对病人入院时、入院后3周及6周3个时段的营养指标作观察对比,并且在病程、治愈率、病死率、并发症和后遗症等方面也进行了组间对比。结果:鼻饲鲜牛奶的病人营养状况良好,营养指标稳定,病情平稳,病程短,治愈率高,并发症和后遗症少,有利于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结论:尽早地给重症病人以鼻饲鲜牛奶为补充营养的方法是一个既经济安全,又方便简捷、营养全面的手段,并且更有利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等护理干预;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及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仪作用于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合谷5个穴位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TCSS、VAS、SNCV、MNCV及抑郁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VAS、SNCV、MNCV及抑郁评分方面改善方面更加显著(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以血清白蛋白(ALB)、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A)、血清总蛋白(TP)等四方面对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临床护理脑梗死患者选择充分、合理、均衡的营养供给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脑梗死”、“肠内营养”、“假性球麻痹”等为主题词,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并采用Coe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血清白蛋白(ALB)、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A)、血清总蛋白(TP)等四方面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法的ALB值差异有显著意义,RR=2.74,95%CI(2.19,3.30);TP值RR=5.62,95%CI(4.35,6.9),P<0.001,TSF值差异有显著意义:RR=0.94,95%CI(0.51,1.37),AMC值差异有显著意义:RR=1.72,95 %CI(1.25,2.19).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肠内营养的各项营养指标值恢复较好.结论 肠内营养干预疗法对脑梗死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肠外营养及其他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