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方法分析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诱导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株体外抗菌活性、OprD2相对含量、β-内酰胺酶活性的改变.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亚胺培南体外抗菌活性下降,OprD2的相对含量减少,β-内酰胺酶活性明显增加.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诱导耐药可能是OprD2的缺失和β-内酰胺酶高诱导表达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与耐药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方法以亚胺培南为代表,应用逆转录(RT)-PCR方法并设置内参照,分别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和亚胺培南敏感株的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中OprM的结构基因OprM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耐药组OprM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组. 结论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的表达水平增高或异常增多与铜绿假单胞菌对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耐药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酶烯类耐药相关的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SPM、GIM基因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等6种主要耐药基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51株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SPM、GIM金属酶基因检测均阴性,16株IMP和5株VIM型金属酶基因阳性,1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阳性,其余37株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阴性,7株产金属酶并同时伴有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49株Ⅰ型整合酶基因intⅠ1阳性。结论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产生金属酶,Ⅰ型整合酶基因广泛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中,提示要加强对耐药基因在病原菌种属间传播和扩散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与β-内酰胺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外科监护室分离株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提取β-内酰胺酶进行三维水解试验及等电聚焦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酶活性;用PCR扩增IMP、VIM金属酶基因;用Western印迹分析外膜孔蛋白OprD2表达水平。结果从外科监护室分离的49株铜绿假单胞菌,有4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组34株菌产AmpC酶,其中8株同时产ESBLs酶,2株仅产ESBLs,未筛选出产金属酶菌株;亚胺培南耐药组酶活性(74.32±53.42)μmmol/mg与亚胺培南敏感组酶活性(8.7±16.16)μmmol/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药组OprD2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缺失,而敏感组均正常表达OprD2,耐药组OprD2相对表达量(0.20±0.27)与敏感组(3.10±2.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扩增出IMP、VIM金属酶基因。结论外膜孔蛋白OprD2表达降低或缺失以及高活性AmpC酶,是外科监护室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原因,与IMP、VIM金属酶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D Phoenix 100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纸片扩散法(K B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IMP、VIM、OXA、GES)及外膜蛋白基因oprD2。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8.33%;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20%;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美罗培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差, 耐药率>60%,对氨苄西林/ 舒巴坦全部耐药。检测到1株OXA 17阳性菌,阳性率2.78%;oprD2缺失率为38.89%;未检测到其余耐药基因。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除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外, 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膜蛋白OprD2缺失与碳青霉烯酶产生等机制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2004-2008年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检测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碳青酶烯酶基因和外膜通道蛋白基因。结果 2004-2008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947株,耐亚胺培南的菌株573株,耐药率29.4%;2006-2008年与2004-2005年相比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有上升趋势,从14.4%上升到31.8%;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以阿米卡星最敏感,其次为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下降明显;23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IMP基因阳性4株(17.4%),VIM基因阳性4株(17.4%),OprD2缺失18株(79.3%)。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金属酶基因,但主要是由于外膜通道蛋白基因OprD2缺失引起,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对金属β-内酰胺酶进行分型.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5-2006年耐亚胺培南并对所有受试抗菌药物均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16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应用限制性内切酶特异的酶切位点对聚合酶链反应产物进行酶切反应,确定金属β-内酰胺酶亚型.结果 16株铜绿假单胞菌有2株产生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限制性酶切反应证实为IMP-1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 临床分离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以IMP-1型为主,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因素中金属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并非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2006年分离的5株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情况.方法 纸片法(K-B法)测定5株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琼脂稀释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对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2-巯基乙酸纸片协同试验检测菌株产金属酶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序列分析明确金属酶基因型.结果 5株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对2-巯基丙酸纸片协同试验阳性1株,该菌株金属酶引物VIM-2扩增阳性,经测序证实为VIM-2型金属酶.结论 发现1株产VIM-2型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该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方法选取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62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PCR扩增分离株外膜蛋白基因OprD2和碳青霉烯酶基因VIM、IMP、SPM、KPC,对阳性产物测序确定基因亚型;羰基氰氯苯腙(CCCP)协同抑制试验检测膜外排机制。结果 162株分离菌株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7.0%和30.9%;60株耐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菌株(简称耐药株)中,50株对2种抗生素均耐药,另10株仅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株中有18株OprD2基因缺失,102株不耐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菌株(简称敏感株)中有20株OprD2基因缺失;耐药株中检出13株碳青霉烯酶阳性,其中5株产VIM型,8株产IMP型,敏感株中未检出VIM、IMP基因,所有菌株中未检出SPM-1、KPC基因;耐药株有48.3%外排泵表型试验阳性,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作为底物的分别有19株和24株,敏感株有10.8%外排试验阳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严重,与外膜蛋白OprD2缺失、产碳青霉烯酶和主动外排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方法 用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的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基因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等3种主要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 3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P和VIM型金属酶基因检测均阴性,3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检测均阴性,但35株铜绿假单胞菌23S rRNA基因扩增阳性。结论 研究表明湖北襄樊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不产生金属酶,但从遗传学角度证实外膜蛋白OprD2基因缺失是襄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PAE) OprD的表达水平,探讨济南地区PA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机制.方法 收集从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液中分离的PAE,提取13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菌株的RNA,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PAE外膜蛋白oprD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超声破碎法制备外膜蛋白,超速离心收集外膜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外膜蛋白,观察OprD的表达.结果 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PAEoprD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实验室标准株Ct值oprD/rpsL为1.42;13株碳青霉烯类耐药株Ct值oprD/rpsL平均值为1.17,与实验室标准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16,P<0.01),2株碳青霉烯类敏感株Ct值的oprD/rpsL平均值为1.58,与实验室标准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膜蛋白电泳图谱表明,碳青霉烯类耐药株在45 kDa处表达明显下降,此处外膜蛋白为OprD.结论 济南地区PA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OprD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2.
Imipenem, a highly active β-lactam antibiotic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has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ctivity against strains identified at the Centre Hospitalier Universitaire de Sherbrooke (CHU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A study on 252 clinical isolates, comparing the two carbapenems available in Canada, showed a superior in vitro activity of meropenem. Then, the lost or decrease resistance of OprD porins and the up regulation of the MexAB-OprM efflux pump, are the most important resistance mechanisms to these antibiotics. This porin is the unique way for imipenem to penetrate inside the bacterium, whereas meropenem can penetrate via other channels. The mutation inducing the loss of this porin induces a selective resistance to imipenem. The efflux pump affects only meropenem, but slightly. The two resistance mechanisms are thus needed to cause clinical resistance to meropenem. Hence, meropenem with its better in vitro activity and its lesser potential for resistance is the best carbapenem for the treatment of P. aeruginosa infections, even when the infection is caused by a fully imipenem susceptible strain. In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assessments, one should give an interpretative reading of the antibiogram and depending on the observed phenotypes, make a deduction on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s involved and an estimation of the mutation frequency inducing them. By doing so, the fight against bacterial resistance should be more efficient.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PAE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统计耐药率。结果 223株PAE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的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5.2%和14.3%。结论医院ICU PAE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必须重视耐药菌株的监测,预防与控制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了解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变化,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05年6月-2006年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情况,对分离的229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6月-2006年12月共送检痰标本5411份,检出病原菌2291株(42.34%),分离铜绿假单胞菌229株(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敏感率均>60.00%;对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最低(1.31%)。结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在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同时应考虑该菌的耐药机制;同时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密切监测耐药谱变化,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2008-2014年1239株大肠埃希菌的医院感染状况并进行耐药情况分析。方法 对2008-2014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1239株,选用25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大肠埃希菌感染临床分布以痰液为主,为84.1%,其次为血液和尿液,分别为4.1%和3.9%。从病区来看,以肾内科的检出率最高21.9%,其次为呼吸内科16.5%。从耐药率来看,总耐药率最高的为氨苄西林91.8%,其次为哌拉西林89.0%,复方新诺明87.9%。对大肠埃希菌高度敏感的抗菌药物为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分别为1.6%和1.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总阳性率为53.3%,近三年有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大肠埃希菌日益严重的耐药情况,在临床工作中,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动态变化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37,自引:9,他引:37  
目的分析我院6年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数据输入WHONET4及SPSS 10.0软件进行对比统计分析. 结果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抗菌活性较强而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等,但6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普遍增高的趋势,其中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显著(P<0.05).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单一或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近3年医院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方法 收集2008年7月-2010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MicroScan-Walk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来分离到的革兰阴性杆菌排前5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4083株,肠杆菌科细菌2104株占51.5%,非发酵菌1880株占46.0%,其他99株占2.5%;3年来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阴沟肠杆菌为9.5%、5.4%、8.3%,肺炎克雷伯菌为4.2%、8.8%、6.2%,大肠埃希菌为0、0.6%、1.3%;非发酵菌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除外)鲍氏不动杆菌为58.0%、48.5%、68.8%,铜绿假单胞菌为23.1%、15.3%、11.9%,鲁氏不动杆菌为23.8%、5.9%、3.6%.结论 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肠杆菌科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鲍氏不动杆菌等非发酵菌对亚胺培 南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差,但耐药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结果361株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率依次为亚胺培南82.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4.8%、哌拉西林69.8%、阿米卡星64.8%、头孢他啶59.8%、妥布霉素49.9%、头孢吡肟48.8%、环丙沙星43.8%、头孢曲松41.8%、庆大霉素41.6%、氨曲南38.0%和头孢噻肟35.7%。结论应定期监测ICU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从而达到控制医院感染,减少新的耐药菌株出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mucoid pseudomonas aeruginosa,mPA)的耐药特点,检测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 - 2018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0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 - B纸片扩散法检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对耐药基因AmpC、KPC - 2、TEM、IMP、SPM - 1、VIM - 1、VIM - 2、OXA - 10、OprD2进行检测。结果 40株mPA除1株来自中段尿以外,其余39株均来自呼吸道,患者以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主要来自呼吸内科,占52.5%(21/40)。mPA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30%,但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31.6%和21.1%,2018年与2017年比较,mPA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株对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耐药的mPA中IMP基因阳性10株(90.9%),TEM基因阳性9株(81.8%),同时携带IMP和TEM基因8株(72.7%),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3株(27.3%),未检测出其他基因型。结论 mPA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其耐药机制主要与携带IMP基因和TEM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